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型黑棘皮病(肥胖型黑棘皮病瘦下来会变白)
黑棘皮病,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上周,门诊来了一个患者小郭(化名),身高180cm,体重280斤,他一进门,脖子上的“黑珍珠项链”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脖子周围一圈都是黑黑的,远远望去好像带了一串“黑珍珠项链”,腋窝也是黑乎乎,做了详细检查后,得知小郭是肥胖症、糖尿病前期、黑棘皮病。对于小郭的病症,我们决定通过减重手术来控制体重,来达到治疗效果。
那么小郭脖子上的“黑珍珠项链”到底是什么呢?
黑棘皮病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患者常有肥胖,可有糖尿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AN)的严重程度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它的临床特征是间擦和屈侧部位有增厚的天鹅绒样色素沉着斑块,呈疣状和小乳头状,触之似天鹅绒状,好发于颈部(99%)、 腋窝(73%)等皱褶部位的皮肤,少数累及面部眼睑和关节伸侧的皮肤。
“黑珍珠项链”和肥胖有关系吗?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黑棘皮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黑棘皮病比较喜欢肥胖的人,一般来说,高胰岛素引起的皮肤问题主要有黑棘皮病,痤疮等,发病过程往往很慢,发病部位也可能会有瘙痒或异味的症状,有的还带有一定的遗传性。
而早在1992年,就有研究数据表明,黑棘皮病在糖代谢异常前就会出现,有62%的黑棘皮病患者具有胰岛素抵抗,同时患有肥胖和黑棘皮病的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这说明,黑棘皮病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筛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该怎么治疗“黑珍珠项链”呢?
治疗这个病,一般是可以先不用药,当你成功瘦下来,它也就和你说拜拜了,不过,可不是说所有黑棘皮病都不用治疗,查清病因才是关键!像小郭这样肥胖型的黑棘皮病,减肥计划是要提上日程的,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体重一旦下降,黑棘皮病也会有所改善的。
不管是什么疾病,一旦身体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查清病因是很重要的,及时就医往往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小胖娃脖子上一圈黑、洗不掉?小心是“黑棘皮病”,需要减重
12岁的小宝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一起开了一家公司,每年都有不少的收入,小宝基本上是想玩什么玩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这就导致了他比其他同龄人较胖,不过他也不在意,说这是幸福的特征。
但是最近一年,小宝却出现了一些苦恼。原来他的脖子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是黑乎乎的,看上去还有一种油油腻腻,不爱干净的感觉,甚至还会被其他的小朋友问是不是好久没洗澡了。这让爱面子的小宝感到非常的尴尬,逐渐变得闷闷不乐,也不怎么想和其他朋友玩了。
小宝的爸爸妈妈发现了小宝的异常,刚开始以为是他不经常洗澡,导致脏东西粘的比较牢固,于是就买了好多种类的沐浴露,基本上都给小宝用了一遍,结果小宝的脖子还是黑乎乎的,就好像长上边了一样。
小宝的爸爸妈妈渐渐的意识到:自己孩子的脖子一直这么黑,不会是得了什么疾病吧?于是赶紧带着小宝来到了医院。
医院的医生在对小宝检查的时候,发现他的脖子呈现灰棕色,比其他部位的皮肤略厚,有天鹅绒一样的外观,摸上去手感软软的。说你们家的孩子确实得病了,并不是卫生不到位,这是一种可以通过肉眼就可以诊断的疾病——黑棘皮病。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了,黑棘皮病是什么?它对健康的危害大吗?我们该怎么预防呢?今天,我就通过这篇文章来带大家揭开黑棘皮病的神秘面纱。
何为黑棘皮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身形肥胖的人,他们的脖子后面总是黑乎乎的,看起来脏脏的,但是不管他们怎么使劲、反复的清洗脖子,就是洗不干净。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黑棘皮病了。
其实,不止脖子,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异常发黑也有可能是黑棘皮病。
在黑棘皮病刚开始显现的时候,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干燥粗糙、表面有小乳头状的隆起。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出现乳头瘤状增生,皮肤呈现出灰棕色或者黑色,通常喜欢发生在面部、颈部、腋下、背部和其他皮肤部位的褶皱处。
清楚了黑棘皮病的症状以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的种类,黑棘皮病一共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真性、假性、恶性、药物性以及混合性。
首先来说说真性黑棘皮病,它是带有家族遗传性的,通常发生在刚出生的婴儿和低龄儿童身上,皮肤出现的色素沉淀一般具有局限性,只出现在一侧,病情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一般不侵犯四肢较远端和粘膜。
伴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真性黑棘皮病会逐渐停止扩展,保持稳定或减轻。
其次是假性黑棘皮病,这种的黑棘皮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又被称作肥胖型黑棘皮病,可以发生在我们一生中的任何阶段,一般它的出现代表着我们身体内部的代谢发生了紊乱。
假性黑棘皮病经常呈对称的方式发生在皮肤褶皱部位,以皮肤色素沉淀和天鹅绒样增生病状为主,但是可以随着我们体重的下降而逐渐自行消退。
然后是恶性黑棘皮病,它是一种伴随着恶性肿瘤发生的皮肤损害,皮损严重而且发生范围非常广泛,发展速度也比较迅速,一般伴有掌跖或者范围广泛的角化过度。
其皮损可以发生在肿瘤的任何一个阶段,并且会随着肿瘤的发展而不断的加剧,当肿瘤被切除以后,皮损会发生减退。
再来说说药物性黑棘皮病。
顾名思义,它是多由药物引起的,当我们服用糖皮质激素、烟酸、雌激素、垂体浸出物、胰岛素、三嗪苯酰胺、口服避孕药等,局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都有可能会引发黑棘皮病。
比如当我们服用雌激素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卵泡上皮增生,使表皮和皮肤基细胞也发生增生,从而产生黑棘皮病表现。
最后是混合型黑棘皮病,其是指患者同时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黑棘皮病皮损。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发生其他类型的黑棘皮病,最后才会出现恶性黑棘皮病。
除此之外,当我们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时,首先要判断患的是不是恶性黑棘皮病和混合型黑棘皮病,因为这两种类型的黑棘皮病表示我们身体可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且这两种通常症状比较明显,常伴有皮损处瘙痒,皮疹广泛而明显,色素沉淀显著,四肢也会出现典型的皮损,并且还有特征的天鹅绒样增生。
当排除了恶性黑棘皮病和混合型黑棘皮病以后,我们就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不用太紧张了。因为真性黑棘皮病不用太多的干预,出现症状的时候使用皮肤科的外用药对症处理即可。
由于这五种类型的黑棘皮病症状都相差不大,但是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是大有不同的,预示着我们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那么它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到底会产生怎么样的危害呢?
黑棘皮病危害大吗?一般来说,黑棘皮病本身并没有十分严重的危害,但是由于黑棘皮病发病的原因比较特殊,往往预示着我们身体出现了其他危害比较大的疾病,需要我们十分重视。
有研究表明,黑棘皮病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当我们体内胰岛素水平过高时,其会以更高的亲和力来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增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和胰岛素有关的转膜蛋白,它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比如皮肤的纤维细胞,角质的形成细胞中,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身体中,高水平的循环胰岛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刺激皮肤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增生,从而引发黑棘皮病。
因此,当我们身体发生黑棘皮病时,很有可能同时患上了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对我们身体的危害是巨大的,
比如,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心脏中,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酸氧化增加,损害了能量代谢过程,从而损害心肌收缩性和舒张等功能,导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虽然黑棘皮病本身没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是它可能预示着我们体内有严重的疾病,我们也要注意预防。
肥胖是导致黑棘皮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肥胖的人体内内脏脂肪大量堆积,其脂肪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肝脏,引起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而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可以抑制葡萄糖载体的活性。
在肝脏内部,游离脂肪酸氧化增强,抑制肝糖的利用,使肝胰岛素受体下调,减少其与胰岛素的结合导致肝脏胰岛素抵抗。同时,血中的高游离脂肪酸使肌肉游离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氧化利用减少,形成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引发黑棘皮病。
因此,减肥是我们预防黑棘皮病的头等大事。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消耗量大的运动来减肥,因为其可以提高我们身体的代谢,促进我们体内脂肪的燃烧,使我们的体重慢慢减下来。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饮食上去控制体重。
比如多吃无花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因为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的肠胃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还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可以使我们少吃一些其他食物。或者在饭前喝一杯水,增加我们的饱腹感,减少对其他食物的摄入等等。
总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十分重视,毕竟身体健康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一旦我们发现颈部,腋下或者其他皮肤褶皱部位出现了明显的颜色加深的变化,或者皮肤干燥等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尽早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玲,李贵芳,苏莉莉,等.曲伸.黑棘皮病和非黑棘皮病患者的总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
【2】丁有红.肥胖性黑棘皮病糖尿病的预警[J].江苏卫生保健,2018
【3】万乃君,陈晓波,王天有.肥胖儿童黑棘皮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
【4】夏汝山,刘玉峰.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
小胖娃脖子一圈黑竟是患上了这种病
小琳脖子上出现一层黑黑的“泥”,无法洗干净
文/羊城晚报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张迅恺
图/受访者提供
儿童青少年肥胖绝不只是影响身材,更容易带来一系列的疾病隐患。
12岁的小琳(化名)是个小胖妞。近来,小琳的妈妈发现她脖子后面有一层黑黑的“泥”,怎么也洗不干净。到医院检查发现,小琳竟患上了因肥胖导致的黑棘皮病。
医生表示,近年来,儿童及青少年黑棘皮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罪魁祸首便是肥胖。什么是黑棘皮病?和肥胖又有何关系?
脖子发黑洗不净
竟然是肥胖导致
今年12岁的小琳酷爱吃零食,这让小小年纪的她不仅长出了小肚腩,体重也逐渐超标,身高157厘米的她体重达到了78.5公斤。
最近,小琳的妈妈发现,小琳的脖子后面、胳膊肘关节处总是黑黑的,仔细一看才发现,小琳脖子上这层黑黑的“泥”是根本无法洗干净的。妈妈随即带着小琳前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就医。
经检测,确诊小琳患上了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什么?听到这个陌生的名词,小琳妈妈一头雾水。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曾青山介绍,黑棘皮病是一种皮肤过度角化、增厚、色素过度沉着及以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颈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处皮肤出现变黑暗沉、摸起来粗糙,外观有如天鹅绒般增厚等症状。发病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肿瘤等因素有关。
“黑棘皮病在肥胖者中多发。”曾青山介绍,当体重增加或腰围过大时,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也就会增加胰岛素的抵抗性,身体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浓度与稳定度。过多的胰岛素会刺激皮肤增生,皮肤容易变厚且易角化,尤其对黑色素细胞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患处皮肤出现粗黑。
定制减重方案
症状逐渐好转
确定了病因之后,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的专家对小琳进行了营养干预,定制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锻炼的个性化减重方案,希望能帮助小琳减轻体重、减少体脂含量,以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状态及炎症反应状态。
定制减重方案后,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专家团队每天都在线上严格追踪小琳的生活情况,督促她科学饮食 日常运动。
“颈上明显白了,脸也白了,整体看上去瘦了好多。”小琳妈妈惊喜地说。经过三个多月的严格体重管理,小琳的胰岛素抵抗逐渐变好,虽然胰岛素水平数值仍有点偏高,但已经很接近正常值了,黑棘皮病的症状也有所缓解。
小琳的体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肚腩明显变小了,体重也从78.5公斤减到了62.4公斤。
曾青山强调,对青少年肥胖患者来说,黑棘皮病不仅仅是皮肤病变、影响外貌而已,更是体内严重代谢紊乱的标志。
她提醒,“黑棘皮”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身体发出的信号,如发现孩子有颈部、腋下等处变黑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作者:薛仁政、张迅恺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