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肥胖如何锻炼(中心性肥胖的危害)
重度肥胖6种锻炼方法。
身材逆袭|6个有氧训练动作轻松瘦身塑型,get完美身材
据数据统计,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
肥胖已然成为了威胁我国最大的健康问题。
判断肥胖的标准有哪些:
1)*体重指数:正常BMI 18.5~23.9, 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BMI为身体质量指数)
2)*理想体重:身高-105,理想体重±10%为正常体重,大于正常体重的10%即为超重。
3)*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无论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均被列为中心型肥胖。
4)*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属于中心型肥胖。
肥胖对身体面貌带来的影响
年轻人肥胖不仅仅影响美观,更是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罪魁祸首,非常影响人体健康。
本期为大家推荐日常饮食前后减肥tips:
1. 》不暴饮暴食,吃饭适量。用餐时,速度不要过快,最好细嚼慢咽;不要一边用餐一边说话,以免使空气随之下肚;吃完后,不要坐着不动,容易使气闷在肚里。
2.》 适当的体育锻炼,饭后可以出去走走,保持心情愉快,加快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每天2⃣️0⃣️分钟利用闲暇时间大家可以跟着我们一起《燃烧你的卡路里》让你收获元气满满的一天。
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身材其实并不难,改变自己先从瘦身开始吧!
台大研究:6种运动可对抗肥胖基因 慢跑最有效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呼吸也会胖”的人有救了,台湾大学研究1.8万名有肥胖基因者,发现6种运动可有效对抗肥胖基因,以慢跑最有效;医师强调,慢跑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建议心脏病患与医师讨论运动处方。
资料图:民众在健身房跑步。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今天举办记者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台大副教授林菀俞表示,肥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等风险,根据2013年至2016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台湾成人过重、肥胖盛行率高达45.4%。
林菀俞指出,先天遗传、后天生活型态都是肥胖的重要因素,过去文献显示,先天影响约占40%到70%,专家虽然常建议民众多运动,却没有告诉民众做什么运动比较有效。
台大公卫学院、台湾卫生研究院、台北荣民总医院研究团队,利用“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分析约18000多名、30至70岁民众的全基因体定型资料及健康问卷资料,并以此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等5大肥胖指标,并分析18种运动项目对于肥胖基因的影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1.8万名带有肥胖基因的民众当中,只有41%有运动习惯,相对偏低。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有运动习惯的族群,发现即便带有肥胖基因,只要勤做6种运动,同样可避免陷入肥胖窘境。
6种运动当中,瘦身成效最佳的是慢跑,研究显示,过去1年都没有运动的族群,BMI平均增加3.13、体脂肪增加5.09%、腰围增加7.95公分、臀围增加5.84公分;有慢跑习惯者BMI仅增加2.11、体脂肪3.89%、腰围增加6.2公分、臀围增加4.54公分。
除了慢跑外,2至6名有效运动分别为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风舞或国际标准舞。反之,许多民众同样热爱的骑单车、伸展操、游泳、太极拳、气功,缓解肥胖基因效果较不显著;至于重训、羽毛球、台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因分析的族群中有此运动习惯人数较少,无法分析。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广受国际媒体报道。
林菀俞认为,慢跑之所以可对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性锻炼,过程中需要摇摆手臂,腿部、足部、肩膀、腹部都会参与动作。
台大医院北护分院院长黄国晋表示,慢跑虽然对于对抗肥胖基因效果显著,但不见得适合所有族群,尤其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者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先和医师讨论运动处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风险增加。
黄国晋呼吁,有些运动虽然无法对抗肥胖基因,但对于健康仍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建议民众养成每周运动5次的习惯,每次至少30分钟,达到说话会喘的状态;一周最好做2次重量训练,不仅能增加肌肉量,也能避免肌少症、跌倒等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