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怎样防止婴儿肥胖(怎样防止婴儿肥胖的发生)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预防孩子肥胖,先从妈妈做起

“应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这是10月23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全国妇联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的目标。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9.6%、6.4%,并呈迅速上升趋势。《方案》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针对不同流行水平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降低目标进行了明确。我国现有高流行省份包括陕西、北京、吉林、天津、山西、上海、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北12个省市区,《方案》提出其防控目标为:2020~2030年,高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肥胖影响孩子一生健康,家长要做孩子健康榜样

儿童青少年期肥胖会影响一生健康,因为其会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风险,不仅威胁健康,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方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方案》提出了强化家庭责任,包括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加强社区支持等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也指出,预防儿童期肥胖,要从妈妈做起。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的体重监测,更要做好孩子的健康榜样。因为肥胖不是传染病,但家庭特别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

赵文华说,首先要重视妈妈孕期营养和保持适当身体活动,以保证婴儿出生时体重正常。婴儿正常出生体重为2.5千克到4千克。其次,孩子出生后,要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也是预防宝宝肥胖的关键措施。

吃动平衡,可帮助儿童青少年保持正常体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认为,规律营养的饮食和科学足量的运动,是儿童青少年保持正常体重的法宝,关键要把握好二者平衡。

1.三餐能量比例适宜,规律进餐。要保证学龄儿童一日三餐,食物种类多样,进餐细嚼慢咽。两餐间隔适宜,约4~6小时,保证三餐定时定量。其中早餐占全天总能量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早餐很重要,每天都必须吃,要保证早餐营养充足,食物种类包括谷薯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午餐;晚餐适量以脂肪少、易消化食物为宜。

2.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三餐。食物要清淡,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的快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学龄儿童应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比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或坚果。油炸、高盐或高糖食物不要作为零食。

3.少量多次饮水,每天800~1400毫升。学龄儿童首选白开水,一个小时左右喝一次,每次200毫升左右,千万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学龄儿童应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保证适宜体重增长。营养不良儿童要增加鱼禽蛋肉或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超重肥胖儿童要在保证控制总能量、合理膳食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身体活动。

5.保证每天适宜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儿童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打球、跳绳等)。要学会或擅长至少一项运动项目。

6.减少静态生活时间。可随时随地活动,如上下学步行、做家务劳动等。要减少久坐不动和长时间视屏时间,提醒孩子们每坐一小时要起身活动十分钟。最好不在卧室摆放电视、电脑,减少使用手机、电脑和看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视屏时间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

7.保证足够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为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

父母要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健康饮食和长期运动习惯

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强化父母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父母及看护人营养健康素养,对于减少儿童青少年肥胖至关重要。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更是孩子保持正常体重的重要环节。父母和看护人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根据相关标准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肥胖虽然危害健康,但是错误的减重对健康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减重方法中流行不吃主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生酮饮食及素食等,这些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减肥都是不科学的。专家指出,减肥不能操之过急,一要靠循序渐进,二要靠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吃动平衡,这才是控制超重肥胖的长久之计。

防控孩子超重肥胖,还需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全社会共同努力

有效遏制孩子超重肥胖流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是每个家庭和父母的责任,也是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责任。《方案》还提出:

1.强化学校责任。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包括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改善学校食物供给、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等措施。如要求制(修)订幼儿园和中小学供餐指南,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等。要求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等。

2.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优化体重管理服务,包括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加强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加强肥胖儿童干预等措施。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为超重肥胖儿童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肥胖合并疾病儿童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3.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包括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强化食物营销管理、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等措施。如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等,鼓励运动场所为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等。应针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等。(记者王凯)

来源: 中国妇女报

预防孩子肥胖,先从妈妈做起

来源:中国妇女报

图集

“应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这是10月23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全国妇联等6部门联合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的目标。

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9.6%、6.4%,并呈迅速上升趋势。《方案》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针对不同流行水平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降低目标进行了明确。我国现有高流行省份包括陕西、北京、吉林、天津、山西、上海、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北12个省市区,《方案》提出其防控目标为:2020~2030年,高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肥胖影响孩子一生健康,家长要做孩子健康榜样

儿童青少年期肥胖会影响一生健康,因为其会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风险,不仅威胁健康,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方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方案》提出了强化家庭责任,包括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加强社区支持等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也指出,预防儿童期肥胖,要从妈妈做起。家长不仅要做好孩子的体重监测,更要做好孩子的健康榜样。因为肥胖不是传染病,但家庭特别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

赵文华说,首先要重视妈妈孕期营养和保持适当身体活动,以保证婴儿出生时体重正常。婴儿正常出生体重为2.5千克到4千克。其次,孩子出生后,要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仅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也是预防宝宝肥胖的关键措施。

吃动平衡,可帮助儿童青少年保持正常体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小琪认为,规律营养的饮食和科学足量的运动,是儿童青少年保持正常体重的法宝,关键要把握好二者平衡。

1.三餐能量比例适宜,规律进餐。要保证学龄儿童一日三餐,食物种类多样,进餐细嚼慢咽。两餐间隔适宜,约4~6小时,保证三餐定时定量。其中早餐占全天总能量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早餐很重要,每天都必须吃,要保证早餐营养充足,食物种类包括谷薯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午餐;晚餐适量以脂肪少、易消化食物为宜。

2.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三餐。食物要清淡,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的快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学龄儿童应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比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或坚果。油炸、高盐或高糖食物不要作为零食。

3.少量多次饮水,每天800~1400毫升。学龄儿童首选白开水,一个小时左右喝一次,每次200毫升左右,千万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学龄儿童应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保证适宜体重增长。营养不良儿童要增加鱼禽蛋肉或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超重肥胖儿童要在保证控制总能量、合理膳食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身体活动。

5.保证每天适宜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儿童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如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打球、跳绳等)。要学会或擅长至少一项运动项目。

6.减少静态生活时间。可随时随地活动,如上下学步行、做家务劳动等。要减少久坐不动和长时间视屏时间,提醒孩子们每坐一小时要起身活动十分钟。最好不在卧室摆放电视、电脑,减少使用手机、电脑和看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视屏时间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

7.保证足够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为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

父母要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健康饮食和长期运动习惯

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强化父母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高父母及看护人营养健康素养,对于减少儿童青少年肥胖至关重要。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更是孩子保持正常体重的重要环节。父母和看护人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根据相关标准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肥胖虽然危害健康,但是错误的减重对健康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减重方法中流行不吃主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生酮饮食及素食等,这些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减肥都是不科学的。专家指出,减肥不能操之过急,一要靠循序渐进,二要靠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吃动平衡,这才是控制超重肥胖的长久之计。

防控孩子超重肥胖,还需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全社会共同努力

有效遏制孩子超重肥胖流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是每个家庭和父母的责任,也是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责任。《方案》还提出:

1.强化学校责任。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包括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改善学校食物供给、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等措施。如要求制(修)订幼儿园和中小学供餐指南,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等。要求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等。

2.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优化体重管理服务,包括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加强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加强肥胖儿童干预等措施。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为超重肥胖儿童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肥胖合并疾病儿童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3.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包括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强化食物营销管理、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等措施。如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等,鼓励运动场所为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等。应针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等。(记者 王凯)

责任编辑: 孙慧

防止孩子长成“胖娃娃”,养育环境很重要

#健康科普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了

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头号敌人”

所以我们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

帮助孩子保持健康体重

图片来源:千库网

营造科学饮食的

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第一次吃饭、第一次站立,都是在他们的陪伴下完成的,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肥胖的父母更容易养育出肥胖的孩子。父母和孩子长期同吃同住,他们的饮食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孩子。

图片来源:千库网

因此预防孩子肥胖,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合理膳食、防止久坐、适量运动,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2.父母应该为孩子选择健康的食物,保证食材新鲜,营养搭配合理,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多吃蒸煮类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减少购买甜食等高热量、精加工食品。

图片来源:千库网

3.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和运动观念,在孩子成长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行为指导。

共筑健康多元的

学校环境

当孩子进入校园后,他们的饮食行为习惯也会受到老师、同学的影响。很多孩子在学校吃早餐和午餐,因此,学校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工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来源:千库网

那么,如何保证学校环境有利于孩子保持健康体重?

1.学校食堂应该制作健康营养、低热量的食物。在进食环节中,不鼓励孩子在进食速度方面进行比赛,因为细嚼慢咽有助于预防肥胖;对于超重肥胖的孩子,可在食物选择方面提供建议。

图片来源:千库网

2.学校可以开展饮食健康相关课程及讲座,让孩子认识食物的种类及热量值,了解健康饮食配比的重要性和肥胖的危害,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等。

3.学校也应经常组织孩子开展运动,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长,引导孩子培养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以保证吃动平衡。

构建友好的

社会环境

受快餐文化的影响,现代人喜欢摄入油炸食品、高糖高热量食品及含糖饮料。有人甚至觉得,食用快餐食品很时尚,却不知道它已经悄然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了威胁。

图片来源:千库网

媒体机构要积极倡导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同时,相关部门应设立体育运动场地,为孩子保持吃动平衡提供便利的场所。

我们相信

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养育环境

一定有助于减少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

【郑重提示:本文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二次转载请确认版权或更换删除。】

推荐阅读

不做“小胖墩”系列之十 | 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科学减重这样做

不做“小胖墩”系列之九 | 科学减重,快乐成长!

健康科普视频推荐

《广西疾控健康科普大讲堂》——

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来源 | 健康中国

文编 | 许雁

美编 | 许雁

校对 | 严桐桐 许雁 龙玉婷

内容审核 | 余宗蓉 李萌

声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健康证办理咨询:0771-2518092

门诊药房咨询:0771-2518795

艾滋病自愿咨询:0771-5327110

艾滋病治疗门诊:0771-2518326

样品检测咨询:0771-2518890

以上电话接听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我中心暂停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需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人员请到南宁市相关体检办理点进行体检。

疫苗接种地点:金洲路18号(琅西门诊)

疫苗接种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8:00-11:30,下午15:00-17:30;周六、周日:上午8: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