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四肢肥胖是什么体质(四肢肥胖是什么病)

中医男科杜大夫 0
文章目录:

身材肥胖,畏寒怕冷,脾肾阳虚,痰湿体质型ED,中医该如何调理?

导语~身材肥胖,畏寒怕冷,脾肾阳虚,痰湿体质型ED,中医该如何调理?

最近有一个在事业上比较成功的人士比较感慨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事业比较成功,但是感觉身体垮了越来越不行了,别的症状还可以忍受但是见色不起无法忍受,虽然媳妇也不可能因为这个问题去离婚,但是自己还是想着好起来,毕竟对于男人来说这个是大问题。通过进一步了解,其身材比较胖大,但是不是那种白胖而是黑胖而浮的感觉,平时总是感觉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身体非常困重。

晚上可以睡着但是睡着了容易醒,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过去喜欢吃,最近感觉不想吃了,平时也有轻度脂肪肝,每天大便秽臭无比,特别黏滞,每天总是起夜频繁。观其舌质比较淡,舌苔中间白腻,其整体的情况是阳虚夹有寒湿,治以温补肾阳,温化寒湿。可用淫羊藿,阳起石,枸杞子,菟丝子,焦白术,茯苓,山药,山萸肉。半个月过后感觉精神状态恢复,同样晨起慢慢地多起来,继续加大淫羊藿之量扶阳其痿,一个月过后见色可起时间亦可延长。

其实对于这个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首先最一开始就是工作太过劳累,用脑过度消耗了心神,所以就造成了后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日久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必然就会伤及正气上其肾,慢慢的肾精亏虚从而海绵体无法濡养从而形成见色不起。其比较胖体内痰湿比较重,和其阳虚夹杂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个阳虚夹有寒湿之象,所以一边补其阳气,一边温化气寒湿,这样正气足邪气除自然心有余而力足。

其实在这个社会当中你真想达到阳虚夹有寒湿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你还没有阳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出现了遗泄不止的情况,这个时候肯定会有所节制,只有那种日久伤精太过才会出现这个情况,这种情况其实也叫做命门火衰。

揭秘 3 种易胖体质,开方教你靠吃喝动甩肉

肥胖是万病之源,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风险,甚至升高死亡风险,减重可大幅降低这些健康风险。但很多人减重困难,成效不佳。中医师学生钟楚倩分析 3 种 “易胖体质” 特点及生活饮食调理方法 。

BMI 超 24 易三高,减重 5%-10% 可降死亡率

你是 “易胖体质” 吗?研究显示,BMI 超 24,死亡风险急剧上升。而减重 5% - 10%,便能大幅降低三高与代谢综合征风险,降低死亡风险。所以减重不仅关乎外在身形,更关乎内在健康。

易胖体质 1:肠胃郁热/原型食物、低脂低盐

食欲旺盛,吃很多也不觉得饱,对甜食、油炸、辛辣食物不忌口。
容易长痘痘,皮肤常出现红疹子且瘙痒。
【西医检验】胆固醇过高、有脂肪肝。
【减重建议】多吃未加工的原型食物,减少过度调味,如蒸鱼、水煮鸡胸肉、地瓜、玉米、蔬菜。
【中医建议】用山楂、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中药抑制食欲,清除肠胃代谢废物,恢复肠胃正常吸收与排泄功能。

易胖体质 2:痰湿/忌甜食、精制淀粉防血糖飙升

身体沉重、四肢水肿、疲倦嗜睡。
食欲差,饭后易胀气,大便黏腻排不净。
咽喉常觉有痰,饭后更明显。
【减重提醒】忌甜食、面包、饼干、含糖饮料及精制淀粉食品,这类食物易致血糖飙升,很快就饿,还含高热量不良油脂。
【中医建议】服用半夏、陈皮、厚朴、茯苓等祛痰利湿中药,排除脏腑深层湿气,防止痰湿在体内积聚。

易胖体质 3:肝郁气滞/练腹式呼吸,养成运动习惯

压力大,易紧张焦虑、情绪起伏大,月经不规律,经前经后爱发脾气。常熬夜,睡眠不足 6 小时,睡眠质量差,浅眠且易半夜醒来。
【西医检验】肝功能指数偏高。
【减重建议】练习腹式呼吸,吸气时尽量让下腹部鼓起,缓慢吸气、呼气各 3 秒;每周进行 2 至 3 次拉筋或有氧运动,每次至少 30 分钟。
【中医建议】肝郁气滞者多有自律神经失调,可选用柴胡、白芍、郁金等疏肝解郁、安神的中药,帮助放松自律神经。

中医减重效果及疗程时长因个人体质、代谢能力、年龄而异。建议民众咨询专业中医师以获最佳疗效。通过中医减重,既能塑造好身材,又能改善内在健康,远离肥胖危害。

肥胖也有证型?快看看你属于哪种呢?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 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

常见辨证分型有以下五种,不同证型的食养方法也不相同。

1. 胃热火郁证:表现为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干结, 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食养方法:芦根竹叶饮

主要材料:鲜芦根30g,淡竹叶5g,荸荠6个。

制作方法:将鲜芦根、淡竹叶洗净,荸荠去皮洗净,打碎入锅,加清水煮约20分钟。

用法用量:代茶饮,每周3~4次。

2. 痰湿内盛证:表现为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喜卧懒动,舌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食养方法:赤小豆薏苡仁粥

主要材料:赤小豆 15g,薏苡仁 20g,橘皮 5g,粳米 50g。

制作方法:将赤小豆、薏苡仁洗净,浸泡 2 小时,橘皮稍加浸泡。再与粳米一起放进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滚沸后,改为中小火再煮约 30 分钟即可。

用法用量:可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每周 2~3 次。

3. 气郁血瘀证:表现为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 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食养方法:百合佛手粥

主要材料:佛手 10g,百合 10g,大枣 2 枚,粳米 50g。

制作方法:佛手洗净,切成片,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 10 分钟,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大枣、百合,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 5 分钟,转中小火煮 30 分钟,熬煮成粥食用。

用法用量:可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每周 2~3 次。

4. 脾虚不运证:表现为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食养方法:山药莲子饼

主要材料:鲜山药 50g,莲子 15g,枸杞粉 5g,面粉 50g,牛奶 50mL,鸡蛋 1 个。

制作方法:山药洗净削皮,莲子去莲芯留莲肉稍浸泡,再和山药一起放入锅中,蒸 20 分钟,晾凉后筛入面粉和枸杞粉,倒入适量牛奶、鸡蛋、酵母,搅拌成糊状揉成面团,擀成约 5mm 厚的面片,盖保鲜膜发酵半小时至原来的两倍厚,放入电饼铛,烙饼模式烙熟。

用法用量:可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每周 2~3 次。

5. 脾肾阳虚证:表现为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食养方法:益智核桃猪肚汤

主要材料:益智仁 10g,核桃仁 50g,生姜 10g,猪肚100g。

制作方法:猪肚清洗干净后焯水切块备用,核桃仁对半分开,益智仁稍加清洗,将所有食材和猪肚一起放入煲内,大火煮沸后改为中小火再煮 40 分钟,调味即可食用。

用法用量:佐餐食用,每周 2~3 次。

肥胖不同证型食药物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