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胰岛素与肥胖(胰岛素与肥胖的关系图)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从你变胖那天起,胰岛素就开始“蓄谋造反”了

对于现如今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和披荆斩棘的哥哥们来说,除了事业、爱情和家庭,怎样保持匀称的身材也是迫在眉睫。减肥不是女士的特权,男生也不希望成为中年油腻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减肥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为健康保驾护航。肥胖是很多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其中由于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成为了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诱因。肥胖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多。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上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用人体BMI指数来评判,BMI=体重(kg)÷身高(m)2,按中国标准,BMI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体重,24.0~27.9之间为超重,大于28.0的则为肥胖。

为什么肥胖者容易患有糖尿病呢?根本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即胰岛素抵抗。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通常情况是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又能加重脂肪堆积。但大家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罪魁祸首是由于“肥胖”导致了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人体内葡萄糖代谢的过程好像一家人事复杂的公司,公司内部正常运作时各个部门各司其责,其中许多岗位(激素)都是用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不“出轨”的,但只有“胰岛素”这个主管岗位(激素)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是唯一能够“降血糖”的岗位。

正常情况下,人们在大快朵颐后会吸收大量的糖进入血液内,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输送到全身各处。被运送到身体各处的葡萄糖会被“胰岛素”主管统一分配进入各处的细胞加以利用,用不完的葡萄糖则会转化成糖原储存起来作为库存,用来维持日常血液中葡萄糖的“收支平衡”。但如果此时细胞对胰岛素产生了“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职员不服从主管的安排,坚决不将葡萄糖搬入细胞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很难进入细胞,葡萄糖过量就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导致糖尿病。

而肥胖者的体内多数存在着这种“头皮翘”的胰岛素抵抗。之所以它如此难缠,是因为肥胖者身体内有许多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帮凶”——脂肪细胞给他撑腰。“脂肪细胞”的作用不仅是储存脂肪,还能接收胰岛素信息,也能释放出多种肥胖相关的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不良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TNF-α等。这些不良分子阻碍了胰岛素的作用,妨碍了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利用及转化成糖原的过程,也就是产生了胰岛素抵抗。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存在,胰岛素的作用效率大大下降。为了克服这种抵抗,胰腺就会应激性大量分泌胰岛素,因而早期肥胖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升高,这就是高胰岛素血症。此时尚可通过血液中的高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但随后可能因为过度的工作,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逐渐衰竭,胰岛素的生产渐渐不能维持血糖的正常范围,于是出现了血糖升高。

所以,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就如同一个管理混乱的公司,有员工罢工,其余的员工就加班加点工作,导致疲惫不堪,最终矛盾激化。所以要解决矛盾就要追溯到问题的根源,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肥胖”这个罪魁祸首。算算你的BMI指数,三四十而已的朋友们,减肥是否从当下开始?

糖过高和肥胖的关系—认识胰岛素阻抗

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胰岛素是维持稳定血糖的关键,然而,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可能让身体对自己分泌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发生“胰岛素阻抗”,也是使血糖容易过高的原因。在确诊糖尿病前,若能改变健康的生活型态,血糖是有机会恢复正常的。

胰岛素阻抗对身体的影响

身体出现胰岛素阻抗,血糖持续偏高不断刺激胰脏,提醒胰脏分泌更多胰岛素降低血糖,因此有胰岛素阻抗的人,血中胰岛素浓度也会偏高,长期下来,胰脏加疲乏,造成糖尿病。

改善胰岛素阻抗,饮食运动两大原则

研究指出,肥胖、高油脂饮食可能造成胰岛素阻抗。早些发现身体警讯,如:肥胖多吃、多喝多尿、体重暴瘦等糖尿病症状。同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量,就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阻抗,让身体恢复正常的代谢平衡。

1.控制饮食

高油、高糖饮食容易恶化胰岛素阻抗性问题,所以在饮食调整上,会建议糖尿病患者依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标准来进行饮食管理,控制每日糖摄取量不超过总热量的 10% 。

·糖类:少吃饼干、糕饼、含糖饮料等高精致糖的食物,建议选择五谷杂粮、水果、乳制品等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食物,并从中选择 GI 值较低的食材,例如十谷米、山药、全麦面包等,有助于增加饱足感、稳定血糖。

·油脂类:建议多以植物性油为主、少用动物性油,不选择含反式脂肪的加工品。

·份量控制:不太清楚如何拿捏份量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先询问营养师,评估原先饮食模式中,热量、三大营养素摄取情形后再进行调整。

2.规律运动

除了饮食调控减少摄取外,增加热量的消耗也很重要!建议维持每周规律运动 150 分钟,可以选择像健走、慢跑等运动,强度达到跑完后能讲话但无法轻松唱歌的喘度,对于改善胰岛素阻抗就能有所帮助。

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前期逆转性

当发生胰岛素阻抗时,身体已经悄悄亮起警示灯。此时如果能调整生活习惯,照顾饮食、规律运动。就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让胰脏不再过劳,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大吃大喝后打胰岛素能减肥?医生:你可能越用越胖

想大吃大喝,又担心体重和血糖,市民王先生通过增加胰岛素注射量来控制血糖和体重,谁知血糖、体重双双“失控”。医生提醒市民,胰岛素并非减肥药,千万别随意用。

王先生患糖尿病十多年,平时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他经常在外吃饭,又不爱运动,担心大吃大喝会增加体重、影响血糖,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自己“调控”胰岛素注射量。每次只要在外就餐,王先生就多打1个单位的胰岛素,让药物帮助调节血糖、控制体重。

前段时间,王先生几乎每天都参加聚餐,他照例加大胰岛素用量,但总觉得浑身乏力,还呕吐过两次,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血糖明显增高。

“多打胰岛素,为什么没法降血糖?”王先生很纳闷。多打的胰岛素,不仅没能帮他控制血糖,也没管住体重,不到一年时间,他的体重从150斤长到180斤。

“胰岛素并非减肥药,吃得多就注射多,这是误区。长期注射胰岛素,反而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武汉市第三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医生李广利解释。王先生不节制饮食、运动也很少,身体热量长期处于超标状态,过度使用胰岛素,反而促进了脂肪的合成;同时,过度增加胰岛素,又引发低血糖,加剧身体饥饿感,令人吃下更多食物;此外,胰岛素还有引起身体水钠潴留的作用,导致体重增加。不少市民误认为,有降糖效果的药物也有减肥作用,时常有人到门诊咨询,希望能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来减肥。对此,李广利强调:正常人不推荐使用降糖药物来减肥,这样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扰乱身体内分泌,或是产生各种副反应,不利于健康。(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江泓颖 陈舒)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