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导致泌乳素高吗(肥胖会引起乳腺疾病吗)
高泌乳素血症及其治疗方案
一、高泌乳素血症的定义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异常升高,通常育龄期女性血清PRL水平一般低于30 ng/mL,而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血清PRL水平超过25 ng/mL。根据血清泌乳素水平,高泌乳素血症可分为轻度(25-50 ng/mL)、中度(50-100 ng/mL)和重度(>100 ng/mL)。
二、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
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生理性因素:妊娠、哺乳、应激状态(如情绪紧张、寒冷、麻醉、手术、低血糖等)、进餐等均可导致泌乳素短暂性升高。
药理性因素:某些药物如吩噻嗪类、利培酮、口服避孕药等会通过拮抗下丘脑多巴胺或增强泌乳素释放因子(PRF)刺激而引起高泌乳素血症。
病理性因素:
下丘脑病变: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结节病等压迫垂体柄。
垂体疾病: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垂体促生长激素腺瘤等。
系统性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肝病等。
神经源性因素:胸壁病变、带状疱疹神经炎、乳腺手术等。
其他:多囊卵巢综合征。
特发性:部分患者血清泌乳素轻度升高,但垂体、中枢神经和系统检查阴性,可能与泌乳素分子存在异型结构相关。
三、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
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主要与泌乳素水平升高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
泌乳:约2/3的患者会在非妊娠、非哺乳期出现泌乳,男性患者也可出现乳房发育和泌乳。
月经失调与闭经:85%以上的患者会发生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稀发、无排卵性月经等,闭经的发病率随着血泌乳素数值增加而增高。
不孕:高泌乳素血症可通过抑制排卵、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和降低胚胎着床率等机制导致不孕。
其他症状:女性可能出现生殖器萎缩、性欲减退、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多毛等;男性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精子数量减少甚至无精症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眼花、视力障碍等症状。
四、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诊断高泌乳素血症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以排除生理性、药物性因素,明确高泌乳素水平的来源和是否存在病理性原因。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泌乳情况、分娩和哺乳史、手术史、既往病史以及有无服用相关药物史等。
体格检查:检查乳房泌乳情况,注意有无视力、视野改变,以及是否存在多毛、肥胖、高血压、胸壁病变等。
激素水平测定: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结合其他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帮助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如垂体MRI等,有助于发现垂体微腺瘤等病变。
五、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方案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目标是抑制泌乳素分泌,恢复正常月经及排卵或受孕,减少乳汁分泌以及改善视觉障碍等。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药物,如溴隐亭、卡麦角林等。溴隐亭是临床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最有效的药物,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卡麦角林胃肠道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停药后泌乳素可相对长时间稳定在正常范围。
其他药物:对于对溴隐亭耐药或麦角碱类药物过敏者,可使用喹高利特。此外,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还可辅助使用促排卵药物;对于存在低雌激素状态的患者,可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垂体大腺瘤引起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垂体瘤。经蝶显微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易致脑脊液鼻腔瘘,并可能继发垂体功能减退。
其他治疗:质子刀、X刀等放射治疗手段已成为泌乳素腺瘤的有效治疗选择。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六、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患者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泌乳素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诱因:注意避免可能导致泌乳素升高的生理性诱因,如过度应激、长时间饥饿等。
遵医嘱用药:药物治疗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心理支持: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患者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过明确病因、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你真的了解“肥胖”吗?
四月不减肥,五月女友没!
冬天过去了,春天过去了!你储存这么久脂肪该怎么办?
你又真的了解“肥胖”吗?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增加和或体内脂肪分布异常。常见的估算方式有:
1、体重指数(BMI):它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比如一个人身高为1.74m,体重为82公斤,那么他的BMI值就是:82/(1.74*1.74)=27.06。
成人的BMI数值:正常:18.5-23.9超重:>=24偏胖:24-27.9肥胖:>=28。如果男性BMI<10,女性<12一般很难存活下去。那么该人27.06便属于肥胖。
2、理想体重(IBW):临床工作中常用于简单的估算:体重kg=身高cm-105
3、腰臀比(WHR):测量时取直立体位,腰围在要不肋下缘与髂骨上缘间中点水平测量,臀围于耻骨联合水平测量臀部最大周径。我国男性WHR≥1、女性WHR≥0.85即为肥胖。
4、单纯的腰围:单独的腰围指标与内在脂肪含量相关,如果男性腰围大于94cm女性腰围大于80cm就会有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也是分为好几个类型的,你了解吗?
1、单纯性肥胖:这也是常见的大多数肥胖,这些人从头到脚肥胖的很均匀,同时他们也没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的现象。这种肥胖可能就是和平时吃得多消耗的少有关,喜欢吃甜食和油腻食物的你该注意控制了!还有的小伙伴其实从下就开始胖,喝口凉水都会涨几斤肉。可能和体内代谢较慢,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有关。
2、药物性肥胖:有些药物长期不当使用是可以导致肥胖的,比如胰岛素、异丙嗪、甲强龙、地塞米松、帕罗西汀、左洛复、阿米替林、米氮平、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氨氯地平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人使用后都会导致肥胖,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3、病理性肥胖:有些疾病可以导致肥胖:
一、常见的有垂体性肥胖,电影《功夫足球》里的七师弟肥膘以前号称水上飘,后来因为患了“垂体瘤”便十分肥胖。其实垂体泌乳素瘤者女性较多,只有一小部分是男性,对于男性患者来说不仅有肥胖的苦恼还有性功能减退的苦恼。
二、皮质醇性肥胖: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分泌过多所导致一系列症状中的一种。这种肥胖以“向心性”居多,同时会有血压、血糖异常,女性有月经紊乱,男性有性功能减退。也可有骨质疏松。常见者如大量使用激素,会出现:满月脸,鲤鱼嘴,水牛背。
三、胰腺相关肥胖:曾经有一农妇三十年前开始频繁发生低血糖,每次发生低血糖后都是喝点糖水缓解,她一直未正规治疗,甚至养成了喝糖水的习惯。后来入院时体重高达250斤,诊断为胰岛素瘤。改变会导致患者胰岛功能亢进,胰岛素分泌过多,进食过多。
四、甲状腺相关肥胖:其实准确的说这不是肥胖,而是水肿,只不过是粘液性水肿罢了。一眼望去此类人通常都是面貌臃肿,以甲减居多。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甲亢都是消瘦,因为有的人因为代谢高,进食更多,最后不瘦反而肥胖。
那么肥胖症怎么办?以下仅讨论单纯性肥胖,因为其它类型的肥胖还需要至医院正规治疗。
对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治疗手段有:1、饮食控制2、心理治疗3、体育锻炼4、药物疗法5、外科手术。
其实一般通过前三者便可以达到目的,其核心就是能量的负平衡,也就是进的少出的多。对于饮食建议如下:1、规律:一天的进食可分为3-6次,进食要多样化,包括新鲜的水果和素菜,全谷物制品,和一些豆类。2、控制脂肪的摄入3、有条件者可配合心理疗法。4、尽量使用低能量饮料,少饮酒。
至于心理治疗、药物疗法、外科手术请咨询正规医生,切勿听信一些宣传广告。
本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媒体转载需经过本人同意,否则必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予以追究责任!
也可以加我的微信公众号:1、搜索汉字“最后一支多巴胺”2、搜索公众ID号:last-dopamine
血压高 反复乏力 小心中招“原醛”疾病
专家提醒:血压居高不下 不妨去内分泌科找原因
高血压是常见病,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病人通常会去心内科就诊。记者10月14日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第三届内分泌性高血压学习班获悉,有一部分难治性高血压病人需去内分泌科找病因。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谢作玲副主任医师指出,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常规控制血压效果不好,且伴有其他内分泌症状或体征,就应警惕为内分泌性高血压。
女子服用三种降压药 血压仍居高不下
45岁的李女士已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一直在心内科就诊,长期服用三种降压药物,血压仍居高不下,最近还出现了血糖异常的情况。近日,李女士莫名出现反复乏力的症状,到医院化验检查提示她的血钾偏低,于是医生建议她到内分泌门诊就诊。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她体内的一种叫醛固酮的激素明显升高,高于正常人,经过腹部CT见她右侧的肾上腺上长了一个肿瘤。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谢作玲副主任医师解释,正是这个瘤子持续分泌的醛固酮导致了李女士高血压难治和血钾降低,而低血钾致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减少,引起糖耐量减低,血糖升高。原来,她是得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困扰李女士多年的高血压从此治愈了,再也不用吃任何降压药。
谢作玲副主任医师介绍,出现低钾、夜尿并伴有血压高,要警惕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原醛是由于肾上腺增生或肿瘤等原因导致持续分泌醛固酮增多引起的疾病,高血压是原醛患者主要和早期的表现。随着病程进展,血压可逐渐增高,呈中度及重度高血压,易引起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高血压也要去内分泌科找原因
谢作玲副主任医师介绍,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没有其它原因或找不到病因导致的血压高,占高血压的95%,老百姓平常所说的高血压多数属此类,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而继发性高血压是因为先有其它病,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不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得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有效控制血压,一旦原发病因解除,血压即恢复正常,不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
据介绍,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是肾性高血压和内分泌性高血压。“所谓内分泌性高血压,是由于体内内分泌腺体或细胞出现了问题,不恰当地分泌了过多能够引起血压升高的激素,如:醛固酮、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导致血压升高。”谢作玲副主任医师介绍,把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患者从高血压人群当中筛选出来并给予最合适的治疗,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对于内分泌性高血压,只要发现及时,在高血压导致脏器损害以及血管硬化前去除病因,血压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可以治愈。
六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可导致高血压
谢作玲副主任医师指出,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是从头到脚都有,如垂体病变、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病变和肾上腺病变。内分泌性高血压,经过治疗,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以下六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可导致高血压,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糖尿病 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恶化,是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致死的最危险因素。对于这类病人,不仅要控制血压,还要控制血糖、血脂及其他危险因素。
肥胖 许多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肥胖,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进行内分泌疾病的检查。一种是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有紫纹、痤疮。另一种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水肿、血钾低、血钠高、四肢疲乏无力,软瘫。
肢端肥大症 又称垂体生长激素瘤,此类病人在外表往往呈现出特殊面貌,如凸额、颧弓增大突出、唇厚、舌大,另外伴有头痛、多汗等症状。另外,还有一种是垂体泌乳素瘤,女性会出现闭经、月经紊乱,男性会出现性功能下降及乳房发育等。
嗜铬细胞瘤 症状表现为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常伴有心悸、头痛、出汗、胸痛等症状。
甲亢 甲亢病人的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常说的高压)升高,脉压差大,常伴有怕热、心慌、食欲增加、消瘦等症状,老年患者常表现为淡漠、无力、腹泻等。
甲减 症状为反应迟钝、怕冷、乏力、食欲下降、便秘、眼睑浮肿、毛发脱落、心率慢等。
此外,原发性甲旁亢、性分化异常等内分泌疾病也常常会出现高血压,因此,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就医时有必要做内分泌方面的检查,以确诊自己是哪一类高血压,对症下药,以免耽误病情。
谢作玲副主任医师提醒,以下几类人群应考虑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可能,须尽早到内分泌科进行排查:首先是儿童高血压。特别是发育迟缓、面色绯红、汗毛多且个子不高的小胖墩;其次是年轻高血压患者,近期明显怕热、多汗、消瘦或不明原因出现怕冷、乏力、懒动现象;再次是阵发性血压升高,同时又伴有头昏、双腿无力现象者;最后是虽有高血压但多种药物联用血压仍然控制不理想者;另外还有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成人后鞋袜手套等尺码仍在增大者等等。(崔玉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