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结实肥胖体质如何减肥(结实型肥胖能瘦下来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中西医专家谈肥胖的三把标尺和三道防线

如今,肥胖问题愈发普遍,它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肥胖对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医学视角下的肥胖:远不止“体重超标”

“许多人将肥胖等同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增加,这是极大的认知误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强调,“医学定义的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核心在于脂肪组织的异常堆积和分布紊乱,直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

科学判断肥胖的三把“标尺”:

BMI(体质指数):

成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儿童需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年龄别BMI曲线,例如10岁男孩BMI超过18.5即提示肥胖风险。

体脂分布: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表明内脏脂肪超标,代谢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器官功能评估:

结合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可精准识别“隐性肥胖”(BMI正常但代谢异常)。

“《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BMI≥40kg/m²者几乎必然伴随严重脂肪堆积,但部分BMI正常人群也可能因体脂率超标(女性>32%、男性>25%)面临健康风险。”周俊芳补充道。

全身警报:肥胖引发的健康“多米诺效应”

周俊芳用“系统性危机”形容肥胖的危害:“脂肪细胞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会释放炎性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引发连锁反应。”

1. 代谢系统:失控的“糖脂战场”

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0倍,核心机制是脂肪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30%肥胖患者存在肝脏脂肪浸润,若不干预,1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2. 心血管系统:超负荷的“生命引擎”

每增加5kg/m² BMI,冠心病风险升高30%,高血压患病率翻倍。

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3. 骨骼肌肉系统:坍塌的“承重结构”

膝关节承受体重3倍压力,肥胖者骨关节炎发病率提升4倍。

儿童骨骺线可能因肥胖提前闭合,导致成年身高低于遗传潜力5-10cm。

4. 呼吸与生殖系统:被挤压的“生存空间”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增加12倍。

女性肥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高达34%,男性精子质量下降40%。

特殊人群:儿童肥胖的“双重打击”

“儿童肥胖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周俊芳指出三大特征:

生理损伤:

性早熟发生率提升3倍,脂肪肝检出率超50%。

骨骼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永久性体态问题。

心理创伤:

校园欺凌遭遇率增加60%,抑郁风险升高3倍。

远期威胁:

80%肥胖儿童成年后持续肥胖,慢性病发病年龄提前20年。

性别差异:肥胖攻击的“靶向性”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周俊芳对比分析:

男性:

腹部脂肪堆积更显著,代谢综合征风险较女性高1.5倍。

每增加10cm腰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6%。

女性:

肥胖导致雌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5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者占比达70%。

心理危机:肥胖的“精神枷锁”

“临床约45%的肥胖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周俊芳揭示恶性循环:

心理→生理:压力激素皮质醇刺激食欲,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下降加剧自卑,社交回避行为增加70%。

“一位患者曾因肥胖恐惧乘坐公交,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比生理疾病更难治愈。”周俊芳举例说。

早防早治:破解肥胖困局的“三重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查预警信号

体脂信号:腰带长度每年增加2个孔洞,颈部出现黑棘皮症。

机能衰退:爬3层楼气喘明显,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

体检指标:空腹血糖>6.1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第二道防线: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建议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爬楼梯等。

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保证起身活动

第三道防线:医疗介入时机

药物治疗:BMI≥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BMI≥30者可考虑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

代谢手术:BMI≥35且保守治疗无效者,胃转流术后2型糖尿病缓解率超80%。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科学路径

“肥胖治疗需兼顾‘减脂’与‘调代谢’。”周俊芳解析中西医协同策略:

西医:通过药物精准调节血糖、血脂,必要时采用微创减重手术。

中医:痰湿体质者用荷叶、山楂代茶饮,配合艾灸足三里健脾化湿。针灸刺激天枢、丰隆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肥胖防治是一场需要医学支持、家庭配合和社会理解的持久战。正如周俊芳所言:“与其焦虑体重数字,不如建立与身体的良性对话。从今天开始关注腰围、定期体检、保持适度运动,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见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快来Get减肥的正确方式→

最近,“减肥爆改的杀伤力”上了网络热搜,为什么别人减重那么容易,我喝凉水都胖呢?我一定是“易胖体质”!这话听着像自我安慰,“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

01

“易胖体质”确实存在

肥胖是全球第二大可预防性死因,它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肥胖人群,肥胖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了不当的生活方式会引起肥胖,“易胖基因”作祟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确定与肥胖相关的750余个基因,如肥胖相关基因(FTO)、黑皮质素4受体(MC4R)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

02

管住嘴,迈开腿 应该这样做

  • 少吃油炸食物

  • 不喝含糖饮料

  •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

  • 不要只吃单一食材

  • 不要断食成瘾

  • 减少盐摄入

  • 饭前喝水

  • 每天吃早餐

  • 晚餐宜清淡

  • 少吃加工食品

责任编辑:喻偌洢

肥胖?用这个方子减肥,把痰瘀清除体外!

中医有一个治疗单纯型肥胖症的方子,叫做消肥汤。什么是单纯性肥胖患者,就是说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消肥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白矾2克。

此方能利湿化浊,活血化瘀。脂肪过多的实质,其实就是痰瘀水湿等病邪堆积于体内的一种表现形式。

李东垣等将肥胖的发生归结为“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多痰饮”,明确提出肥胖之人多痰湿的观点。张景岳则提出先天禀赋和后天饮食因素是导致肥胖发生的根本。而清代的陈无铎则提出了气虚多痰致肥的观点,“肥人多痰,乃气虚也。”结合以上医家之言,肥胖的诱发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后天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等。

致病因素主要是痰瘀水湿

无论是水湿还是痰瘀,都为阴寒之性,需要阳的温化、气的推动,才能清除出体外。气虚则推动乏力,阳亏则温化无权,致使水湿痰瘀堆积体内,形成肥胖。其治若纯以补气,有碍痰瘀,故当先清除病理产物,以开痰瘀之阻遏。

  • 方用苍术、白术,泽泻、茯苓健脾利水;
  • 半夏、皂角、白矾燥湿祛痰,与活血药配用,能降血中之痰浊;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祛瘀,且泽兰,益母草相合,入肝经可活血行瘀;痰瘀散则脉络通,枢机畅而体自康。

诸药合用,因药切病机,故颇见效验。

单纯性肥胖症与先天体质有关,加上平时饮食过于肥厚,久坐久卧缺乏运动,或者外感湿邪,由表入里等原因,导致膏脂痰湿蕴于肌肤。

中药减肥,主要是治本。身体上下气血津液循环正常,增肥、减肥都只是顺带的事情。单纯型肥胖患者除了需要按照体质调理,平时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要多注意,肥腻食物少吃,还需增加锻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