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和肥胖的关系(血糖高肥胖的护理诊断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体重才算胖?医生告诫:肥胖可引发多种病,重视起来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都觉得“胖”是个相对的概念,你可能认为自己还算健康,体重也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体重才算胖呢?如果只是凭个人感觉,那可能并不准确。
很多时候,肥胖并不只是外形上的变化,它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是肥胖人群中常见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通常在于体内脂肪的过度积累,进而引发代谢紊乱,妨碍了身体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所以,医生提醒大家,不要等到身体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才开始关注体重和健康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肥胖对身体健康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
你可能觉得自己体型稍微有点圆润,但是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觉得自己还能应付日常的活动。
但你知道吗,肥胖其实是导致高血脂的一个关键因素。体内脂肪的过度累积,不仅塑造了不理想的体型,还会促使血液中脂质含量上升,从而加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比如一位体重过重的男性,虽然看起来身体健壮,且感觉身体无大碍,但是长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让他形成了明显的腹部肥胖。
医生在体检过程中发现,他的血脂指标异常偏高,特别是被视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远超正常范围。
由于血脂过高,他的动脉壁逐渐被脂肪沉积物堵塞,增加了他患心脏病的风险。尽管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血脂的长期异常已经悄然损害着他的心脏健康。
当人体处于肥胖状态时,脂肪在体内的积累会打乱脂质代谢的平衡,导致脂肪酸更多地被释放到血液中,使得血脂水平偏离正常范围,若持续不加以控制,最终可能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脂水平越高,动脉的通畅性就会降低,心脏和大脑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这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管理体重并减少脂肪堆积,是预防高血脂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不可或缺的一环。
谈及肥胖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糖尿病无疑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普遍观念认为糖尿病仅与糖分摄入过多有关,但实际上,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核心问题在于胰岛素抵抗,而肥胖则是加剧这一病理状况的关键因素。
体内脂肪过度累积时,脂肪细胞会释放众多因子,这些因子会扰乱胰岛素的功能,使得血糖难以顺利进入细胞被利用,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一位男性因日常缺乏体育锻炼,加之偏好高热量及高脂肪食品,致使体重逐年攀升。虽然他并不常感到渴望水或频繁尿尿,但他逐渐感到精力下降,工作时容易感到疲倦。
根据体检报告,他的血糖水平已高于正常值,医生向他指出,他目前正处于糖尿病的初期阶段。
医生认为,他的肥胖状况显著加重了胰岛素抵抗问题,因此建议他着手减轻体重,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
肥胖如何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具体而言,体内脂肪,特别是腹部脂肪的过量积累,会加剧体内的炎症反应,进而削弱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意味着,为了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胰腺不得不提升胰岛素的分泌量。久而久之,胰岛素的分泌逐渐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致使血糖水平失去平衡,进而步入糖尿病的境地。
尽管高血压的危害广为人知,但肥胖与高血压之间的紧密联系却常被众人忽视。
简而言之,体内过多的脂肪积累,尤其是腹部的脂肪,既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担,也可能直接对血压调控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一位年约四十多岁的男性,其体重已经超出了健康标准,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腹部肥胖。由于工作压力繁重,他经常需要熬夜并参与应酬活动,这导致他的饮食习惯变得极不规律。
近年来,他频繁感到头晕,尤其是在早晨醒来时,有时甚至会出现短暂性的视力模糊或眼前发黑的现象。
在体检过程中,医生发现他的血压值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医生指出,他的肥胖状况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体内脂肪的累积会促使某些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素进而引起血管收缩,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众多研究已经清晰地表明,体重的增加,特别是脂肪的累积,与高血压的风险提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当体重上升10%~20%时,个体罹患高血压的概率会显著提升。
肥胖不仅直接通过加重心脏负荷来提升血压,还会促使体内脂肪细胞释放某些物质,这些物质会对血管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血压的上升。
因此,减少体重,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减少,不仅有助于改善高血压,还能够降低许多与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或许你未曾直接将肥胖与关节疼痛相联系,但实际上,体重的过度增加会给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带来沉重的负担。肥胖会加速关节的磨损,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
当关节软骨承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重量时,会发生磨损,进而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加剧疼痛,长此以往,可能会严重妨碍日常生活的品质。
一位体重长期超标的男性,在四十岁的年纪就开始感到膝盖疼痛,特别是在上下楼梯时,这种疼痛变得尤为剧烈。
起初,他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关节劳累,但随着疼痛症状的日益加重,他最终决定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告知他,其膝关节的软骨已经遭受了磨损,初步判断为骨关节炎。医生解释,肥胖是加剧关节磨损的一个重要因素。
超标的体重给关节带来了过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导致关节软骨受到过度挤压,进而引发疼痛以及关节功能受限。
每当体重增加1公斤,膝关节所需承受的压力便会额外增加约4公斤,这对关节健康构成了显著挑战。
因此,保持适宜的体重水平,以减轻关节所承受的负担,不仅有助于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还能延缓关节的退化进程,从而延长关节的使用寿命。
除了肉体上的健康问题,肥胖还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肥胖与诸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肥胖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脑,导致情绪不稳定。与肥胖相关的体内炎症反应及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对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造成干扰,进而提升个体罹患抑郁症及焦虑症的风险。
例如,有一位长期肥胖的男性,他感到自己越来越自卑,情绪波动大,易怒,甚至在工作和家庭中都感到很大压力。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发现,他不仅面临身体上的肥胖问题,还伴有明显的焦虑与抑郁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开始通过减肥和心理辅导来改善自己,渐渐地,他的情绪变得稳定,抑郁症状得到缓解。
医生解释说,肥胖所触发的炎症反应会降低大脑中被称为“快乐激素”的血清素含量,进而对情绪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肥胖不仅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多种威胁,还可能使个体面临更高的情绪障碍风险。
通过合理调控体重,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可以积极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进而维护心理健康状态。
肥胖不仅仅是外形的变化,它对健康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疾病和情绪障碍等,都与肥胖有着深刻的关系。
若未能及时管理体重,肥胖或将演变为慢性疾病的催化剂,对我们的生活质量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不仅能预防这些疾病,还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肥胖带来的疾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汪慧.多种肥胖指标对老年人高血压预测价值的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25-02-15
肥胖不仅关乎美丽,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都与肥胖密切相关!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这个健康日的设立旨在引起全球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并倡导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相关措施。
现代社会大家的减肥意识越来越高,但很多人控制体重还是为了能有一个美丽的体型,而没有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病。
但肥胖确实是一种慢性代谢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同属代谢综合征,需在医生监督下治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健康的胖子”。
而且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 200 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肥胖:与高血脂如影随形
高血脂指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超过正常值。肥胖者脂肪代谢特点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脂等指标普遍升高,脂肪代谢紊乱。肥胖人群中,血浆胆固醇水平在 5.2 毫摩尔 / 升以上者占 55.8%,60 岁后肥胖男性、50 岁后肥胖女性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高血脂主要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血液供应依赖冠状动脉,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会引起心脏缺血,导致冠心病;脂质异常还会造成脑血管硬化,易引发脑卒中。肥胖者的脂质异常可通过适当减肥治疗、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将血脂降至正常水平。
肥胖:让心脏如此沉重
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 4 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30% 者,10 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增,说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损害。
肥胖者血液中脂肪过多,血液总量增加,心脏需增强收缩力,负荷过重时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另外,肥胖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积,心肌可能代偿性肥厚,但肥厚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使心脏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肥胖还会并发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导致冠心病,增加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风险。一般来说,肥胖者体重降低 10%,患冠心病风险可减少 20%。
肥胖:诱发 2 型糖尿病的元凶之一
肥胖是 2 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患病风险与肥胖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关,长期、持续肥胖者 2 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数倍。
2 型糖尿病是慢性糖代谢异常疾病,长期高血糖有多种毒性作用,会侵蚀动脉血管组织细胞。从肥胖到 2 型糖尿病的进展一般为:肥胖→糖耐量减低→2 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肥胖:罹患癌症的高风险因素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指出,33% 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患恶性肿瘤风险高于肥胖男性。
肥胖诱发癌症是因体内脂肪过多导致激素水平升高,如脂肪细胞释放雌激素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腹部脂肪细胞促使人体产生生长激素,这些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关键因素。
更 “青睐” 肥胖者的肿瘤有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小肠癌、胆囊癌等也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儿童期肥胖也会为日后患癌埋下隐患,英国研究表明,儿童越胖,日后患胰腺癌、膀胱癌、呼吸道癌症和口腔癌等概率越高,所以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肥胖:让皮肤不再美丽
肥胖者皮肤易出现问题,如黑棘皮病,症状为身体某些部位皮肤色素过度沉着,变成黑色、棕色或褐色,伴有皮肤增厚,主要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肘关节及手背等褶皱处皮肤,与胰岛素抵抗及 2 型糖尿病有关,患黑棘皮病需检查血糖代谢是否异常。
此外,肥胖者更易发生皮肤感染,一是真菌感染(“长癣”),二是毛囊炎(长疖子)。因为肥胖者皮肤薄弱易擦伤,皮肤表浅静脉过度充盈,血液回流功能差,且全身免疫功能下降。长疖子还因为皮肤分泌油脂多,堵塞毛囊旁皮脂腺出口,使细菌在毛囊内繁殖,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治疗皮肤感染除局部擦皮肤科外用药,要少吃油腻食物减少油脂分泌,注意皮肤卫生,减肥是根本解决办法。
肥胖:不孕不育的隐蔽因素
肥胖相关疾病发生与脂肪分布密切相关,腹部型肥胖(向心性肥胖)的女性生殖功能易受影响。据调查,BMI>25 的女性因不能排卵造成不育的概率比体重正常女性多 1 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表现等,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是 2 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数代谢和生殖指标异常,减重(5% - 10%)可使血清睾酮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排卵周期,提高妊娠成功率。
男性生殖能力也受体重影响,肥胖会降低男性睾酮分泌,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导致少精子症、精子活动力下降,影响生殖能力。丹麦研究显示,BMI>25 的男性精液浓度比正常体重男性低 22% ,弱精症发生率随 BMI 升高而升高,备孕男性需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与痛风相伴而行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嘌呤是人体核酸代谢产物和食物重要成分,其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逐年升高,动物内脏、海产品及酵母等食物嘌呤或嘌呤前身物含量较多。
嘌呤在血液中转化为尿酸,通过肾脏排出,若摄入超过排出,尿酸在关节和软骨处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典型症状是关节红肿、剧痛,以脚拇趾常见,还会发生寒战和高热,影响生活,尿酸沉积在肾脏会造成慢性肾炎或肾结石。
肥胖者痛风发病率比非肥胖者高 3 倍,血尿酸水平与体重、BMI 成正比,腹部型肥胖女性更易患痛风,腰围 / 臀围比值越大,发病率越高。肥胖从以下方面影响血尿酸水平:一是饮食中高嘌呤食物多且食量比 BMI 正常者大,使尿酸合成增加;二是存在胰岛素抵抗,肾脏对尿酸清除率下降,排出减少;三是减肥过程中体内易产生酮体,使尿酸从尿液排出减少 。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两次采集非同日空腹血,男性血尿酸值>420 微摩尔 / 升,女性>360 微摩尔 / 升。
痛风患者应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建立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食物热量及营养素供能比例,保持健康体重,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避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还应禁饮酒精饮料。
肥胖:最易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肝脂肪变性,是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造成的疾病,约一半肥胖者患有脂肪肝。
正常肝脏内脂肪体积占肝脏体积的 4% - 7%,其中一半为三酰甘油,另一半为卵磷脂和胆固醇,肝脏是将血液中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的场所,但储存空间有限,三酰甘油合成后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释放入血液。
肥胖者体内,一方面脂肪酸摄入过多,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增多;另一方面血液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难以输出到血液中,大量三酰甘油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患上脂肪肝后,早期几乎无症状,随脂肪堆积加重,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此时应就医。轻、中度脂肪肝多数可逆,通过减肥和调整膳食,脂肪肝可减轻甚至消失,若不重视,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后期甚至导致肝硬化,严重危害健康。
肥胖不仅会带来各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多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会给人的心理带来潜在的危害。肥胖者容易因为肥胖受到排斥与嘲笑,同时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忧心忡忡,长时间笼罩在心理阴影之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症状与女性肥胖及脂肪分布有关。肥胖者限制饮食后更易出现暴食的情况。
肥胖的流行及其高昂的医疗费用还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了增加 31.8% 的直接医疗成本,还增加 61.8% 的间接负担,即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生产力、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肥胖不只是身材问题,更是癌症潜在 “导火索”,你了解吗?
“叮咚!您订购的致癌套餐已派送至胰腺驿站,配送员甘油三酯正在尝试突破β细胞防线。”
凌晨两点半,你的脂肪通讯塔突然收到这条“加密简讯”。听起来像段子,但现实可能比这更残酷。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秤上的数字,它还可能悄悄为癌症“铺路”。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这个日子提醒我们:肥胖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胖不胖”的问题,而是关乎健康的“定时炸弹”。根据2023年的一项研究,中国成年人中,超重人群占34.8%,肥胖人群占14.1%。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就有近5个人体重超标。
肥胖带来的问题,远不止“穿不下牛仔裤”那么简单。它可能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癌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肥胖和癌症之间的“隐秘关系”。
肥胖和癌症,到底啥关系?
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指出肥胖与13种癌症有直接关系,包括结肠癌、食管癌、肾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等。简单来说,肥胖就像给这些癌症发了一张“VIP邀请函”。为什么肥胖会增加癌症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慢性炎症
肥胖的人体内脂肪组织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就像“内鬼”,悄悄破坏正常细胞,甚至可能促进癌细胞生长。
2.胰岛素抵抗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身体为了控制血糖,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岛素。而过多的胰岛素会刺激癌细胞生长,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
3.激素失衡
脂肪细胞会分泌雌激素,而雌激素过多可能刺激乳腺细胞过度生长,增加乳腺癌风险。
肥胖的“致癌套餐”,你中招了吗?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增加,它还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
肚子大:腰围每增加5厘米,患癌风险就增加一步。
血糖高: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胰腺癌风险。
脂肪肝: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而脂肪肝可能发展为肝癌。
这些“套餐”听起来吓人,但好消息是,肥胖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告别肥胖,从这些小事做起
1、吃对食物少吃高糖、高油、高盐的加工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记住一个原则:食物越接近天然状态,对身体越好。
2、动起来不需要去健身房挥汗如雨,每天快走30分钟、爬爬楼梯、跳跳操,都能有效降低体重。关键是坚持,而不是强度。
3、睡好觉熬夜会打乱身体的代谢节奏,导致体重增加。尽量在晚上11点前睡觉,保证7小时睡眠。
4、管住情绪压力大的时候,很多人会“化压力为食欲”,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学会放松,比如听听音乐、做做瑜伽,或者找朋友聊聊天,别让情绪成为肥胖的“帮凶”。
肥胖不是一天形成的,减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威胁,并采取行动。
世界肥胖日提醒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抗癌药”。从今天开始,少吃一口油炸食品,多走一步路,早睡一小时,这些小小的改变,可能会让你远离肥胖,远离癌症。
记住,你的身体不是垃圾桶,别让它装太多“致癌套餐”。健康的生活,才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世界肥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