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现代名中医肥胖治疗绝技(名老中医治肥胖案例)

中医黄俊臣主任 0
文章目录:

从爬楼气喘到健步如飞,防己黄芪汤改写肥胖人生

在中医理论里,肥胖的成因与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紧密相连,且有着细致的分型。常见的肥胖中医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脾虚湿阻型:这类肥胖人群多因脾胃功能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在体内停滞积聚,进而引发肥胖。外在表现常为肢体困重、身体浮肿、舌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等。李大姐就属于这一类型。

胃肠实热型:主要是由于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使得胃肠积热,胃火亢盛。表现为食欲旺盛、容易饥饿、大便干结、口臭、舌苔黄腻等。

肝郁气滞型:多因情绪长期抑郁、焦虑,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症状包括胸胁胀满、情绪波动大、月经不调(女性)、肥胖多集中在腹部等。

脾肾阳虚型: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脾阳又依赖肾阳的温煦。当脾肾阳虚时,身体的运化和代谢功能减退,水谷不能充分转化利用,就会形成肥胖。常伴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黄帝内经》曾记载 “谷气盛而血脉衰,故善肥” ,揭示了肥胖多由饮食不节制,摄入过多油腻、高热量食物,致使脾胃运化功能不堪重负所致。脾主运化,承担着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输布至全身的重要职责。一旦脾虚失运,水谷便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化为痰湿、脂膏在体内堆积。同时,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导致痰湿凝滞,加重肥胖程度。

今天就来说说患者李大姐,她身形臃肿,脚步沉重,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显然被肥胖困扰已久。

示意李大姐坐下,开始详细问诊,从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到过往病史,每个细节都不放过。问诊结束后,为她把脉,感受到浮而无力的脉象,按之绵软,如同轻触漂浮在水面的棉絮。接着,我请她伸出舌头,只见舌苔白腻,舌体边缘布满清晰的齿痕,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之象。结合这些症状,我判断李大姐属于脾虚湿阻型肥胖,根源在于体内湿气过重,脾脏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摄入的食物无法有效转化为营养被身体吸收,反而堆积成脂肪。

我向李大姐详细阐述了中医对肥胖的认知、不同分型以及她的具体病情,她听得十分专注,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迫切渴望找到解决办法。根据李大姐情况开一副防己黄芪汤,这副经典方剂对改善李大姐情况很有帮助。

【防己黄芪汤】

黄芪、防己、炙甘草、白术、大枣、生姜。用水煎服,每日2次。

方中,黄芪,它就像身体的‘能量补充剂’,具有强大的补气固表功效,能让你充满活力,提升精气神;防己好似一位勤劳的‘清道夫’,专门负责将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让身体恢复清爽;白术 是调理脾胃的‘专家’,擅长健脾祛湿,帮助脾胃恢复正常的运化功能,使食物能被充分消化吸收,不再转化为赘肉;炙甘草起着‘协调者’的作用,调和诸药,让各种药材协同发挥最佳疗效;还有生姜和大枣 它们既能散寒养血,又能巧妙地改善药汤的口感,让你服药时不那么抗拒。”

李大姐眼中虽仍有疑惑,但还是选择信任我,决定按方抓药。

再次见到李大姐时,她一进门便满脸喜悦。她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变化:“大夫,喝了您开的药,我现在上楼梯轻松多了,体重也在慢慢下降。” 看着她的改变,我内心充满成就感,随后耐心提醒她,除了坚持服药,还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疗效,彻底摆脱肥胖的困扰。

注意:方剂中没有标明具体克重,因一人一方个体化差异,不可按方照搬,一定要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不管肥胖多严重,用茯苓煮水,体重一天比一天轻,方法很简单

很多肥胖患者都有这样的困扰:

1、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身体感觉很沉重;

2、买衣服找不到合适的码数,喜欢的都穿不上;

3、体检时老担心查出并发症(三高、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

如果你有这些困扰,说明还不晚,你知道肥胖可能会带来的危害,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减肥的第一步:健脾祛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就会滞留体内,时间长了,变成痰湿,就会引起肥胖,很多人的大肚腩就是这样来的。因此,健脾祛湿是关键。

今天分享给大家一个祛“湿”小妙招,不管肥胖多严重,用茯苓煮水,体重一天比一天轻,方法很简单,人人用得起

【茯苓甘草汤】

做法:准备适量茯苓、桂枝、炙甘草,水煎服或者开水冲泡,可反复冲泡,直到味道变淡。

茯苓性平,可以利水渗湿,健脾补中,祛湿效果杠杠的,能够排出体内多余水湿,解决一些肥胖患者水肿的问题,和桂枝搭配,能进一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从源头阻断水湿产生。

桂枝性温,可以振奋阳气,尤其是脾阳。为脾的运化功能增添动力,将体内的水湿顺利排出去。

甘草味甘,可以调和诸药,缓解药性,保护脾胃。和茯苓、桂枝搭配,能更好的发挥二者的功效,同时增强全方补益之力。

全方不但能清除体内水湿,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还可以提高人体的代谢能力,想瘦下来就变得简单多了

医案分享:

李女士,已经肥胖8年了,身高166cm,体重高达170斤,因为体重太大,走起路来步履蹒跚,多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大肚腩,经常水肿,食欲不振,常感头晕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同时大便稀不成形,自己也尝试过减肥,但效果不佳,后来就放弃了。

通过观察舌象和脉象,我辨证患者为脾肾阳虚、痰湿过重之证。

开方:茯苓、桂枝、白术、半夏、泽泻、生姜、大枣、炙甘草等。同时为了加快她的减肥进度,我还给她分享了几个辅助疗法。

1、赤小豆薏仁茯苓茶(茯苓6g,薏仁10g,赤小豆10g),可以健脾利湿、消肿。

2、陈皮薏米茯苓茶(茯苓6g,陈皮1瓣,薏米10g),适合脾虚、湿胖、黄皮的胖友。

一个月后,患者头晕无力的情况减轻了,大便好多了,体重降了12斤

经过半年的坚持,李女士成功减掉50斤,肚子变得平坦了,所有不适症状都没有了,现在整个人感觉轻松很多,走路也轻快了。随访,体重并无反弹。

陕西省名中医裴瑞霞主任医师运用“和法”治疗肥胖症助你健康减重

夏天已然悄悄来临,此刻,帅哥美女们想减肥的心又达到了顶峰,减轻体重不仅提升自信,还能让你更健康,夏天减肥正当时。

肥胖不单单影响人的形体外表,还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肥胖更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医药治疗从肥胖的“根源”着手,达到减重与调节身体状态的双重获益。

裴瑞霞主任是全国名中医高上林的学术继承人,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她继承高老“人体失和,百病由生”学术思想,结合自己30余年临床经验,运用“和法”治疗肥胖症,标本兼顾,可有效减轻体重,获得满意疗效。

案例

某女,42岁,2024年2月29日初诊。

主诉:体重增加多年,经期感冒半年

现病史:患者诉20多岁开始身体发胖,但饮食并不多,现身体逐日增胖,体重已达80.6kg,近半年每逢经期易感冒,并伴有体倦懒动,倦怠思睡,食纳一般,大小便正常。末次月经:2024年2月1日,月经量正常,无痛经。舌暗淡,苔白,脉沉弦。患者现身高157cm,体重80.6kg,BMI:32.70Kg/m2。

中医诊断:肥胖(脾虚湿滞兼瘀证)

西医诊断:肥胖症

治法:健脾燥湿,行气活血。

治疗措施:

1.合理控制饮食,适当体育锻炼。

2.处方:小柴胡汤加减,6剂:

党参15 北柴胡10g 姜半夏10g 炙甘草6g

陈皮15g 茯苓15g 荷叶15g 厚朴10g

连翘10g 香附15g 川芎10g 红花6g

二诊(2024年3月7日):服用上方后体重下降3.6kg(当前体重77kg),2024年3月1日月经来潮,经量正常,无痛经。食纳可,倦怠思睡,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厚,脉沉细。上方去红花,加砂仁6g。共6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

三诊(2024年3月14日):患者当前体重76kg,自觉身体轻松,精力好转,食纳可,夜休可,二便调,舌暗红, 苔薄白, 脉沉细。上方去连翘,加白芍15g。6剂,水煎服。

四诊(2024年3月21日):当前体重75.6kg,服药后食欲欠佳、食量减少,自觉身体轻快,精神好,夜休可,二便调。舌红, 苔少, 脉沉细。上方去党参,加北沙参15g。共6剂,服药方法同前。

五诊(2024年3月28日):体重75kg

六诊(2024年4月11日):体重73kg

七诊(2024年4月25日):体重72.3kg

八诊(2024年5月9日):体重70kg

该患者依从性良好,坚持每周门诊就诊,调整中药处方,直至5月28日来诊时体重下降至68kg,较初诊时减少了12.6kg,BMI:27.59Kg/m2。精神如常,经期无感冒,自觉抵抗力增加。嘱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按语

《素向·六微旨大论》所说“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就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机体就会发生疾病。而肥胖的发生是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造成的,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进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气机运行不畅,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气机郁滞,肝胆疏泄失常,影响脾胃运化,形成气郁火旺,中焦不运的病机,从而启动肥胖的发病,此阶段的主方为小柴胡汤加减。方中党参益气健脾,柴胡清升散,疏泻气机之郁滞,姜半夏和胃降逆,与柴胡一升一降,使气机畅而郁热消;中焦为“枢机之地”,气郁火旺扰乱中焦脾胃,脾气失于升发,胃气失于通降则中运缓滞,湿滞内生,水谷不运,故见体倦懒动、倦怠思睡,故以厚朴苦燥化湿,陈皮理气燥湿;川芎性善行窜,通达气血,《本草汇言》称其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考虑患者月经将至,故以香附、川芎、红花活血行气调经。荷叶化浊利湿,戴原礼《证治要诀》云:“荷叶服之,令人瘦劣.......”,茯苓健脾利湿除水,两者同用,通过升清降浊、健脾利湿发挥减肥的功效;连翘外散风热,内清郁热。炙甘草益脾和中。诸药合用,使气机通畅,郁热自消,疾病向愈。

患者在后续服药后自觉身体轻松,精神好转,抵抗力增强,经前感冒症状消失,以“效不更方”的原则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了药量药味的加减。直至5月28日就诊时体重较初诊下降12.6Kg,在近3个月的减重过程中,我们将健脾燥湿、行气活血,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贯穿始终,并临证进行药味加减,在减重及改善患者症状上均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该患者自2024年2月29日至2024年5月28日,每周规律复诊,体重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