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怕冷怎么调理(肥胖 怕冷)

陈娟说健康 0
文章目录:

肥胖还怕冷,是体内阳气不足了,一个方子让你瘦20斤,也不再怕冷

冬天已过半,温度也从初冬的十多度降到了个位数,冷成了人们每天都会说的字眼,可有一类人,即使穿的再厚,还是从骨子里感觉到冷

而且这类人往往还都是胖子,其实他们胖和怕冷的原因是同一个,那就是阳气不足了,也就是阳虚。

阳气对人体来说,如同太阳于自然界。

一旦阳气不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引发气血不足,进而导致肺腑功能下降,尤其是脾胃受损,身体不能得到充足的供给维持体温,就会有畏寒症状。

脾胃受损带来的不只是体温的难以维持,体内水液运化也会受影响,导致体内水湿停聚,水湿聚而成痰,痰湿阻滞经络,废浊难以排出,堆积在脾胃处,而形成肥胖。

所以阳气不足,在人体外部的表现就是怕冷和体胖。阳虚者也就畏寒肢冷、面色苍白、乏力、疲劳、精神差。

再加上如今又是严冬,阳虚者的生活会更难过,我最近就接诊了不少阳虚者患者,虽然都是来看减肥的,但我还能一块改善了他们怕冷的症状,让他们过个温暖的冬天。

阳虚、阴虚、气虚等症状和命名都是源于中医,中医对于这些症状自然也有相对应的诊治方式,下面讲一个减肥成功的医案,给大家介绍一下。

患者李女士是10月底找到我的,那时候刚有些降温的征兆,还不是很冷,但是她已经换上了外套,而且脸色比较差,没有血色,自述她长胖已经有一年多了,体重从之前的115斤涨到了现在的145斤,肚子上的赘肉越来越多。

而且最近身体乏力感越来越重,而且很容易疲劳,大便稀溏,起夜小便较多。我观察到她舌头的颜色也淡,另外舌体较胖且边有齿痕

综合辨证下,确定她是阳虚水泛引起的肥胖,需要增强阳气,调理体质,改善体内的水液代谢

对于阳虚症,效果和口碑最好的一个方子就是真武汤了,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原方:附子、茯苓、白术、生姜、芍药。

方子简单只有5味药,作用有三个方面,温补阳气,祛湿散寒,利水渗湿。

附子:大辛大热,是温阳助阳的重要药物。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功能,配合附子可以温阳散寒。

白芍:可以利小便以行水气,同时还能收敛阴液,防止附子燥热伤阴。

茯苓: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我在此方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黄芪和泽泻,前者可以进一步温补阳气,后者可以增强真武汤的利水效果

并在饮食习惯和日常生活作息上为李女士做了调整,嘱咐她少吃生冷、寒凉食物。同时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经过10天的服药,李女士前来复诊,看她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起夜次数减少了很多,怕冷也有了改善,体重变化较小。于是我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肉桂,有助于消除水肿和减肥

前两天患者来复诊,气色好了太多了,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了,但是她的畏寒症却是明显没有了,而且可以看出体型也好了很多,她说自己瘦了15斤了,其他不适也都消失了

我嘱咐她保持良好的习惯,继续服药,再过不久就能恢复到自己理想的体重了。

前后有50天左右的时间,调理了身体,体重也减掉了15斤,相信只要李女士好好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继续服药,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正常了。

如果你也有肥胖问题,可以联系我,帮你做辨证调理。

肥胖、怕冷又怕热、面黄,都是脾胃虚弱,中医调理仅用3味药

常说脾虚,但很多人对这不以为然,往往觉得脾虚并不能实际感受到,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

脾主运化,与胃的关系也是紧密相关,脾虚,胃的消化功能自然也就弱。

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这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虚弱不宜小看。

脾胃不和的原因何在呢?

1、饮食不调

脾为百病之源也。中医认为:脾为中土,主斡旋心、肝、肺、肾四脏。

一旦你不管辣的、麻的、热的、冰的“怪”食物,都一股脑地塞进胃里,丢给脾来运化。

脾是十分柔弱的,那么,总有一天,脾胃会被伤害得遍体鳞伤,不堪重负,出现虚损的症状。不仅如此,长期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2、“坏”情绪

有人会觉得很疑惑,饮食不当伤脾胃,这不难理解,与情绪有何关系呢?

首先,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形容一个人性格好,会说他“脾气好”,而不是说“肝气好”、“肺气好”呢?

这是因为从中医理论来讲,脾的气机是最温和,最柔和的,也可以说没有什么个性。

脾的角色就像一个和事佬一样,没有棱角,八面玲珑,调和着五脏六腑的矛盾。

因此,性格好,才会用“脾气好”来形容。

正因如此,一旦身体的气机发生变化,最温和的脾便会首先受到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肝了,从五行生克关系来看,肝克脾。

当你不开心,不放松,变得压抑,愤怒,忧虑之后,整个气机便开始凝滞,运行迟缓,甚至郁结在某个关键节点。

脾气也不再柔和,跟着肝气的变化或急躁,或凝滞。

脾胃虚弱会怎样?

1、导致肥胖

首先,脾虚导致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的能力过多地积存在体内出现肥胖。肥胖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脏负担,人会因为肥胖引起的疾病早早衰亡。

其次,脾虚导致肌肉松软不再紧致,肺部就会出现“游泳圈”,突然发现自己肚子越来越多肉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2、成为“黄脸婆”

脾胃虚弱不仅仅会导致肥胖,也会让很多人“手无缚鸡之力”,这些人往往因为脾虚导致食物无法运化,出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虚,面色蜡黄或苍白。而这一类人不能负重,抵抗力差。

3、怕冷又怕热

中医中的虚分为阳虚和阴虚,阳虚则怕冷,阴虚则怕热。脾虚会导致气阴双虚,出现冬季即使是生病也还是手脚发热,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常年处于低血压状态,每天精神不足,浑浑噩噩。

4、拉肚子、月经量多

拉肚子是脾胃虚弱最典型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阳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不统血,导致血液不能正常地运行,出现慢性出血,月经量过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虚症状。

调理脾胃虚弱的经典方

枳术汤

《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名方,叫枳术汤,金代中医大家张元素,在枳术汤基础上研发了脾胃病的代表方剂:“枳术丸”,主要是起“治痞、消食、强胃”的作用。

枳术丸:白术二两,枳实(麸炒)一两

制作方法:将两味药研为细末,用荷叶包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丸(大约6g)。

如果觉得用量比较大,也可以煮枳术荷叶饭来吃。

枳实9克、白术15克、荷叶1张、米饭100克。

白术,是一个温燥的药,它为脾所喜,能够满足脾在病理状况下的需要,既能够补气健脾,改善脾气虚的一些病理状况,也能够有效地消除脾虚而伴有的湿浊内停,湿邪内阻的情况,它是既能够补虚,又能够祛邪的一味药。

提到枳实,我们就会想到朱丹溪说得“能冲墙倒壁,滑窍破痰之药也”。可见其力量威猛,能够消实痞,破坚积,除胸胁痰癖。最常用来治疗心下痞,也就是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不能运化精微而导致痰湿停滞。

枳实消痞,可以作为打开痰湿下行的开关,能够消食痞破坚积,除胸腹痰癖。

荷叶虽平淡,但厉害的医生用到了点子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你看荷花、荷叶生于淤泥之中,却能长出干净的莲花来,出淤泥而不染,它就有升清的作用,也就是“升发脾气”。

当然,也可以简单一点,把枳实和白术的药末直接拌在米饭里煮,或是用煮熟的米饭再包上这些药材,做成枳术荷叶饭来食,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胖人多痰湿 调理是关键

中医常说“胖人多痰湿”,肥胖的原因也多与“湿、痰、虚”有关。

据中医专家介绍,湿气的发生,多和水液代谢异常有关。而中医讲水液代谢,多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来论。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液主要是靠肺、脾、肾和三焦来调节,心肝辅助调节。中医认为,肺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饮,肾主气化代谢,三焦是津液代谢的通道,体内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津液才能代谢正常。

异常情况下,如果肺脾气虚,人体代谢的能力不足,表现出气虚肥胖,主要表现是肉特别松软,还胆子小,容易感到乏力,动一下就出汗。气虚久了就可能导致阳虚,阳虚肥胖主要的表现就是怕冷,常感到手脚发凉,不爱动,体重容易反弹。如果能量不够,或者能量局部不通,身体调节水液代谢的能力就会失职,多余的津液无法正常代谢排到体外,那么就堆积在体内,变成痰湿。痰湿堆积在体内,就容易出现腰腹部肥胖。

据《大河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