中医健康网

中央肥胖症(中央肥胖属于什么体质)

央广网 0
文章目录: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 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50%

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记者孔颖)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报告指出我国居民体格发育与营养不足问题改善,但过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此次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扶贫等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居民体格发育与营养不足问题持续改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特别是农村儿童生长迟缓问题已经得到根本改善;居民贫血问题持续改善。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部分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呈现下降趋势。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明显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随着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比如,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她介绍:“这一轮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

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密不可分。赵文华介绍:“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等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另一方面,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同时,赵文华认为,要通过合理营养和充足身体活动,把健康体重贯穿在全生命周期。她说:“在未来,需要继续加大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要改善饮食和食物的供应环境,比如推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鼓励食品企业生产低油、低糖的食品。要改善促进人们身体活动的支持环境,鼓励绿色出行。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公园等促进身体活动设施的建设,并且向公众开放。”

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共同努力,积极有效应对当前挑战,推进实现全民健康。

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指南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可有效提升肥胖症诊疗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康心怡

香港肥胖医学会:肥胖是病 建议改名为“肥胖症”

中新网2月26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网站报道,近日,香港肥胖医学会的一项调查发现,逾7成人不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列为疾病,更有逾4成人认为肥胖不算疾病。学会指肥胖是“百病之源”,建议将“肥胖”改名为“肥胖症”,提倡运动和控制饮食减肥,及改变生活习惯,以医疗角度降低因肥胖引致的健康风险。

香港肥胖医学会2018年以电话访问了1008名成年人,发现受访者多数会以体重界定肥胖,70.9%的受访者不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列为疾病,亦有44.2%人认为肥胖不是疾病。

调查还发现41.5%的人曾经减肥,其中85.1%的人以运动和控制饮食减肥,有6.1%的人曾使用减肥药。较多男性会倾向低估自身体重,而女性则倾向高估。

香港肥胖医学会会长周振中形容肥胖是“百病之源”,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胆囊疾病等。

他说,调查发现有65%的受访者低估体重,而这些人士较高估体重人士,更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

周振中又指,BMI(身体质量指数)高于30,即属“肥胖症”,而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BMI指标有误解,有约30%受访者表示知道BMI如何界定“超重”及“肥胖”,但其中只有约35%的人答对。

学会建议大众以运动和控制饮食来减肥,并改变生活习惯,如避免吃夜宵和放调味料。另外,使用减肥药也应小心选择及注意副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或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即属中央肥胖。BMI亦可作为衡量肥胖的指标,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结果为25或以上已属肥胖。

据香港卫生署数字显示,2014年至2015年,香港有36%的男性及24.4%的女性属肥胖,而2003年至2004年则只有21.1%的男性及20%的女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