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肥胖是怎么形成的(儿童肥胖怎么算)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原标题: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孩子正在长身体,胖点好。”有些宠爱可能让人忽视儿童肥胖的危害。儿童内分泌科专家特别提醒,儿童肥胖可能导致性早熟、2型糖尿病、打鼾、睡眠呼吸暂停、脂肪肝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女孩欣欣(化名)11岁时体重62kg,身高153.8cm,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肥胖,还有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医生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让孩子回去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然而,回家后欣欣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坚持得并不好,且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很快就停用了二甲双胍。随后两年时间,欣欣的体重增加了13kg,新的健康问题随之出现。欣欣因为“打鼾伴张口呼吸一年多”,诊断出腺样体肥大,影响上气道通气,于是进行腺样体切除术。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表示,必须配合减重才能更好地解决上气道阻塞问题。

于是欣欣再次来到内分泌科门诊,被检查出空腹胰岛素升高,超声提示卵巢囊肿。

显然,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朱高慧表示,肥胖不仅会导致儿童出现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脂肪肝、内分泌激素紊乱、性早熟、月经紊乱、高血压、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情绪障碍;对当前及成年期的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更是导致成年后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多学科门诊专家为欣欣制定了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制定饮食方案,康复科进行运动指导,内分泌科定期监测评估代谢指标、适时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

科学减重三个月后,欣欣的体重从75kg降到64.5kg,腰围从85cm减到74.5cm;同时,超声没有提示卵巢囊肿,肝功和空腹胰岛素也降到正常水平。

专家强调,体重管理须遵循医学指导,特别是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的肥胖儿童青少年,如何在改善体重和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又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可能引发神经性厌食、关节损伤等次生健康风险,对于已出现运动损伤、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与此同时,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青少年肥胖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小胖墩”可以这样吃

1.吃饭“7分饱”。

2.用蒸土豆等薯类作为主食,代替米饭、面粉等精致碳水。

3.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烩为最佳,但不要喝骨汤和肉汤。

4.三个方法增强饱腹感: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吃饭时不看视频。

5.警惕高热量水果,如榴莲、牛油果、菠萝蜜、鲜枣、椰子肉、山楂等。

6.避免超加工零食,如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饼干等。

“小胖墩”可以这样动

1.适宜的运动项目有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球类运动等。

2.保持适中强度。

3.每日运动时间30至60分钟,每周运动时间尽量达到300分钟;每周需要有一两天休息日。

4.减少屏幕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为佳。

来源:新华社

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孩子正在长身体,胖点好。”有些宠爱可能让人忽视儿童肥胖的危害。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儿童内分泌科专家特别提醒,儿童肥胖可能导致性早熟、2型糖尿病、打鼾、睡眠呼吸暂停、脂肪肝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女孩欣欣(化名)11岁时体重62kg,身高153.8cm,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肥胖,还有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医生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让孩子回去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然而,回家后欣欣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坚持得并不好,且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很快就停用了二甲双胍。随后两年时间,欣欣的体重增加了13kg,新的健康问题随之出现。欣欣因为“打鼾伴张口呼吸一年多”,诊断出腺样体肥大,影响上气道通气,于是进行腺样体切除术。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表示,必须配合减重才能更好地解决上气道阻塞问题。

于是欣欣再次来到内分泌科门诊,被检查出空腹胰岛素升高,超声提示卵巢囊肿。

显然,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朱高慧表示,肥胖不仅会导致儿童出现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脂肪肝、内分泌激素紊乱、性早熟、月经紊乱、高血压、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情绪障碍;对当前及成年期的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更是导致成年后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多学科门诊专家为欣欣制定了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制定饮食方案,康复科进行运动指导,内分泌科定期监测评估代谢指标、适时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

科学减重三个月后,欣欣的体重从75kg降到64.5kg,腰围从85cm减到74.5cm;同时,超声没有提示卵巢囊肿,肝功和空腹胰岛素也降到正常水平。

专家强调,体重管理须遵循医学指导,特别是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的肥胖儿童青少年,如何在改善体重和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又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可能引发神经性厌食、关节损伤等次生健康风险,对于已出现运动损伤、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与此同时,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青少年肥胖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文末提示:

“小胖墩”可以这样吃

1.吃饭“7分饱”。

2.用蒸土豆等薯类作为主食,代替米饭、面粉等精致碳水。

3.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烩为最佳,但不要喝骨汤和肉汤。

4.三个方法增强饱腹感: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吃饭时不看视频。

5.警惕高热量水果,如榴莲、牛油果、菠萝蜜、鲜枣、椰子肉、山楂等。

6.避免超加工零食,如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饼干等。

“小胖墩”可以这样动

1.适宜的运动项目有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球类运动等。

2.保持适中强度。

3.每日运动时间30至60分钟,每周运动时间尽量达到300分钟;每周需要有一两天休息日。

4.减少屏幕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为佳。(记者谷训)

来源: 新华社

中国疾控研究发现:儿童肥胖十大因素,这3种减肥方法,不要也罢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儿童肥胖,咱们听得多,见得也多。家里有小孩的,一般都知道,这个问题早就不是个新鲜事了。

不过,最近中国疾控的研究又给大家“送来了新鲜的冷知识”,对,这回是10个可能导致孩子胖胖的罪魁祸首!

看完之后,大家可能会觉得,“这、这、这还真是……自己也没少犯!”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减肥,试了不少方法,但那些所谓的“减肥秘籍”,其实是个坑,最好别再试了。

所以,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让孩子越来越胖的“罪状”,以及那些根本没用的减肥法。

“你家宝宝是不是有点胖了?胖得还不只是肉,多了个“小肚腩”!”这话你肯定听过不少。你也许会想,肥胖是不是只是吃得多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

中国疾控研究指出,儿童肥胖的原因,竟然比想象中的复杂得多。啥?别担心,看看这十个“儿童肥胖十大因素”,吃个小零食,简直就是“肥胖潜力股”。

基因因素:对,可能很多人觉得,肥胖就该怪孩子吃太多。可别忘了,孩子的基因也是一个“推手”。

孩子爸妈如果都偏胖,那孩子长得也不瘦的几率真的不小。没错,脂肪细胞的数量和分布、代谢率等,跟基因有关。

感觉自己家孩子胖,是不是更容易放过零食,叹一口气:“啊,这也怪不了我,基因问题。”

屏幕时间过长:电视、手机、iPad,孩子们的“电子保姆”似乎永远都在。

每天看电视、打游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仅不动,吃零食的同时还容易忽略了身体的需求,坐得时间长,肚子上的肉就偷偷增加了。研究表明,每多坐一小时,孩子肥胖的概率增加14%。

不良饮食习惯:一定不要再拿“小孩子吃东西很挑剔”当借口。孩子不吃蔬菜吃零食,这种事家里多少有。

可别觉得一次两次不重要,天天吃点垃圾食品,久而久之,肚子上的肉就堆积了。尤其是甜饮料、炸鸡、薯片、甜点啥的,糖分和热量都高得离谱。

上学前一杯可乐,放学后一包薯片,孩子长胖不就是这么来的?

睡眠不足:睡得不好也会让孩子长胖。孩子睡眠时间少,体内的“饥饿激素”增加,反而让孩子更想吃东西。你不信?

研究显示,睡得少的孩子更容易有暴饮暴食的行为,吃得多了,胖就更快了。

饮食与运动的不平衡:运动是个好东西,但不见得孩子每天都有机会运动。而如今,家长忙,孩子们没有时间跑跳。

坐得多,运动少,能不胖吗?一份能量摄入跟一份能量消耗的失衡,体重自然就悄悄涨了。

过多的快餐食物:吃快餐时的心理:炸鸡、汉堡、披萨……又香又脆!关键是,这些食物的热量实在是太高了。

孩子吃多了,胃口大了,肚皮自然也越来越大。别以为偶尔吃一顿无伤大雅,研究表明,吃快餐的频率越高,肥胖的风险就越大。

不吃早餐:不吃早餐不单单是坏习惯这么简单,它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整天的能量摄入。

不吃早餐,午餐时饿得“前心贴后心”,吃得特别多。结果体内摄入热量大大增加,孩子不胖也难!

情绪问题:心情不好就吃东西,孩子们也有这种“安慰食物”需求。遇到焦虑、压力,孩子就会吃一些甜食来缓解情绪。这个行为,长时间下去,吃得多,胖得快。

过多的奶制品: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喝牛奶能长高,喝得越多越好,结果喝多了,热量超标了。

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全脂牛奶,容易导致孩子体重超标。所以适量才是关键,奶不是“长肉神器”。

家庭饮食结构:家庭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家长总是做着重油重盐的菜,孩子也会跟着吃,长期饮食不均衡,导致孩子营养过剩,体重就逐步上升。

一提到减肥,很多家长脑袋里就会想起“极限法”——每天少吃、吃一顿,节食 不动。

可是,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做这些“减肥法”不仅没用,反而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好吧,我们来捋一捋那些“减肥误区”。

超低热量饮食:有家长可能想,孩子胖了,那就把他的饭量给限制死。可是,超低热量饮食不仅不能减肥,反而会让孩子身体营养不足,出现免疫力下降、皮肤暗淡等问题。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营养供给不够,怎么能健康呢?

大量运动减肥:很多人一听到减肥就想让孩子拼命运动,觉得运动越多越好。

可是,孩子的运动量需要量力而行,过度运动不仅容易伤害到孩子的骨骼、肌肉,还可能因为身体负担过重,产生其他健康问题。所以,家长们,运动要适量。

减肥药、保健品: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服用减肥药或者一些号称“天然的”减肥保健品。可别忽视了这些药物和保健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孩子的身体还在发育阶段,随便吃些药物,不仅达不到减肥效果,反而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大麻烦。

家长应该意识到,减肥不仅仅是一个饮食和运动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调整。家长要带头改变,做出榜样。

每天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减少不必要的屏幕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同时增加体育活动,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改善体重。

更重要的是,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孩子在健康的轨道上成长。

过度肥胖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在不伤害孩子成长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减掉那些多余的脂肪?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潘雅琪,杜欢,林菊清.儿童肥胖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5,46(02):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