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气虚痰湿肥胖吃什么药(气虚痰湿型肥胖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胖人多痰湿 调理是关键

中医常说“胖人多痰湿”,肥胖的原因也多与“湿、痰、虚”有关。

据中医专家介绍,湿气的发生,多和水液代谢异常有关。而中医讲水液代谢,多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来论。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液主要是靠肺、脾、肾和三焦来调节,心肝辅助调节。中医认为,肺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饮,肾主气化代谢,三焦是津液代谢的通道,体内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津液才能代谢正常。

异常情况下,如果肺脾气虚,人体代谢的能力不足,表现出气虚肥胖,主要表现是肉特别松软,还胆子小,容易感到乏力,动一下就出汗。气虚久了就可能导致阳虚,阳虚肥胖主要的表现就是怕冷,常感到手脚发凉,不爱动,体重容易反弹。如果能量不够,或者能量局部不通,身体调节水液代谢的能力就会失职,多余的津液无法正常代谢排到体外,那么就堆积在体内,变成痰湿。痰湿堆积在体内,就容易出现腰腹部肥胖。

据《大河健康报》

肥胖?用这个方子减肥,把痰瘀清除体外!

中医有一个治疗单纯型肥胖症的方子,叫做消肥汤。什么是单纯性肥胖患者,就是说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消肥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白矾2克。

此方能利湿化浊,活血化瘀。脂肪过多的实质,其实就是痰瘀水湿等病邪堆积于体内的一种表现形式。

李东垣等将肥胖的发生归结为“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多痰饮”,明确提出肥胖之人多痰湿的观点。张景岳则提出先天禀赋和后天饮食因素是导致肥胖发生的根本。而清代的陈无铎则提出了气虚多痰致肥的观点,“肥人多痰,乃气虚也。”结合以上医家之言,肥胖的诱发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后天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等。

致病因素主要是痰瘀水湿

无论是水湿还是痰瘀,都为阴寒之性,需要阳的温化、气的推动,才能清除出体外。气虚则推动乏力,阳亏则温化无权,致使水湿痰瘀堆积体内,形成肥胖。其治若纯以补气,有碍痰瘀,故当先清除病理产物,以开痰瘀之阻遏。

  • 方用苍术、白术,泽泻、茯苓健脾利水;
  • 半夏、皂角、白矾燥湿祛痰,与活血药配用,能降血中之痰浊;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祛瘀,且泽兰,益母草相合,入肝经可活血行瘀;痰瘀散则脉络通,枢机畅而体自康。

诸药合用,因药切病机,故颇见效验。

单纯性肥胖症与先天体质有关,加上平时饮食过于肥厚,久坐久卧缺乏运动,或者外感湿邪,由表入里等原因,导致膏脂痰湿蕴于肌肤。

中药减肥,主要是治本。身体上下气血津液循环正常,增肥、减肥都只是顺带的事情。单纯型肥胖患者除了需要按照体质调理,平时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要多注意,肥腻食物少吃,还需增加锻炼。

有些肥胖可能是病,多是痰湿内蕴或气虚,几味中药让减肥更持久

身体肥胖,是指形体发胖,超乎常人而言。常伴有头晕乏力,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若体态丰腴,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舌脉正常,没有其他疾病的,则属于正常。

中医认为,身体过度肥胖,多是两个原因:

(1)痰湿内蕴,会引起体形胖大,饭量增大,特别喜欢吃些甘美肥腻的食品,胸痞脘闷,平时痰多,肢体沉重倦怠,怕热,舌体胖,苔厚腻,脉弦滑有力。

(2)气虚,会引起体形胖大,少气懒言,动则自汗,怕冷,面浮虚肿,食量较小,身体疲乏,没精神,嗜睡,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辨证:

(1)痰湿内蕴引起的肥胖,多是由于饮食失调,或长期食欲亢盛,或偏食膏梁厚味、甘美甜腻食品,脾运失健,助湿生痰,痰湿流注肌体所致;与先天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属于实证。

(2)气虚引起的肥胖,多是因为劳倦伤气,或饮食不节,脾气受损所致,属于虚证。

调养:

(1)对于痰湿内蕴引起的肥胖,治疗时应该祛痰化湿,用药时选温胆汤或平胃散,酌加山植、茶树根、莱菔子、六一散等,并应控制进食膏梁甜腻之品。


(2)对于气虚引起的肥胖,治疗时应补气健脾,用药时应选择香砂六君子汤,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此外,除了药物治疗外,调节饮食,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对改善肥胖症状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