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医把脉看肥胖(中医说肥胖)

中医黄俊臣主任 0
文章目录:

从爬楼气喘到健步如飞,防己黄芪汤改写肥胖人生

在中医理论里,肥胖的成因与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紧密相连,且有着细致的分型。常见的肥胖中医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脾虚湿阻型:这类肥胖人群多因脾胃功能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在体内停滞积聚,进而引发肥胖。外在表现常为肢体困重、身体浮肿、舌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等。李大姐就属于这一类型。

胃肠实热型:主要是由于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使得胃肠积热,胃火亢盛。表现为食欲旺盛、容易饥饿、大便干结、口臭、舌苔黄腻等。

肝郁气滞型:多因情绪长期抑郁、焦虑,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症状包括胸胁胀满、情绪波动大、月经不调(女性)、肥胖多集中在腹部等。

脾肾阳虚型: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脾阳又依赖肾阳的温煦。当脾肾阳虚时,身体的运化和代谢功能减退,水谷不能充分转化利用,就会形成肥胖。常伴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黄帝内经》曾记载 “谷气盛而血脉衰,故善肥” ,揭示了肥胖多由饮食不节制,摄入过多油腻、高热量食物,致使脾胃运化功能不堪重负所致。脾主运化,承担着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输布至全身的重要职责。一旦脾虚失运,水谷便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化为痰湿、脂膏在体内堆积。同时,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导致痰湿凝滞,加重肥胖程度。

今天就来说说患者李大姐,她身形臃肿,脚步沉重,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显然被肥胖困扰已久。

示意李大姐坐下,开始详细问诊,从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到过往病史,每个细节都不放过。问诊结束后,为她把脉,感受到浮而无力的脉象,按之绵软,如同轻触漂浮在水面的棉絮。接着,我请她伸出舌头,只见舌苔白腻,舌体边缘布满清晰的齿痕,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之象。结合这些症状,我判断李大姐属于脾虚湿阻型肥胖,根源在于体内湿气过重,脾脏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摄入的食物无法有效转化为营养被身体吸收,反而堆积成脂肪。

我向李大姐详细阐述了中医对肥胖的认知、不同分型以及她的具体病情,她听得十分专注,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迫切渴望找到解决办法。根据李大姐情况开一副防己黄芪汤,这副经典方剂对改善李大姐情况很有帮助。

【防己黄芪汤】

黄芪、防己、炙甘草、白术、大枣、生姜。用水煎服,每日2次。

方中,黄芪,它就像身体的‘能量补充剂’,具有强大的补气固表功效,能让你充满活力,提升精气神;防己好似一位勤劳的‘清道夫’,专门负责将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让身体恢复清爽;白术 是调理脾胃的‘专家’,擅长健脾祛湿,帮助脾胃恢复正常的运化功能,使食物能被充分消化吸收,不再转化为赘肉;炙甘草起着‘协调者’的作用,调和诸药,让各种药材协同发挥最佳疗效;还有生姜和大枣 它们既能散寒养血,又能巧妙地改善药汤的口感,让你服药时不那么抗拒。”

李大姐眼中虽仍有疑惑,但还是选择信任我,决定按方抓药。

再次见到李大姐时,她一进门便满脸喜悦。她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变化:“大夫,喝了您开的药,我现在上楼梯轻松多了,体重也在慢慢下降。” 看着她的改变,我内心充满成就感,随后耐心提醒她,除了坚持服药,还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疗效,彻底摆脱肥胖的困扰。

注意:方剂中没有标明具体克重,因一人一方个体化差异,不可按方照搬,一定要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医如何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

在中医理论中,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的复杂病症。中医辨证论治强调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是一种常见类型,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水湿、饮食积滞停聚体内,表现为肥胖等一系列症状。了解这种肥胖类型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方法,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肥胖问题。

一、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病因病机

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形成原因主要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情志不畅及先天体质虚弱有关。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久坐少动导致气机不畅,水湿运化不利;情志不畅如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则影响脾胃功能;先天体质虚弱则脾胃功能本就较弱。脾虚是指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不能有效地运化水谷精微,湿滞则是指水湿停聚体内,难以排出,脾虚则饮食运化失常,积滞于中焦。脾虚湿盛与饮食积滞互结于中焦,脾虚使湿滞更严重,湿滞又加重脾虚,湿滞互结,形成恶性循环。病理机制上,脾虚使水湿内停,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导致肥胖。

二、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临床表现

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体型通常表现为全身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纳呆、口臭、嗳气、便溏、矢气频频、气味臭秽、四肢沉重、头身困倦等。舌脉表现多见舌苔白腻,舌质淡胖,有齿痕,脉象多为滑或濡。

三、中医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的方法

中医辨证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望诊观察患者的体型、舌象等,闻诊注意患者的呼吸气味、声音等,问诊详细询问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等,切诊则通过把脉了解脏腑气血的情况。通过四诊合参,可以准确辨别是否为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原则是健脾化湿、理气通络、消食导滞。健脾化湿是通过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的运化和排出;理气通络是通过疏通气机,改善全身气血运行;调理脾胃则是通过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护和恢复脾胃功能;消食导滞是通过消除饮食积滞引起的气机不畅,帮助恢复脾气。

五、中药治疗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

中药治疗脾虚湿滞互结证型肥胖常用药物包括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苍术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化湿、理气通络的作用。经典方剂如平胃散、二陈汤等常用于治疗脾虚湿滞型肥胖。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还可以加减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针对饮食积滞,根据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经验,可加用莱菔子、山楂、炒麦芽、焦神曲等药物来消食导滞。

六、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脾虚湿滞型肥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促进水湿的排出,积滞的运化。常用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等,这些穴位具有健脾化湿、理气通络、消食导滞的作用。针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刺手法。

七、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在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饮食原则是少食肥甘厚味,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推荐食物包括薏苡仁、红豆、山药、冬瓜等。饮食禁忌包括避免过食油腻、甜食、酒类等,以免加重脾虚湿滞。

八、脾虚湿滞互结型肥胖的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改善脾虚湿滞型肥胖也非常重要。运动建议包括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和水湿的排出。作息调整则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心理调适也很重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情绪抑郁。

重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鄢国义/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

肚子大,湿必重!一张方子,排湿气,甩肥肉,值得借鉴

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中医诊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小药医师。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湿气的事儿。

昨天,我在后天看到一位读者朋友留言,说一个20多岁的人,体重将近300斤,问我该咋办。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同样感觉堵得慌。

对于肥胖这个事儿,我们总以为,只是患者自己一个人受到伤害。

其实,肥胖者的家属,心里头更着急。

因为很多时候,肥胖者本身,是很难观察到,或者说体认到自己的肥胖程度。毕竟,一般情况下,他看不见自己,只能看到别人。

眼不见,所以心不烦。他对自己的肥胖没有感性认识。

反倒是与患者朝夕相处的家人,他们看得最多,也就担忧最多。

现在,我想说一张配伍。我不敢说,它一定适合某个患者。我只能说,它代表了大多数肥胖患者的体质偏颇,和一般的中医调治思路。

我希望,我的解说,至少能给肥胖者,以及肥胖者的家属,带来一点慰藉。

陈皮,制半夏,茯苓,苍术,白术,枳壳,荷叶,山楂,泽泻,大黄,薏苡仁,草决明。

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

这个配伍,其实很普通。从结构来看,所有药物都是常用药,平淡无奇。中医业内人士看了,也不会觉得特别。

只不过,这个方子,有过相对广泛的临床验证。它最初曾刊载于2002年的《河南中医》上。据报道,此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属脾虚痰浊中阻者30人,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率超过了93%。

能让人瘦成一道闪电吗?很难。但至少,可以让患者的体重,有一定的下降,身体其他方面,也有一定改善。所谓“瘦成一道闪电”,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过快降低体重,不是好事儿。

这方子,你记住,针对的是脾虚痰浊中阻型的肥胖。

此类人什么特点呢?

这就是身材肥胖,脉象滑,触摸上去,脉道里好像裹了一层胶水,脉搏打着滑就跳过去了。舌头颜色偏淡,但是舌苔白腻,厚腻,有的甚至发黄腻。这种舌脉,你记住,就是痰湿内盛的表现。脉道为痰湿所阻,舌头为痰浊所犯。

此类人,由于痰浊太盛,所以不但身体肥胖,而且头晕脑胀,脑袋发沉,不清醒,爱睡觉,总犯困。中医讲,这叫“头重如裹”。这是痰浊上犯到脑袋所致。

痰浊之邪,源于脾。脾虚失运,才有痰湿。脾,又主我们的眼睑。所以这类人的眼睑,往往浮肿。

痰浊之气,四处游荡,无处不到。痰浊溢于口,则口甜口黏口腻。痰浊蕴于胸,则胸闷。痰浊蕴于中焦,则胃胀痞满。痰浊蕴于四肢,则四肢困重,不想动。痰浊蕴于肠道,则大便不爽,甚至便秘。只不过,人家这个便秘,可能不是干燥,只是排解的过程特别费劲。

当然,我上头说这些,不见得完全同时存在于某一个人身上。一般来说,只要符合辨证标准,其他症候基本吻合,我们就考虑是脾虚痰浊中阻之症。

对这类人,我前面提到的验方,就相对适合。

这里,陈皮、半夏、茯苓,取二陈汤的意思。陈皮行气除湿,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

苍术和白术,都是苦温燥湿之品。苍术和陈皮搭配, 又有平胃散的意思。

枳壳行气散结,使得肠腑之气得以通畅。它和大黄搭配,主要目的在于通患者大便,使得痰浊之气可以通过后门排解一部分。

泽泻、薏苡仁和茯苓搭配,可以利水除湿。这就是让痰浊从小便排解出去。

荷叶这味药,可以祛浊、化湿,升脾胃清阳之气,振奋中焦气机。山楂,可以降脂化浊。草决明,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可以有效调整血脂,并且有润肠通便之能,辅助大黄来通便泄浊。

所以说,这张配伍,以健脾化湿为主,以通便泄浊为辅,层次分明,要领突出,是比较可行、严谨的组方。

这张组方的实践者,是当时北京四零二医院的杏林同仁。我希望我的读者朋友,可以将其保存好。应用之前,要请中医师辨证指导,看患者是否属于脾虚痰湿中阻。如果是,可以适当借鉴化裁。如果不是,就不要盲目应用。辨证要点,我前面都讲过了。

另外,就单纯性肥胖而言,患者必须结合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才能见到明显疗效。这两者,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松懈。任何的汤药,离开了患者对生活习惯的改善,都无济于事。因此,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肥胖问题,患者必须有过人的毅力。减肥,一定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事儿,几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