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维生素b族 肥胖(维生素b族会瘦吗)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这类食品吃多了,皮肤真的会变差(不是甜品)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

火锅、烧烤、麻辣烫……这些美食都有一个共同点——含盐量很高。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盐摄入过多会对血压、肾脏健康等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有些皮肤问题可能也是“吃太咸”导致的。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高盐饮食对皮肤的危害,并推荐几种让皮肤更年轻的营养成分。

受访专家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张伟明

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 韩世荣

高盐饮食是怎么伤皮肤的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研团队在《美国医学会皮肤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发现了特应性皮炎(又称“特应性湿疹”)新的风险因素——吃得太咸。

研究涉及21.5万人,结果显示,钠摄入增多与特应性皮炎风险增加紧密相关。基于1.3万名参与者的饮食回顾问卷估算,每日膳食钠摄入量每增加1克,特应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增加22%。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伟明表示,上述研究表明,高钠饮食可能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增加相关,减盐有望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管理病情的一种有效、经济、低风险的方法。

吃到身体里的盐分是如何“腐蚀”皮肤的呢?可能的机理如下:

1

改变皮肤的渗透压

人体的皮肤就像一道屏障,当身体摄入过多的钠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导致皮肤细胞内的水分外流,皮肤变得干燥。

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过敏原、刺激物的侵袭,从而诱发或加重皮炎症状。

2

影响免疫系统

过量的钠会干扰身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使免疫系统失衡。如果本身免疫系统存在异常,高钠饮食会进一步破坏这种平衡,使得免疫细胞过度活化,释放出更多的炎症因子,引发皮肤的炎症反应。

因此,对重口味的人群来说,减少盐的摄入量可能有利于皮肤健康,对控制痘痘和减少各种皮肤慢性炎症有好处。

很多皮肤病是吃出来的

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韩世荣表示,很多皮肤问题的发生,是吃惹出来的。要想远离皮肤病,饮食是不得不重视的关键一环。

少吃肥腻

肥甘厚腻的食物吃多了,不仅会引起肥胖,还可能诱发干皮病、皮炎、口角炎等B族维生素缺乏病。

此外,肥胖的人通常出汗较多,易导致皮肤松弛,还容易患黑棘皮病等。

不要偏食

吃东西如果不注重搭配,偏爱某类食物,日积月累,可能引发食物不耐受。比如,对果糖或面粉不耐受,会诱发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

如果本身是过敏体质,对食物没有禁忌,食用牛奶、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可能会引发湿疹、皮肤瘙痒等。

看季节吃

有些人时不时会吃些养生食物,比如人参、桂圆等。但要注意季节和食用量,如果春夏服用这类“补品”,非但于养生无益,还会引发上火,导致口唇疱疹、毛囊炎等皮肤问题出现。

饮食分餐

国人吃饭讲究热闹,无论家里吃饭还是外出聚餐,都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殊不知,这种饮食方式会加大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

幽门螺杆菌不仅是诱发胃病、胃癌的元凶,还是引发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等的关键因素。

注意状态

吃东西时还要注意自身的状态,感冒、劳累期间,要适当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因为人在免疫力低下时,比平时更容易过敏,易引发荨麻疹。

5种成分让皮肤更年轻

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需要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脂肪酸以及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正常结构和弹性。

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以下5种营养素,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吃出”一副好皮肤。

欧米伽3脂肪酸

可帮助维持皮肤的脂质屏障,锁住皮肤内水分,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对于银屑病和皮肤病溃疡、严重痤疮能明显缓解。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主要有鲑鱼、鲭鱼、凤尾鱼、鳟鱼、油菜、亚麻籽、大豆、奇亚籽、核桃和澳洲坚果等。

维生素D

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增强对湿疹、疮疥的抵抗力,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可抑制皮肤红斑形成,辅助治疗牛皮癣、斑秃等。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有鳕鱼、比目鱼、鲑鱼、沙丁鱼、动物肝脏、蛋类、奶类等。

益生菌

可改善皮肤健康,预防或缓解相关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痤疮、牛皮癣、皮肤损伤及皮肤光老化等。

益生菌还能减少皮肤的“经皮失水”,增加皮肤细胞中的神经酰胺含量,增强皮肤水合作用,缓解皮肤干燥。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主要有酸奶、泡菜、豆豉等。

姜黄素

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以辅助治疗某些类型的皮炎、银屑病,有助于伤口愈合;提高皮肤的紧致度,防止皮肤光老化,增加体内胶原蛋白的含量。

可以生吃姜黄根,建议每天1.5~3克。

膳食纤维

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缓解皮肤过敏。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主要有谷物、水果、蔬菜、坚果、种子和豆类等。

揭秘肥胖的真相,找到轻松健康享“瘦”方向

春节结束了,你是否又在为每逢春节胖三斤而烦恼?看镜子里的自己脸圆了、双下巴出来了,小腹也微微隆起了、裤腰带也变得勒紧了。所这些都在提醒我们,长胖了,该减肥了。

减肥,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年年减,年年肥,甚至越减越肥,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都用了,饿也饿也,运动的苦与累也吃了,但还是一身拜拜肉,或者体重像坐过山车,降了又升,付出的努力仿佛都打了水漂,内心的沮丧和挫败感只有自己知道。

今天就为大家揭开肥胖的真相,重拾减肥信心,找到科学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轻松健康瘦身之路。避免又被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产品和药物 “割韭菜”,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实现轻松健康瘦身。

一、肥胖的真相 —— 热量失衡

1、热量与脂肪的转化关系

导致肥胖的唯一真相就是吃进来的热量大于消耗出去的热量,热消耗不掉的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囤积下来,天长日久形成肥胖。

热量是身体必需的能量,身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去支持,而热量主要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面来获得的。

2、肥胖并非吃多了那么简单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胖就是吃多了,但实际上,身边有很多人吃的很少却依旧很胖。这是因为肥胖不单纯是吃多了,而是吃错了。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过往的减肥经历,很多人是不是在节食,节食减肥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方法。他们每天一日三餐都不敢吃,只吃两顿甚至更少,每顿饭都严格控制食量,不敢多吃一口。

在节食初期,体重确实会迅速下降,这让他们看到了减肥成功的希望,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

然而,这种体重下降往往只是暂时的。因为当过度节食时,身体会进入一种 “饥饿应激状态”,为了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身体会自动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能量的消耗。

就像一台原本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被调慢了速度,消耗的能量自然就少了。同时,节食还会导致肌肉流失。肌肉是身体消耗热量的重要组织,肌肉量的减少,意味着基础代谢率进一步降低。这时候,即使吃的食物很少,身体也能适应这种低能量摄入,体重就很难再下降了。

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身体会认为 “饥荒” 结束了,开始疯狂储存能量,将摄入的热量更多地转化为脂肪,以备下次 “饥荒”。而且,由于基础代谢率已经降低,消耗的热量减少,所以体重会迅速反弹,甚至比减肥前更重,这就是节食减肥的恶性循环。

所以:胖子不是单单是吃多了,而且是吃错了,把不该吃的吃多了,而该吃的却没有吃够。很多人认为胖子都是营养过剩的结果,他们吃得多,摄入的营养也多。但实际上,很多胖子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减肥困难、越减越肥的重要原因。

科普一个小常识: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分为 7 大类共 42 种,其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三类能量营养素,能产生热量,为人体提供能量;而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这四类微量营养素则不产生热量,但它们在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胖起来往往是因为三类能量营养素的总量超标,尤其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

很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甜品、饮料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能量营养素,却缺乏微量营养素。长期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而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引发营养失衡。

蛋白质作为生命的基础,是身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肥过程中,蛋白质是不能少吃的。它不仅可以维持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

然而,很多胖子在减肥时,为了减少热量摄入,往往会过度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导致身体缺乏蛋白质。这会使身体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肌肉流失,皮肤松弛,免疫力下降,进一步加重减肥的困难。

此外,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等微量营养素,也会导致身体代谢出现问题。比如,缺乏维生素 B 族会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缺乏钙会影响脂肪的分解缺乏膳食纤维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便秘,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

这些都会使身体的代谢功能紊乱,陷入越减越肥的困境。所以,减肥不仅仅是要控制热量摄入,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各类营养素。

二、解决肥胖的关键——进口与出口的平衡

1、进口:正确选择食物

(1)热量的来源:

身体的热量主要来自三类能量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胖起来一定是这三类能量营养素的总量超标了。

(2)蛋白质不能少:

热量来源于三大类能量营养素,但是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第一营养要素,每天都要获取足量的蛋白质。所以,想要控制进口的总量,只能通过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来控制进口的热量。

(3)微量营养素的作用

除了三类能量营养素外,还有四类微量营养素,即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这四类营养素不能产生热量,属于 0 卡食物,吃再多也不会让你长肉。

因此在减肥的过程中,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蔬菜。

2、出口:提高代谢能力

(1)基础代谢与运动

一谈到提升代谢,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多运动,但是运动虽然可以提高代谢能力,但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能把运动当成减肥的方法。一旦停止运动,很容易反弹。

(2)核心代谢

核心代谢是: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蛋白质的代谢,这三类能量营养素的代谢主要在肠道进行。肠道不健康的人很难掌控体重,而长期肥胖的人肠道肯定不健康。

(3)肠道与食物:

食物通过嘴巴咀嚼,混合着口腔分泌的消化酶进入胃,再经过胃的研磨进入小肠。小肠负责吸收身体 90% 多的营养素,食物进入肠道后,有 25% 的部分被直接吸收,25% - 30% 的部分要喂养肠道内的细菌,被二次加工后才能被身体吸收,剩下 40% - 50% 的部分变成废物排出体外。

所以,吃了什么很重要,肠道内的微生物把食物加工成什么同样重要。

(4)肠道菌群与肥胖

肠道内的瘦子菌比例高的人,吃的食物大多转化成能量,让人精力充沛;而胖子菌比例高的人,吃得很少却容易胖,无精打采。针对这种吃的很少还胖的人,要先提升肠道内有益菌数量,解决肠道里的代谢问题,即核心代谢问题。

三、温度——影响肥胖因素里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体温与基础代谢密切相关,但这是一个常常会被忽视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维持在 36℃-37℃左右,这个温度范围是身体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体温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基础代谢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体温每下降 1 度,免疫能力就会降低 30%,代谢能力下降 12% 。

这是因为,体温的降低会使身体内的细胞代谢活动减缓,就像发动机的转速变慢,能量的产生和消耗也随之减少。

如果您是局部胖的,比如肚子大、腰粗、屁股肥、腿粗的,你用手去摸摸这些地方,大概率是冰冰凉凉的。

这是因为脂肪是来保护我们的,身体会在温度低的地方堆积脂肪,以维持身体的热量平衡。就像冬天我们会穿上厚厚的棉衣来保暖一样,身体也会自动为自己 “穿上” 一层脂肪 “棉衣”。

另外,低体温还会导致血液循环变差,使得身体各部位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出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了肥胖的问题。

三、正确的减肥方法 —— 长期坚持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既然肥胖是因为进口热量大于出口热量而导致的,那么在减肥的过程中

首先、要减少热量的摄入,但是切忌不要节食饿肚子,要补充优质的蛋白质、优质脂肪、优质糖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喝足量的水;

其次、要补充肠道有益菌数量,提升核心代谢;

第三、注意保暖,维持和提升体温,提升我们的基础代谢能力。

总之,需要在解决出口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能够让自己长期坚持的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要学会好好吃饭,学会正确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轻松健康变瘦、变美、变健康。

肥胖症与维生素D关系的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肥胖症患病率的不断上升,人们越来越关注肥胖症与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BMI≥30 kg/m²定义为肥胖,全球成人肥胖症患病率为13.1%,我国超50%成人体质量超标或患肥胖症。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症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有关。

BMI与维生素D的关系研究

一项纳入55项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受试者中,维生素D水平与BMI呈负相关。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表明,较高BMI会导致较低25OHD水平,较低25OHD水平导致BMI增加可能性小;与BMI相关遗传变异可调控二者水平,与维生素D相关遗传变异仅与维生素D状态有关。另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显示,25OHD水平降低不会导致肥胖。

肥胖导致血清25OHD水平降低的原因

肥胖影响肝脏功能,致维生素D在肝脏内羟化障碍。肥胖人群户外活动少,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合成减少。维生素D在脂肪组织内贮存,使肥胖人群体内循环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

维生素D与肥胖症的关联及干预研究

多数认为维生素D缺乏症在肥胖症患者中更常见,但横断面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补充维生素D对减少体脂肪含量、降低BMI效果不明确;补充相同剂量维生素D,肥胖症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升高幅度低于正常体质量组,肥胖可能削弱机体对补充维生素D的反应。部分研究表明,减轻体质量可改善超重或肥胖症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

维生素D对脂肪组织的作用机制

可能机制包括抑制脂肪源性转录因子表达、增加INSIG - 2表达、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诱导成熟脂肪细胞凋亡。细胞实验发现,1,25(OH)₂D在体外可促进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会刺激PTH分泌,促进脂肪生成。外源性维生素D₃可抑制脂肪细胞瘦素分泌,但荟萃分析未发现补充维生素D对瘦素有显著影响。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研究存在局限性,维生素D补充形式、持续时间等影响结果,未来需深入研究不同减轻体质量方式和程度等对肥胖症合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补充对VDBP、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或钙水平没有实质性改变。(本文内容参考整理自 公众号:丁香园内分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