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医能治肥胖吗(中医能治肥胖吗知乎)

川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世界肥胖日丨传统中医有这些减肥的妙招

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超重或肥胖人群已超过50%。肥胖不但有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慢性疾病相关。

为了减肥不少人使出了各种方法,有的节食,有的吃药,还有的手术等。那传统的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肥?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专病整合门诊的陶陶医生为大家支招。

判断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在医学上通常使用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BMI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计算出的指标。BMI=体重(kg)/身高(m)²。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24kg/㎡≤BMI

其实,中医对肥胖的干预方法有很多,在针灸上可采用火龙灸。火龙灸,是因其在督脉上施灸的过程,好似一条火龙盘旋在背后喷云吐雾而得名。中医认为多数肥胖的产生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关,当脾虚、湿盛、痰湿阻滞聚集于体内,日久不化,就会聚为膏脂。火龙灸具有温、通、调、补四大功效,可激发人体经络,振奋阳气,强壮元阳、疏通气血,改善脏腑气血运行状态,从而起到减重祛湿的功效。

中药:中医认为,脾虚与痰湿是肥胖发生的主要病因,此外还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调理肥胖的方法多种多样,病位多在脾胃,与肺、肾、肝关系密切。准确辨证,可采用中药汤剂或代茶饮的形式服药,有利于恢复脏腑功能状态。

穴位埋线: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的延伸和发展,是以中医及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症状及不同肥胖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将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或胶原蛋白线埋入人体特定穴位和区域后,通过柔和、缓慢、长久、良性的穴位针感刺激,激发经络之气,协调人体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手段和方法。

拔罐: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分理肌腠进而调和脏腑的功能,通过罐体边缘及负压吸吮牵拉并循经感传,以达脉道通、虚实调、血气行、阴阳平和,促进多余脂浊消散的目的。

耳穴压豆:小耳朵藏着大秘密,耳朵上分布着93个耳穴。耳穴压豆即是通过在耳廓上特定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刺激耳部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减肥塑形通常选用下屏(饥点)、胃、大肠、三焦、腹等耳穴,三餐前半小时刺激贴压的耳穴达到控制食欲的作用。

别让肥胖侵蚀您的健康!中医专家教您4招调理,健康享“瘦”生活

#长沙头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每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认为:肥胖常与劳役过度、饮食起居失常、情志内伤等因素有关。

《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长期过食肥甘厚味、久坐少动,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肝郁则气机不畅,津液代谢受阻,形成痰湿瘀滞的病理状态。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朱伟介绍,肥胖症治疗主要以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为主。以下是调理肥胖的中医方法,建议收藏。

一、四大核心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药食同源,调养脾胃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饮食调理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原则上宜清淡饮食,少吃肥腻、甜食等。推荐以下三类食物:

(1)健脾祛湿:薏米、红豆、山药、茯苓。

(2)促进消化:山楂、陈皮、萝卜。

(3)利水消肿:冬瓜、黄瓜、芹菜。

2.运动养生:动静结合,升阳化湿

中医提倡“动静结合”,适量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消耗多余脂肪。

(1)传统运动:

太极拳:以柔克刚,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可强化脾肾功能。

站桩:每日10分钟,培补元气,改善代谢。

(2)现代运动: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快走、跳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脾胃运化,但需避免过度汗出耗气。

3. 情志调节:疏肝解郁,身心同治

情绪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功能。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压力对防治肥胖非常重要。以下是情志调节的建议:

(1)多听音乐、练习冥想、腹式呼吸。

(2)与朋友交流,释放压力。

(3)保持乐观心态。

4.针灸减肥:激发身体自愈力

(1)穴位针刺:

通过刺激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抑制食欲,促进脂肪分解。

(2)特色疗法:

耳穴贴压:在耳屏饥点、内分泌穴贴王不留行籽,控制饥饿感。

埋线减肥:将可吸收线埋入特定穴位,持续刺激2~3周,适合忙碌人群。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腹部、背部等部位,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消化和代谢。

二、注意事项:科学减重,循序渐进

1.循序渐进

减重速度建议每月不超过体重的2%,避免损伤正气。

2.个体化方案

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分型,不可盲目跟风。

3.长期调理

肥胖多为慢性疾病,需坚持3—6个月以上调理周期。

专家提醒:

朱伟主任提醒:中医调理肥胖注重“整体观”与“治未病”,通过饮食、运动、针灸、情志的综合干预,恢复脏腑功能平衡。肥胖并非单纯的“体重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让我们以中医智慧为引,开启健康减重之旅,重获轻盈与活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曾晶 罗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中医谈肥胖!!!!

在追求健康与美的时代,减重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减重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并非仅仅是脂肪堆积那么简单,而是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中,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代谢失常,就容易聚湿生痰,痰湿在体内积聚,进而导致肥胖。此外,肝郁气滞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得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也可能引发肥胖。而肾阳不足,会导致身体的阳气亏虚,代谢功能减弱,脂肪燃烧缓慢,同样会造成体重增加。

基于这些理论,中医减重有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饮食调理是中医减重的重要一环。中医强调食物的性味归经,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降脂功效的食物。例如,薏米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清热排脓的作用,可煮粥食用;荷叶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胃经,能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荷叶泡茶,有助于降脂减肥。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油腻、甜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运动锻炼在中医减重中也不可或缺。中医倡导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缓慢、柔和,能调和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协调,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八段锦则通过不同的动作姿势,对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锻炼,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增强体质的目的。

穴位按摩是中医减重的特色方法。一些特定的穴位与人体的脏腑经络相连,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比如,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经常按摩足三里,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还有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它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按摩此穴位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对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有很大帮助。

中医减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注重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穴位按摩等方法,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能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让我们在追求美的同时,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