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痛风和肥胖有关吗(痛风 肥胖关系)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知名男星录节目突犯痛风……为啥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痛风了?

郭麒麟

作为郭德纲的儿子

被大家称为“德云社少班主”

经常能在各大综艺、影视剧中

看到他的身影

不过今年25岁的郭麒麟

却被痛风所困扰

郭麒麟

在前段时间播出的美食旅游节目《漫游记》中,郭麒麟痛风发作,脚肿得厉害,疼得都睁不开眼睛。

即使吃药缓解,当时效果也不是很好。

节目嘉宾钟汉良关心郭麒麟,你的脚怎么就肿了呢,你为什么不长记性呢?郭麒麟苦笑着说:“我忘了,我已经有一年没犯病了,这次出国有点忘乎所以了。”

而这次出国,玩得太开心,熬夜、晚睡、顿顿大肉海鲜等,郭麒麟忘了自己尿酸的问题。后来的行程只能做轮椅出行。

而谈及痛风原因,郭麒麟在节目中说道,小时候在家吃羊肉火锅,把肉吃光了再喝汤。演员钟汉良大惊,没有人阻止你吗?郭麒麟傻乐,因为家里人也都喝汤,我以为这是一种吃法。

而小时候的郭麒麟,体型上偏胖,后来才慢慢减肥瘦了下来。

小时候的郭麒麟

他自己也在《花花万物》节目中谈到痛风发作的原因,不仅仅是喝酒,也是多重因素造就的结果。

《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

类似像郭麒麟一样,十几、二十多岁发生痛风的,也不在少数。《痛风748例临床特征分析》提到,2008-2013年,青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 39%、39. 4%、40%、42%、48%、52%,甚至超过了中老年患者。

这除了与遗传有关外,更多的痛风与生活因素也分不开关系。

现在的年轻人

为啥年纪轻轻就痛风了?

01

肉吃太多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杨岫岩表示,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是国人痛风由以前“罕见”变成如今“多发”甚至“高发”的祸首。

我们的祖辈都是以谷类食物为主,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人,食物结构突然发生了变化,变成以肉类食物为主。

大量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

02

甜饮料喝多了

现在不少人喜欢饮料当水喝。然而,大部分甜饮料中都含有“果葡糖浆”,而痛风发作和果葡糖浆的摄入量,存在正比关系。

2011年,在美国国家图书馆中收录的一篇关于《尿酸和果糖的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发现:

每周喝5-6 次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痛风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9%,而每天喝2次以上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痛风几率竟高达85%!

03

嗜好吸烟和喝酒

不良嗜好吸烟和喝酒,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李岩峰表示,别管什么酒,痛风面前,没有哪个酒是好的。酒中并不含嘌呤,也不产生尿酸,其代谢产物是乳酸。但恰恰是这个乳酸,会和尿酸在肾脏竞争性抑制其排出。

戒酒很关键,所有的酒类都会诱发痛风,啤酒最快,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吸收迅速,且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降低pH值,引起尿酸排出受阻。

04

肥胖太多了

肥胖人群更容易高尿酸,毕竟大部分都是吃的太好,大鱼大肉、甜饮料,但运动不足。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余金泉表示,超重或肥胖是引发痛风的因素之一,减重可以帮助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05

运动太少了

现在久坐不动的人太多了,而适量的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废物的排泄,其中就包括尿酸。

06

熬夜太多,压力太大

近年来的分析发现,压力过大成为诱发年轻人痛风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凌光辉表示,现在加班熬夜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不可避免,过度劳累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如果长时间紧张工作,过度疲劳,就有可能诱发痛风。

防痛风,一定记好4点!

01

每天喝够1500ml水

北京世纪坛医院干部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银鹏飞表示,防尿酸升高的首要任务是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保证尿量在1500ml以上,差不多相当于两瓶多矿泉水。

02

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

银鹏飞医生建议,每日应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比如游泳、健走、跳健身操、练气功、骑行等都可以。

03

控制每天肉类摄入量

要注意控制肉类摄入。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的建议,每天摄入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那么肉类一天的量就是80-150克。这里重量是肉类的生重,即烹调前的重量。

一般,一个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肉约50克,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等瘦肉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如果是脂肪更少的肉,比如虾贝类,则一个掌心的量要稍微多点,约为85克左右。

04

少吃高糖食物

少吃高糖食物,尤其是果葡糖浆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建议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比如:

▼多吃天造食物,少吃人造食物。适当吃一些西瓜、桃子等,就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饮料要好。

▼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来源:健康时报

来源: 新晚报

尿酸升高导致痛风,不仅是因为啤酒海鲜小烧烤

突然足部关节疼痛,红肿热痛,一检查,原来是尿酸太高导致痛风。平时不喝啤酒,海鲜吃得也少,怎么尿酸还是高了?这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吃出来的吗?

尿酸高是吃出来的?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所致,与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有关;某些系统性疾病或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也可能导致发病。人体内的尿酸有80%左右是自身代谢产生的,其余20%来自饮食,若代谢异常,就会导致高尿酸。

很多人认为,只要不吃海鲜不喝啤酒,就能避免高尿酸。这种想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存在认知误区。海鲜和啤酒确实是导致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却并非唯一原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尿酸水平。

高尿酸确实和吃有关,是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尿酸由嘌呤代谢转化而来,一些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内脏、部分鱼类等,摄入过多会增加尿酸的生成。此外,高糖饮食、含果糖高的饮料以及酒精(尤其是大量饮用啤酒)也会促进尿酸的合成或抑制尿酸的排泄。

代谢紊乱是高尿酸的发病机制。人体如同精密的工厂,而尿酸代谢涉及多个关键环节,不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高尿酸。当肾脏功能受损,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同时,肝脏如果无法有效代谢嘌呤,也会增加尿酸的生成。

尿酸的代谢途径 来源: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重症代谢分会

此外,生活方式也对尿酸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缺乏运动、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给身体代谢带来负担。长期下去,身体的代谢机制可能会逐渐失衡,进而增加患高尿酸的风险。

遗传因素、肥胖、某些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它们同样是导致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有效控制尿酸,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尿酸过高会引发各种疾病

痛风是最典型的并发症。研究数据显示,约10%~20%的高尿酸患者会发展为痛风,而且会反复发作。高尿酸还会导致肾脏损伤,严重时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痛风发作时,使用的消炎止痛药也可引起药物性肾损害。

还有研究表明,高尿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尿酸每升高1mg/dL,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2%,痛风患者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6%。

此外,高尿酸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等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糖尿病等代谢病的发展。

控制尿酸水平,可以这样做

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如红肉、内脏)、果糖饮料和酒精的摄入,同时增加低脂乳制品、蔬菜(如西蓝花、黄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降低尿酸。需要注意的是,食物虽然能辅助降低尿酸水平,但效果有限,且因人而异,并不能代替药物。

改善生活习惯,每天保持定量的饮水,最好在2000毫升以上,以白开水为主,淡茶水也可以,促进排尿,帮助尿酸排出。控制体重,多运动也有利于尿酸代谢。运动时,应选择快走、游泳、慢跑等较为缓和的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如果尿酸已经超过正常水平,且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和慢性肾脏病等疾病,就医时应告知医生病情。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曾经的“帝王病”越发普遍,不良饮食习惯改变导致“痛风”高发!

“多半又遭了!”74岁的熊大爷一大早起身,就觉得右脚大拇趾不对劲,隔天右脚大拇趾开始发红,肿胀,疼得连路都走不了。这下熊大爷才知道是“老朋友”痛风找上门来了。“上周开完同学会,没忍住吃了一顿火锅。熊大爷说道,他患上痛风已经近6年的时间了,平时饮食都比较清淡,这次一时没忍住口又一次“遭了”。

像熊大爷这样的痛风病人还有很多,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朱静介绍道,痛风以前可以算是“帝王病”,但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痛风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痛风患者逐年上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今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针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开展义诊活动。上午10点,义诊地点就已经来了很多痛风患者。

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朱静说道,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从而使得血尿酸浓度增加形成尿酸结晶盐,容易在关节滑膜、软骨组织及肾脏处形成沉积,最终导致全身关节红肿疼痛。“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并发肾脏病变,严重的还可以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朱静医生表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不良饮食习惯,痛风患者的人数一直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男性是高发群体,并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接诊的最小年龄的痛风病人是14岁。”

痛风的发病原因中,除了一部分遗传的原因以外,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就是 “吃”了。长期不恰当的饮食习惯极易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尤其是经常摄入过多含嘌呤高的食物。比如经常饮酒、常吃海鲜、含糖饮料,四川人喜欢吃的火锅。

痛风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

控制总能量,保持适宜体重,痛风更加偏爱肥胖的人群,尤其是“啤酒肚”、“将军肚”人群更加容易患痛风。为了避免身体肥胖,减少“将军肚”。

要尽量避免高嘌呤饮食,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管住嘴是非常重要的,高嘌呤食物尽量不要食用。常见的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肝脏、海鲜类、浓肉汤、肥肉、豆类及豆制品、酒、蘑菇、等等。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镁等元素,使得大部分尿酸都处于游离状态从而易于排出体外。

除此之外,痛风患者还应通过适宜的有氧运动来减缓发作的间期。例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需要强调的是,痛风患者一定要避免大汗淋漓的激烈运动,运动后产生的大量汗液、乳酸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

关注骨健康,明日义诊活动走进社区

朱静说道,明日(4月21日)上午10点,省医院风湿免疫科高新门诊部还将在天长路81号成都高新区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关注骨健康”义诊活动,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前往义诊现场咨询。

成都商报记者 康耕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