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协会(中国肥胖症)

中国循环杂志 0
文章目录:

评估肥胖有新指标和新框架!欧洲协会共识

近日,欧洲肥胖研究协会(EASO)提出了成人肥胖诊断、分期和管理的新定义,以更好地与肥胖是种基于肥胖的慢性疾病这一概念相接轨。

1 成人肥胖的诊断、分期和管理的新框架

文章指出,肥胖的诊断与治疗基于体重指数(BMI)是不足的,因为体重指数不能完全反映脂肪组织分布和对疾病的影响。而腹部脂肪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关系更密切,即使依据体重指数还不足于诊断肥胖。

基于此,新框架明确指出,腹部脂肪过多堆积提示是重要危险因素,即使是对于低体重指数也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人群。

新的肥胖定义包括了体重指数25~30 kg/m但腹部脂肪增多以及存在身体功能或心理疾病的人群。

诊断肥胖的指标中也引入腰围身高比,而非腰围,腰围身高比>0.5更具有心脏代谢风险预测的优越性。

考虑到肥胖与几种癌症强相关,肥胖患者应常规筛查肥胖相关癌症。

定义还建议应根据医学、精神和功能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将肥胖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进行分期的重要性。

肥胖的治疗基本遵循现有指南。但药物与减重手术的临床试验纳入参与者的标准多基于人体测量学界值,而非更为完整的临床评估。

严格实施循证医学标准,减重药物或手术不宜直接用于有严重疾病负担但体重指数较低的患者。提示今后的减重试验中,纳入标准应更符合肥胖分期,而非传统的体重指数。

文章建议,尤其对于BMI≥25 kg/m、腰围身高比>0.5、存在临床、功能或心理障碍或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使用减肥药物,而不应依赖于当前的体重指数。

这一新定义的提出,将会使得管理肥胖接近其他慢病管理,目标也更为长远。同时强调长期终身要保持健康的体重。

表1 肥胖诊断、分期和管理的建议

主题

顺序

陈述

共识(%)

临床诊断和分期

1

根据对异常和/或过多脂肪堆积的识别(人体测量)以及对其对健康的现有和潜在影响的分析(临床情况)来诊断肥胖。

96%

2

对于 BMI < 35 kg/m者,测量腰围是内脏脂肪堆积和心脏代谢疾病风险增加的标志。

96%

3

根据 BMI ≥ 25 kg/m和腰围身高比>0.5,可以认识到过度脂肪堆积可能会增加欧洲成人出现临床、功能或心理障碍或并发症的风险。

65%

4

对欧洲成人肥胖的判断以 BMI ≥ 30 kg/m以及存在或不存在任何临床、功能或心理障碍或并发症为依据。

70%

5

诊断欧洲成人肥胖,标准为 BMI ≥ 25 kg/m2 ,腰围与身高比 >0.5 >0.5,并且存在任何临床、功能或心理障碍或并发症。

66%

6

不同种族应有不同的BMI 界值。

100%

7

当 BMI 和体格检查不足以诊断时,可以考虑采用双能 X 射线吸收仪或生物电阻抗法来确定身体成分和肥胖程度(体脂百分比)。

75%

8

系统评估肥胖者的临床、功能和心理(心理健康和饮食行为异常)状况(临床情况)。

92%

9

根据系统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诊断来评估并发症和代谢风险因素。

96%

10

通过访谈、肥胖相关残疾问卷或运动测试来评估功能状况。

92%

11

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或存在相关危险因素,应评估是否存在肌少症肥胖(肌肉质量、功能、身体成分)。

87%

12

肥胖者应定期接受肥胖相关癌症的筛查。

91%

13

评估抑郁症状和饮食行为障碍,考虑使用心理测试来筛查饮食行为障碍。

87%

14

根据肥胖症的临床、精神和功能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将其归类为慢性复发性疾病。

96%

治疗支柱

15

组织长期多学科管理,将肥胖视为一种多因素、慢性、复发性疾病。

92%

16

成人肥胖管理治疗的支柱是行为改变(包括营养疗法、体力活动、减轻压力、改善睡眠)、心理治疗、肥胖药物以及代谢/减肥手术。

96%

17

建议所有肥胖者改变行为。

83%

18

根据官方建议,为 BMI ≥ 30 kg/m或 BMI ≥ 27 kg/m且患有肥胖相关疾病或并发症的患者处方肥胖药物,作为行为改变的辅助手段。考虑对 BMI ≥ 25 kg/m且腰围与身高之比 > 0.5的欧洲人以及存在临床、功能或心理障碍或并发症的患者使用肥胖药物。

83%

19

对于 BMI ≥ 40 kg/m2 或 BMI ≥ 35 kg/m BMI ≥ 35 kg/m且患有肥胖相关疾病或并发症,或 BMI ≥ 30 kg/m2 且尽管接受了最佳药物治疗但 2 2 型糖尿病控制不佳者,可考虑进行代谢/减肥手术。

79%

20

对所有接受减肥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长期多学科的随访。

96%

21

将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管理作为肥胖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在选择用于治疗肥胖相关并发症或肥胖患者非肥胖相关疾病的药物时,应考虑肥胖以及治疗对体重、身体成分或代谢状态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好尽可能处方与体重增加无关的药物。

100%

治疗目标

22

考虑到肥胖的管理和治疗比单纯的减肥有更广泛的目标,应进行预防、解决或改善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以及改善身体/社会功能和健康。

100%

23

制定成人肥胖管理的个性化治疗目标,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1)预防体重进一步增加和发生肥胖相关并发症。

(2) 实现并维持足够的减肥效果,以预防、解决或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和/或改善生活质量和/或心理健康和/或改善身体/社会功能和体能。

96%

24

在治疗开始时根据肥胖的严重程度和阶段设定治疗目标,同时考虑可用的治疗方案、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以及患者的偏好。与患者讨论肥胖的驱动因素和可能的治疗障碍(心理/精神、机械/功能、代谢和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驱动因素/障碍)。

96%

25

强调长期、现实、持续的减肥,以降低健康风险,包括促进体重维持和防止体重反弹。由于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要帮助患者了解维持更健康的体重需要终生努力。

96%

初始干预水平

26

根据个人治疗目标、肥胖的临床严重程度和之前的肥胖治疗(而不是仅仅根据人体测量参数)提出适当的初始干预水平(行为矫正、心理治疗、肥胖药物、代谢/减肥手术)。

96%

27

与患者讨论并商定适当的初始干预水平,考虑到之前的治疗,并仔细考虑所有临床上适当的治疗方案。

100%

28

如果初始干预不足以实现治疗目标,则考虑强化治疗或额外的治疗方法。

96%

共识组进行了改良的德尔菲研究,以确定一组可帮助诊断、分期和管理肥胖的陈述,这些陈述符合更符合肥胖作为一种基于脂肪的慢性疾病的概念的框架。

指导委员会负责挑选参与该过程的专家。挑选的依据是国际声誉和肥胖科学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总共联系了 29 位专家,他们都同意参与本研究。大多数专家属于内分泌学、营养学或内科领域(72%),还包括五名了进行代谢/减肥手术的外科医生、两名初级保健医生和一名患者权益专家。

来源:Busetto L, Dicker D, Frühbeck G, et al.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diagnosis, staging and management of obesity in adults. Nat Med. 2024 Jul 5.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揭牌

阳光讯(贺迪 记者 郑亚雷)12月1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医院在肥胖症防控与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前的11月30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非公立医疗协会肥胖与代谢专委会成立大会上,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医院院长姬秋和当选副主任委员。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被授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院长尹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医院院长姬秋和教授分别致辞,他们表示,面对肥胖症这一健康挑战,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和治疗方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患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旨在通过多学科医疗专家的合作,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治疗策略和管理模式,提升肥胖症的诊疗质量和防控效果。

在来宾的见证下,尹强院长与姬秋和教授共同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揭牌。

随后,在非公立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肥胖治疗领袖训练营上,多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春虹主任就肥胖症的诊断与评估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诊断思路;大兴医院内分泌科邢影主任分享了减重门诊建设的宝贵经验,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周岩副主任医师、曹晋副主任医师分别解读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肥胖症的临床实践进展》,分享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会后,来宾们参观了医院,对医院的设施、服务以及专业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未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将不断探索和实践肥胖症防控与治疗的新模式、新方法,为肥胖症患者带来福音,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在我院揭牌

11月30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非公立医疗协会肥胖与代谢专委会成立大会上,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医院院长姬秋和当选副主任委员。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被授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

12月1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医院在肥胖症防控与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关资料显示,全球约7.64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及肥胖率超过50%,肥胖人群比例达到16.4%。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院长尹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医院院长姬秋和教授分别为活动致辞,他们表示,面对肥胖症这一健康挑战,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和治疗方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患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旨在通过多学科医疗专家的合作,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治疗策略和管理模式,提升肥胖症的诊疗质量和防控效果。

在来宾的见证下,尹强院长与姬秋和教授共同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肥胖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单位”揭牌。

随后,在非公立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肥胖治疗领袖训练营上,多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春虹主任就肥胖症的诊断与评估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诊断思路;大兴医院内分泌科邢影主任分享了减重门诊建设的宝贵经验,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周岩副主任医师、曹晋副主任医师分别解读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肥胖症的临床实践进展》,分享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会后,来宾们参观了医院,对医院的设施、服务以及专业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未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将不断探索和实践肥胖症防控与治疗的新模式、新方法,为肥胖症患者带来福音,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肥胖管理中心简介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肥胖管理中心专注于肥胖症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为肥胖症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帮助患者有效控制体重,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肥胖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本中心拥有一支由内分泌科、中医综合科、消化内科、消化外科、营养科、心身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组成的资深专家团队。内分泌科专家对肥胖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和健康评估,精准诊断肥胖相关合并症,并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体化减重治疗方案;营养科专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在控制热量摄入的同时,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消化内外科专家对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内镜下减重支架置入术或减重外科手术治疗;中医综合科专家为患者提供针灸、埋线等中医减重治疗;心身医学科专家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中心配备了超声体重身高仪、内脏脂肪测量仪、人体成分分析仪、食物仿真模型、营养治疗应用软件等先进设备,能够精确测量患者的身体脂肪含量、肌肉量、基础代谢率等关键指标,为制定个性化的肥胖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