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型肥胖的人(脾胃不和型肥胖怎么治疗)
肥胖——分享3碗减肥汤,清湿热,调脾胃,养气血,身形轻盈!
肥胖,首要关联于湿热内蕴。
不少人身体沉重,中医视之为“湿热壅滞”。日常偏好辛辣油腻、重口味食物,易在体内积聚湿热。这些湿热一部分滞留体内,一部分通过汗液排出。若湿热过重,代谢功能受阻,相当于身体被湿热包裹,就会导致肥胖,即常见的湿热型肥胖。
其次,肥胖与脾胃、气血息息相关。中医有云:“肥人多痰湿,瘦人多火。”
脾主运化,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健,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输布,身体不易积聚多余脂肪。气血调和则意味着身体机能顺畅,新陈代谢旺盛,有助于体重控制。
因此,中医通过清湿热、调脾胃、养气血来实现健康减肥!
肥胖——这3碗减肥汤来助力
第1碗:清湿热(主攻湿热型肥胖)
组方:
荷叶,决明子,山楂,茯苓,泽泻,薏苡仁,绿茶,陈皮,苍术,甘草
适用症状:
此方清热利湿,尤其适合身体沉重、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的患者。
通过清除体内湿热,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达到瘦身效果。
第2碗:调脾胃(脾胃不和型肥胖)
组方: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后下),山楂,神曲,麦芽
适用症状:
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等症状的患者。
通过调和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脂肪堆积,促进体重下降。
第3碗:养气血(气血两虚型肥胖)
组方:
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枸杞子,红枣,桂圆肉,山楂,荷叶
适用症状:
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失眠为气血两虚表现,此方通过补益气血,适用于因气血两虚导致的肥胖,尤其适合长期节食减肥后反弹、体质虚弱者。
医案分享
刘女士,40岁身高158,体重145斤,体型臃肿,腹部赘肉明显,伴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月经不调等症状,舌苔淡白,精神不振,容易疲劳。
诊断:气血两虚型肥胖
治疗:“养气血”方加减化裁
结果:坚持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逐渐下降,最后一次复诊时,体重已下降30斤,腰腹细了,精神好了,例假正常了,身体也无不适了。
提醒:一人一方,辨证施治,请勿照搬文章方剂用量。
肥胖的孩子也是脾虚?听听医生怎么说
小雄的体重明显超标,被诊断为“肥胖”。医生在指导饮食、建议锻炼的同时,开具了一张中药处方。妈妈看着处方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提出了心中的困惑,这些都是健脾胃的药啊,孩子已经很胖了,为什么还需要健脾胃呢?健脾后不是更能吃了吗?医生解释道,肥胖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脾虚惹的祸!
95%~97%肥胖患儿均属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出生体重过大或小于胎龄等。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有关,痰湿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古人云“肥人形盛气衰”,“肥人气虚有痰”,均提示肥胖症的体质特点在于“虚”,是由于脾肾脏腑虚弱,津液失常,痰湿、膏脂内停,停于皮下则出现肥胖。由于脾虚导致肥胖的患儿常常表现为形体臃肿肥胖,自觉肢体困重,嗜睡多汗,乏力少动,腹满,挑食、偏食,尿少,便溏,或者大便黏腻粘马桶,舌淡胖。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饭量不大,但体重却居高不下,喝口凉水都长肉的体质。所以,脾虚除了传统意义上可导致形体消瘦、生长发育落后外,还能导致水湿停聚,体态肥胖的“虚胖”。这类患儿导致脾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家长片面强调高营养,给孩子进食过多肥甘厚腻之品,超过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古人所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虚所导致的肥胖除饮食调整、运动疗法、行为矫正外,中、重度肥胖儿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中焦脾胃,化湿祛痰为原则,达到减食而不厌食,减肥而不腹泻,减体重而不减力的目的。相比较药物治疗,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等。肥胖治疗的关键重在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坚持体育锻炼,控制高热卡食物摄入量,持之以恒。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陈自佳 主任医师吴力群)
来源: 光明网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