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偏胖和肥胖的区别(偏胖和偏瘦哪个好)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偏瘦VS偏胖,哪种体型更长寿?真相颠覆你的认知

超重和肥胖影响的不仅是外观,也会随之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疾病的发生率。“千金难买老来瘦”,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把减肥提上日程。人们开始有意控制体重,极力把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你可能万万想不到,60岁以后,适度超重的人更健康!

01

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率的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人的BMI最好是介于20-25之间,但事实上,不同年龄应该控制的指数范围是不同的。1.U形死亡曲线欧洲科学家调查发现,体重和死亡率之间其实成了一条U形曲线。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值,这个值会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60岁以下人群: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介于18.5~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60岁以上人群: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指数标准(即介于18.4~24.9之间)的人群还要低6%!

图片来源:《我是大医生》小贴士: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体重偏低:BMI<18.4正常范围:BMI18.4~24.9超重范围:BMI25~29.9肥胖:BMI>302.为何适当超重,死亡率更低?随着年纪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会减弱;再加上一些慢性病,忌口较多,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86%以上的住院病人和38%的社区老人均有营养不良症状。一方面,营养不良会导致抗感染能力、免疫力下降,可成为损害健康的重大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对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但和疾病作斗争时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适当超重,其营养状态相对更好,也就更容易抵抗疾病的伤害,达到长寿的目的。专家提醒:60岁以上的人不要过瘦也不能过于肥胖,保持在适度超重状态可能对长期健康是最有益处的。3.体重管理建议老年人在少油少盐、饮食控制、体重管理时,要注意:把体重保持在适度超重的范围内,让死亡率尽可能处于最低水平,使得未来生活更有保障。

02

聪明用油,更健康

很多中老年人为了控制体重都不敢吃油,殊不知,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不仅影响脂质代谢,还影响身体组织器官功能。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自身很难合成,很大部分都是靠食用油获得,另一部分则通过动物性食物获得。按饱和程度可以将油脂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所含饱和脂肪酸是差不多的,但含量不高;而橄榄油、菜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高。

图片来源:《我是大医生》专家建议:三种脂肪酸要均衡摄入,餐与餐之间或者每日交替用油,养成用油好习惯更有利于健康。当然,也要控制好用油量。

03

盲目减重不如科学增肌

其实,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除了保持脂肪平衡,增加肌肉储量同样重要。1.肌肉减少的健康隐患35岁开始,肌肉存储量就快速走下坡路,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逐渐减弱。到60岁,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轻时的75%。若不及时储存肌肉,会带来诸多健康隐患。① 肥胖1千克肌肉能让人体多消耗50~100大卡的热量,肌肉少,基础代谢率降低,热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易引起肥胖。② 诱发心血管病肌肉衰弱会累及心脏,成为诱发心血管病的“帮凶”。血液通过心脏收缩运送到血管中,如果肌肉不发达,导致收缩力不足,就不能有效挤压血管使血液上行,并顺利回流到心脏。③ 增加骨折风险 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罹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就高;此外,身体平衡能力下降,跌倒、运动损伤的风险也会加大。④ 影响血糖水平肌肉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人体葡萄糖,能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因此,肌肉储量不足,葡萄糖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2.强壮肌肉有良方除了适度恰当的体育锻炼,饮食应该是强壮肌肉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① 蛋白分配要合理乳清蛋白、鸡蛋蛋白、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牛肉蛋白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将这些优质蛋白质分配到每一餐中,保证每日总能量摄入充足。对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的人,可以适当增加用餐次数,减少每次用餐量,循序渐进的补充能量,以利于更好得吸收。② 抗氧化物不可少充足的抗氧化物能够达到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缓氧化反应对肌肉和其他器官的损耗,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深色蔬菜、水果,如菠菜、番茄、蓝莓等中都有较丰富的抗氧化物质。③ 维生素D要充足维生素D能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同时还可以降低肌肉流失的程度。晒太阳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最直接的途径,但要做好防晒;另外,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也有较多维D。

审核|李南南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工作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中国科普作家(医学方向)

(我是大医生官微)

肌肉型肥胖和脂肪型肥胖区别是什么

其中对于肌肉型肥胖的人群来讲,身上并不是肥肉而是肌肉,肌肉的含量太过多而造成了体重高于正常的标准。肌肉型肥胖,是因为身体的肌肉成份过多,造成了肥胖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比如训练的方法不得当,特殊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的习惯,还有遗传的因素等各种各样的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是肌肉型肥胖,肌肉型肥胖通常情况下来讲就是顽固性的肥肉,不能和真正的肌肉相提并论,肌肉型肥胖的人群在外观上看上去体型是比较雄壮粗大的,感觉很壮实。个人建议在平时生活中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多做一做压腿的运动,主要就是拉伸肌肉,每一次运动完,一定要适当的按摩腿部,有效的放松肌肉,避免再一次变成肌肉腿。其次就是要少食用油腻,辛辣等食品。

而对于脂肪型肥胖的情况来讲,就是身上的赘肉特别的多,并且都是松松的,用手捏可以感觉到里面都是大粒子的脂肪而不是肌肉。通常情况下这类型的胖人,减肥减得挺快,但是反弹也非常厉害,一般很难保持稳定体重,所以消灭脂肪是关键。

(综合媒体报道)

你真的了解“肥胖”吗?

四月不减肥,五月女友没!

冬天过去了,春天过去了!你储存这么久脂肪该怎么办?

你又真的了解“肥胖”吗?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增加和或体内脂肪分布异常。常见的估算方式有:

1、体重指数(BMI):它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比如一个人身高为1.74m,体重为82公斤,那么他的BMI值就是:82/(1.74*1.74)=27.06。

成人的BMI数值:正常:18.5-23.9超重:>=24偏胖:24-27.9肥胖:>=28。如果男性BMI<10,女性<12一般很难存活下去。那么该人27.06便属于肥胖。

2、理想体重(IBW):临床工作中常用于简单的估算:体重kg=身高cm-105

3、腰臀比(WHR):测量时取直立体位,腰围在要不肋下缘与髂骨上缘间中点水平测量,臀围于耻骨联合水平测量臀部最大周径。我国男性WHR≥1、女性WHR≥0.85即为肥胖。

4、单纯的腰围:单独的腰围指标与内在脂肪含量相关,如果男性腰围大于94cm女性腰围大于80cm就会有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也是分为好几个类型的,你了解吗?

1、单纯性肥胖:这也是常见的大多数肥胖,这些人从头到脚肥胖的很均匀,同时他们也没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的现象。这种肥胖可能就是和平时吃得多消耗的少有关,喜欢吃甜食和油腻食物的你该注意控制了!还有的小伙伴其实从下就开始胖,喝口凉水都会涨几斤肉。可能和体内代谢较慢,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有关。

2、药物性肥胖:有些药物长期不当使用是可以导致肥胖的,比如胰岛素、异丙嗪、甲强龙、地塞米松、帕罗西汀、左洛复、阿米替林、米氮平、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氨氯地平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人使用后都会导致肥胖,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3、病理性肥胖:有些疾病可以导致肥胖:

一、常见的有垂体性肥胖,电影《功夫足球》里的七师弟肥膘以前号称水上飘,后来因为患了“垂体瘤”便十分肥胖。其实垂体泌乳素瘤者女性较多,只有一小部分是男性,对于男性患者来说不仅有肥胖的苦恼还有性功能减退的苦恼。

二、皮质醇性肥胖: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分泌过多所导致一系列症状中的一种。这种肥胖以“向心性”居多,同时会有血压、血糖异常,女性有月经紊乱,男性有性功能减退。也可有骨质疏松。常见者如大量使用激素,会出现:满月脸,鲤鱼嘴,水牛背。

三、胰腺相关肥胖:曾经有一农妇三十年前开始频繁发生低血糖,每次发生低血糖后都是喝点糖水缓解,她一直未正规治疗,甚至养成了喝糖水的习惯。后来入院时体重高达250斤,诊断为胰岛素瘤。改变会导致患者胰岛功能亢进,胰岛素分泌过多,进食过多。

四、甲状腺相关肥胖:其实准确的说这不是肥胖,而是水肿,只不过是粘液性水肿罢了。一眼望去此类人通常都是面貌臃肿,以甲减居多。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甲亢都是消瘦,因为有的人因为代谢高,进食更多,最后不瘦反而肥胖。

那么肥胖症怎么办?以下仅讨论单纯性肥胖,因为其它类型的肥胖还需要至医院正规治疗。

对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治疗手段有:1、饮食控制2、心理治疗3、体育锻炼4、药物疗法5、外科手术。

其实一般通过前三者便可以达到目的,其核心就是能量的负平衡,也就是进的少出的多。对于饮食建议如下:1、规律:一天的进食可分为3-6次,进食要多样化,包括新鲜的水果和素菜,全谷物制品,和一些豆类。2、控制脂肪的摄入3、有条件者可配合心理疗法。4、尽量使用低能量饮料,少饮酒。

至于心理治疗、药物疗法、外科手术请咨询正规医生,切勿听信一些宣传广告。

本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媒体转载需经过本人同意,否则必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予以追究责任!

也可以加我的微信公众号:1、搜索汉字“最后一支多巴胺”2、搜索公众ID号:last-dopa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