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会导致腹部肥胖(脾胃虚会导致腹部疼吗)
脾胃失调导致肥胖?中医帮你辨清证型,做好调理
肥胖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肥胖问题,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脾胃失调是主因
《黄帝内经》将肥胖者分为脂人、膏人和肉人三型。膏人“纵腹垂腴”,脂肪聚积于腹部,导致腹部肥大下垂,类似现代常见的腹型肥胖。脂人全身脂肪分布均匀,骨骼偏小,形体肥胖但腹部不大。肉人以肌肉健壮为主,体形宽大,脂肪不多。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水湿内停,酿生痰湿,可导致肥胖。长时间久坐、久卧,缺乏运动,脾胃气机呆滞,运化功能失调,膏脂痰浊积聚,从而形成肥胖。七情太过,肝郁犯脾或思虑过度伤脾,脾失运化,痰湿内生,肥胖也会随之而来。此外,肾阳衰微,寒水失于温化,水湿痰浊内生,也可导致肥胖。
辨清证型防治肥胖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我们在临床上常将肥胖分为以下四个证型:
脾虚湿阻证 此证型最为常见,患者多见肥胖且伴有浮肿,头胀沉重,肢体困乏,懒言少动,腹满闷胀,口淡无味,食欲不佳,尿少,舌淡红,苔白腻,脉缓。治疗以健脾益气、渗利水湿为原则,可用参苓白术散。
胃肠实热证 患者多见头胀眩晕,食欲亢进,消谷善饥,口臭口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泄胃热、通腑泄浊为原则,可用佩连麻黄汤。
肝郁气滞证 患者多见胸胁胀满苦闷,胃脘痞塞不舒,女性多有月经不调或闭经,还伴有失眠多梦,舌暗红,苔白或薄腻,脉弦。治疗以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为原则,可用逍遥散。
脾肾阳虚证 患者多见畏寒怕冷,疲乏无力,腰酸腿软,腹胀痞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以补益脾肾、温阳利水为原则,可用真武汤加减。
日常调理有助“减负”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按摩穴位、中医食疗、中药泡脚等方法来减脂保健。
按摩穴位
01
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处。按摩此穴可理气燥湿、促进排便。
02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按摩此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03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04
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按摩此穴可健脾益气。
05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06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处。按摩此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大家可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指揉穴位,力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中医食疗
山楂荷叶粥
取生山楂15克,新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15克),粳米100克。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成粥,每日食用。此粥适合伤食积滞的肥胖者食用。
莲子瘦身汤
取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苡仁50克、龙眼肉9克、猪肉300克、蜜枣2枚。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10分钟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此汤可健脾益气、补血润肤,适合体虚的肥胖者食用。
昆藻利水茶
取海藻6克,昆布6克,茯苓3克,薏苡仁8克,乌龙茶2克。先将薏苡仁放入锅中,加水煮15分钟,再放入其他食材继续煮15分钟,去渣后代茶饮用。此茶可消痰利水,适合水肿的肥胖者服用。
三花纤腰茶
取玫瑰花9克,茉莉花9克,玳玳花9克,川芎9克,荷叶9克,用开水冲泡即可。此茶可行气解郁、活血利水,适合体内有瘀滞的肥胖者饮用。
橘枣祛痰饮
取新鲜橘皮1片、红枣5颗、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饮用。此茶可利气化痰,适合痰湿壅滞的肥胖者饮用。
降压减脂茶
取决明子9克,山楂15克,海藻12克,夏枯草9克,桑寄生3克,杭菊3克,枸杞子3克。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去渣后代茶饮用。此茶可消脂、通便、降压,适合肥胖且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饮用。
中药泡脚
在忙碌一天后,用中药泡脚,既有助于消除疲劳,还可帮助减脂。取荷叶15克,砂仁15克,大腹皮15克,槟榔15克,干姜20克,桂枝10克,山楂20克,生大黄5克(关火前10分钟再下)。先将上述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药汁,然后滤去药渣,将药汁与冷水混合,用来泡脚。
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用此方泡脚。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熊暑霖
策划:余运西
原标题:《脾胃失调导致肥胖?中医帮你辨清证型,做好调理》
阅读原文
来源:健康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胖、大肚腩难减,其实是脾胃里痰湿太重!痰湿一除,告别水桶腰
日常门诊中,前来咨询减肥、尤其是想要减掉大肚腩的患者络绎不绝。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困扰: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可肚子上的赘肉依旧顽固,怎么都减不下来。
我从事肥胖相关病症的治疗已有10多年,深知大肚腩的形成并非偶然,只要找准根源,运用恰当的中医方法,大多数患者都能收获理想的体重。
大肚腩的出现,除了和日常的饮食、运动习惯有关,从中医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往往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痰湿积聚。
腹部,作为人体的“中心地带”,是痰湿最容易堆积的地方,脾胃运化功能减弱,痰湿堆积,久而久之,大肚腩就出现了。
所以,想要成功减掉大肚腩,关键就在于调理脾胃,消除痰湿,让身体的代谢功能恢复正常,这时可以使用六君子汤加减方。
好转案例
我曾接诊过一位男士,体重有180斤,平时工作忙碌,应酬频繁,经常大鱼大肉、饮酒无度,且缺乏运动。近几年,他的肚子越来越大,体重也不断攀升,还总感觉身体困重,没什么精神,大便也常黏腻不成形,脂肪肝,血压高。
刻诊:腹部赘肉堆积严重,舌苔白厚腻,舌边有明显齿痕,脉濡滑。
综合辨证为脾胃虚弱、痰湿内阻型肥胖。
开方以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山楂,泽泻,苍术等(一人一方,辨证使用)
服药两周后,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肚子好像小了一些,身体困重的感觉也减轻了不少,大便逐渐成形。
接着在原方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前后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下降了33斤,脂肪肝没有了,大肚腩减小了,身体轻松,身体不适几乎没有了。
调理思路
1、解决脾胃虚弱生痰湿的问题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组成的六君子汤,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让脾胃重新“振作”起来,从根源上解决了脾胃虚弱导致痰湿生成的问题。
2、解决体内痰湿积聚的问题
山楂消食化积,能够减少食物在体内转化为痰湿的可能;泽泻利水渗湿,能增加尿液排出,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痰湿一起带走;苍术燥湿健脾,能进一步增强祛湿的效果。
共同作用,将体内积聚的痰湿逐步清除,减轻身体的负担。
3、整体调理与巩固
治疗过程中,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适当调整药方,加入一些具有辅助减脂功效的药材,如决明子、厚朴等,进一步促进脂肪代谢,巩固减肥效果。
同时,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饮食,并坚持适量运动,通过中药调理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相结合,让减肥效果更加持久,避免大肚腩再次出现。
倪海厦:肥胖是脾胃虚了,补养就好了!3个小妙招,就能搞定
你是不是经常看着自己身上的赘肉发愁,尝试了各种方法却总是效果不佳?其实,很多时候肥胖的根源在于脾胃虚弱。
当脾胃功能失调,无法正常运化食物和水湿,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转化为营养被身体吸收利用,反而变成痰湿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赘肉就越来越多。
只要把脾胃调养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让身体恢复正常代谢,肥胖问题自然就能得到改善。
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实用小妙招,帮你健脾祛湿,甩掉肥肉。
妙招一:艾灸穴位
人体的穴位像一个个开关,通过艾灸特定穴位,可以激发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其中,足三里、中脘、脾俞这几个穴位对调理脾胃效果显著。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艾灸它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中脘穴位于胃脘部,艾灸此穴可调理脾胃气机;脾俞穴是脾脏的背俞穴,艾灸它能直接补益脾气。
每周艾灸2 - 3次,每个穴位艾灸15 - 20分钟,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度。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脾胃功能逐渐增强,消化变好,身体也更有活力。
妙招二:喝健脾祛湿粥
准备茯苓、芡实、薏苡仁、山药、红枣、大米适量。
将茯苓、芡实、薏苡仁提前浸泡3 - 4小时,山药去皮切块,红枣去核。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粥熟烂。
茯苓、芡实、薏苡仁都能健脾祛湿;山药补脾养胃,红枣补中益气。
每天喝一碗,既为身体提供营养,又能帮助脾胃运化水湿,减少痰湿的堆积,帮助减肥。
妙招三:中药调理
如果肥胖问题比较严重,还可通过中药方来调理。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而有效的中药方:荷叶、山楂、泽泻、白术、茯苓、陈皮、决明子(一人一方,辨证使用)
方中荷叶升清降浊、利湿减脂;山楂消食化积,促进脂肪分解;泽泻利水渗湿,带走体内多余水分;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燥湿,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之前接诊过的一位患者王女士,45岁,长期久坐办公室,饮食不规律,偏爱甜食和油腻食物。近五年体重不断上升到了160斤,肚子和大腿赘肉多,身体困重乏力,舌苔白腻,大便黏腻不成形。
综合辨证脾虚痰湿型肥胖。
我在上述中药方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一些补气的药材。
坚持服用中药3个多月,配合艾灸穴位和喝健脾祛湿粥,还适当增加了运动,体重下降35斤,肚子和大腿的赘肉明显减少,身体轻松了,舌苔、大便也正常了,整个人瘦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