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吃石榴会肥胖吗(吃石榴会发胖吗,最近正在减肥)

家庭医生杂志 0
文章目录:

4种水果,吃着不甜但特长肉!怕胖的、三高人群要注意

说起减肥,对于一部分已经工作的人来说是难上加难。

每天坐着的时间长了,动的越来越少,眼见着自己肚子上的“游泳圈”是越来越粗壮。

明明知道得增加运动,偏偏还各种琐事没有空闲时间。再加上年纪大了,感觉锻炼起身体还有点困难,减肥这件事显得力不从心。(确定不是懒吗?)

说到这,不少人想到从吃上入手,整个水果餐替代正餐,顺便“清个肠胃”,不一举两得?

如果你这么想,可能如意算盘就打错了!

4 种水果,吃着不甜但特长肉

很多人都知道太甜的水果不能多吃,容易长胖。但有些水果尝起来没有什么甜度,可能比你想象的还长肉!

1. 芭蕉

芭蕉比起香蕉,吃起来口感偏酸涩,可其实与香蕉一样,属于水果中热量较高的。

芭蕉的热量为每100克115千卡,相当于1碗米饭

2. 山楂

提到山楂,不少人都会想起到那股酸劲儿,但它含有的热量为102千卡每100克,这也算热量高了

不过想来山楂因为口感太酸,通常只拿它来消食,饭后吃几颗,也不算吃太多。但必须提醒大家,冰糖葫芦、山楂条、山楂片这些加了糖的山楂零食,热量可高着呢,别一高兴吃太多。

3. 椰子

海边的椰子尝起来口味淡淡的,也容易长胖?

你真别小看了它!椰肉的含油量高达35%,同时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按100克来算,椰子有241千卡的热量,相当于2.1碗米饭。

4. 牛油果

牛油果这皱巴巴的水果这几年成了水果的“新贵”,一颗就要七八块。吃起来没有什么甜味,有一股奇特口感。但是,你听到它的名字,就要知道不能多吃了!

这牛油果可是人如其名,油的含量超高,脂肪含量约为15%,比一般的瘦肉和鱼肉(脂肪含量约3%~5%)还要高得多,比榴莲高出3倍多,稳稳摘得水果中的脂肪含量冠军。

按理说一个稍大点的量(200克)已经包含一天的吃油量,所以建议吃一个就好。如果是肥胖的人,更要少吃。

除了这些隐藏比较深的高热量水果,还有一些本身比较甜的热带水果,自然也是不能多吃的,例如冬枣、樱桃、榴莲、菠萝蜜等。

4个关于水果的小疑问,一次讲清楚

1. 水果当正餐,能减肥吗?

一些减肥比较急躁的人,特别是些年轻人,热衷于吃水果来减肥。

但只能告诉你,肥可能减不下,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首先,正餐只吃水果,不管你这顿吃没吃饱,都无法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因为水果中并不含有这些营养素或含量很少,久而久之,不但会造成毛发干燥断裂、皮肤失去光泽,还可能经常感冒,出现贫血、锌缺乏等症状

其次,水果中大多糖类含量较多,热量效应远超过蔬菜,吃同样数量的水果和蔬菜,水果更容易导致肥胖超重。

其实吧,如果真要利用水果减肥,学聪明点,在饭前吃!

像含糖量较少的猕猴桃、柠檬、柑橘类水果,在晚饭前适当吃点,适当满足了一部分食欲,也可以让正餐少吃点。

2. 吃水果,可以代替蔬菜吗?

有些人吧,不爱吃蔬菜,总以为水果的营养成分和蔬菜差不多,吃水果就可以代替吃蔬菜了。

但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虽然水果和蔬菜都含有较丰富的食物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物质,但毕竟还是各有所长,做不到谁取代谁。

最好还是两种都吃一些,保证营养均衡。

3. 水果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

上面也说到了,饭前吃水果能够帮助减少正餐食量,这是对于胖子、需要减肥的人来说的。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想饭后吃水果,比较合适的时间是饭后1个小时

不少人认为饭后吃水果有利于消化,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中的有机酸会与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反而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水果中的糖类、果胶、纤维素等物质,也会增加饭后腹胀感和不适感

4. 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吗?

糖尿病人并不是完全吃不得水果,关键得看怎么吃,建议这类人关注下面3个原则:

  • 要少吃,切莫一次大量地吃。一天的水果量在100克以内为宜。
  • 切忌空腹吃,切忌餐后吃水果。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一般上午9点到9点半,下午3点到4点,晚上9点左右进食为宜。
  • 视病情而吃。血糖控制不好(不稳定,时高时低或血糖居高不下)时少吃,或者不吃。不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甜的葡萄、香蕉、荔枝、红枣等。

另外,如果糖尿病人吃水果,建议这样选择:

1. 最佳选用:选择瓜果类蔬菜替代水果,以黄瓜、西红柿为上选。

2. 推荐选用: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

3. 慎重选用: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

4. 禁止选用:大枣、红果。用高浓度糖水加工制成的蜜枣、杏干、桃干等果脯或柿饼、葡萄干等,最好别吃。

石榴暗藏变瘦法宝!中国科学家发现,石榴的一种代谢产物能够有效预防并逆转由高脂饮食造成的肥胖,改善代谢功能,且无副作用

疫情以来,在家宅了好几个月了。没法出去运动,零食还吃了不少,再不减肥就该没法见人了。至于怎么减肥~

最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庞卫军和吴江维等研究发现,一种叫做尿石素A的物质,可以增强小鼠棕色脂肪功能,促进白色脂肪米色化,增加脂质代谢,减轻体重。这一结果发表在PLoS Biology上[1]。

尿石素A可以由石榴中的鞣花单宁经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此前,FDA已经完成了对尿石素A的安全性评估,将其归类为GRAS物质(一般认为是安全的)。

(来自pixabay.com)

鞣花单宁是石榴中的一种有益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2]。在人体内,鞣花单宁先是在肠道里迅速水解成鞣花酸,然后被肠道菌代谢产生5种尿石素——尿石素A(UA)、尿石素B(UB)、尿石素C(UC)、尿石素D(UD)、异尿石素A(iso-UA)[3]。

不过鞣花单宁对不同人的效果存在差异,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同人的肠道微生物不同,代谢产生的尿石素组成也不同。这5种尿石素中,UA的健康益处最大,具有抗癌、抗炎、抗衰老的生物活性[4-6]。

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可以将鞣花单宁转化为UA、UB和iso-UA的人,比只转化成UA的人,有更高的心血管风险[7]。而衰老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UA也会逐渐减少,UB逐渐增多[8]。

(来自pixabay.com)

最近有研究发现,UA还可以降低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和肝细胞中脂肪的积累,增加脂肪氧化[9]。或许UA还能用来减肥!

研究人员给小鼠饲喂高脂鼠粮,并按每天每kg体重30mg的剂量灌胃UA。两周后,UA组的小鼠体重果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到了10周时,UA组的体重平均比对照组低了23.5%

UA能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对小鼠身体组成的分析显示,UA组小鼠减少的体重,基本都是脂肪。相比对照组小鼠,UA组小鼠的脂肪量减少了61.3%,体脂率不到对照组的三分之一

在基因工程肥胖小鼠模型中,6周的UA治疗也让小鼠体重下降了17.6%。无论是饮食还是遗传导致的肥胖,UA都能有效预防!其预防肥胖的效果,与已经上市的减肥药奥利司他相似。

UA组小鼠少的主要是脂肪,瘦质量与对照组相似

肥胖预防了,伴随肥胖而来的种种代谢问题也就没有了。研究发现,UA可以有效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糖耐量下降、全身炎症和脂肪肝对于已经发生了的葡萄糖稳态失调,UA也能将其逆转,恢复葡萄糖稳态

UA的这些作用是怎么产生的?研究人员对小鼠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UA组小鼠的耗氧量和能量消耗都显著多于对照组,体温比对照组高了0.7摄氏度。而对呼吸交换率的测定显示,UA组小鼠会更多的燃烧脂类,而非碳水化合物

UA组小鼠体温高于对照组

燃烧的脂肪多了,小鼠体内的脂肪自然就少了。相比对照组小鼠,UA组小鼠的棕色脂肪、腹股沟白色脂肪和副高白色脂肪重量分别下降了37.4%、57.2%和46.1%

虽然重量少了,但这些脂肪的功能并不弱,UA组小鼠的脂肪细胞更小,解偶联蛋白UCP-1水平更高,棕色脂肪、腹股沟白色脂肪和附睾白色脂肪中的线粒体DNA含量也比对照组小鼠分别高了2.5倍、2.1倍和1.4倍线粒体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显著增加

UA可以激活棕色脂肪,并促进白色脂肪米色化!

UA将T4转化为T3,增加脂肪产热,预防肥胖

进一步研究发现,UA对脂肪产热的促进作用并非依赖于常规的β-肾上腺素信号,而是依赖于甲状腺素信号。它能将甲状腺素中活性较弱的T4转化为活性较强的T3,通过甲状腺素信号增强代谢率和产热

这样看来,多吃两个石榴应该是不错的。边吃边数里面有多少粒籽,没准还能再预防下痴呆。就是不知道奇点糕的肠道菌会把鞣花单宁代谢成哪种尿石素。

编辑神叨叨

由奇点糕历时3个月打造的音频课程《小细胞肺癌8讲》重磅上线啦~ 我们用8讲的课程,帮您回顾了小细胞肺癌领域近30年来的重要探索和进展。只需80分钟,即可纵览小细胞肺癌领域的前沿学术进展。

长按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这套超值的音频课程。认证用户,仅需9.9元!

此外,我们还准备了少量纸质版讲义,购买课程后加主编微信即可免费申领,先到先得!

参考文献:

1. Xia B, Shi X C, Xie B C, et al. Urolithin A exerts antiobesity effects through enhancing adipose tissue thermogenesis in mice[J]. PLoS Biology, 2020, 18(3): e3000688.

2. Giampieri F, Alvarez-Suarez J M, Mazzoni L, et al. An anthocyanin-rich strawberry extract protect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and improves mitochondrial functionality i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exposed to an oxidizing agent[J]. Food & function, 2014, 5(8): 1939-1948.

3. Tomás‐Barberán F A, González‐Sarrías A, García‐Villalba R, et al. Urolithins, the rescue of “old” metabolites to understand a “new” concept: Metabotypes as a nexus among phenolic metabolism,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host health status[J].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2017, 61(1): 1500901.

4. Espín J C, Larrosa M, García-Conesa M T, et al.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urolithins, the gut microbial ellagic acid-derived metabolites: the evidence so far[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3, 2013.

5. Ishimoto H, Shibata M, Myojin Y, et al. In vivo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ellagitannin metabolite urolithin A[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1, 21(19): 5901-5904.

6. Singh R, Chandrashekharappa S, Bodduluri S R, et al. Enhancement of the gut barrier integrity by a microbial metabolite through the Nrf2 pathway[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1-18.

7. Selma M V, González-Sarrías A, Salas-Salvadó J, et al. The gut microbiota metabolism of pomegranate or walnut ellagitannins yields two urolithin-metabotypes that correlate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biomarkers: Comparison between normoweight, overweight-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J]. Clinical Nutrition, 2018, 37(3): 897-905.

8. Cortés-Martín A, García-Villalba R, González-Sarrías A, et al. The gut microbiota urolithin metabotypes revisited: The human metabolism of ellagic acid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aging[J]. Food & function, 2018, 9(8): 4100-4106.

9. Kang I, Kim Y E, Tomás‐Barberán F A, et al. Urolithin A, C, and D, but not iso‐urolithin A and urolithin B, attenuate triglyceride accumulation in human cultures of adipocytes and hepatocytes[J].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2016, 60(5): 1129-1138.

10. Andreux P A, Blanco-Bose W, Ryu D, et al. The mitophagy activator urolithin A is safe and induces a molecular signature of improved mitochondrial and cellular health in humans[J]. Nature Metabolism, 2019, 1(6): 595.

头图来自pixabay.com

本文作者 | 孔劭凡

这些水果的籽或者核不能给孩子吃,小心中毒

自小,我们就被妈妈告知,西瓜籽是不能吃的,吃了肚子里会长西瓜。等我们长大了,自然知道不管吃多少西瓜籽,肚子里也不可能长出西瓜来。不过,妈妈们还是会被这个问题困扰:水果的籽或者核到底能不能吃?

先拿最近新上市的水果——石榴来说说,红彤彤的外表,让人看着心情就格外的好,果肉也是酸酸甜甜的,而且听说石榴籽可以美白抗氧化,简直是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经动物研究表明,石榴的果肉、籽、皮,都含有较高的多酚类物质,多吃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衰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石榴的使用剂量特别高,而石榴的糖分又高达15%。也就是说,你想达到防衰老的效果,就得吃很多很多的石榴,但同时也会摄入更多的糖分,可能防衰老的效果是有了,但肥胖、糖尿病等也会找上你。

还有人说,石榴籽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给孩子多吃,其实,这些脂肪酸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中也都有,没有必要为了补不饱和脂肪酸而特意去吃石榴籽。

而且很多石榴籽虽然小,但比较硬,不建议给年龄小的孩子吃,容易卡到。不过现在有经过基因改良的软籽石榴,是可以嚼碎的,但太小的孩子还是不建议吃,因为娃的咀嚼能力不成熟,可能会嚼不烂。

所以,对于成人来说,石榴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吐出来,别期待什么特殊的保健效果。小孩子,石榴籽尽量就不要吃了。

除了石榴籽,菠萝蜜和榴莲的果核其实也是可以吃的。不过在给孩子食用这类果核时,要注意不要生吃,要煮熟煮透。年龄小的孩子更要弄碎再吃。

还有一些家长会把整个水果洗干净,连皮带籽和果肉一起放进果汁机里榨汁,这时要注意,有的籽或核不仅没有营养,还可能会有毒,比如樱桃、苹果、梨、桃、杏子、李子、枇杷等的籽或者核含有氰苷,水解后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吃了会导致中毒。

氢氰酸中毒的症状一般有:头晕、口腔、恶心、苦涩、呕吐等,如果中毒过深,还可能产生无法呼吸,严重者还会危及性命。

有时候确实分不清,哪些水果籽有毒哪些没有,那就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一定要把食物煮熟,无论是水果的籽也好,或者是蔬菜也好,把它们煮熟就能轻松杀死氢氰酸,因为它不耐热。经研究表明高温煮沸,可以除去90%以上的氰甙,是有效去除氢氰酸的方法之一。

二是不要吃,这是最安全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