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会导致肥胖吗(盆腔炎会胖肚子吗)
脾虚湿盛会引起什么妇科病
脾虚湿盛会引起什么妇科病?
脾虚湿气盛会容易引起某些妇科的疾病。
脾虚湿盛会导致一般以水湿停滞症状为主,伴免疫力下降、统血功能失调,和反复性慢性白带增多色白及一些妇科炎症疾病等,当然慢性盆腔炎、不孕、肥胖、子宫肌瘤或月经量失调等,从某种意义上,归属体质因素和病理产物综合性发生发展。
中医认为
易得妇产科疾病与如脾失健运、脾虚湿盛、脾失统摄、脾虚下陷这些特色因素问题相关。
脾虚湿盛又易引脾(肾)阳虚,易生寒凉生冷,脾阳不振,运化失 病,虚实错杂职,水湿流溢下焦,妊娠水肿等。
湿盛成痰,痰湿塞滞冲任、胞宫,可出现月经过少、困经、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崩漏、产后恶露不绝也与之有一些关系。
健脾化湿中药调理常用参苓白术散或人参健脾丸等方剂为主进行治疗。
中药调理可用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陈皮、山药、薏苡仁,炙甘草、芡实、鸡冠花。
临床上依寒热毒因素随证加减。
湿邪下注可选用茵陈、泽泻等。
寒湿者多加干姜、桂枝、白芷等。
月经失调者可用川芎、当归等。
妇科炎症慢性者多用苍术、少量车前草等。
中气不足或气血亏损者用黄芪、红参等。
不孕者加金樱子、兔丝子等。
肥胖者多用桂枝、葛根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者,可选用柴胡、木香等。
本文为原创文化知识共享。
原创作者罗占光 。由医道之窗蓝玉堂提供。
腹部肥胖往往是由带脉堵塞造成的
腹部的肉肉好恼人啊,不知不觉又长了好多;虽然控制了饮食,肉肉还是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游泳圈”!
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体重超标的人会有随身携带“游泳圈”的烦恼,就连一些明明看上去很苗条的人也会有小肚子凸出“疑似怀孕”的困惑。
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腹部肥胖往往是由带脉堵塞造成的。
一、带脉是什么?
所谓“带脉”,指的是位于腰腹之间、人体唯一横向运行的脉络。“带脉”中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为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
作为奇经八脉之一的“带脉”,就像人体自身配备的一条腰带,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加强人体其他的上下纵向的经脉之间的联系。
带脉与女性月经有密切关系,是专管调理月经及妇科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经络,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
二、带脉为什么易堵塞?
腰腹是人体的带脉区,而带脉区又是人体微循环最薄弱的地方。带脉一旦堵塞,会造成身体多条经络都堵在腰腹处,很容易造成脂肪与毒素的堆积。带脉不通则是由于寒湿体质或者身体受到寒凉引起。
三、带脉堵塞有什么危害?
1.腹部带脉不通,导致小肚肥胖
带脉堵塞,力量不够,约束不了腰腹部赘肉的生长。就好像腰带坏了,没有办法扎紧裤腰一样,赘肉自然就长出来啦!想要跟小腹上多余的肉肉说拜拜,首先就得让“带脉”变得通畅。
2.妇科病都发生在带脉以下
中医把妇科病叫做“带下病”,几乎所有的妇科病都发生在带脉以下,大名鼎鼎的神医扁鹊就是位妇科专家呢。
带下病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有性生活的女性90%都或多或少有带下病,也就是西医所谓的各种炎症,包括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
四、如何有效保护带脉?
预防腹部带脉不通,注意腹部保温,少穿低腰裤、露腰装,以免造成“带脉”瘀堵。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腹部为阴,所有阴经都要经过腹部,如胆经、肾经、脾经等。如果腹部着凉,很容易就会让带脉变得瘀堵起来,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温”,不要让腹部着凉。
五、敲带脉的功效
中医认为,经常推敲保养带脉,好处多多。
1.消除腹部游泳圈,腰腹部的赘肉和带脉有密切关系。想要让堵塞的“带脉”恢复通畅,跟肚子上的赘肉说拜拜,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推敲带脉所在的位置。
敲带脉可以加快经络气血的运行,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减少赘肉的产生,尤其是对于腹部及腰部两侧赘肉的减肥更是有奇效。
2.调理月经、治疗妇科病,通过调理带脉来治疗妇科病,是古时的常用之法。调理带脉有调经止带疏肝行滞的作用,对痛经以及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都有帮助。
3.增加肠道蠕动,提高排毒能力,是治疗便秘的妙方。对便秘型肥胖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4.加快经络气血的运行,消除诸经在带脉处的血淤积热。
5.强壮肾脏,缓解腰部冰凉、酸疼。
6.是治疗各种疝气疾患的必选经脉。
7.除痘痘、减淡痘印,具有美容功效。
8.很自然减少食欲,具有一定的瘦身效果。
六、如何敲带脉?
敲打带脉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如何正确地敲打带脉呢?赶快试试吧。
带脉的位置
从肚脐往腰两边,腋下中线,与肚脐两边的交汇处。可重点敲击带脉的核心穴位:带脉穴。
敲打要领
平躺在床上,两手握空拳,来回敲打带脉(即身体两侧、腰边的赘肉),由轻到重,频度要快。100-300次即可。
注意事项
●敲带脉下手不可太重,坐着也可以敲击。需长期坚持。
●无需特意节食、锻炼或者忌口,但是以清淡饮食为宜。
●100-300下需要的时间并不长,几分钟就可以搞定。躺着敲的时候,胳膊肘支在床上,不会觉得很酸。敲打的难度系数是很低的。
禁忌:孕妇不能敲带脉。
每天泡脚好处多,你所知道的这些疾病最适合泡脚?
秋天来了,意味着天气已经渐渐转凉了。经常关注自身养生的读者相信已经开始"每日一泡",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泡脚吗?哪些人群适合泡脚呢?我们在泡脚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呢?本文就为你一一解答。
我们俗称的泡脚在中医来讲叫足浴。中医足浴疗法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且因为足浴疗法有着简单、便捷、廉价、有效的特点,无论是采用中药配制的药剂稀释泡脚,还是简单而传统的热水泡脚,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人体内的阳气渐渐衰弱,不能发挥温煦作用,寒邪会趁机侵袭人体。而我们的足部属阴,寒邪亦为阴邪,故足部容易受寒,因此古人十分注重对足部阳气的保养。不仅如此,足部的穴位很多,通常足浴疗法除了可以对足部或者小腿的疾病产生疗效以外,甚至可以通过药物或热水等刺激足部穴位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调节人体其他各系统的疾病。
足浴,不单单指的是用热水泡脚,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足浴方,水煎之后拿药汁与热水混合,然后泡脚,刺激足部的穴位,使药物的成分渗透进足部的经脉,运行及作用于身体,以起到预防和改善疾病的目的。
用中药足浴要比单纯热水足浴效果更好。中药足浴一般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川乌、花椒、桂枝、细辛、干姜、附子、红花、艾叶、赤芍、川芎等。
足浴一年四季都可以,冬季最适合。天气寒冷,阳气收敛,身体血液循环减弱,除了怕冷外,有时还会影响各脏腑的功能。所以,冬季若想健体,除了进补药膳外,不妨试试中药足浴。冬天天气寒冷,很多人尤其体质虚弱的女性,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而晚上睡觉之前进行足浴,能提高身体温度,达到暖身驱寒的效果,并且将不同的中药配制成足浴药液,热力更能帮助药力渗透,有助于行气活血,强身防病。
除此之外,夏天气温高,人们往往贪图寒凉,加上饮食结构不合理,夏天经常吃寒凉油腻食物,因此体内多寒湿。经常足浴,能祛寒除湿,预防寒湿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夏日泡脚的时候,时间可以短一点,水温可以低一点,但不能用凉水进行足浴,会损伤阳气。
那么哪些疾病最适合泡脚呢?为大家介绍几种。
1.妇科疾病:痛经、术后恢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围绝经期综合征。
2.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糖尿病、肥胖。
4.神经系统:脑血管后遗症半身不遂、周围神经炎、失眠、抑郁。
5.类风湿性关节炎。
6.其他:运动系统骨折后肿痛、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足跟痛、周围血管病静脉曲张。
泡脚前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呢?
准备足浴盆1个、足浴溶液2000毫升。在足浴盆中加热水1500毫升左右,水温控制在45℃。再将一次性无毒耐热腿足浴专用药袋浸泡在热水中或将制备好的洗剂500毫升左右倒入足浴盆中。根据个人性别、年龄、疾病、体质的差异,设定温度、时间。一般浸泡30分钟,最多不能超过40分钟。
知道你适不适合泡脚了吗?看到泡脚有这么多好处,心动了吗?快快行动起来吧!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