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药物治疗指南(药物治疗肥胖症)
肥胖调理秘诀,用好这6味药,才会容易瘦
“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中医认为,脂肪多是体内痰湿瘀滞聚积,根源在于“多痰” “少气”。
每天吃喝一样,但有些人就是不胖。
这是因为气血足的人饮食经过脾胃,把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把该排泄的湿浊糟粕排出去,不容易长胖;
而脾胃虚弱的人吃进去的饮食没有被完全代谢,变成半成品——痰湿,加上气不足,推动力不够强大,无力排出痰湿浊气,日积月累堆积造成脂肪堆积。
所以,想要减肥,得先从调理脾胃开始。
基础方:苍术、厚朴、生姜、红枣、甘草、陈皮
一即调脾气、健中州,以杜生痰之源;二即调脾气、运枢机,以通津液之路。三调脾气,运气血,通血脉。实乃调理脾胃的良药。
“减肥神药”真能终结肥胖?权威指南来了
生活在北京的张程今年29岁,身高1.63米,体重116斤左右,并不属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张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9月初,她曾打过一次0.5毫克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打完一周内,瘦了四五斤。用药后第二周食欲恢复,体重又回去了。
张程用到的司美格鲁肽,是一款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类药物,由丹麦药企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用于减重的司美格鲁肽针剂Wegovy于2021年6月在美国获批。GLP-1类药物实现减重,主要通过抑制食欲、缓解胃排空起作用。今年6月,该款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7月下旬,美国礼来公司的“减重神药”替尔泊肽,在中国获批上市。替尔泊肽是一款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
与此同时,国内多个肥胖诊疗指南先后发布。7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发布了《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并将GLP-1类药物纳入其中。
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西斯科·布兰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世卫组织正在制定GLP-1类药物用于治疗成人肥胖的使用指南。该指南暂定明年7月发布。
“干预越早,获益越大”
卜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门诊上,她遇到一些超重、肥胖,自身还患有糖尿病、高尿酸等代谢疾病的人,会建议他们减重。“检查后发现,有的患者体重指数(BMI,单位为千克/平方米)都超过30了。”她说。卜乐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诊治中心执行主任。按中国肥胖症的诊断标准,超重定义为24≤BMI≤28。世卫组织规定,超重为25≤BMI≤30,而肥胖为BMI超过30。
最近,一名“吃播”因恶性心律失常,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卜乐到心内科为其会诊。多年前,这名患者曾找卜乐就诊。卜乐回忆,当时他三十多岁,体重400多斤,有糖尿病和高血压。那时患者认为自己状况还好,没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或减重手术。“最近再遇到这名患者时,他告诉我,之后会努力配合医生治疗。”
“体重管理干预越早,获益越大。”《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提到。曲伸是这部指南的通讯作者和执笔者之一,也是同济大学肥胖症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诊治中心主任。
曲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部指南的亮点在于,提出肥胖要早治疗、早用药,这与欧洲肥胖研究协会今年7月发布的专家共识观点一致。以前有不少肥胖相关的指南,大多都是建议肥胖者,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果无效,再尝试药物等方式治疗。但这并未减少肥胖的发生,只是延迟了这部分肥胖者前来医院诊治的时间,还会增加患者的健康风险。
很多人并不认为肥胖是一种需要被医学干预的疾病,而是热衷于自己寻找各种减肥办法。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国内标准,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 11.1%和7.9%。曲伸表示,尽管国内肥胖人数不少,真正到医院就诊的人,不足十分之一。
世卫组织将肥胖症定义为,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异常或者过度脂肪蓄积。近年,也有一些学术组织和学者建议,将肥胖症定义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曲伸参与撰写的前述指南中,将肥胖症定义为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脂肪组织过度积累或分布、功能异常的慢性、复发性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从业已接近30年,他是《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的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陈伟注意到,近几年,与肥胖相关的指南内容,有了一些新变化,体现在治疗方式、治疗理念等方面。
曲伸牵头编写的指南提到,对大多数超重或肥胖患者,符合适应证,就可以直接进行减重药的治疗。对部分患者,如肥胖程度较轻且无明显合并症的患者,尝试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可通过减重药物治疗。该指南也强调,临床上需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评估,特别是那些用药物风险较高,药物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提到,当超重且伴有高血糖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达预期时,可联合用药物治疗。“近期发布的多部指南,其实都指明了要将肥胖症逐步作为慢性疾病管理。”陈伟表示,仅靠个人意志力,无法彻底解决肥胖问题。
几年前,世卫组织就已关注到肥胖带来的危害。2021年,世卫组织形成终生预防和管理肥胖症的建议,该建议在2021年形成草案并讨论,2022年成形。布兰卡表示,这是关于预防和管理肥胖的总体政策和规划建议。
布兰卡表示,监管机构批准GLP-1类药物后,世卫组织的指南将评估此类药物如何帮助管理肥胖这一慢性疾病。他们还将审查一些问题,例如何时以及如何将这类抗肥胖药物,整合为慢性护理模式(包括临床和生活方式干预)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这样做可能带来的益处和风险。
“减重药物应避免滥用”
目前,国内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年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除了奥利司他,获批的其余四款药物均为GLP-1类药物,使用方式均为皮下注射,但注射频率各不相同,比如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每周注射一次,中国生物制药旗下企业正大天晴研发的利拉鲁肽每天注射一次。服用GLP-1类药物的患者,可以实现10%—20%的减重,甚至更多。
“当下,所有的减重手段都会出现体重反弹。”曲伸说。2021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提到,约803人每周接受司美格鲁肽注射(2.4毫克/周),同时进行饮食调整、锻炼和心理咨询,四个月内,平均减掉了近11%的体重。但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改用安慰剂注射一年后,他们的体重又恢复了7%。
“减下来是第一步,如何维持下去,要难很多。只有一小部分人能保持减掉的体重。”卜乐说。
大多数患者停止服药后体重反弹迅速,主要是因为大脑中与食欲相关的区域仍然“失调”。GLP-1类药物只能掩盖这种“失调”,当药物作用消除时,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会很快恢复。曲伸打了个比方,药物治疗,相当于给大脑蒙上一层眼罩,降低了向大脑的报信速度,因此,食欲会降低。只有当身体适应这样的状态后,才能逐渐实现对体重的长期控制。在曲伸看来,用药两三个月就停掉,容易反弹。长期用药后,会降低反弹率。“但现在很多医生还不太能接受肥胖治疗长期用药的观念。”他说。
陈伟在临床上接触的减重人群与接受药物治疗的肥胖人群并不完全重合。他表示,需要减重的人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在20—40岁,占门诊患者比例的80%。其中,采用减重药物治疗的,大都有糖尿病等合并症,年龄偏大。如果没有糖尿病等合并症,目前在国内开具GLP-1类药物,属于超适应证用药。“医生会有意识地避开这种开药情况。”他说。
“减重药物在使用时应规范化,避免滥用。”陈伟表示,医生对药物剂量以及配套生活方式的把握,应有一个完整的培训,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正规的培训。《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后,后续的医生培训也会随之启动。
陈伟表示,肥胖治疗,如今更强调以患者安全为核心,重视长期管理。他认为,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对GLP-1类药物,用药时间越久,减重效果可能越好。不过,肥胖长期管理依赖于完整的医疗机制。比如,慢病管理中有健康管理师。对减重者而言,有这样的管理师,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反弹力度。
长期用药难以回避安全性问题。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反应,是GLP-1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陈伟谈道,目前,关于GLP-1类药物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大多持续时间在两年以内,2—5年以内的安全性问题仍不确定。他谈道,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人数的增多,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可能也会更加显著。相对健康的肥胖人群,并不能接受用药后明显的副作用。如果不良反应超过药物给肥胖者带来的益处,药物甚至可能会退市。事实上,历史上不止一款减肥药因此而退市。
现阶段,糖尿病合并肥胖人群应用常规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时,使用注射的GLP-1类药物,可以医保报销。在陈伟看来,肥胖治疗药物的出现,有助于形成规范的肥胖诊疗模式。“随着肥胖诊疗模式的改变,肥胖未来有望作为慢病之一被纳入医疗管理体系中。”他提到,目前,国家医保局并未给出肥胖病的“医疗编码”,肥胖还缺少一个作为主要疾病治疗的“名分”。医生在门诊为肥胖人群开药时,主要诊断应符合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等。
“GLP-1类药物未来的研发,正在向双靶点、多靶点的方向延伸。”陈伟表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在保证药物有效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靶点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已经有在申报流程中的多靶点减重药物。
多学科诊疗是方向
药物治疗,只是对抗肥胖的方式之一,并非每个人都能从药物中受益。近几年,陈伟明显感到,学界对肥胖的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全球各地的学术组织和研究团体,越来越重视肥胖防治。同时,医生对肥胖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认可肥胖是一种需要多学科共同诊疗的疾病。
很多肥胖患者,同时患有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去年5月,发表在《转化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五分之二的超重或肥胖者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在陈伟的门诊中,他遇到过不少存在心理问题的肥胖患者。“门诊上遇到的这类患者中,大约10%存在情绪性进食。我们临床营养科诊室的对面就是心理医学科,转诊相对容易。”他说,重度肥胖本身就是导致抑郁的主要因素之一。原本有抑郁、焦虑或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接受相关药物治疗后也容易加重肥胖发生。
卜乐提到,到肥胖症诊治中心就诊的未成年肥胖者中,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比例较高。减重的同时,还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为其做心理疏导。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提到,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可有效提升肥胖症诊疗水平。曲伸所在的肥胖症诊治中心聚合了内分泌、生活方式评估门诊、代谢外科、心理科、内镜中心以及妇科等相关学科。患者就诊时,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超重与肥胖,均需接受综合评估,医务人员会详细了解年龄、病史等信息,并检测体脂率、肌肉含量等数据,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再根据个体情况,用不同办法减重。
“MDT模式是肥胖症诊治中心的初级版,通过会诊和融合研究的医疗服务模式,把多个科室聚在一起来为个人诊疗。”陈伟解释,MDT模式下,病人只需挂一个号,之后多个相关科室的专家为其共同诊治。其实,比较理想的综合诊疗模式,应有一个肥胖专诊科室,安排有专业从事肥胖治疗的医生、各相关专科医师以及护士分诊等。分诊护士可以做初级病例采集。一位全科医生,为患者安排专业检查,并提供专业化的初级诊疗意见和建议。肥胖患者的用药,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如果初步诊断无法解决患者的全部问题,再将患者向其他专业专科转诊,这时应有一个灵活的转诊机制。
“多学科诊疗模式,是未来肥胖综合治疗的发展方向。”陈伟表示,国外有专门的肥胖中心或者肥胖专科门诊,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所有肥胖病诊疗的相关问题,比如提供加码衣服、改善减重后皮肤松弛的整形外科医生等。目前,国内的公立医院尚缺乏理想的运营机制。部分公立医院尝试建立针对肥胖症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但大多是以外科为主,依靠综合医院的转诊机制来完成。
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组建了一个针对疑难重度肥胖的MDT专业组,医院每周三会邀请多达18个专科的医生共同参与肥胖病人的MDT诊疗。陈伟表示,协和医院的MDT模式,以治疗疑难重症为主,比如合并子宫内膜癌、有生育需求但又不愿意做手术的肥胖患者。因重度肥胖导致心力衰竭的肥胖患者,每年有上百人接受治疗,每个患者都要接受几个乃至十几个科室的共同诊疗,完成其肥胖治疗后,还需进行定期身体指标的监测、随访,线上管理等,形成完整的治疗闭环。
这种MDT模式下,每个科室都会为病人制订一份诊疗计划,分别在不同的科室做相应的检查,最后医院再统一汇总检查结果,出具一份多学科的诊断报告。但这会牵涉到不同科室话语权的问题:“到底谁说了算?”
在曲伸看来,肥胖治疗需要中心化管理和个体化诊疗,需要各个科室的医生,而不是某个科室的单打独斗。他曾在采访中谈道,中心化管理,即集所有肥胖治疗手段为一体,由中心主任统一领导,中心内所有员工的编制和绩效由中心负责。整个中心形成利益共同体、共享绩效奖金,患者收治进来后,不需要再请外部会诊,外科医生只负责做手术,随访管理有专门的营养师,最后根据每个人的贡献分奖金。
陈伟认为,有的医院采用中心化管理的模式,但是在现行政策下尚难推行。比如单一科室可能挂号费是100元,而现在肥胖中心联合挂号费用达到500元,具体到每个科室的费用如何计算,诊后随访的经费如何收取等都还未知。“这更多是一个管理问题,而不是技术难题。”
(文中张程为化名)(记者 牛荷)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如何合理用药控制体重,不管男女,如有肢体肥胖不妨看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宇宙,有个小太阳,希望对方欣赏自己,爱慕自己,尤其体态均称,婀娜多姿的女士更加容易获得成功男士的青睐,但是我们追求美丽的同时,不能迷失方向,滥用药物来辅助减肥。正如市场上一些减肥药—奥利司他,如不当使用,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药物需要合理使用,否则脂肪没消,体重没减轻,大麻烦却找上门来,下面玥亮说药就大家经常咨询减肥相关的用药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科普如何合理使用药物辅助控制体重,如有肢体肥胖、大肚腩困扰的女士或男士,不妨看看本文科普,希望对您有帮助!
奥利司他是一种口服使用的减肥药,从国家药监局备案批文来看,属于西药,化学合成药,此药属于长效和强效的特异性胃肠道脂肪酶摄制剂,简单地理解就是会结合胃肠道里用来消化脂肪的酶使其失效,这样人体就不能将食物中的脂肪水解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的作用。
27岁的李女士,正处于恋爱期,偶尔有几次男友调笑她胖了点,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啊,李女士很在意自己在男友心中的形象,在网上打听加搜索一番,发现了奥利司他胶囊,不管三七十一就买了几盒,坚定只要吃够了就能瘦下来。但服用一段时间后,问题来了,李女士出现了大便不成形,易腹泻,甚至一次与朋友聚会交谈甚欢的时候,笑得太激动出现便失禁的状况,为此十分烦恼。
首先奥利司他主要的作用机理为抑制脂肪被肠道吸收的,那么没有被吸收的脂肪去哪里了呢?主要是经便排出体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脂肪或油性大便,不良反应机率往往随着膳食中脂肪成分增加而增加。李女士由于希望尽快控制体重,急于求成,每天坚持服用奥利司他,不管当天是否有服用高脂肪的食物,一天三次,一次都没落下。由于李女士长期不合理服用药物,加之饮食方面也不控制,导致用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肠排气增多,大便紧急感,次数增多,脂肪泻和便失禁。
2,针对李女士出现上述脂肪泻,大便失禁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首先李女士,需要在医生或执业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能随意通过网络自己查找药物,擅自使用,另外用药前需要认真看说明书,看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也需要警惕药物不良反应,针对李女士出现上述情况,需要马上停用药物,一般停用药物,症状会慢慢缓解。如腹泻严重的,需要及时补充体液并到医院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奥利司他使用的前提是肥胖者或者超重者,并不是觉得自己肥胖的都能使用,药物是有一定使用指证的。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属于肥胖者或者超重者呢?请先计算BMI指数,也就是体重指数,用自己的体重(KG)除于自己的身高(米)的平方得到数值。如果BMI数值小于18.5说明偏瘦,此时需要用药,如数值18.5-24属正常,也是不需要使用药物的,如数值在24-28之间,属超重,如大于28属肥胖,此时你可考虑使用药物控制体重。
首先建议奥利司他在医生或执业药师指导下使用,如体重指数在超重或肥胖区间,符合用药指证才能使用奥利司他治疗。如果您当餐有吃一些油腻的食物,那你就服用一粒,如果你当餐没有吃油腻的食物,那就可以不用吃。一天用量不超过3次,一般来说,服用奥利司他期间病人要注意膳食均衡,微低热能,饮食结构应富含果蔬,尽量减少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这对于减少前面提到的胃肠道副作用十分关键,因为摄入的脂肪越多,意味着需要排出的脂肪也多。同时配合适当的运动,如坚持每天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单车等。合理的饮食结构加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才比较容易达标。
临床用药经验收集到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大便次数增加,腹痛,胃肠胀气,水样便,皮肤过敏,大便失禁等,另外由于奥利司他属于脂肪酶抑制剂,导致脂肪吸收减少,同时也会导致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如维生素A/D/E/K和β-胡萝卜素,因此长期服用奥利司他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脂溶性维生素等,建议服用奥利司他服用2小时后或在睡前服用,预防维生素缺乏症。
4,哪些人不适合服用奥利司他辅助减肥呢?提醒:有基础疾病和首次用药的病人建议先咨询医师或药师,特殊人群:如低于18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适合服用奥利司他;如体重指数未在超重与肥胖范围的不宜使用;对奥利司他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人群不适用;还有如器质性肥胖者如甲减患者,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胆汁淤积症患者及服用环孢霉素患者等是禁用奥利司他的。
中医对于肥胖辩证多见于脾肾虚弱,痰湿体质,这类人群一般表现为体型较胖,常说“胖人从痰湿,瘦人多内热”,不爱动,因痰湿停滞于皮肤四肢,痰湿蒙蔽清阳,导致比起一般人其面部皮肤更为油腻,腹部柔软,倦态乏力,易胸闷又头昏脑胀等症状。临床常用中成药如下,请遵医嘱适应。
二陈丸,主要由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配伍而成,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是治痰症之主方,用于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腹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砂仁,白术、山药,木香、茯苓、陈皮等调配而成,可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由于脾虚导致痰湿,故可用人参健脾丸调理脾胃,改善痰湿体质,达到控制体重效果。
湿消丸,此方为中成药,此方能能滋阴补肾,健脾益胃,利湿消肿,主要包含了熟地,生地等滋阴补肾的中药组成,常用于因为脾肾阴虚导致的单纯性肥胖,如女性伴有月经失调,更加合适适应。
轻身消胖丸,此方也是口服用的中成药,主要起到利湿消脂、消胖的作用。主要由白术、山楂,薏苡仁等中药调配而成,可益气健脾,消脂、适合单纯性肥胖症者。
对于肥胖体质,不管男女,建议可以饮食调理,如山药冬瓜排骨汤,主要成分包含排骨,冬瓜,山药,可促进消化,化痰祛湿,也用于脾虚泄泻久痢等,但注意湿热痰滞内蕴者应慎服,血脂高者也不宜多食;又如薏米,赤小豆,山药煲粥,能健脾,解毒,利水消肿,改善脾虚导致的虚胖;再如荷叶莲藕炒豆芽,成分包含:鲜荷叶,水发莲子,鲜莲藕,绿豆芽;可补脾肾,渗水湿,消肥胖等,对时有下肢肿胀,小便不利的肥胖者的疗效更显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肥胖非一日所成,减肥亦不宜求速。科学合理使用药物,结合运动,膳食调理才是控制体重的关键,本文通过结合减肥案例科普常见的用药问题,带大家避免滥用减肥药,合理正确使用药物与健康生活方式来辅助控制体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如本文科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送人鲜花,手有余香!更多控制体重相关科普好文请@玥亮说药关注查看,欢迎留言你的用药问题,我们留言区见。
参考资料:
1,奥利司他药品说明书
2,中医诊断学
3,中国药典成方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