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血糖高怎么办(肥胖血糖高怎么减肥)

中医黄俊臣主任 0
文章目录:

中医:肥胖+高血糖 一碗中药汤拔根 !3个月瘦20斤 血糖也降下来了

一直以来,有部分人并不重视肥胖问题,殊不知肥胖不仅仅是美丑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比如让很多人痛苦的糖尿病,其实用土话来说,就是吃出来的病,也可以说是人胖了带来的病!简单来说,肥胖就像是高血糖的 “催化剂”,极大地增加了患高血糖的风险。

以 45 岁的赵先生为例,他体型肥胖,大肚子特别明显!日常体检时,不仅发现体重超标严重,空腹血糖值也达到了 7.8mmol/L,被确诊为糖尿病。

在此之前,赵先生并未将肥胖视为大问题,觉得胖点无所谓。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开始频繁发出警报:时常感到口渴,嘴干;小便次数明显增多,夜间起夜 3 - 4 次;身体还极易感到疲惫,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在发现高血糖后,他尝试通过节食减肥,可坚持了一段时间,体重下降不明显,血糖也依旧居高不下。前来就诊时,他的体重接近200斤!

我观察他的面色,略显晦暗,舌苔厚腻且偏白,脉象滑数从中医理论来看,这属于痰湿内盛、脾失健运之象。

中医认为,当人体过胖,脾胃功能负担加重,导致运化失常,化生为痰湿,阻滞于体内。痰湿内阻又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其中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输布津液,津液代谢紊乱,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针对赵先生的状况,中医的治疗思路是化痰祛湿、健脾益气,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调节血糖。

给出的方子如下:苍术、白术、茯苓、泽泻、陈皮、半夏、黄芪、山药、葛根、丹参等(一人一方,辨证施治,不可套用)

方中苍术、白术、茯苓、泽泻,能健脾燥湿,利水渗湿;

陈皮、半夏理气化痰,助于消除体内阻滞的痰湿;

黄芪大补元气,促进气血运行;山药健脾益胃,且能平补肺脾肾三脏,辅助脾胃运化;

葛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有助于改善因高血糖导致的口渴等症状;

丹参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循环,辅助调节血糖。

1个月后复诊,赵先生体重下降了 4斤左右,空腹血糖值降至 7.2mmol/L 。根据他的身体变化,在原方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后继续用药。经过 3个多月的持续治疗,赵先生体重减轻了 24斤,血糖值也逐渐趋于正常,空腹血糖稳定在 6.1 - 6.5mmol/L 之间。为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赵先生服用中药一段时间进行巩固。

最近有很多朋友说主任分享的一些方子没有标明剂量,不是诚心给的方子。其实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可盲目套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血糖高,让全身器官都受损!医生给你总结:4个方法,降低高血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周六的上午,阳光明媚,李晓峰正在忙碌地打扫家里。作为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他的工作虽然稳定,但也充满压力。

项目进度的把控、团队成员的协调、客户的需求变化,每一天都像是与时间赛跑。

而今天,李晓峰决定将这些工作都抛到脑后,利用周末来做些家务,清理清理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杂物。

当他从储物间里取出一大袋书籍准备整理时,突然感到胸口一阵闷痛,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压迫着心脏。

他顿时愣住了,试图深呼吸,但胸口的闷痛和呼吸不畅的感觉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明显。李晓峰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心里暗暗想着:不会吧,怎么突然就出问题了?

正当他努力想要平复自己情绪时,邻居王阿姨经过他家门口,看见李晓峰靠在墙上气喘吁吁,脸色苍白。

她赶紧上前询问,李晓峰勉强摆了摆手表示没事,然而,王阿姨一眼就看出他不对劲。毕竟,她曾见过不少类似的症状,知道这绝对不能轻视。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拨打了急救电话。

在医院里,经过一系列检查,李晓峰被告知他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高血糖。

医生告诉他,虽然这不是引发心脏病的直接原因,但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的多个器官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甚至导致不可逆的并发症。

李晓峰听得有些蒙,心想自己平时不过是吃了点儿偏甜的东西,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怎么突然就得了高血糖呢?

医生进一步解释,长期高血糖不仅对心脏、肾脏、眼睛、神经等器官造成伤害,还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又会引发更多的健康问题。

医生给了他四个方法,帮助他尽早控制血糖,避免进一步的器官损害。对于李晓峰来说,这四个方法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还彻底改变了他对身体健康的认知。

李晓峰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喜欢在下午茶时喝一杯甜咖啡,吃点甜点罢了。结果,医生告诉他,这些小小的糖分摄入,其实正是潜伏的健康杀手。

高糖食物会让血糖迅速升高,长期积累下去,胰岛素就会开始“失去控制”,导致血糖的长期波动,进而引发高血糖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前奏”。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杂志的研究,减少糖分摄入的成年人,其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30%以上。

而且,控制糖分摄入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有助于减轻体重,从而进一步降低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风险。

李晓峰开始了严格的饮食调整。他不再随便喝甜饮料,不再以零食替代正餐,更不再忍不住吃那些诱人的甜点。他学会了用水果和坚果来代替糖分摄入,逐渐消除了过度依赖糖分的习惯。

“减糖”确实是一个关键,但李晓峰很快发现,仅仅减少糖分摄入还不够,如何让血糖波动不那么剧烈,才是关键所在。

医生建议他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有助于减缓糖分的吸收,保持血糖的平稳。

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有效降低血糖波动,尤其是全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能帮助糖分更均匀地释放到血液中。

根据《美国医学会期刊》的一项研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明显改善,且心血管健康也得到了提升。

李晓峰开始注意每天的膳食安排,特别是在每一餐中增加更多的蔬菜、豆类、燕麦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他学会了将这些食物巧妙搭配在一起,确保自己的膳食不仅健康,还富含营养,确保血糖不再忽高忽低。

虽然李晓峰之前也有做些轻度运动,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走几步路就累了,怎么能去挑战更强的运动呢?

医生告诉他,适量的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身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这对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至关重要。李晓峰开始把早晨的散步、晚上的慢跑纳入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刚开始,他并不习惯每天进行这么长时间的运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好处:体重减轻了,体力增强了,最重要的是,血糖水平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

李晓峰本来以为,作息和情绪与血糖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医生告诉他,实际上,睡眠不足和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分泌,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正常作用。

长期的压力和情绪不稳会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会直接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一项发表于《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的研究表明,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稳定的情绪能够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李晓峰意识到,只有调整作息时间、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日常的压力。

于是,他开始早睡早起,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每当感到压力过大时,他就会通过冥想、深呼吸或者简单的散步来放松自己,避免让情绪影响到身体的正常运作。

在实施这四个方法后,李晓峰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他的体重也开始下降,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甚至连长期以来的疲劳感也逐渐消失了。

更重要的是,他再也没有感觉到那种胸口闷痛、呼吸急促的状况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徐李香,屠伟平,陶峰.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模式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血脂血糖、生活质量、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药师,2024,27(04):603-611.

中医视角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联及应对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糖尿病与肥胖之间紧密的联系。

从中医理论来看,肥胖的根源往往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

脾胃作为人体运化水谷精微的关键脏腑,一旦失健,水谷难以正常代谢,痰湿、膏脂便会在体内逐渐堆积。而糖尿病在中医里归属于 “消渴” 范畴,其发病与阴虚燥热、气虚血瘀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人群体内大量的痰湿等病理产物,会严重阻碍气机的顺畅运行,进而影响气血的流通,加重阴虚燥热的状况,成为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助推因素。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中医在解决糖尿病合并肥胖问题上的效果,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患者的真实案例。

我的患者赵女士,今年 52 岁,患 2 型糖尿病已经有五年时间,体重高达 88 公斤,BMI 指数达到了 32,属于重度肥胖。她不仅血糖控制不稳定,还经常感到疲倦、气短,日常活动都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赵女士的情况,我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在中药调理方面,以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清热滋阴为原则,精心选用了党参、黄芪、薏苡仁、黄连等药材组方,以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清除体内的痰湿燥热。

同时,我还为她制定了详细的饮食计划,要求她严格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

运动上,建议她从简单的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尝试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

经过半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赵女士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她的体重成功降到了 75 公斤,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许多,疲倦、气短的症状基本消失。更令人欣喜的是,她的血糖水平趋于稳定,原本需要较大剂量药物控制的血糖,现在药量已经明显减少。

我相信,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一定能帮助更多被糖尿病与肥胖困扰的患者重获健康,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