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痰湿肥胖经方(胖人多痰湿,中医一剂方子祛痰湿)

中医科院博士 0
文章目录:

肥胖倦怠乏力头晕水肿,一身痰湿弥漫,导痰汤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093期

「在阅读此文之前,诚恳请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每天早晨6:30阅读科普,又方便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让你更便利获得调理方案,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今天科普聊聊一身痰湿怎么治。

现在的人们饮食好,运动少,身体超重或肥胖的就多了。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痰湿可随气血流注身体各处,导致各种不适。

痰湿和水饮,都是阴邪,都能阻遏气机,不过带来的症状却不一样。水饮(湿浊)通常会泛溢于胸胁、胃脘、腹部、四肢,可表现为气急气促、脘腹胀满、身体虚胖、水肿等症状,甚至湿浊可上攻心胸,导致胸闷。

而痰湿二邪合邪为患呢,多会游溢于经络、脏腑,蒙蔽清窍,导致身体沉重倦怠容易疲劳,神志不清。严重的还会痹阻心窍,厥晕等。

那该怎么治疗呢?

按照明代医家张景岳的治痰学说:

痰之为病必有所以致之者,如因风因火而生痰者,但治其风火,风火息而痰自清也。...凡痰因火动者宜治火为先,...郁痰有虚实,郁兼怒者宜抑肝邪,郁兼忧者宜培肝肺。

具体该如何治疗呢?

身体痰湿重,气机不畅,身困体乏?导痰汤,燥湿祛痰,行气开郁,痰湿去一身轻

导痰汤,源自宋代医家吴彦夔所编撰的《传信适用方》里载录的皇甫坦的方子。

导痰汤组方:半夏、天南星、枳实、陈皮、赤茯苓、生姜。

导痰汤具有燥湿祛痰、行气开郁的功效,主治痰厥证。

如果体内痰涎壅盛,胸肋痰饮壅滞,痞塞不通,则可用导痰汤调理。

导痰汤,能燥湿化痰,行气开郁。方子里没有行水渗湿利湿的中药,所以对于痰湿为害,痹阻心窍多导致的痰厥证很适合。

不难看出,相对于二陈汤,导痰汤是二陈汤去掉乌梅、甘草后,加入胆南星、枳实二药而成。

方中胆南星,药性苦寒,寒能清热,苦能造是,可以加强半夏的燥湿化痰的药力。

方中枳实可行气消痰,和陈皮一起理气化痰散结。

导痰汤方相比较于二陈汤来说,其燥湿化痰行气的药力更强,对于痰湿内阻比较重、阻遏气机不畅的痰厥证更加合适。

只要痰湿更重,不管有没有兼风邪,燥湿化痰都是不二之法。方子的精妙之处就是二陈汤加了胆南星和枳实,胆南星强化半夏的效果,枳实强化陈皮的效果,所以燥湿化痰效果更好。

不过导痰汤经常用于治疗痰湿痹阻的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其他像失眠、郁证、痰湿痹阻的尿酸高痛风等也能调理。


不管你是口疮、口腔扁平苔藓,还是尿酸高痛风,都可以参与“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解读报告,梳理一对一调理。方法很简单,只要您关注@北大医学博士单独悄悄地回复(别在评论区)我一句:我要参加,留意悄悄给你的反馈即可。#暑期创作大赛#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网络,侵删):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张洁硕士论文《燥湿化痰法及其代表方剂研究》。#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肚子大、头脸油腻、痰湿重,1个经典古方,燥湿化痰、浑身清爽

现代社会,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皮肤油腻,大胖肚子,腰间有游泳圈的人,这就是常见的痰湿身体。

为什么会出现痰湿身体?

现在的人,一是普遍吃得太饱太好,热量过剩,二是人随年龄增大,身体代谢率会慢慢下降,吃的东西代谢不了,转化成脂肪,慢慢囤积起来。再加上腰腹部的组织非常疏松,所以,脂肪很容易囤积在腰腹部。

由此带来的,不仅肥胖的形象改变,而且,可能带来生命的危险。因为,这里的脂肪离内脏非常近,非常容易被吸收进去。

痰湿身体有致命危害?

查血脂时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中国高血脂的人群中,甘油三酯高的比例,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而致命,而且,通常会抢在因胆固醇高,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发病之前。

为什么甘油三酯高,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因为甘油三酯会让血粘稠度增高,由此,导致胰腺的微循环障碍,再加上胰腺中的胰腺酶,消化甘油三酯的时候,会释放出有毒的脂肪酸,对胰腺产生毒性作用。这些因素合并一起,就很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了。

每年逢年过节,医院就会接受到许多因为大吃大喝之后,肚子痛,发烧的人,而这些人往往是青壮年,他们除了胖,平常也没有什么大毛病,可能就因为一顿饭,出现急性胰腺炎,而丧了命。

因为在急性胰腺炎中,有一种叫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率达到80%以上。胰腺炎发作时,胰腺里的消化酶被激活,开始对腹腔里的自身器官消化,这些平时可以把食物都消化掉的消化酶,很快把腹腔里的器官组织,变成了一片沼泽,也就由此而致命了。

而有这样指标的人,大多为油腻的大肚子,中医一般都会诊断为痰湿体质。

传统中医怎么解决痰湿体质?

针对这种体质,中医药的"三子养亲汤"可以调理,由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组成,原方针对的老年人痰湿导致的咳痰咳喘。

现在,油腻的痰湿体质,与老年人痰湿一样的,虽然没有严重的咳痰咳喘,但有舌苔很腻,大便不成形,黏马桶,脸总是好像洗不干净,身体胖,而且总是感觉困重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身体里没有及时排除的痰湿水饮等脏东西。

去医院检查,多会有血糖高,血脂高,血尿酸高。这些没有及时排除去的痰湿,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于外,显得很脏,皮肤多油,甚至痘痘频生,皮肤粗燥。

生活中怎么去油腻呢?

遵循古方"三子养亲汤"的方意,组方一个日常能喝的茶饮:

配方:紫苏子、莱菔子、决明子、荷叶、山楂、乌龙茶,这几个食材全部配起来7~10克代茶饮,这是一天的量。

其中决明子通便,给痰湿等脏东西出路。紫苏子、莱菔子宣肺清肠,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肺开窍于皮肤",如果湿气阻肺,下则大便粘滞不爽,上则皮肤油腻不清。荷叶、山楂、乌龙茶消积化脂,减少肠道对油脂和糖分的吸收。

因为无论是脂肪还是糖的摄入过多,只要不能被身体消耗掉,最终都会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体内,让我们从内而外的变得很"油腻"。

坚持喝一段时间,不仅能帮你瘦身,改善大肚腩,调理肠道,而且还能躲开致命的急性胰腺炎的问题。气虚的人不建议用。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痰湿在肺结节、在肠息肉、在肝囊肿,经方巧搭配,横扫一身痰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你是否曾经在体检中被告知有肺结节、肠息肉或肝囊肿?这些健康问题似乎来得悄无声息,没有明显的疼痛或不适,但体检报告上的异常却让人心生担忧。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出现在身体里?它们背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其实,中医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痰湿。

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通过经方的巧妙搭配,帮助你横扫一身的痰湿,还你一个轻盈、健康的身体。

什么是痰湿?为什么它无处不在?

在中医理论中,痰湿是指体内因水液代谢失调,导致的湿气、痰液积聚。痰湿并不是简单的“痰”,而是广泛存在于体内各个部位的一类病理产物。

它既可以附着在肺部,表现为痰多、咳嗽,甚至形成肺结节;也可以在肠道内滞留,形成肠息肉;还可能聚集在肝脏内,导致肝囊肿的产生。

痰湿的成因

痰湿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脾虚失运: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内停,久而久之,湿气无法正常排出,聚集成痰湿。

2.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导致痰湿内生。

3. 气虚体质:气虚者无力推动水液的正常代谢,水液停滞在体内,化为痰湿。

4. 外邪侵袭:湿邪、寒邪等外邪侵入体内,若体内阳气不足,邪气难以排出,也会导致痰湿滞留。

痰湿的表现

痰湿滞留在不同的脏腑,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痰湿表现形式:

· 肺部痰湿: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肺结节等。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最易受痰湿侵袭,导致肺气不宣,出现结节、肿块。

· 肠道痰湿:痰湿困扰肠道,容易形成肠息肉,常常伴有大便黏腻、不易排净、腹胀等症状。

· 肝脏痰湿:痰湿阻滞肝脏,可能形成肝囊肿,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不振、胸胁胀满等。

痰湿与现代疾病的关系

在现代医学中,很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与痰湿密切相关。例如:

· 肺结节:在CT检查中,肺结节的发现率越来越高。中医认为,肺结节与痰湿阻滞肺络有关,久而久之,痰湿凝聚形成结节。

· 肠息肉:肠道湿热或痰湿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容易形成息肉。

· 肝囊肿:肝脏代谢异常、痰湿滞留肝络,容易形成囊肿。虽然肝囊肿大多数为良性,但痰湿的存在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肝功能。

经方调理:如何巧妙搭配,横扫痰湿?

痰湿虽然顽固,但并非无药可治。中医经典方剂中,有许多针对痰湿的经方,通过合理的组合与应用,可以有效地调理痰湿体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经方,与其应用在不同部位痰湿的调理中。

1。 二陈汤:痰湿的基础方

二陈汤是中医中化痰除湿的基础方剂,主要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它的作用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尤其适合痰湿内盛的人群。

· 适用症状:咳嗽痰多、胸闷、胃胀、食欲不振等痰湿中阻的症状。

· 功效:二陈汤能够有效调理脾胃,帮助脾运化水湿,减少痰湿的生成。对于有肺结节、咳嗽痰多的人群,长期服用二陈汤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2。 平胃散:健脾祛湿,消除肠道痰湿

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作用。它常用于治疗脾胃湿滞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肠息肉等问题。

· 适用症状:腹胀、大便黏腻不爽、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脾胃湿滞症状。

· 功效:平胃散能够健脾祛湿,特别适合那些脾虚湿盛、肠道痰湿困阻的人群。对于肠息肉患者,平胃散可以帮助减少肠道内的痰湿积聚,从而减少息肉的形成。

3。 茵陈蒿汤:清肝利湿,化解肝囊肿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黄疸等症状。对于肝囊肿的患者,茵陈蒿汤可以帮助清利肝胆湿热,化痰消肿。

· 适用症状:肝区不适、胁肋胀满、口苦、舌苔黄腻等肝胆湿热的症状。

· 功效:茵陈蒿汤能够有效清除肝脏的湿热,帮助肝脏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避免囊肿的进一步发展。

4。 温胆汤:调和肝胆,化痰除湿

温胆汤是化痰调肝胆的经典方剂,组方包括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等。它不仅能够化痰祛湿,还具有调理肝胆的作用,适用于痰湿内阻、胆胃不和的患者。

· 适用症状: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失眠、舌苔腻等症状。

· 功效:温胆汤尤其适合那些肝胆湿热、痰湿内扰的患者。对于有肝囊肿或胆囊息肉的人群,它可以帮助化解痰湿,调理肝胆。

5。 防己黄芪汤:祛湿补气,防止痰湿再生

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等组成,具有祛风湿、益气固表的作用。它适合那些气虚、湿气重的体质,能够帮助增强体质,防止痰湿再生。

· 适用症状:身体沉重、四肢无力、易感冒、出汗多等气虚湿盛的症状。

· 功效:防己黄芪汤不仅能祛湿,还能补气固表,是预防痰湿反复的良方。对于那些长期有痰湿体质的人群,防己黄芪汤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痰湿是许多现代疾病的根源,而中医通过经方的巧妙搭配,能够有效调理和预防痰湿的产生。无论是肺结节、肠息肉还是肝囊肿,背后往往都有痰湿的影子。通过使用二陈汤、平胃散、茵陈蒿汤等经典方剂,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调理,痰湿体质完全可以得到改善。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痰湿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调养,横扫一身的痰湿,拥抱更加健康的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