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高血压)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别让体重秤“欺骗”了你 是否肥胖要看这些指标→

说到肥胖,体重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判断指标。然而,如何科学地判断一个人的体重是否正常?哪些指标又能真实地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呢?

如何定义肥胖和超重

首先,我们来谈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

一个常用的评估标准是体质量指数(BMI),可使用体重(单位为千克)除以身高(单位为米)的平方来计算。

根据BMI的数值,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划分:正常范围为18.5~23.9,24.0~27.9属于超重;大于等于28则被视为肥胖。

此外,腰围、腰臀比、腰高比、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也是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身体脂肪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以下表格展示了中国人群肥胖症的常用诊断标准。

不同标准,关注点不同

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体重和体形不只是穿衣服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还和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BMI作为一种简单的评估工具,能够提供对体重状况的初步判断,但它有时候也会“不靠谱”。

BMI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准确反映身体的组成和脂肪的分布情况。比如,有些人肌肉较多,BMI值较高,但实际上并不是肥胖。而某些体脂肪比例较高的人,即便BMI显示在正常范围内,仍然可能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

此外,腰围的增加通常意味着腹部脂肪的堆积。腰围、腰臀比和腰高比是评估腹部脂肪的重要指标。

例如,有的人并不觉得自己胖,但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腰围超标,这才意识到是肚子上的脂肪过多。过多的腹部脂肪,就像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会大大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体脂率是指体内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它是评估超重和肥胖更精确的指标。与BMI相比,体脂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体内脂肪的水平。有人为了健身,专门去测量体脂率,结果发现尽管自己的体重并不重,但体脂率偏高。其实,这样的瘦属于“假瘦”。

内脏脂肪面积是指积聚在腹部器官周围的脂肪。若内脏脂肪面积超出正常范围,这些脂肪会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身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内脏脂肪过多,不仅可能引发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还会增加心脏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转自:健康中国)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别让体重秤“欺骗”了你 是否肥胖要看这些指标→

说到肥胖,体重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判断指标。然而,如何科学地判断一个人的体重是否正常?哪些指标又能真实地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呢?

如何定义肥胖和超重

首先,我们来谈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

一个常用的评估标准是体质量指数(BMI),可使用体重(单位为千克)除以身高(单位为米)的平方来计算。

根据BMI的数值,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划分:正常范围为18.5~23.9,24.0~27.9属于超重;大于等于28则被视为肥胖。

此外,腰围、腰臀比、腰高比、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也是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身体脂肪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以下表格展示了中国人群肥胖症的常用诊断标准。

不同标准,关注点不同

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体重和体形不只是穿衣服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还和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BMI作为一种简单的评估工具,能够提供对体重状况的初步判断,但它有时候也会“不靠谱”。

BMI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准确反映身体的组成和脂肪的分布情况。比如,有些人肌肉较多,BMI值较高,但实际上并不是肥胖。而某些体脂肪比例较高的人,即便BMI显示在正常范围内,仍然可能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

此外,腰围的增加通常意味着腹部脂肪的堆积。腰围、腰臀比和腰高比是评估腹部脂肪的重要指标。

例如,有的人并不觉得自己胖,但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腰围超标,这才意识到是肚子上的脂肪过多。过多的腹部脂肪,就像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会大大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体脂率是指体内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它是评估超重和肥胖更精确的指标。与BMI相比,体脂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体内脂肪的水平。有人为了健身,专门去测量体脂率,结果发现尽管自己的体重并不重,但体脂率偏高。其实,这样的瘦属于“假瘦”。

内脏脂肪面积是指积聚在腹部器官周围的脂肪。若内脏脂肪面积超出正常范围,这些脂肪会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身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内脏脂肪过多,不仅可能引发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还会增加心脏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来源:健康中国)

责任编辑:赵汗青

世界肥胖日|关于肥胖,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每年的3月4日是

世界肥胖日

今年的主题是

“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问题的关注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和控制肥胖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有近20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其中肥胖人数超过6.5亿。

我国肥胖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超重,每6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肥胖。

肥胖
不仅仅是“胖”那么简单

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观,更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风险,甚至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体质指数(BMI)。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²(m²)。

对于中国成年人来说,BMI在18.5~23.9为正常范围,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预防和控制肥胖
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肥胖的发生与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肥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合理膳食

控制总能量摄入,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限制油、盐、糖的摄入。

图片由AI生成

2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图片由AI生成

3

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增加食欲,导致肥胖。

4

保持良好心态

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也会导致暴饮暴食,增加肥胖风险。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已经超重或肥胖,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

6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减重需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追求快速减重,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

世界肥胖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关注肥胖,关注健康

从自身做起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肥胖,拥抱健康!

来源:广西疾控、泉州疾控

声明丨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