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导致的肥胖怎么治(湿气导致的肥胖怎样快速减肥)
湿气重引起的肥胖,中医有什么办法
有这样一个患者,女大学生,因为肥胖的困扰来求助中医调理。
当时见症有面色发暗,四肢肥肿,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嗳气反酸,还有气短眩晕。
舌脉是舌苔厚腻,脉细滑
配图,来源网络
了解情况就考虑用方思路了,身材肥胖的人,其四肢尤为粗胖,这个也比较常见。
中医有说肥胖多痰湿,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肥胖是代谢问题,中医上多见和脾有关系了,脾是主运化的,痰湿运化不出去会郁积在体内,这样一来引起肥胖。
同时呢,脾是主四肢的,这些痰湿郁积很容易在四肢上,所以就容易粗胖。
看表现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脉滑苔厚腻,这是典型的痰湿蕴于脾胃。四肢肥胖壅笨,这是痰湿浊邪流于四肢
知道这些情况,用方有法半夏、海藻、枳壳、莱菔子、昆布、茯苓、风化硝、杏仁、佩兰和菖蒲
患者用了之后,腹部的胀满减轻,然后继续加减用了之后,体重下来了,其它情况也没有了,四肢没有当时那么粗胖,后来因为患者要上学,告诫控制饮食外,还叮嘱用越鞠丸、逍遥丸等来善后
一起来看看这个用方有什么讲究
茯苓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化痰,枳壳行气消痰,这里主要是温中健脾化痰湿
风朴硝软坚散结,把痰湿化开,排解出去
佩兰和菖蒲化湿
昆布和海藻消痰利水
莱菔子消痰降气
杏仁则开肺气,打通水之上源,让痰湿代谢更有动力
如此一来痰湿就得到解决,后面因为患者上学原因,告诫用理气解郁健脾来善后
肥胖多是湿气重,建议多吃这5菜,去湿气、健脾胃,肚腩不发愁!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研究》,2020年
《中华中医药杂志》,《湿气体质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关联性研究》,2021年
《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食物性脾胃调理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2023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019年修订版
《中医脾胃病学》,李乾构主编,2022年版
肥胖真的只是吃得多、动得少吗?为何有些人即使节食锻炼,肚腩依然顽固不化?中医认为,这极可能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湿气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
湿气过重会让人感觉体重增加,特别是腹部容易堆积脂肪。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水湿停滞,形成湿气,进而转化为痰湿,最终表现为肥胖。
这种肥胖与单纯的热量过剩不同,它通常伴随着疲倦乏力、胃口不佳、舌苔厚腻等症状。现代生活方式正在加剧湿气问题。长期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过度食用生冷、油腻、甜腻食物,都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湿气内生。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些难以减掉的肚腩,很可能就是湿气在作祟。当脾胃功能受损,人体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水湿就会在体内积聚。湿气有个特点——黏腻重浊,趋向下行。
这就解释了为何湿气重的人常常腹部肥胖,下肢水肿。更糟糕的是,长期湿气过重会影响人体代谢系统,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湿气重的人往往会有这些表现:容易疲劳,四肢沉重;面色晦暗,缺乏光泽;舌苔厚腻;大便黏腻或稀溏;腹部肥胖,松软无力;即使少吃也难以减重。如果你有三项以上症状,就需要重视起来了。
那么,如何通过饮食来祛湿健脾,帮助减少腹部脂肪呢?下面介绍五种具有祛湿健脾功效的食材,它们不仅能帮助祛除体内湿气,还能调理脾胃功能,助力体重管理。薏苡仁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具有良好的利水渗湿功效。
它含有薏苡仁脂、薏苡仁多糖等成分,能促进水分代谢,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薏苡仁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增强脾胃功能。
薏苡仁粥是很好的祛湿食品,每周食用2-3次,可明显改善湿气重的症状。薏苡仁还能降低血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红豆被中医视为"心脾之谷",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消肿的功效。红豆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红豆还含有皂甙类物质,能促进利尿,帮助排出多余水分。红豆汤是很好的祛湿饮品,特别适合夏季饮用。红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能提供饱腹感,减少进食量,助力减重。
冬瓜是传统祛湿食材,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冬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能促进钠的排出,减轻水肿。
冬瓜的热量极低,每100克仅含13千卡热量,是理想的减肥食品。冬瓜皮的祛湿效果更佳,可煮汤饮用。冬瓜还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
荷叶是中医经典祛湿食材,性平味苦,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的功效。荷叶中含有荷叶碱、荷叶多酚等活性成分,能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荷叶茶是简便易行的祛湿减肥方式,长期饮用能明显改善湿热体质。荷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
莲子是养生佳品,性平味甘涩,具有健脾补肾、固精益气的功效。莲子中含有荷叶碱、莲子多糖等成分,能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脂。莲子心略带苦味,具有清心除烦、降火利尿的作用。莲子百合汤是很好的祛湿健脾食品,特别适合脾虚湿盛的人群。
莲子还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能提供持久的饱腹感,减少进食冲动。除了以上五种食材,祛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精制糖和高脂食物摄入;避免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增加身体活动,促进水湿代谢;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脾胃。
饮食调理虽然重要,生活习惯的改变同样不可忽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不动;适当运动,促进水湿代谢;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减少酒精摄入,酒精会加重湿气。
祛湿健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湿气形成非一日之功,祛除湿气也需要时间。一般来说,坚持三个月的调理,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祛湿方法也应有所区别。湿热体质者宜清热祛湿,可多食用冬瓜、绿豆等食材;脾虚湿盛者宜健脾祛湿,可多食用山药、莲子等食材。湿气与肥胖的关系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康是体重管理的基础。通过调理脾胃功能,祛除体内湿气,不仅能改善腹部肥胖,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三者缺一不可。单纯依靠饮食调理祛湿,效果有限。结合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能加速湿气排出,提高祛湿效率。湿气重不仅影响体重,还会影响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常感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
祛湿健脾后,不仅体重会下降,精神状态也会明显改善。健康是一生的事业,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祛湿健脾,调理肠胃,不仅能改善腹部肥胖,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多食用祛湿健脾的食材,告别湿气困扰,迎来健康生活。
你是否已经注意到自己的湿气问题?是否准备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健康从点滴做起,今天的改变将塑造明天的你。祝愿每位读者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美好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身体易发胖怎么破 中医告诉你这么调
生活中,我们常说胖子没有春天;在本公子认为,胖子还没有未来!作为微胖界的“常驻大使”,每每想到如此,本公子也是无限哀伤,然后在心中默默发誓:吃完这顿,我一定好好减肥。很多人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但为什么有些人吃再多也不胖?而我只是喝了点水,体重还稳如泰山呢?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你脾虚胆虚,消化吸收不好!中医认为,身体易胖多半跟脾虚胆虚相关,要想瘦首先得调理脏腑。具体怎么调呢?且听本公子来分解!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 多半是脾虚胆虚
“明明我只是喝了杯水,而她吃了那么多的米饭还有那么多的肉,为啥俺是个悲哀的胖纸,而她却是个窈窕的妹纸?”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瞬间感觉累觉不爱了有木有啊?
其实呢,身体易发胖是有原因的,除了我们熟知的饮食过量、缺乏运动、遗传因素,体质的原因是发胖的根本。如果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并进行有效的调理、建立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微胖界、胖子界顺利毕业,成为瘦纸将不再是梦想!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多半跟脾虚(脾虚包括脾气虚和脾阳虚)、胆虚等密切相关。
“脾气不好”容易发胖
所谓“脾气不好”,在中医中称为脾虚,一个人若脾虚,很容易导致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失健,从而导致消化不好、体内废水无法外排导致肥胖。在中医中,脾胃被称为酒囊饭袋,仓廪之官,其掌管人体的受纳运化之功能,脾喜燥恶湿,若脾被痰湿所困必然会造成脾阳受损,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减弱。《四圣心源》里说到:脾升而善磨,即水谷入胃,全依赖于脾阳来运化,脾有多好运化能力就有多强。
关于脾虚致肥胖,主要有两点论述:
第一, 脾主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曾说打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里所说的肉主要指肌肉,其营养主要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的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若脾气足,则肌肉丰满,形体健美,如脾虚,则肌肉松弛,形体臃肿。
本公子友情提醒:对于爱健身的朋友来说,上午巳时(9:00-11:00)是最佳锻炼时机,此时脾经最旺,最利于锻炼肌肉!
第二,脾虚会导致水谷运化不利,而水谷运化不利包括水液运化不利和五谷运化不利。前者长期如此必造成体内湿气重,使得体内的废水不能排出,从而出现水肿;后者必然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不能够被分解,从而积聚体内、滋于肉下,造成肥胖。
脾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近些年来,中医临床上脾虚之症越来越高发,这主要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相关。长期吃喝生冷之食是造成脾虚的主要原因。故调节脾虚多从饮食出发,因脾喜阳,所以脾虚者应该多吃温性食物,像冷饮、冷菜、凉茶、生冷瓜果、辣椒、油炸类等该戒的就戒了吧,该少吃的也要少吃。此外,推荐一款食疗粥,红豆薏米粥,常吃当饭吃不仅养脾除湿,还美容养颜,让你瘦到没朋友!
你这个胆小鬼,居然还是个胖子
很受伤有木有,人家胆子已经够小了,为何还是个胖纸,中医认为胆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胆是六腑之一,所谓肝胆相照,胆与五脏之肝互为表里,与肝相连,有浓缩、储存、排泄胆汁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为中正之官,,断所出,胆气升,则脏腑之气皆升,而脾胃的正常受纳运化、消化吸收同样依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胆气足,则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反之,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相应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其受纳运化失健,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水肿等症。
另一方面,胆虚会致肥胖还与胆汁相关,胆囊分泌的胆汁是分解脂肪的第一战将,当人体进食后,胆囊就会外排胆汁如十二指肠,帮助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和吸收。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脂肪便得不到充分分解,滋于皮下,就会形成肥胖。还有我们常说肝胆相照,其实胆汁即是由肝的精气所化,且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肝的疏泄功能。当机体胆汁分泌出现障碍时,亦可反致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届此肝胆皆失衡,肥胖同时亦会出现头面浮油长痘。
胆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在临床上,很多人会切除胆囊,认为胆并非人体生存之根本,其实不然,这绝对是对自己生命的折减,因为五脏六腑这十二官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胆腑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谋断。不仅如此,其还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体表形象(如发质、肥胖)等密切相关。关于养胆腑,本公子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子时入眠,因为子时胆经当令,胆经最旺,此时入睡有助于养胆经,可使晨起后头脑清醒、气色红润;第二,杜绝宵夜,因为吃宵夜会阻碍胆汁的分泌,不仅容易长胖,还不利于养胆;第三,敲打胆经,通过敲打胆经上的重点穴位,可舒筋活血,防止少白头的产生。
结语:市面上的减肥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健康的少食多运动,还是不健康的节食吃减肥药,都拍死了很多减肥者。前者难以坚持,后者于身体不利,所以从机体体质进行调理才是根本,只有将身体的内环境塑造成为易瘦体质才能真正享“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