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人是碱性体质吗(胖子身体是酸性还是碱性)

年糕妈妈 0
文章目录:

酸性体质生不了儿子?造谣的外国人被罚了1亿多美元

各位宝妈有没有听说过,酸性体质生不了儿子的理论?有没有被这个理论折腾过?

就在前段时间,创造出“酸碱体质理论”的人被罚了1亿多美元!

其实,早在几年前,这个人就因为给病人静脉注射小苏打被抓起来过。而这次,是因为他劝说癌症患者放弃治疗,采用他的“酸碱体质理论”调理身体,被判罚了1.05亿美元。

看到1.05亿美元,很多网友都惊呆了:这个人咋这么有钱?

各位宝妈可不要小瞧了这个骗子,他当年写了好几本书来解释“酸碱体质理论”,写的头头是道,而这些书出版后竟然十分畅销,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遍全球。

这个理论传到了中国,更是忽悠得大家一愣一愣的。不少中国的文学爱好者(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些人),在此基础上改写扩展,书店随处可见讲“酸碱体质”的书。

加上受传统环境影响,不少人还以为这是中医理论呢,对此深信不疑。(中医: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酸碱体质理论”最鸡贼的地方,就是把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列为“酸性食物”,把蔬菜水果列为“碱性食物”,抱着人家正规营养学的大腿来行骗。

就这样,此理论在神州大地、各类人群中迅速流行了起来。

国外“专家”研究,加上国内的环境支持,这套理论中的一些观点被广泛传播,比如大家常听到的“妈妈是酸性体质就会生女儿,碱性体质才能生儿子”。经典句式如下:

“想生儿子,妈妈要调理成碱性体质”

Excuse me ???

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咱们的胃液是强酸性的,唾液也是酸性的,不管吃啥食物,都会被酸性的胃液“消化”一遍,再“碱”也被胃酸中和了;而人体血液的pH值一直精确地稳定在7.35~7.45之间,靠吃是根本没法改变血液酸碱性的,谈何改变“酸碱体质”。

“阴道是酸性环境,带Y染色体的精子在碱性环境中活力较强,要用苏打水清洗阴道。”

阴道环境本来就是酸性的,这是因为阴道的自净作用,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其他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如果强制改变阴道环境,反而会引起各种妇科疾病。

得了妇科炎症,管你小蝌蚪是带Y染色体还是带X染色体,都不好游过去。

被忽悠的可不只咱一般人家的媳妇儿,香港的豪门阔太、“千亿儿媳”徐子淇,也着了道。她曾在媒体面前“透露”,自己的生儿秘方就是多吃碱性食物。

对此,糕妈只有无奈的冷笑:咱们好不容易熬到妇女解放,经过多次科普,“生不出儿子”终于不是“女人肚子不争气”了。结果现在又一夜回到解放前,“生不出儿子”说女人“酸酸碱碱全怪你”?

答应我,别再相信什么“碱性体质生儿子”,更别因此去做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好吗?

牢牢记住,诸如以下“神药”,只是巧妙地抓住了某些家庭重男轻女想生儿子的痛点,最终目的是为了卖他们的保健品!

除了生男生女之外,“酸碱体质”的相关理论还有:

酸性体质是癌症的根源,把血变成碱性,癌症就好了

嗯,所以这个理论的创始人就去给癌症患者静脉注射了小苏打,接着他就被抓了起来,然后被罚了1个亿的美元。

酸性体质容易长胖,吃碱性食物能减肥

现代科学已经多次证明了,肥胖的原因一个是遗传,另一个是多吃少动。减肥的正确方法是少食多动!糕妈才不信一个人不运动,天天吃所谓的“碱性食物”就能减肥。那都是骗骗不喜欢运动的懒人的!

所以呀,宝妈们不要再相信所谓“酸碱体质”的传言了,管它生男生女、管它高矮胖瘦,脑里有知识、身上有力气,就是咱们女人最好的“体质”!

本文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主治医师 方慧彬」审核发布

参考文献:

[1] 王庭槐. 生理学-第9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万学红. 卢雪峰. 诊断学-第9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Westrom L. Effec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n fertility[J]. Venere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Venereology Council of Australia, 1995, 8(4): 219-222.

胖子多是偏酸体质,怎么改变呢?

身体里如果呈现酸性,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除了容易导致很多疾病以外,还会慢慢变胖。

先来看看你是哪一族群吧!

▲熬夜族

熬夜的人体质容易变酸,得慢性疾病的机率也比抽烟或喝酒的人都来得高。平常尽量不要常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降低酸化,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宵夜族

吃宵夜容易使肝脏受损,或产生隔天爬不起床、疲倦感增加的情况。太晚进食,让食物留在肠子里导致变酸、发酵,进而产生毒素、伤害身体,避免夜间吃宵夜,才能预防体质酸化。

▲不吃早餐族

一早空着肚子不吃早餐,由于体内没有能量,身体会自动使用体内的甲状腺、副甲状腺等各腺体,容易造成腺体亢进、体质变酸,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产生。

▲精致饮食族

少吃粗食、习惯吃很精致的食物,小心肠子老化得快、肝功能也会变差!因为精致食物缺乏纤维素,导致肠子的功能性变差,使体质变酸,容易形成慢性病。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体质偏酸的4大原因:

one.饮食习惯不正确

米、面、鱼、肉、蛋都属酸性,长期过度摄取酸性食物易导致人体酸性化,使血液倾向酸性,体质也会进而发酸。

two.生活步调不规律

如夜唱卡拉0K、打麻将等无规律生活,容易使人体内脏自律神经错乱,造成体质酸化。

three.情绪紧张与心理压力

忙碌的生活让很多人的精神上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当压力得不到释放,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导致体质酸性化。

four.运动不足与不良嗜好

运动量减少,再加上毫无节制的抽烟、喝酒等,都容易导致身体酸性化。

弱弱地问一下:体质酸化后……具体有啥影响么?

1、高血脂

摄取过多的高脂肪容易导致高血脂,而人体体液长期酸化,血浆会无法有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使血液酸化,形成高血脂。

2、高血压

血脂一旦偏高,会使血管硬化、变窄,造成血液循环不良,是血压升高。

3、脂肪肝

过多的脂肪酸代谢异常,推积在肝脏内,容易形成脂肪肝,可能导致肝硬化等状。

4、肥胖

摄取过量的脂肪及蛋白质食物,容易在组织间累积酸性代谢物,一旦运动量不足或血液循环较差,就容易在体内形成酸性环境,进而造成肥胖。

那,我们该如何改变目前的酸境呢?

↑过量有氧运动

当人体氧气不足时,容易造成很多乳酸,导致体质偏酸。适度的有氧运动不能少,才能常保健康。

↑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有助于培养出好体质。

↑良好的肠胃机能

保持碱性体质的关键是维生素K,若肠胃机能不好,维生素K就不易产生,身体就会倾向酸性。

↑拥有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能减少身体的负担,是使身体保持碱性体质的好方法。

除此以外,调整酸性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改善饮食习惯入手,也就是透过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帮助调整体内酸性环境。

碱性食物——主要分为强、中、弱三类。

Tips:酸碱食物最简单的分法,就是将蔬菜水果归为碱性食物;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等归为酸性食物。也可透过适量补充综合维他命、钙和镁、抗氧化剂等综合体内酸性。

△弱碱性:

红豆、茄子、甜椒、南瓜、小黄瓜、竹笋、香菇、金针菇、山药、马铃薯番薯、洋葱、杏仁、核桃、芝麻、苹果、草莓等。

△中碱性:

花椰菜、苜蓿芽、高丽菜、黄豆、胡萝卜、番茄、皮蛋、茶、牛蒡、莲藕、芋头、菠菜、芹菜、空心菜等。

△高碱性:

葡萄干、梅子、天然绿藻、海带芽等。

涨姿势:体内环境过酸、过碱都有害健康,会造成肾脏、肺脏负担!营养均衡且健康的人体,血液会维持在PH值7.35~7.45之间,偏弱碱性。

这里是雅痞瘦身兴趣小组,请微信搜索公众号:nb6768

人的体质真有酸碱性之分吗?“酸碱体质”真的更健康吗?

关于“酸碱体质”的谣言近年来流传在网上、民间:人们把食物分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很多人认为味道酸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过多摄入酸性食物可导致人变成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往往和肿瘤、内分泌疾病息息相关。不仅如此,还有人称食物的酸碱性能决定生男生女,能影响孩子的发育!

究竟食物分不分酸碱?食物的酸碱性真能改变人的体质吗?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处于碱性环境?

“酸碱体质”是10年前从美国传入的养生概念,许多碱性水、碱性保健品、碱性饮食随之铺天盖地而来。“酸碱体质论”的创始人罗伯特·奥尔德姆·扬(Robert Oldham Young)在2018年11月2日当庭承认这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骗局!被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罚款1.05亿美元,也因非法行医被监禁。

但在产品广告的强大助攻下,“酸性体质易得癌”“碱性食品有益健康”的观念早已在不少人的心底扎下了根。受“酸碱体质理论”的误导,许多人认为“要少吃肉类和五谷,多吃蔬菜水果。偏弱碱性的身体更健康,不容易生病”。然而,这是偷换概念。人体本身的pH值恒定在7.35~7.45之间,本身就呈弱碱性,并不存在酸性体质的问题,而且人体内的pH值也并不会因为任何饮食而受到影响[1]。

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没有酸性和碱性体质的分法。

人的体质不能简单地分为酸性或碱性,因为人体是异常复杂的巨大系统,包含各种小环境和体液,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不同体液确实有酸碱之分,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肠液呈碱性,但这并不等同于体质的酸碱性。所谓的吃酸性或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2]。

日常生活中的所谓酸碱食物,是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最后剩余物如果是钾、钙、镁等金属元素,该食物为碱性;若最后是硫、磷、氯等非金属元素,则为酸性食物。不过酸碱食物的说法在营养学上是不科学的,不管是提倡吃蔬菜水果(通常认为是碱性食物),还是少吃肉蛋(通常认为是酸性食物),从营养学角度,和酸碱性无关,和营养成分有关。

身体如何自我调节酸碱平衡?

人体有自身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其中包括肺、肾、血液的调节和组织细胞的调节,还有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磷酸氢盐缓冲系统等多种缓冲系统的调节。所有的调节系统把血液维持在弱碱性状态。一般是因为疾病或者药物因素,不是外界的食物所能决定的,通过饮食改变酸碱平衡本身就是一种伪科学。首先,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其次,发生腹泻或者呕吐时;再者,过度饮酒,造成酒精中毒;最后,容易被忽视的是过度节食。

“酸碱性食物”一说在民众中造成了很多困惑,不少人询问营养学会的专家。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作出了澄清:“‘食物酸碱平衡论’称,谷类、肉类、鱼和蛋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

对此,刘方明[3]还检索了全球近50年来1000多篇有关机体酸碱平衡的论文,没有发现因为食品酸碱性引起酸性体质的研究报告。负责任地说,食物分为酸碱性是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跟食物进入体内以后的代谢变化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体质论”中很吸引眼球的一点,人为什么会得肿瘤是通过生物学试验研究的,就是对动物、体外细胞进行长期的致畸、致癌、致基因突变试验,以观察某种因素是否会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目前公认的致癌因素有五类:

  1. 第一,多环芳烃、芳香胺类等化学因素,多与环境污染和职业因素有关,可能诱发白血病、肺癌、膀胱癌等;
  2. 第二,电离辐射、热辐射、慢性炎性刺激等物理性致癌因素,对白血病、骨肉瘤的发病有直接影响;
  3. 第三,病毒,如幽门螺杆菌可诱发胃癌,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乙肝病毒可诱发肝癌等;
  4. 第四,遗传因素,像乳腺癌、大肠癌等都有较明显的家族史;
  5. 第五,免疫功能缺损。当然,这些年也有一些变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不均衡、环境污染、内分泌失衡、肥胖,再加上过大的精神压力,都可能成为致癌的诱因。”

不过,即使具备上述条件,人也不会一下子就患上癌症,而需要一个内外因素长期作用的过程。从这种角度来看,所谓“酸性体质致癌论”也是完全不成立的。其实,很多宣称“酸碱体质论”的文章,都是在为推销某种所谓“碱性产品”做铺垫。

网络上的“酸碱体质论”文章多以“科普”的面目示人,在保健品生产厂家的网站里,充斥着大量关于“酸碱体质”的“科普文章”,宣称各种癌症都与“酸性体质”有关。对这些胡编乱造、敛财坑人的伪科学一定要狠狠揭发,使它成为过街老鼠,让科学恢复原貌。

参考文献:

[1]远离这些“洋养生”陷阱[J].江苏卫生保健,2020(05):54-55.

[2]这些“养生知识”全是坑[J].江苏卫生保健,2021(07):52.

[3]刘方明.“酸碱体质说”是科学还是谣言?[J].劳动保障世界,2018(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