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基因检测ppt(肥胖基因检测有必要做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管控危险因素 做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王蹊 孙慧张馨心)心血管病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常说“防大于治”,那么,何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如何管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高血压中心副主任边波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分为“可逆”与“不可逆”两大类,针对疾病,应提高认知,正确把握防控时间窗,对自身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

预防心血管疾病 需注意五项危险因素

主持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请您从专业角度介绍一下,什么是心血管病?

边波:广义心血管病往往指的是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的心脑外周血管病,也就是身体上大中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由这个引起血管的狭窄堵塞而导致的临床后果,叫广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实际上它包括心血管疾病,也包括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更具体一点,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有些患者可能走起路来有腿疼,经检查有下肢血管的狭窄闭塞,这样的疾病都通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也就是广义的心血管疾病。

主持人: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边波: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危险因素是指不可逆的危险因素。比如家族遗传史,这实际和病人的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他的父亲兄弟姐妹有得心血管病,这就是基因背景,称为家族史。另外也包括性别、年龄,整体来讲年龄越高越容易得心脑血管病,性别来讲男性比女性会多,尤其在女性绝经前相对比较少。

另一类是可逆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高、吸烟、肥胖是最重要的五项危险因素。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比如心率快、尿酸高、空气污染、心情紧张等也是危险因素。

主持人:为何会患上心血管疾病?疾病的发生是怎样的过程?

边波:心血管病实际上是动脉血管的疾病,就是跟自来水水管一样,血管从人的出生就开始被使用,运输大量的血液,血压越高,对血管有更大的破坏。血脂里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里面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越多越容易有斑块的发生发展。糖尿病会使糖基化的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细胞壁上,动脉内皮也会受到影响。吸烟会破坏我们动脉壁的内皮细胞,保护的这层膜被破坏后更多的胆固醇更容易进去了,肥胖是高胰岛素血症的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可能会破坏动脉屏障,也就是内皮细胞,而让更多胆固醇进入到动脉壁里沉积起来,胆固醇沉积以后斑块越来越大变成狭窄甚至堵塞,越来越大的动脉斑块有一天还有可能发生糜烂或者破裂,破裂后会激发血栓形成,血栓把剩下的部分堵塞就形成血管完全闭塞。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都是非常突然的病,从斑块破裂到发生血栓确实是非常快的过程,但是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过程。

胸痛不一定是冠心病 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主持人:心血管病涵盖广,以冠心病为例,如何鉴别自己患有冠心病?临床上如何对冠心病进行诊断?

边波: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需要进行专业诊断,医生一般从几个方面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心绞痛,往往会有胸痛的症状,其胸痛主要和患者的活动度有密切关系,如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是没有疼痛感的,而在快速走路、奔跑等情况下会出现疼痛的症状,称之为劳力诱发的胸痛,是比较典型的冠心病症状。相反,如果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因心情不好胸口难受,在活动后反而不难受了,这是很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的胸痛,一般表现为胸骨后或者心前区疼痛,范围有手掌大小,有些患者表述自己的胸痛症状像针尖扎了一下,这是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

从性质来讲冠心病的胸痛往往是钝痛,患者描述不清楚的胸痛,如有的患者说胸口压得慌,有的患者说嗓子紧、胸口堵得慌,是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胸口像尖锐的针扎、刀割这样的疼痛不是典型的心绞痛。

从胸痛持续的时间来讲,心绞痛持续的时间一般是几分钟,而不是不是几秒钟,患者胸痛的感觉像针扎了下,是几秒钟时间,这不是典型的心绞痛,胸痛一疼疼好几个小时、好几天,也不是太厉害,不是典型的心绞痛。如果胸痛得比较严重,难受了几个小时,这时大家要警惕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往往是比较严重的难受。

如何缓解胸痛呢?对于心绞痛患者,一般建议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此外因快速活动诱发的胸痛,需马上暂停运动,原地休息,缓解胸痛。

其实,诱发胸痛的原因有很多,从症状的角度来说,一般要从胸痛的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胸痛部位等多方面综合判断患者的胸痛是不是典型的心绞痛,还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此外,我们也会判断患者是不是容易患上冠心病,如一位男性老年人,既有高血压、糖尿病又有血脂高,这样的患者患上冠心病的可能性会大些。

通过以上几方面,综合判断患者的胸痛症状是否典型,还需结合一些辅助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运动心电图、冠脉CT、冠脉造影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查,来确定患者有没有冠心病。

主持人:都说“夏季养心正当时”,为何夏季养心对冠心病患者如此重要?

边波: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确实是季节性的,冬季和夏季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什么夏天高发呢?因为夏季天气比较热,在出汗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粘稠。同时,高温天气也会使人比较烦躁,情绪波动比较大,引起血压波动。此外,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使动脉斑块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形成血栓等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也会比在温度适宜的时候高一些,所以在夏季,心脑血管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处在适宜的温度下。

主持人:如何区别心血管病和夏季其他疾病?心血管病和高血压有何联系?

边波:夏季天气一热,大家会感觉胸口闷、不舒服,容易出汗等,心绞痛是心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疾病,典型的心绞痛患者表现为胸闷、容易出汗等,鉴别起来确实会有些困难,但不建议患者自己去鉴别疾病,如果胸部出现了不适,难受等情况,应该到医院及时就医。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建设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最主要的任务是快速鉴别胸痛是不是严重、恶劣的情况,当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开通了院前、院中、院后渠道专门为这样的患者服务。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如果患者在夏季出现了不可解释、严重的胸部不适,最应该做的是及时就医,而不是自己在家里鉴别诊断。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过高的时候,高压血流会把血管内膜“冲坏”,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容易流进去,大血管往往有分叉口,分叉口往往是最容易被“冲坏”的位置,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的地方。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高血压对我国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负一半的责任,控制高血压对于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重大意义,而且我国高血压的病人在所有慢性病里面也是比较多的。

防大于治 心血管病重在一级预防

主持人:请您介绍下什么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为何如此重要?

边波:防大于治,更多的工作要放在一级预防。

我们介绍了心血管病有很多危险因素,尤其有许多可防控的因素,如高血压、血脂高、吸烟、糖尿病、肥胖,如果我们能全面管控这五个危险因素,就能让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下降50%、60%,甚至高达到80%、90%。心血管病的暴发是突然的,但是积累的过程却有几十年,这几十年的时间是我们做防控工作的时间窗,这也是今天讲的一级预防。

总之,我们希望对可防控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综合的管理。

主持人:目前,针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

边波:我介绍一下我们在天津的工作。我们希望在天津的基层医院推动做“全代谢疾病”的综合管理,包括以肥胖为中心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也包括由它们衍生的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慢性心脏疾病等一些疾病。其一,先搜集病人的基本信息。搜集病人的体重、肥胖程度、血压、血脂、血糖等基本数据。

其二,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患者在未来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评估后,根据现行学术指南对患者确定其治疗目标。我们会对患者的血压、血脂及目标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在其后的医疗过程中协同专业的医生共同完成,并进行随访调整。

我们希望这些工作能管控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让其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管理,让心脑血管病得到切实的控制和降低。

主持人:临床上有哪些减少心血管病负担的基础手段?

边波:对病人而言,改变生活方式,对医生而言,进行药物治疗管理。临床中基础性的手段主要还是药物治疗,如应用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高胆固醇的患者在使用,但是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其实也需要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对高危的病人或者已患心脑血管病的病人,我们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防止血栓的发生。临床上需根据实际情况,再分析其危险因素,按照现有的指南进行合理化的诊疗,不是“一刀切”的状态。

主持人:在生活中,人们应如何调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更好管理健康?

边波:我认为,在整个心脑血管病管理中,针对病人的管控,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许多工作即便是谈一级预防,可能还是针对已患肥胖、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的患者,这个工作可以再往前管控,即防止其患有肥胖、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的疾病。可放在婴幼儿时期进行管理。我们希望加强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对合理的体重范围、饮食习惯、规律运动方式等有清晰认知,对其是一个终身获益的过程。

饮食方面,主要建议低盐饮食。中国整体饮食习惯整体偏咸,现在的饮食条件改善了,所以人们更偏向选择油腻的食物,导致肥胖的发生。营养膳食指南建议以蔬菜、水果、粗粮为基础的饮食,优质的蛋白质、少量脂肪、更少的糖和盐的组合,管控总热量及整体体重,这是合理的饮食结构。

运动方面,最简单的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管控体重,对心血管的一级预防非常重要。

另外,许多健康的理念也应更新。医学是一个科学,对于患者而言,有很多数据证实服药的作用利大于弊。我们希望病人能更科学地看待药物。

主持人:夏季炎热正当时,对于心血管病的患者,您在用药和生活方式上有哪些建议?

边波:在生活方式上,尽量减少温差。夏天天气较炎热,容易出汗,人们更爱待在空调房里,从空调房出来到户外温差较大,建议室内空调温度别太低,到室外需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不然血管的“一收一缩”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同时,建议及时补充水分,不要大量脱水,尤其对已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大量脱水很危险,血液浓缩容易导致血管堵塞。

在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到规律地服用药物。另外,需合理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的指标,并有规律的监测方案,了解到自己的状态。

同时,也可简单地学习一些健康知识。比如出现哪些胸部、脑部不适的时候应及时就医,以免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时措手不及,耽误最宝贵的救治时间。

【直播预告】儿童肥胖,该如何有效控制?

近年来,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那么,该如何界定儿童肥胖?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该如何防控?下载央视频,关注@医路有你,5月27日10:3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福英做客直播间,和大家聊聊如何为“小胖墩”的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 | 宣传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16个健康警戒线全划出来了,寿命长短由它决定,非常重要!

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想长寿、想健康,也要把握住这个原则。

这16条健康警戒线影响寿命长短,不妨对照一下。

如果超过了警戒线,一定要提高警惕了!

脖子粗,血管差!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就提出,脖子越粗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就越大,数十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也更高。双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脏不健康的信号。

建议:量量你的脖子,最好别超过这个数:男性颈围别超过39 厘米,女性颈围别超过35厘米。

如果问医生,脂肪长在哪里最危险,医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腰腹!因为腰围每增加2.54厘米,患癌的风险就增加近8倍。此外,腰腹部脂肪过多,还会破坏胰脏系统,加大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建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

如果你想更了解你的血管,请先去做个血脂,如果血脂检查项目中,总胆固醇超过5.18毫摩尔/升,LDL-C(低密度脂胆固醇)又呈现“↑”,说明你的血管健康已亮起“红灯”,中风的风险在加大。

建议:每天吃2瓣蒜,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有血管的清道夫之称。喝杂粮粥,多吃水果,每天大笑15分钟,常伸懒腰,均有利于保护血管。

人在安静时,60~90次/分钟的心率都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心率持续偏快,就容易引发一些健康问题。研究发现,长期快心率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血压、血糖的升高;心动过速增加了心脏做功,对大血管的压力加强,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建议:要降低心率先进行规律性的体育活动,可以是做家务,也可以是各种运动。通常坚持3个月的运动,就能使心率开始下降4~5次/分钟。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关于《2013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水果摄入不足的归因死亡分析》的研究发现:

我国因水果摄入不足造成期望寿命损失为1.73岁。25岁以上(包括25岁)人群的总死因中,约15%是由于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的,归因死亡数为134.84万。水果的全死因归因分值仅次于高血压和吸烟,位列第三。

建议: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水果与蔬菜不能相互替换。平时常吃的水果,如橘子、香蕉、奇异果,每个都有2到3两重,只要吃2到3个就够半斤重了,稍微大一些的水果,如苹果和梨,一个就差不多有半斤重。

食盐过多摄入,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加速骨质疏松,而且盐摄入过多,皮肤也会变差。无论是为了健康还是美,控盐都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一个啤酒瓶盖装满盐正好是6克的量。零食、酱菜、午餐肉等加工食品少吃。

澳大利亚导演为了弄明白日常饮食中的糖对健康的影响,连续60天,他每天吃糖40茶匙(约160g),这些糖来自低脂酸奶、麦片、果汁等所谓“健康食品”中的“隐藏糖分”。

实验结束时(仅60天),体重暴涨8.5公斤,患上前驱糖尿病,心脏病风险增加,腰围暴增10厘米,囤积的都是有害的内脏脂肪,而且情绪和认知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健康程度一下从最好的20%跌倒最差的10%。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

建议:建议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所以能不吃糖就别吃了吧!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吃油量高达45—50克,相比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25~30克的标准,超出了一大截!

英国《每日邮报》曾综合大量研究指出,过量吃油会带来癌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关节炎、胆囊炎、痤疮等问题。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都是这样一口一口油吃出来的。

建议:25-30克到底是多少呢?如果用家里经常用的白瓷勺来量,也就是两勺左右。

在中国,每5个死于癌症的人当中就有1个是因为酒精摄入过量。

英国科学月刊《成瘾》(Addiction)刊登的一项综述文章指出,酒精可以致癌,并且至少与七种癌症相关!包括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

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否则即为饮酒过量。白酒每次不要超过1两;啤酒每次不要超过一瓶;红酒每次限制在一红酒杯左右。

吸烟不仅会增加自己患癌概率,也会增加家人的患癌概率。每天吸烟20根、烟龄超过20年患肺癌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0倍。

建议:如果想健康,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戒烟!不吸烟也要警惕二手烟、三手烟。

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走路快慢可预测寿命长短。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

建议:每天坚持快走40分钟左右,提高心肺功能,人也会越来越健康。

“全世界红肉分布和恶性疾病分布的相关性地图”显示,图中红色越多,意味着发病率越高。

红肉指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红肉吃得越多,8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就越大,包括: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中风、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肾病、肝病。

建议:健康人每周不超过一斤红肉,能控制到6两以内更佳。

喝水是小事,但喝水少可就是大事了!当感到口渴的时候,说明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是让其参与新陈代谢,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左右,间隔好时间,一次饮水200~300毫升。饮用白开水和茶水。

每次如厕不能超过5分钟。不然,排泄物长时间憋在肛门口,或对血管产生刺激,产生淤血,长时间会造成血液回流不畅、血栓,形成痔疮。

建议:一些老年人很难在5分钟内解决,可以站起再坐下,把时间间隔开,不能一次就蹲坐几十分钟。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发现,久坐1小时的危害约等于抽两根烟,也就是减寿22分钟。久坐少动,使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可能伴随而来。

建议:每静坐30分钟,最好起身活动5分钟左右。

长期缺乏睡眠会让免疫力下降,不仅严重伤肝,还会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还会导致细胞突变,让患癌风险和猝死风险增高。

建议:记住!23点是晚睡极限!熬夜一周别超2次!

想要健康长寿

一定要记住这16个警戒线!

无论老少最好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