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健康干预模式(肥胖的健康干预计划手抄报)
中新健康丨专家最新研究为肥胖者治疗提供有效、经济、可坚持的生活干预方式
中新网上海2月27日电 (陈静 顾卓敏)记者2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领衔的最新研究发现,抗性淀粉配合平衡膳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肥胖。抗性淀粉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也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剂添加入日常饮食,本研究为超重、肥胖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经济、可坚持的生活干预方式,并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组的减肥干预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主导的这项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代谢领域权威期刊《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该杂志配发的专家述评,认为本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群靶向治疗对代谢性疾病的明确效用,并提示优化的微生物治疗方法是未来的希望。
据悉,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是肥胖的始动因素之一,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微生态是一种有前景的肥胖治疗策略。抗性淀粉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主要来源包括青香蕉、煮熟后冷却的土豆和米饭、全谷物和豆类等,其不易被小肠内的消化酶分解吸收,而是进入大肠被微生物发酵,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潜力。
为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的贾伟平教授和李华婷教授团队开展了抗性淀粉饮食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的系列研究。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针对超重肥胖受试者的随机对照、交叉设计临床试验显示,经过8周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干预后,超重肥胖受试者的体重平均减轻2.8kg,腹内脂肪显著减少,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改善,而在对照淀粉干预期间未见这些效果。据悉,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干预是指,根据身高和体力活动量计算总能量摄入,平均1600~1700 kcal/天,含有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0%来自脂肪和15–20%来自蛋白质。
据介绍,研究者还从多组学层面探索,发现抗性淀粉干预,显著提高肠道微生物青春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的丰度,是抗性淀粉改善超重肥胖的关键菌。他们进一步通过人—鼠粪便菌群移植和相关干预实验发现抗性淀粉的减肥获益依赖于肠道微生物。
本研究率先通过随机双盲交叉临床试验,在超重肥胖人群中证明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可能成为治疗肥胖的新策略,并揭示其作用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实现:关键功能菌——B. adolescentis在抗性淀粉干预后,丰度增加,通过改善肠道屏障作用、降低炎症水平、降低食物中的脂质吸收等机制缓解肥胖。本研究还发现,通过长期的抗性淀粉摄入并结合平衡膳食的饮食习惯,维持肠道稳态,对控制体重十分关键。研究人员认为,将长期可持续的干预融入日常生活是肥胖问题的最优解。
据悉,贾伟平教授、李华婷教授、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爱民教授、德国莱布尼茨汉斯诺尔研究所Gianni Panagiotou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心昱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等基金资助。(完)
肥胖人群怎样吃?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 年,我国7岁至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建议肥胖者吃饭八分饱 晚九点后尽量不进食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 过快易造成损伤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这是超重的范围内,就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那就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误区一:光靠运动就能减肥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误区二:采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
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 张鹏:如果说超重状态了,甚至肥胖状态,我们的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我们要进行控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我们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赵迎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健康生活丨谈谈肥胖人群的运动干预和营养
《健康生活》节目
由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支持制作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肥胖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的《健康生活》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云南省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院长邢崇慧,为大家科普——肥胖人群的运动干预和营养。
名医档案
邢崇慧云南省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运动医学主任医师,从事运动医学研究及临床工作近30年。
肥胖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肥胖带来的危害很多,比如容易导致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暂停综合症、肾病、癌症、骨关节炎、内分泌紊乱、老年痴呆、不孕不育等疾病。
肥胖人群在运动时存在哪些运动风险?
肥胖人群的运动风险有两方面:
一、肥胖人群中有部分人已经因肥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异常而不自知,存在隐秘性健康隐患,如果不科学的开展运动,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突发或加重疾病。如果存在肥胖伴有其它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医生对其进行全面的医学和运动学评估,开具运动处方,个性化、安全、科学地运动。
二、肥胖患者的大体重使得膝关节、踝关节等承重关节压力很大,如果动作设计不合理,比如在较大体重的时候进行跳跃、负重深蹲等冲击性运动,极易发生关节损伤,并加速关节磨损退化,需特殊设计减少负重的动作,比如水中运动、瑜伽垫上的卧位的训练等。
赶快点开音频听听节目吧!
👇👇👇
【收听方式】
云南新闻广播(FM105.8兆赫、AM576千赫)广播首播时间:每周三14:30;重播时间:周四9:30、周日9:30和14:30。
同步收听还可下载“学习强国、云听、蜻蜓FM、喜马拉雅、阿基米德”APP搜索“云南新闻广播”查找“健康生活”同步进行收听。
【节目留言】
如果想咨询专家、寻医问药的朋友请提前通过七彩云端APP或“云南新闻广播”微信平台留言给我们,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对您的问题进行反馈。
来源:云广主播 梓云
编辑:钱岩
责任编辑:傅霄 张磊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