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关于肥胖的新闻资讯(关于肥胖的新闻报道)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腰围太大、体重超重?国家喊你减肥了!

你还在为体重困扰吗?

总是想狠下心来逼自己一把

却屡屡“破功”?

不知道该怎么

科学地进行身体管理?

别犹豫了,

国家喊你减肥了!

将引导医院设立体重门诊!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9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要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我们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来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管好体重,健康生活。

体重异常要引起重视

雷海潮表示

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

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

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

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的

很多致病因素

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

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

比如体重异常的问题

体重异常

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

心脑血管、脂肪肝

甚至一部分的癌症

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是非常关键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慢性病的防控和体重管理工作。

慢性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体重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单位环境和社会环境。

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传播,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

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网友:响应国家号召!

对于医院将设立“体重门诊”

不少网友点赞支持:

“这个是真的很需要!”

“响应国家号召”

‍‍有网友表示

有了体重门诊,就像有了“健康管家”从饮食到运动,给出个性化方案期待能看到更多人成功改善体重问题‍

还有网友指出

除了专业的指导外

在减重这件事上

自律也非常重要

必须“管住嘴,迈开腿”

“体重门诊”看什么?

近年来,有些城市已经率先开设“体重门诊”。

在各大医院,“体重门诊”的称呼不一。“减重门诊”“体重管理门诊”“肥胖代谢综合门诊”……许多医院下设的这些门诊,都为患者提供减重诊疗服务。

肥胖不是单纯的体态臃肿,也不是单纯的一个疾病,

它的背后还伴随着其他慢性疾病的困扰,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就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阻击肥胖。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中心主任吴边表示,“要根据不同的肥胖程度、不同的年龄,自身疾病的多少,展开多学科联合诊疗,实现精准综合治疗。”

吴边建议,从事不同领域研究的医生,都要意识到肥胖防治的迫切性,把自身学科的治疗手段融入到肥胖防治事业中,形成更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肥胖症诊疗指南。

注意!“戒晚饭减肥”再吃或反弹

一次减重诊疗

并非一劳永逸

而需要终身管理

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超过50%的人减重两年后反弹,减重术后再次经历长期体重复胖的患者比例则为5%-20%。

有人为减肥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比如不吃午饭或晚饭,有人号称“一个月不吃晚饭瘦10斤”。

近日,专家提醒,阶段性节食不靠谱,体重会很快反弹。

戒掉晚餐后,身体处于极度饥饿状态,“解禁”后再吃,细胞就像蔫了的花一样吸收营养,体重就会迅速反弹。此外,长期不吃晚饭的危害包括损伤消化道功能,造成营养素缺乏、身体代谢率下降等。

超重肥胖患者

如何选择适合的减重方式?

杨景哥建议

因人而异制定治疗方案

比如,BMI≥37.5kg/㎡,首先推荐的是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

BMI在32.5-37.5kg/㎡之间,如果合并明显的代谢疾病,可考虑手术;如果没有明显的代谢性疾病,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药物作为辅助,最后如果没效果,再考虑手术。

平时在生活中

如何进行干预?

医生指出,减重的朋友一定要先管住嘴,其次才是迈开腿,饮食控制的作用约占70%,而运动的作用仅仅占30%左右。

其实早在去年

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

值得注意的是

这份食谱细化到了

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

并贴心地

备注上了食谱的“总能量”

划重点:

这些要多吃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这些要少吃/不吃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

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注意4件事

1.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2.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吃夜宵

3. 进餐宜细嚼慢咽

4.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可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

减肥不能选最快的方法

一定要选

自己能长期坚持的方法

医生提醒

无论是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

还是外科手术治疗

提供的都是一个减重手段

任何减肥方法都并非一劳永逸

“长期控制体重,

还是要靠个人的行为方式改变,

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平衡热量摄入与热量支出”

为健康行动起来

让肥肉"颤抖"吧!

综合央视新闻、南方 客户端、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健康广东、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科普中国、第一财经

来源: 小强热线

张文宏点名记者减肥:你太胖了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被问及“体重管理年”三年计划,张文宏委员笑指记者:“像你这样的大肚子,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张文宏还表示,“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肥那么简单”“很多都是跟慢病管理有关。”

此前报道,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当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在普及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上需要重点关注什么?今年将就此开展哪些工作?

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主要的危险因素和疾病方面还是来自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一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比如摄入能量过高,运动相对缺乏,就会导致一些人出现体重异常。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关联。

雷海潮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已聘请奥运冠军做体重管理的社会宣传员,也开发了微信表情包,目的是让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控融入到日常生活。今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推进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体重管理的工作。第一方面,继续推动各级政府、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呼吁更多的宾馆、酒店提供体重秤,为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控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第二方面,要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第三方面,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

“毕竟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太大了,体重也超重了,有的甚至也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雷海潮说,因此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在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下能够更好的管好体重,健康生活。

健康减肥究竟应该怎么做——

过度节食减肥到底科不科学?

从医学上说,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其中,就有轻断食的“选项”。专家表示,轻断食不代表不吃饭,过度的节食是不科学的。

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介绍,需要用科学适度的节食方法,保证每天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水分摄入的前提下,根据体重控制热卡摄入即可。

“管住嘴”不是“关住嘴”!不吃晚餐不会瘦

专家表示,不吃晚餐其实并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如果长期不吃晚餐,早餐、午餐吃的食物热量会自动转化为脂肪,体重反而增加了。一旦恢复晚餐饮食,体重反弹的速度会非常快。

断碳水减肥法就是不吃主食?

这里说的碳水,实际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大家可能通常认为碳水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主食里面,但事实上,包括一些水果、蔬菜、肉类、蛋类等在内的食材当中,也含有碳水化合物。

专家表示,断碳水的方法减肥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表示,不科学的断碳水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脑细胞主要靠葡萄糖供能,如果长期断碳水,大脑细胞葡萄糖供给不足,有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

专家建议,健康减肥,不是少吃主食,而是少吃“精致”的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糖。

运动量越大减得越多?

专家表示,人体是一个能量的平衡体,单纯地增加运动量,如果不控制每天热量摄入总量,同样不能达到减重的目的。此外,过量的运动还容易导致身体肌纤维损伤、肌间脂肪增多,造成四肢的粗壮。

运动减肥要结合自身特点,一般肥胖人群应综合进行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以及柔韧性和平衡训练,运动前后都要及时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整理。

(综合高宇婷/澎湃新闻、上观新闻微信公号、中国青年报)

本期编辑 邹姗

一家三口减重235斤!减重手术助力肥胖患者重获健康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要是早点做减重手术,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了,也不会让孩子的青春被肥胖困扰。”近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治疗专病专家门诊复查的李女士感慨道。一年前,李女士一家三口通过减重手术成功减重235斤,不仅体重显著下降,相关代谢综合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逐年攀升,减重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正在帮助更多患者摆脱肥胖困扰。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表明,我国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可高达19%,这就相当于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超重肥胖。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介绍,肥胖的发生不仅与个人饮食、运动习惯有关,还受到工作环境、食品卫生、肥胖防控观念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常将肥胖归因于个体的懒惰或不自律,但实际上,肥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健康问题。”

减重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重获健康。张鹏介绍,减重手术的机制是通过缩小胃容积和/或缩短小肠有效长度,限制摄食量或减少营养吸收,从而达到减重效果。手术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还能显著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然而,减重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肥胖患者。张鹏强调,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要求。根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对于BMI≥32.5kg/㎡且合并较多代谢疾病的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减重手术。“手术只是解决肥胖带来的健康威胁的第一步,术后仍需通过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来维持体重。”

为了让更多患者获得专业、便利的肥胖症治疗,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于2023年7月开设了代谢疾病减重治疗多学科协作(MDT)门诊。每周三上午,减重与代谢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联合出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减重治疗方案。

张鹏介绍,多学科协作门诊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术前评估和术后指导,还通过免费的代谢疾病减重治疗专科护理咨询,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体重和健康。“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长期健康的体重管理。”

2024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的主题为“系统改革肥胖防治,塑造健康生活环境”(Changing Systems, Changing Lives),强调肥胖问题不仅是个人健康挑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的系统性议题。

作为“减重国家队”,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在肥胖症治疗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医院不仅牵头制定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还通过推动权威减重科普、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积极倡导全社会关注肥胖问题,推动肥胖防治的系统性改革。

张鹏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和系统的防控策略,帮助更多患者摆脱肥胖困扰,让全社会共同保持健康体重,追求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