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盛 肥胖症状(脾虚湿盛肥胖针灸方)
你是哪种“胖”?痰湿、气郁、脾虚……不同证型,“瘦”法不一样
前不久,35 岁的张女士因肥胖问题前来就诊,身高160,体重就达到了180斤。近两年来,她的体重持续攀升,尽管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张女士自述平日总感觉身体困重,尤其是晨起时更为明显,整个人懒洋洋的,毫无精神,且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更让她忧心的是,近期体检发现,除了体重超标,她的血压和血糖数值也亮起了红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和高血糖前期。
在现代医学中,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紧密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会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血糖调节异常。
经中医诊断,张女士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综合判断为脾虚湿盛型肥胖。针对她的情况,医生采用了健脾利湿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饮食和运动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女士的身体困重感减轻,食欲恢复正常,大便也逐渐成形,体重开始有所下降,同时血压和血糖数值也趋于稳定。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可见血淤、气滞者。
中医肥胖分型及对应治疗
脾虚湿盛型
症状:形体肥胖,肢体困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缓或濡细。此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食药推荐:可选用薏苡仁、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这些食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功效。例如,薏苡仁粥就是一道简单有效的食疗方,将薏苡仁与大米一起煮粥,经常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虚湿盛的症状。此外,还可将茯苓、白术等煮水代茶饮。
胃热滞脾型
症状:形体肥胖壮实,多食,脘腹胀满,胃脘灼痛,口臭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型多为体壮的中青年肥胖者。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通腑泄浊。
食药推荐:可选用黄连、黄芩、大黄、荷叶、山楂等。黄连、黄芩能清热燥湿,大黄可通腑泄浊,荷叶、山楂则有消脂化积的作用。比如,用荷叶、山楂泡茶饮用,能帮助清除体内积热和多余脂肪。但需注意,大黄等药物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损伤正气。
脾肾阳虚型
症状:形体肥胖,四肢不温,怕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男性阳痿,女性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重度肥胖症患者多为此型。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健脾利水。
食药推荐:可选用肉桂、附子、干姜、山药、芡实等。肉桂、附子、干姜能温补肾阳,山药、芡实则可健脾止泻。如用肉桂、干姜煮水,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既能温阳散寒,又可改善脾胃功能。同时,可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肝郁气滞型
症状:形体肥胖,两胁胀满,胃脘痞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弦。肥胖日久者可见此型。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食药推荐:可选用柴胡、枳壳、白芍、当归、川芎等。柴胡、枳壳能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例如,将柴胡、枳壳、白芍煮水饮用,有助于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此外,玫瑰花茶也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经常饮用。
痰浊内阻型
症状:形体肥胖,身体沉重,头晕目眩,胸闷脘痞,口黏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原则:化痰祛湿,理气消脂。
食药推荐: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瓜蒌等。半夏、陈皮、茯苓是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苍术能健脾燥湿,瓜蒌可宽胸化痰。如用陈皮、茯苓煮水,加入适量冰糖,既能化痰祛湿,又可改善口感。同时,应减少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痰浊。
最近有很多朋友说主任分享的一些方子没有标明剂量,不是诚心给的方子。其实,中医治病最看重的就是辨病、辨证、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一人一方。在众多的患者当中,有刚刚患病的,有久病成医的,有理性分析咨询的,有直接拿自己做尝试的。主任秉持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想要和大家分享重多关于中医的知识,所以一定是要为更多人负责的。现在不标明剂量,以后也不会。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请找专业人士,不要私自使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顽固性肥胖,无非是脾虚湿盛了,健脾利湿很关键!
大家好,我是中医从医生。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门诊中我常用的一个治疗顽固肥胖的方子。
见方:白术、茯苓、泽泻、山楂、荷叶、陈皮、黄芪、决明子、薏苡仁、丹参。(请注意,一人一体质,具体使用需根据个人情况辨证施治!)
作用:健脾利湿、消食导滞、益气减肥
那肥胖与脾虚湿盛有什么关系呢?
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一旦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便无法有效排出,聚而成痰,流注于体内,形成肥胖。
所以,肥胖之症,多责之于脾。脾喜燥而恶湿,若脾虚不运,则湿邪内生,湿性重浊黏滞,最易阻滞气机,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剧肥胖问题。
应该怎么办呢?
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此四味皆为健脾利湿之佳品。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兼能清热排脓。
四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之功,使水湿得以排出,体重自然减轻。
肥胖之人,往往食欲旺盛,饮食不节,导致食积胃肠,形成痰湿。
山楂、荷叶、陈皮三药,既能消食导滞,又能行气化痰。
山楂消食化积,尤善消油腻肉食之积;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善治肥胖之症;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湿之要药。
三药并用,消食导滞,化痰行气,使体内痰湿得以化解。
黄芪、决明子二药,一补气一清热,相辅相成。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能清除体内热毒,改善便秘症状,有利于减肥。
丹参一味,活血化瘀,能改善因肥胖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全方以健脾利湿为核心,兼以消食导滞、益气清热、活血化瘀,多管齐下,使肥胖之症得以根本解决。
【案例分享】
商女士,身高152,体重138斤,伴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部油腻、下肢水肿等症状。曾多次尝试减肥,体重几乎没什么变化。
我看她,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综合辨证属于脾虚湿盛型肥胖。
在刚才方子基础上加减,水冲服,早晚各一剂。同时,嘱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三周后,反馈食欲减小了,腹胀便溏症状减轻,体重有下降。
坚持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降至108斤,腰腹明显变细了,身体也没有不适了。
停药后坚持运动、合理饮食,随访体重未反弹!
身上不胖 ,只有肚子胖 ,典型的脾虚湿盛表现 一个中成药帮你搞定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扰:明明四肢纤细,偏偏肚子圆滚滚,仿佛所有的脂肪都集中在了这一区域?这种“局部肥胖”的现象,在中医看来,往往是脾虚湿盛的典型表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并为你推荐一个简单有效的中成药解决方案。
脾虚湿盛:肚子大的“元凶”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湿,是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一旦脾虚,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就会在体内停滞,形成湿气。这种湿气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水液代谢,还会干扰脂肪的代谢过程,使得多余的水分和脂肪难以排出体外,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容易出现虚胖。
此外,湿气过重还会与体内的津液结合,形成痰湿。痰湿积聚在体内,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造成身体能量消耗减缓,进一步促进脂肪的积累。因此,脾虚湿盛不仅让你肚子大,还可能伴随着身体沉重、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中成药调理:参苓白术散的妙用
面对脾虚湿盛导致的肚子大问题,中医推荐通过健脾祛湿的方法进行调理。在众多中成药中,参苓白术散无疑是一个值得推荐的选择。
参苓白术散由白扁豆、白术、茯苓、砂仁、山药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补益脾气、排出湿气、缓解腹泻的功效。它适用于脾虚湿盛证,即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而导致湿气积聚的患者。通过服用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从而有效改善肚子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