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肥胖喝中药管事吗(肥胖喝中药能把身体调理瘦吗)
一味中药,肥胖的人每天泡水喝,减重有奇效!
肥胖者如何减重?
从事医学研究多年,我发现许多肥胖患者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湿气重。湿气会导致身体浮肿、体重增加。今天,我要分享一味中药,肥胖者日常泡水喝,有助于减重!
茯苓:别名“茯神”、“云苓”。
《神农本草经》:“味甘、淡,性平。主水肿、淋病、小便不利。”
意思是:茯苓生长在松树根下,质地坚硬,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茯苓能够渗湿利水、健脾安神,因此常被用于减肥方剂中。
不仅我国古籍对茯苓有记载,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茯苓具有显著的减重作用,且对调整肠胃功能、降低脂肪吸收有一定的帮助。
从中医角度讲,肥胖主要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为了改善这个症状,就需要渗湿、健脾。而茯苓药性甘淡而平,正好可以清除体内湿气、调整脾胃功能,因此茯苓不仅能减重,还可以改善消化系统。
中医治疗注重由内至外改善。我们说脾胃是身体的根基,中医治疗不是单单去除某一个器官的症状,而是由内至外地对身体进行调理,这样才是最稳当且不易反弹的。
肥胖的朋友们,日常加水煎一煎,代茶饮,不仅能减重,还可以渗湿健脾!但需要注意的是,小便不利、肾虚者忌用!
茯苓泡水喝,除了减重,还有这3大好处!
第一:
茯苓对于湿气重引起的头身重困、乏力、浮肿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常与泽泻、白术等同用。
第二:
茯苓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可单味水煎服,或与泽泻、白术等同用,既能渗湿,又善健脾。
第三:
茯苓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对于湿气重导致的失眠、多梦等症状有治疗作用,常与远志、茯神等药配用。
减肥消除大肚腩,医圣仅用两味药,每天泡茶饮就可以实现
腹型肥胖,减肥尤其困难。节食减肥,每每半途而废。反弹之后,连减肥的信心都没有了。
腹型肥胖因何而来。因为脾虚,痰湿阻滞。
脾喜燥而恶湿,脾虚运化失常,内生痰湿,痰湿堆积于腹部,则形成腹型肥胖。那么脾虚又是如何导致的呢?
一是饮食不节。脾主运化,过食肥甘厚腻,饮食过饱,超过脾的运化能力,导致脾的运化失常;二是久坐不动。脾主肌肉,而“久坐伤肉”,其实伤的是脾,久坐之人,腹部肥肉更容易堆积,大肚腩由此产生。
关于腹型肥胖,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有十分形象的描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心下指的就是腹部,腹部像盘子一样隆起,“坚”指腹部的肉很实。什么原因呢?水饮导致的。水饮只是标证,根源还是脾虚,所以医圣张仲景用枳术汤来治疗,因为枳术汤里面这两味药一味治标,一味治本。
枳术汤组成为枳实和白术。
枳实治标,其苦酸微寒,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最善化饮消积。
白术治本,其苦温而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最善补益脾精。
二药成汤,一攻一补,善消凝痰水饮,所以方后云:“腹中软,即当散也”。
用此两味药,2:1比例煎汤代茶饮,或者泡水用,可以达到减肥,消除大肚腩的作用。
当然药方虽好,改善生活方式更重要,配合运动和健康的饮食,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有些肥胖可能是病,多是痰湿内蕴或气虚,几味中药让减肥更持久
身体肥胖,是指形体发胖,超乎常人而言。常伴有头晕乏力,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若体态丰腴,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舌脉正常,没有其他疾病的,则属于正常。
中医认为,身体过度肥胖,多是两个原因:
(1)痰湿内蕴,会引起体形胖大,饭量增大,特别喜欢吃些甘美肥腻的食品,胸痞脘闷,平时痰多,肢体沉重倦怠,怕热,舌体胖,苔厚腻,脉弦滑有力。
(2)气虚,会引起体形胖大,少气懒言,动则自汗,怕冷,面浮虚肿,食量较小,身体疲乏,没精神,嗜睡,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辨证:
(1)痰湿内蕴引起的肥胖,多是由于饮食失调,或长期食欲亢盛,或偏食膏梁厚味、甘美甜腻食品,脾运失健,助湿生痰,痰湿流注肌体所致;与先天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属于实证。
(2)气虚引起的肥胖,多是因为劳倦伤气,或饮食不节,脾气受损所致,属于虚证。
调养:
(1)对于痰湿内蕴引起的肥胖,治疗时应该祛痰化湿,用药时选温胆汤或平胃散,酌加山植、茶树根、莱菔子、六一散等,并应控制进食膏梁甜腻之品。
(2)对于气虚引起的肥胖,治疗时应补气健脾,用药时应选择香砂六君子汤,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此外,除了药物治疗外,调节饮食,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对改善肥胖症状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