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减肥防止肥胖纹(如何防止减肥成功后反弹)
别再盲目减肥!肥胖综合诊疗,带你解锁科学减重秘诀! #...
别再盲目减肥!肥胖综合诊疗,带你解锁科学减重秘决。
肥胖是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肥胖定义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从生理角度上来看,它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或者脂肪分布异常所导致的。通常可以用身体质量指数BMII来衡量。BMI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当BMI达到28及以上时一般被认为是肥胖。
减肥不是盲目的跟风,应该使用科学的方法。许多人认为减肥只是少吃多动那么简单,但实际上减肥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调节等多个方面。
一些常见的减重误区包括:只进行节食或者做高强度的运动,以及使用未经科学验证的减肥产品或极端的饮食计划,这些往往对健康有害。正确的减肥方法应该是综合性的,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科学的饮食计划、适量的运动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内分泌科肥胖综合诊疗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制定方案,针对不同患者有所不同的减肥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超重或肥胖的首选方法,包括记录体重、饮食和运动、避免久坐、规律作息、控制进食速度、足量饮水、减少外出就餐、寻求家庭和社交支持,必要时接受专业指导,根据肥胖危险因素评估结果提供全面的指导。
国际上已经被批准的减重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利拉鲁肽以及大众熟知的司美格鲁肽。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合理处方减重药物,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减重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中药是根据中医科专家辨证施治,配合中医治疗。比如温针、耳穴、针灸、穴位埋线。温针适合脾虚湿阻、脾肾阳虚症肥胖。耳穴及穴位埋线适合各种类型肥胖患者。
·胃转流支架的作用原理:是借鉴减重受益最大的胃旁路术原理,以微创介入的方式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置入一个套管用来隔离食物,长约60厘米。置入后来自胃内的食物由套管内通过胆汁及胰液等隔离在套管外,使得胆汁胰液和食物分流与远端汇合,减少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该支架系统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在普通无痛胃镜下5-10分钟即可操作完成,置入3-6个月即可轻松取出,安全有效。
现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用肠道菌群移植来治疗肥胖。肠道菌群移植是指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通过重建患者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实现对肥胖的治疗。
减重手术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治疗病态性肥胖以及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可以控制体重也能改善代谢性疾病。主流的减重手术主要有三大类:第一大类袖状胃切除,第二大类转流手术,第三大类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手术。
针对不同的体重以及代谢疾病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能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需要与内分泌科等等科室多学科的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由胃肠外科来实施这一手术治疗。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内分泌科肥胖综合诊疗为您打造全方位科学的减肥方案,让您坚定不移的走在健康的路上。
长期肥胖不掉秤,三个方法降下来!比吃减肥药还管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每天少吃多动,体重却纹丝不动,甚至还往上蹿一蹿?**就像银行卡里的余额,怎么省都不见涨,反倒是账单越积越厚,压得人喘不过气。肥胖这件事,真是让人心累。
有些人尝试了各种方法,节食、运动、甚至吃减肥药,可就是瘦不下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身体也学会了“赖账”,不愿意消耗脂肪了吗?
今天,我就站在医生的角度,给你讲清楚“长期肥胖不掉秤”的真相,并送上三个比减肥药还管用的方法,让你的体重真的降下来。
讲个真实案例: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身高175cm,体重接近100公斤。他试过节食,每天只吃蔬菜和水果,甚至连续几天只喝水,但体重一开始掉得很快,后面怎么都下不去。
后来他尝试跑步,每天5公里,坚持了一个月,体重依旧纹丝不动。最后,他开始服用市场上的减肥药,结果体重没降多少,反而出现了心悸、失眠、胃口失控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来医院求助。
这并不是个例,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减肥“瓶颈期”。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并不是一台随意操控的机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它有自己的“生存策略”。
当你长期处于极端节食或高强度运动的状态,身体就会误以为遭遇了“饥荒”,于是开启“自保模式”——降低基础代谢,减少能量消耗,甚至增加脂肪储存。
简单来说,你的身体觉得:“你不给我吃的,我就少花点能量,甚至囤点脂肪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越减肥,身体反而越顽固地保持体重。
肥胖不仅仅是“吃多了,动少了”这么简单,它涉及到多种因素:
- 基础代谢下降:年纪越大,身体燃烧热量的效率就越低,像一辆老旧的车,油耗越来越高,但动力却越来越差。
- 胰岛素抵抗:长期高糖饮食会让胰岛素变得“迟钝”,导致糖分无法有效利用,转化为脂肪储存。
- 慢性炎症:肥胖本身会引发低度炎症,导致身体分泌更多的皮质醇(压力激素),它会让脂肪更加顽固。
- 睡眠不足:睡不好,瘦不了。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的人,更容易肥胖,因为缺觉会让饥饿激素飙升,让你忍不住吃更多高热量食物。
所以,减肥不只是“少吃多动”这么简单,而是要调整身体的代谢状态,让它愿意主动燃烧脂肪。
三个方法,让你的身体主动“放弃”脂肪
第一招:调整饮食结构,激活脂肪燃烧机制如果你还在靠节食减肥,那就大错特错了。节食只会让身体更节能,甚至让你掉肌肉,基础代谢越来越低,最终进入“喝水都胖”的恶性循环。
正确的方法是调整饮食结构,而不是单纯减少热量。
怎么吃?
- 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白米饭、白面包、糖果、甜饮料),改吃全谷物、糙米、燕麦、藜麦。
- 增加优质蛋白质(鸡蛋、鱼肉、瘦牛肉、豆类),蛋白质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提高基础代谢。
- 控制好脂肪的种类,多吃健康脂肪(牛油果、坚果、橄榄油),减少反式脂肪(油炸食品、加工食品)。
- 多吃蔬菜,膳食纤维能帮助稳定血糖,减少脂肪堆积。
这样吃,不仅不会让你饿,还能让身体“误以为”自己过得不错,自然不会拼命囤积脂肪。
第二招:高效运动,而不是死磕有氧很多人觉得减肥就该拼命跑步、跳绳、做瑜伽,结果练了半天,体重没掉多少,关键在于你选错了运动方式。
最有效的减脂运动是力量训练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为什么?
-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而肌肉是“燃脂机器”,肌肉越多,基础代谢越高,即使你躺着不动,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能在短时间内激活身体的燃脂机制,让你在运动结束后,仍然持续燃烧热量。
怎么练?
- 每周3~4次力量训练(深蹲、硬拉、俯卧撑、引体向上)。
- 每周2~3次HIIT训练(波比跳、跳绳、冲刺跑)。
- 每天保持6000~10000步的日常步行,增加日常消耗。
这样练,不仅燃脂效果好,还不会让身体进入“省电模式”。
第三招:调整作息,优化激素水平睡眠不足,是肥胖的隐形杀手。研究发现,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肥胖风险比正常人高55%以上。
为什么?
- 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和饥饿素的分泌,让你更容易感到饿,特别是对甜食和高热量食物欲望更强烈。
- 长期熬夜会让皮质醇(压力激素)升高,它会让脂肪更容易囤积在腹部。
- 睡得好,代谢才会好,身体才能更高效地燃烧脂肪。
怎么调整?
- 每天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 睡前减少蓝光(手机、电脑、电视),可以用冥想、阅读代替。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昼夜颠倒。
体重管理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的生活方式调整。减肥的关键,不是让自己“饿瘦”,而是让身体愿意“主动瘦”。
- 调整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增加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 高效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和HIIT,提高基础代谢。
- 改善作息,优化激素水平,让身体更愿意燃烧脂肪。
瘦下来,不是靠意志力硬扛,而是让身体回归健康的自然状态。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些方法,体重的下降,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研究报告》
《睡眠与体重管理的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
世界肥胖日丨减重并非越快越好,预防肥胖从孕期就开始管理
在全球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患有肥胖症的人数已超过10亿。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
“肥胖不仅是健康隐患,更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200余种疾病密切相关。‘体重调定点理论’揭示了减重反弹的深层原因:人体对原有体重存在记忆,短期减重易触发生理抵抗,因此需长期科学管理才能重塑代谢平衡。”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张能维、肥胖与代谢病中心主任医师廉东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及,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科学分阶治疗,为肥胖防控提供了新模式,将体重控制的战线前移至最前方的孕产妇群体。
减重并非减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超重肥胖的现状非常严峻,不仅仅是治疗费用,还会损害劳动力、影响健康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几乎无所不在’。最主要的就是损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淋巴系统等,几乎所有人体系统,都会受到肥胖的影响。”张能维指出,除常见的高血压、呼吸暂停综合征外,肥胖还与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风险上升相关。研究显示,脂肪肝患者若长期未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此外,肥胖带来的心理问题、社交障碍同样不容忽视。
“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到医院就诊,这与流行病学的趋势相关。此外,青少年肥胖也需要特别关注,每到假期,青少年肥胖患者就诊比例明显增加。”廉东波指出,许多人未将肥胖视为需要干预的疾病,通常倾向于自行探索减肥方法,如节食、医美等方法来自行减重,忽视了健康风险。
张能维强调,减重要科学合理,体重管理的目的是健康获益,并非减得越快、减得越多越好。有减重需求特别是需要通过医学减重管理体重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开展正规的减重治疗。
针对减重易反弹的问题,张能维表示,人体内有一个东西叫调定点,也可以称为“体重生物钟”,调定点的记忆最好是超过两三年,但目前网上、线下各种减重班只管一个月,心血来潮的减重还不如不减,可能体重反弹比以前更重。此外,减重一定是科学的、个性化的,要结合自己的状态选择能坚持住的方式。
建设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较为分散,面对复杂的肥胖问题,传统单一科室诊疗模式已显局限,无法满足肥胖症患者多学科协作的诊疗需求。”张能维指出,肥胖症的复杂性远超单一学科的范畴,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与体重管理需多学科协作,长期体重管理还应涉及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减重目标,关注患者整体健康问题。
北京世纪坛医院最早于2013年成立肥胖与代谢病中心,外科、营养科、心理科、呼吸科等十余科室联动,采用完整的MDT多学科体系,已成功实施3000余例减重与代谢手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寻求专业的治疗,建立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变得尤为重要。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整合专业资源、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症防治中心。当年8月,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在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上正式启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整合内分泌、代谢外科、心理科等多学科资源,集诊断、治疗、教育、随访于一体,并通过持续监测与调整,确保减重效果的最大化与长期维持。同时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和治疗,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减重外科到肥胖和代谢病中心,再到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医院正在围绕减重人群构建多学科合作模式,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多了,涵盖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科普宣传等多位一体。廉东波表示,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将采用“医学 科技 社区”联动模式,同时引入AI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提升干预精准度。针对患者将开展多方面服务,包括健康评估、个性化干预计划、跟踪管理和教育支持。
关口前移,从孕产妇开始管理
“体重管理中心的服务对象针对所有人,不仅仅是特别胖的人。建设体重管理中心的初衷是预防肥胖,将战线推至最前方,从孕产妇人群就开始管理。预防比治疗更具公共卫生价值。”廉东波强调,体重管理,一定要做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如果孕期不进行体重管理,不仅影响健康,今后减重也会成为负担,对于胎儿而言,出生后也可能是巨大儿,增加将来肥胖的发生几率。再进入青少年、大学生年龄段,未来迈入职场,面临着锻炼少、应酬多的情况,也会容易发胖。而老年人群肥胖也很麻烦,年龄越大越容易胖,且越难减。
目前,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的重点工作就是制定出更优化的孕妇体重控制方案。针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将通过各种科普活动,让家长、年轻父母学会如何控制孩子体重,别等上初中、高中后才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体重控制主要靠家长,也需要孩子学会如何管理美食的诱惑。大学生则是按成年人来管理,和职场人士、老年人群一样,计算好每天摄入的热卡、运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各个体重管理中心都是奔着‘预防比治疗重要’的目标开展工作的,未来三年希望推出一系列与体重相关的措施,让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预防肥胖方案,并让这种生活方式固定下来,减少肥胖的发生。”廉东波说道。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