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诊断标准(小儿肥胖症的诊断标准是体重超过正常的)
“一胖毁所有”,孩子的体重标准,一张表告诉你,看看是否超重
对于肥胖,不少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小孩子胖没关系,长大自然就瘦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青少年肥胖,不仅不好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因肥胖导致疾病住院,如此前一名11岁的小男孩,在家玩游戏时突然感到恶心、头晕,随后开始呕吐,父母连忙送去医院急诊,经检查发现,为腔隙性脑梗,且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重度脂肪肝等病症,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过度肥胖引起。
可见,肥胖并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一、青春期肥胖,或增加中年患癌风险近日,全球顶级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了一项研究,更是把肥胖推上了舆论中心。
该研究基于以色列1967-2010年间分析的230万名青少年健康资料,并与此后的随访数据做对比,最终发现:青少年时期肥胖,可使男性中年时期发生癌症的风险上升26%,女性上升27%(除宫颈癌、乳腺癌)。
在这近230万人当中,有5.5万例已确诊癌症患者,有1.3万人因癌症去世,而确诊癌症的中位年龄,男性和女性分别是43.2岁和40岁,其中男性主要以淋巴瘤、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发病为主,女性则是宫颈癌和乳腺癌为主。
关于肥胖为何会导致癌症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最被大众接受的便是一个理论是“慢性炎症理论”。李治中博士解释,肥胖的人,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炎症。
发炎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组织受伤后,人体会自行修复,但有时候也会“修复失败”,导致炎症一直存在,便形成了慢性炎症,其背后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持续性的病毒细菌感染、或免疫细胞攻击正常组织,也有可能是因肥胖引起的系统失衡。
而多项研究都已经证实: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可明显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因组织被破坏的同时会刺激细胞不断分裂生长,显著提升DNA突变几率。
另外,肥胖的人,脂肪组织也是比较多的,这种组织可产生雌激素,增加女性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
不仅如此,除了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肥胖还会对孩子造成其它危害:比如高血压,当体内脂肪太多太厚,可使毛细血管扩充,血液循环量增加,心脏输出量增多,时间久了便会诱发左心肥厚,出现高血压;同时有研究发现,儿童肥胖还会提升性早熟的风险,而性早熟又会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可见,肥胖对青少年来说,简直是百害无一利!
到底怎样才算胖呢?生活中有的人看着瘦,体重却不轻;有的人看着有点胖,体重却很轻,让人十分混乱。
其实,判断儿童体重是否超重最科学的方法,并不是看体重数字,而是通过BMI计算方法,也就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²。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对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的列出的6~18岁不同年龄的男女肥胖的判定标准,看是否存在超重情况。
图源央视新闻
如果测试结果为超重,那么,就要想办法及时控制体重,以免过度肥胖危害到健康。
三、如何帮助孩子保持合理的体重?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情况不容乐观,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称,目前阶段,我国年龄在6-17岁的人群超重肥胖率近20%,与10多年前相比有着大幅度的增长,严重危害到青少年的健康。所以,对于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管控。
一般来说,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多与营养过度,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保持大量摄入高脂、高热量、高蛋白以及低膳食纤维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所以想要避免肥胖,可从这些因素下手。
- 1、科学饮食,限油限糖限盐
生活水平上来后,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饮食也会比较关注,各种好的补的都想给孩子吃,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营养过度而诱发肥胖。尤其是长期大量摄入汉堡、奶油蛋糕等高脂食物,碳酸饮料、甜点等高糖食物,很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一旦没有及时消耗,便会转为脂肪储存在体内,最终诱发肥胖;所以,想要控制体质,科学饮食,限油限糖限盐很重要。
- 2、养成适度运动的习惯
目前,各种培训班的出现,增加了学习(久坐)的时间,压缩了休息(运动)的时间,而长期如此,也容易出现肥胖。所以,想要控制体重,除了控制饮食外,适当运动也很重要。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积极参加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也有很大的意义,所以鼓励青少年多运动。
而对于项目的选择,小艾推荐三类运动:游泳,对脊柱骨、四肢骨的增长有很大帮助;跳跃训练,如跳起摸高,单脚跳起,可加强心血管的弹性,增强心肌活性,从而保护心血管健康,建议一天跳200次以上;还有球类运动,包括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排球等。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 3、保持充足睡眠
青少年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也容易导致肥胖。充足的睡眠被剥夺后,体内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容易被干扰甚至打破,当摄入的能量远大于消耗量时,便会导致肥胖。
另外,人睡着时,人体内会分泌“瘦素”,这种物质有助于抑制机体摄入食物,加大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而睡眠不足时,“瘦素”分泌量减少,相对而言更容易出现肥胖;长期睡不够还会使生物钟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时间久了,可造成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也容易导致肥胖,出现糖尿病。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肥胖,保持充足且质量良好的睡眠很重要。专家表示,晚上21:00-1:00、5:00-7:00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段,如果没有保证孩子在这两个时段的良好睡眠,或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期。
总结:看完文章后,别再觉得小孩子胖不碍事,等一堆健康问题找上门后,你后悔都来不及!任何年龄段,都需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才是最健康的一种做法!#健康明星计划##长城心脑血管健康周##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柳叶刀>子刊:少壮不减肥,老大易患癌!》.奇点网.2020-03-11
[2]《肥胖增加10多种癌症风险!到底为什么?》.菠萝因子.2019-08-12
[3]《睡不好也会发胖?别怪我没提醒你》.生命时报.2018-08-21
[4]《孩子多胖才算胖?复旦儿科专家给出远离肥胖的方法,家长必看!》.健康时报.2020-07-22
[5]《“小胖墩”伤心更伤身?《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发布》.央视新闻.2020-10-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吃得胖胖的,才有福气!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马上快要过年了,许多人都会带着孩子回到长辈家中团聚。老人看到许久未见的孙子孙女都开心得不得了,早早准备好了一大桌吃的,一边给孩子夹菜,一边念叨着:
“你看你都瘦了,多吃点!”
“吃得胖胖的,才有福气!”
这样的场景可能每个家庭都出现过,今天就来告诉大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儿童肥胖简单来说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体重超出正常范围。
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监测儿童体重,看体重增长的趋势,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应该定期体检,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宝爸宝妈向医生学习如何使用生长曲线是了解孩子体格发育的关键一课。
评估孩子胖或者瘦时,对于2岁以下宝宝,我们可以在身高别体重曲线上标记来进行判断,按照WHO标准在98百分位以上才算是超重,一般实际应用中我们是按照第97百分位为标准。
作者供图
而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肥胖诊断标准有两种:
年龄的体质指数,也就是通常咱们所说的BMI,用体重(kg)/身长的平方(m2)来计算,若儿童的BMI在同性别、同年龄段参考值的P85-P95,则为超重,超过P95则为肥胖。
用身高或者身长的体重判断肥胖,在同性别、同年龄段中,当身高(身长)的体重在P85-P97为超重,>P97为肥胖。
在老辈人的心目中,孩子要想身体硬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嘴壮,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吃的多、吃的好,总是觉得“小胖墩”更加健康和可爱。虽然宝爸宝妈没有把孩子养成小胖子的想法,但是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长曲线上能遥遥领先。
总体来说,大家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小时候胖点没有什么关系,长大后自然而然就瘦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些想法实在是太常见了!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婴幼儿及儿童时期的超重及肥胖会延续到成人,抱着对孩子未来健康负责的态度,要关注孩子的体重。
什么因素导致了儿童肥胖?
①遗传:父母肥胖是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研究已经证实多基因遗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增加了儿童肥胖的易感性。
②宫内营养:妈妈妊娠期时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与儿童期及以后的肥胖发生风险关系重大,孩子出生后体重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以后肥胖的发生风险。
③儿童期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其中一点大家都知道,就是膳食因素,儿童每天饮食不均衡,摄入高能量食物和含糖的饮料会增加儿童额外的能量摄入,这些食物往往营养价值低,比如一些快餐、膨化食品等,如果孩子总是摄入这种低质量食物,肥胖率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适量食用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另外一点是儿童的每天运动量不够,在如今的生活中,儿童暴露在电子设备中的时间以及课内、课外的学习时间延长,增加了静坐时间,运动消耗能量减少,孩子的不运动加上丰富的营养,超重或肥胖就随之而来。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引起高血压、血脂紊乱、早期动脉硬化等;
内分泌系统方面: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还可能促进性成熟;
呼吸系统方面:增加哮喘的发生率,导致呼吸睡眠障碍;
消化系统方面:增加了脂肪肝、脂肪代谢紊乱的风险;
心理行为和认知方面:如肥胖的孩子总是因担心被别人取笑和排斥,缺乏自信心,影响社交,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这种情况要及时检查和治疗。
如何预防儿童肥胖?
①妈妈在孕期应控制体重,听从医生建议,避免营养过多;
②孩子出生后鼓励母乳喂养,定期进行体检,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合理添加辅食;
③较大的孩子需加强饮食行为管理,规律进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请关注孩子的体重,尤其是BMI≥95 百分位数 ( 同年龄同性别,适用年龄≥2 岁)的孩子,定期带孩子体检,不论在任何时候,如果您比较焦虑,请及时咨询医生,让医生帮助您解除焦虑。
本文专家:喻玲 ,唐山市路北区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睡眠协会委员
本文审稿:李丛哲,唐山中心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专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超重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肌酐、尿酸异常……很难想象这些症状会出现在一个12岁的孩子身上。前段时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就接诊了这样一位肥胖患者。专家提醒,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影响到身高、生长发育,应引起警惕,及早干预。
12岁的小陈(化名),177厘米的身高,体重却有79.8公斤!长得胖嘟嘟的他,无法跟同学们一起轻松跑跳。前段时间,他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疼痛等症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带他到广医三院就诊。
体检发现,年仅12岁的小陈竟存在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空腹胰岛素高,肌酐和尿酸异常……这些问题跟“肥胖”脱不了干系。随后的三个月里,小陈在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坚持减重,足足瘦了21斤,脂肪肝也消失了,空腹胰岛素和尿酸都降下来了,整个人变得精神、自信、开朗起来。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刘佳提醒,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影响身高和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
激素紊乱
肥胖的男孩女孩都容易发育提前,发育提早一年,往往会损失5~7厘米左右的身高,成年后达不到遗传的身高。
骨龄提前
肥胖的孩子容易骨龄提前,可能会提前进入青春期,身高过早“封顶”。
缺乏维生素D
肥胖儿童体内过多的脂肪,会消耗更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沉积在干骺端,阻碍长高。
骨关节过度负重
肥胖的儿童体重超标,膝关节易负重过度,过度负重对于身高生长不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刘佳支招,家长日常可以仔细观察,如果孩子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为超重,超过20%者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