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闭月经怎么办(肥胖闭经怎么调理)

四川名医 0
文章目录:

肥胖,月经不调,不孕……中医说:这都不是小事

“李医生,我来月经啦!”

昨天一大早,中医李翔刚走进医馆

32岁的吴小姐就把脑袋探进来,乐滋滋。

来月经?这件对普通女性来说很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吴小姐来说,却是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因为过去,她曾经收到过一份令人绝望的判决书——去年做的激素水平测试,报告上的数值指向一个明确的诊断“卵巢早衰”。

长期睡不好觉、皮肤松弛、经常停经……最重要的是,在和老公努力了一年多以后,吴小姐始终没能怀上期望已久的宝宝。

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终于在接受了中药调理和药灸两个月后,吴小姐第二次月经准时而至。

“身体感觉轻松多了,希望很快能怀上宝宝,”吴小姐第一时间赶来医馆,向自己的主治医生李翔报喜。

今日服务:微坐诊

生为女人,身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卵巢

卵巢负责女性的内分泌系统

对女性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都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今天,四川名医请到了李翔医生来到微坐诊,请他给大家讲讲:

●中医是怎样看待卵巢早衰的?

●中医怎样运用调肾、调脾、调肝的思路,来整体调理女性卵巢早衰的?

点击这里,直接预约来电咨询名额

不想做“更年期少女”的女性朋友们,别错过这个和他直接交流保养心得的机会哦!

卵巢早衰是什么?

“卵巢早衰,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卵巢这个器官过早地衰老了,承担的相应功能发生减退了,从而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李翔医生说。

西医这样说…

卵巢的主要功能除了孕育卵子之外,还有分泌孕激素、雌激素,两种激素协同促进才能维持月经的正常发生和妊娠。

而如果卵巢激素分泌异常,就会引起一列症状:

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阵发性潮热、面部潮红、失眠、易怒、抑郁焦虑……

②女性特征提前退化:乳腺萎缩、皮肤弹性减退……

③泌尿生殖道感染:外阴瘙痒、阴道干涩伴灼烧感、尿频、尿急……

④女性生殖功能异常:月经的停闭、不孕……

中医这样说…

而在中医理论中,卵巢早衰是“肾气衰落”的表现。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

女性生殖功能的发育和衰落都与“肾气”的盈亏有关,并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女孩子7岁开始换牙、第二性征发育)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14岁开始来月经,可以怀孕生育)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49岁后失去生育能力)

如果女人“肾气”过早地虚亏或不足,那么“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也会提前出现,也就是卵巢早衰的一系列表现。

为什么会卵巢早衰?

李翔医生认为,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地发生卵巢早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人流,卵巢、子宫相关手术——损伤肾气

饮食生冷、煎炸烧烤造成脾胃负担过重或节食、减肥——损伤脾胃

过于劳累、熬夜——消耗气血

思考、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压抑不及时疏泄,造成——气血瘀滞

所以,中医治疗卵巢早衰就可以针对以上这些病因,对症下药、下针、下灸……

李翔医生介绍,和西医采用雌、孕激素的人工周期疗法相比,中医调理是从女性体质入手进行根本性调理,调理后不易复发,也避免了长期使用人工激素的一些潜在危险性。

用心保养

愿你的卵巢永远18岁哦!

本文编辑:王欢

图片来源:Pexels 、pixabay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或在微信上搜索“scmingyi”微信公众号加关注,每日获取更多权威健康内容。

女性闭经的原因及中医治疗方法

中年女性赵某因工作紧张,压力大,闭经半年。现自觉乏力、疲倦、咽干、睡眠不实。末次月经:3月8日。舌洁、脉细缓。在西医妇科检查无异常。诊其为肝郁脾虚之经闭病。

患者身体虚弱,以往月经量偏少,色泽暗。今年以来,因工作紧张致使肝郁脾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经血生化乏源而闭经。肝藏血,肝郁血亏,阴虚血少,血燥生热,致使口干,倦怠乏力;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睡眠不实。拟方调和肝脾、益气养血。方用当归,白芍,党参,柴胡,茯苓,香附,炒白术,苏梗,大枣,薄荷(后下),炙甘草,生熟地黄,泽兰叶,丹参。水煎服,7剂。

二诊时药后精神好转,月经仍未来潮,小腹似有不适感,近日分泌物多,大便调,舌洁、脉平缓。

前方加山萸肉,麦冬,7剂,服1天停1天。三诊时月经来潮,量不多,带经2天,色暗。脉平缓、舌洁。此为气血不足,故月经量少。拟方气血两补,以滋补汤加减。

处方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陈皮,木香,大枣,枸杞子,麦冬,炙黄芪。7剂。

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女子胞的结果。其中,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月经的调节与肝脾肾三脏,冲任二脉及全身气血盛衰密切相关。

该患者之经闭因工作紧张所致,故病因在肝气郁滞,失于条达,方中柴胡、苏梗、香附、薄荷理气舒郁;当归、白芍、生地、熟地养血柔肝,再配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泽兰、丹参活血通经,共奏益脾气,养肝血,调冲任之效。二诊加山萸肉,三诊改用滋补汤从精血互补入手,使月经来潮。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古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经闭”等。妊娠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月经停闭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有的少女初潮2年内偶尔出现月经停闭现象,可不予治疗。

闭经的治疗在中医上主要是根据病症,虚者补而通之,或补益肝肾,或调养气血;实者泄而通之,或活血化瘀,或理气行滞,或除邪调经。中医对闭经的治疗切不可不分虚实,滥用攻破方药,亦不可一味的俊补,反燥涩经血。在治疗它病导致闭经者,又当或先治它病,病愈则经可调。

因闭经的发病机制有虚、实之别,故其在闭经的治疗上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如《类经?疾病类》所云:“隔者病发于暂,其证则成痛成实,通之则血行而愈,可攻者也。枯者其来也渐,冲任内竭,其证无形,必不可通者也。”具体治疗时,虚者当补益肾气,填精滋肝,益气养血,养阴润燥为主,使肾气充盛,冲任流通,血海滋盈,月经方能应时而下。实者当根据其寒、郁、痰、瘀之不同病因及证候,分别以温经散寒、行气解郁、祛痰除湿、活血通经为治,而绝非单纯行血破血之类所能囊括。

闭经是血病,全实者少,虚而夹实者多,故治疗闭经时“勿以通经见血为快”。切不可一见经闭即谓血滞,滥用攻破通利之法,重伤气血。也不可一见经闭即谓虚损血枯,频用滋腻养血之品,以致脾胃受伤或肾阳被遏,化源不足反燥精血。此外,治疗闭经也分清经病和他病之先后,若先因他病而致闭经,则当先治他病,病愈则经水自通。但就闭经这一病证而言,仍应抓住肝肾亏损与肾气不足的主要证型。

1.寒凝血瘀证

临床表现:以往月经正常,突然停闭,数月不行,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或四肢不温,带下量多色白,舌质紫黯,或边尖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散寒化瘀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加减:若腹痛甚加乳香、没药以化瘀止痛;若小腹冷痛明显者,加小茴香、艾叶以暖宫散寒止痛;若因内有瘕积,瘀血阻滞明显者,如正气尚实,可用大黄廑虫丸以化瘀破血,若久攻无效,则当改用养血调经之法,以免伤正。

2.肾气不足证

临床表现: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或初潮较晚,周期延后,量少,经色淡或黯,质稀,逐渐发为闭经,面色淡白或晦黯,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大便不实,或四肢不温,带下甚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冶法:补益肾气调经。

方药:益肾通经汤。熟地、当归、赤芍、柏子仁、泽兰、卷柏、仙灵脾、续断、牛膝、丹参,茺蔚子。

加减:若肢冷、畏寒,可加肉桂以温肾阳通经络;若带下清冷,腰酸腹冷,可加紫石英、巴戟天以温肾暖宫;若兼见脾气虚者,可加入四君子汤。

3.肝肾亏损证

临床表现: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头晕目涩,腰膝酸软,足跟作痛,阴部干涩.带下甚少,甚则全无,或失眠健忘,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法:滋肾养肝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各。

加减:若咽干、手足心热者,加知母,地骨皮以清虚热;若喜叹息,纳谷不香者,加制香附、党参各以调肝健脾,有益于精血化生;如见健忘、失眠,可加入炒枣仁、五味子各,夜交藤,以养血安神。

4.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各,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各。

加减:偏于气滞,证见胸胁及少腹胀甚者,上方加莪术,青皮;偏于血瘀,证见少腹疼痛拒按者,上方加姜黄、三棱;若气郁化火,证见口苦心烦,胸胁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数者,可加黄芩、栀子以清泻肝火。

5.气血虚弱证

临床表现: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经不行,或头昏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肢倦,或食欲不振,毛发不泽或易脱落,赢瘦萎黄,脉沉缓或虚数,舌淡苔少或白薄。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桂心、炙甘草,炒当归、白芍、熟地、白术、茯苓,黄芪。 加减: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经闭者,除见气血虚弱征象外,更见神情淡漠、阴道干涩、阴毛腋毛脱落、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等症,此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之证,可于上方加鹿角霜、紫河车等血肉之品,长期服用。

6.痰湿阻滞证

临床表现: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治法:豁痰除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加减。苍术、香附,枳壳、陈皮,南星,甘草、半夏,神曲,当归,川芎。

加减:若呕恶,脘闷可加厚朴、竹茹以宽胸和胃止呕;若因经期或人流术后感染湿热之邪,或痰湿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而经闭者,可用四妙散加味治疗,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经。本型闭经在祛痰除湿治疗一段时间后,宜佐以温肾药,可选用菟丝子、巴戟天、仙灵脾,以温肾益冲,使痰去而经通。

7.阴虚血燥证

临床表现:经血由少而渐至闭经,五心烦热,潮热汗出,两颧潮红,或有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加减。生地、熟地、白芍,知母,地骨皮、麦冬,炙甘草。

加减:若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兼咳嗽,唾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母,阿胶(炖冲);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若因实火灼阴,而致血燥闭经者,宜于方中元参,熟地。

女性提前闭经,无非是这5个原因,不用激素药,让月经重新回归!

闭经患者往往曾接受西医学治疗,如“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内分泌失调”、“泌乳综合征”等诊断,部分患者甚至检查无异,但仍无法正常月经。

有的患者觉得不来月经挺好的,每个月不用为那几天烦心。而大部分患者因为不孕前来治疗,一直怀不上发现没有成熟的卵泡,已经闭经了哪来的排卵。

中医认为闭经属血病实证较少,虚实夹杂者居多,治疗不宜过度攻伐通利,以免伤气血。闭经并非皆因气血不足,故不可滥用滋养之品。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化验单与西医诊断仅供参考,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分类。

常见闭经类型包括:

1. 肝肾亏损型:

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伴头晕目涩、腰膝酸软、阴部干涩、带下减少乃至消失、失眠健忘等症状,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宜滋肾养肝调经

方选:归肾丸(《景岳全书》)。若伴有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可加郁金、香附、党参调肝健胃;如失眠严重,可加酸枣仁、五味子、夜交藤养血安神;如足跟痛、脱发,可加何首乌、桑葚养血生精。

2. 气血虚弱型: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色淡,继而停经,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脱发等症状,脉沉缓或细,舌淡苔少或白薄。

治:宜补气养血调经

方用: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如因虫积导致血虚闭经,应先驱虫,再调理脾胃、补充气血。 如食欲不振,可加党参、木香、砂仁健脾益气生血;如畏寒肢冷、便溏,可加干姜、乌药、扁豆温中健脾益气生血。

3. 阴虚血燥型:

经血由少渐至闭经,伴五心烦热、潮热汗出、面颊潮红等症状,舌红苦少,脉弦数或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调经

方选: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加黄精、丹参、枳壳。如虚烦潮热,可加银柴胡、鳖甲清热除烦;如烦躁不安、喜叹气,可加橘络、香附、大麦芽舒肝解郁。

4. 肝郁脾虚型:

月经量少渐至闭经,伴精神抑郁、少言寡语、烦躁易怒、纳少便溏、失眠心悸等症状,舌边有齿印,脉细弦。

治:宜疏肝健脾调经

方选:逍遥散(《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如胸肋及小腹胀满,可加青皮、香附行气解郁;如郁而化火、口干心烦,可加黄芩、栀子清解肝热;如纳呆、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可加豆蔻、扁豆健脾行气;如失眠、心悸,可加郁金、香附、合欢皮解郁安神。

5. 痰湿阻滞型: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或濡。

治:宜祛痰、除湿、调经

方选: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妇科》),如见呕恶、脘腹满闷甚,加厚朴、竹茹,以宽胸和胃止呕;若痰湿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而经闭者,可用四妙散加味,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经;如四肢不温、夜尿频数、加用仙灵脾、仙茅、鹿角膏,以温补脾肾。

西医认为,闭经属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不成熟所致,强调内分泌方法治疗,所以会给一些外源性的激素调经

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副作用比较大,并且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就会出现过度抑制现象,反而进一步引起内分泌失调

中医辨证治疗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结合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调整肾阴肾阳间平衡,促进肾的功能,使失调的肾-心-子宫轴之间的阴阳平衡重新建立,从而调节内分泌,促进月经正常来潮,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是山东公立三甲医院周雪源,多年来始终坚持只开对症药物、不开昂贵药品的原则。

我深知大家生活不易,所以希望能用我的专业知识和耐心为更多人提供帮助。由于许多患者来院就医不易,我希望借助此平台,帮助那些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患者朋友解决问题,同时也希望我的医学普及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