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肥胖人群的建议(对肥胖人群做合理的营养指导)
要想体重往下降,肥胖人群的饮食要做好以下5点
肥胖症治疗的两个主要手段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能量消 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
肥胖饮食治疗的关键就是少摄人能量,具体做法是少吃高能放食物(如肉类、粮食、甜食、油炸或油腻食物、烹调油等)代之以低能量食物(如脱脂奶、蔬菜、水果、清淡的食物)。这样既能保证起码的营养,又能减少能量的摄入。以下是一些减少能量摄人的具体建议。
(1)烹调时少放油,在饭店就餐时不要吃油比较多的菜肴。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波加热的烹调方法。
(2)不吃任何过油或油炸的食品注意饭店里有很多菜肴是过油或油炸的。
(3)注意面包(全麦面包除外)饼干(苏打饼干除外)、快餐面、点心、膨化食品和麦片中含有的大量脂肪。
(4)少吃一些香喷喷的加工食品和零食。在天然食物成分中,除酒类中的少量酯类略有香味外,只有脂肪是有香味的,别的营养成分都没有香味,所以只要是“香喷喷的”食物,肯定含有大量脂肪。
(5)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少喝啤酒 (6)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超重肥胖率居高不下 专家支招科学减重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超重和肥胖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挑战,更是关乎公共卫生的大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青少年肥胖率逐年递增。有研究预测,若不能有效控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70.5%和31.8%。
肥胖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刘鹏举表示,肥胖不仅会导致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还会增加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等疾病的风险。因此,预防肥胖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肥胖一旦发展为重度肥胖,治疗难度会显著增加。肥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营养师、内分泌科医生和心血管科医生等。”刘鹏举说,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基础。早期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预防肥胖及其并发症。
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武留信说,目前我国体检人群在体检后体重健康管理开展依从性不足,仅有约30%至40%的人群参与后续干预。为此,我们要探索构建有针对性的体重健康管理闭环,并形成长期追踪机制。
体重健康管理需“科学减负”
“体重管理的第一步不是盲目节食或疯狂运动,而是学会与身体‘温和相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会长唐世琪说,个体差异决定了体重健康管理策略的“轻重缓急”。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饮食“轻量化”,建议低热量、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同时通过科学的营养指导,帮助超重和肥胖人群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是运动“碎片化”,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爬楼梯或游泳,避免因高强度训练引发抵触情绪。
三是代谢“动态监测”,定期监测体重、腰围以及血糖、血脂等,若发现问题,需在医生指导下辅以药物或手术干预。
刘鹏举表示,家庭环境是孩子们减重的“第一课堂”。家长要少买高糖零食,多选择蔬菜、全谷物、豆类、瘦肉、鱼类等,用“家庭健康餐”替代外卖;通过亲子运动(如周末骑行、跳绳比赛)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善用智慧工具让减重“事半功倍”
武留信指出,传统减重常因缺乏监督而失败,如今科技手段能为健康管理“减负”,因此,我们要善用“智慧减重工具箱”。例如AI饮食助手,通过上传食物照片即可生成热量分析报告,精准控制摄入;智能手环则可通过实时监测心率、睡眠质量,帮助调整运动强度;通过内脏脂肪面积检测(CT/MRI)、无创肝脂肪定量(FibroScan)等技术,提升肥胖相关并发症筛查精度。
“新技术能帮助普通人突破代谢瓶颈。”唐世琪说,对于久坐人群,AI步数提醒功能可以温和督促他们“每小时起身活动”。而代谢综合征患者则可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找到饮食与血糖波动的关联性。
□记者 邓婕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肥胖人群怎样吃?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 年,我国7岁至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建议肥胖者吃饭八分饱 晚九点后尽量不进食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 过快易造成损伤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这是超重的范围内,就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那就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误区一:光靠运动就能减肥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误区二:采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
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 张鹏:如果说超重状态了,甚至肥胖状态,我们的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我们要进行控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我们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