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虚肥胖怎么办信用卡(脾虚肥胖怎么治疗)

护师健康说 0
文章目录:

补脾最好的方法是升阳,中医教你如何升阳、散寒湿,有效补脾

文 | 护师健康说

编辑 | 护师健康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开篇一问: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健康?
每天把奶茶当水喝,火锅烧烤轮番上,动不动躺平刷剧三小时,结果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嗜睡无力?恭喜你,脾虚、寒湿缠身的会员卡已经给你备好了。别不信,现代人活得像个“人间加湿器”,寒湿堵在身体里,脾气都带点湿气。

今天咱们聊聊:为什么补脾要升阳,升阳又该怎么做?先别急着翻白眼,听完你可能会笑着拍桌子:“这不就是我吗?!”

一、你的脾脏为什么这么“丧”?

脾脏这个器官,不是让你“脾气暴躁”的那个脾,而是负责运化水谷、升清降浊的“后天之本”。简单说,脾脏就是你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为身体需要的能量,还得一边帮你“排水”。

但现代人对脾脏的态度,就像对待家里Wi-Fi一样:用得很猛,但从来不修。最可怕的是,你的脾脏还特别“玻璃心”,最怕寒湿和压力。

  • 饮食乱来:火锅烧烤吃完就喝冰可乐,脾说:“我都快冻成冰箱了,你还让我干活?”
  • 久坐不动:每天窝在沙发里不动,脾说:“升阳需要动力,你这天天躺平,阳气都懒得升了。”
  • 压力山大:工作焦虑、熬夜加班,脾说:“你就不能让我少加点班吗?我快散架了。”

结果呢?脾虚、寒湿一起来,身体就开始“罢工”:吃得不香、睡得不好、手脚冰冷、脸色发黄,还容易长胖。你是不是在想:“这不就是我吗?”

二、升阳散寒湿,脾脏才能“满血复活”

中医讲,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太阳”,升阳就像给你体内的煤炉加火,火旺了,寒湿就散了,脾脏也就有力气干活了。那问题来了:升阳散寒湿,到底怎么搞?

1. 吃对东西,别再乱来
很多人补脾就想着吃补品,什么人参、鹿茸炖汤,恨不得一天三斤。但你知道吗?吃错了补品,脾虚会更严重!脾虚的人最怕吃寒凉、油腻、难消化的东西,比如:冰镇饮料、奶茶、烧烤火锅……这些简直是脾脏的“绝缘体”。

所以,升阳养脾最好的食物其实是——温性的、容易消化的东西

  • 红枣:脾的“好基友”,不仅补气,还能暖胃。
  • 生姜:别再觉得生姜是煮鱼的配菜了,这可是散寒的好帮手,每天早上来杯“生姜红枣茶”,脾脏给你点赞。
  • 山药:健脾益胃的“国民食材”,蒸着吃、煮粥都行,关键是吃完不长胖!

记住一句话:脾虚的人,饭要吃热的,菜要吃熟的,零食就别吃了

2. 动起来!别再躺平了
“运动是什么?我不需要!”有多少人嘴上喊着健康,身体却躺成了“咸鱼”?你知道吗,运动才是升阳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中医讲,阳气靠动生。不动?阳气就跟你绝交,寒湿就找你扎根。所以每天至少动一动:

  • 早上甩甩手臂:早起甩手臂50下,不仅能活血,还能让阳气快速升起来,顺便赶走瞌睡虫。
  • 饭后散散步:吃完饭别躺下,哪怕在家里来回走20分钟,都能帮消化、散寒湿。
  • 多晒太阳:阳光就是天然的“阳气充电器”,冬天多晒晒太阳,脾脏会偷偷感谢你。

别再躺平了,动起来,你的脾脏会感谢你。

3. 少熬夜,阳气怕你“作”
熬夜就像刷信用卡,当时很爽,但总有一天要还债,而身体的“利滚利”可比银行还狠!熬夜最伤阳气,尤其是过了晚上11点,阳气本该休息了,你却非得让它加班,久了,阳气就罢工,寒湿趁机入侵,脾脏直接“罢工”。

所以,再忙也要保证11点前睡觉。睡醒了,你的脾脏才有力气干活,皮肤也会偷偷变好。

三、升阳补脾,还得“心态阳光”

最后,还有一个升阳秘诀,很多人容易忽略,那就是:保持好心情!

中医讲,脾脏和情绪关系密切,脾虚的人往往爱胡思乱想,压力一大,脾脏就崩溃。所以,别老给自己找事儿,学会放松,偶尔允许自己“躺平”一下,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比如:听听音乐、约朋友聊天、看段搞笑视频……

记住了,升阳不仅是身体的事,也是心态的事。别老想着“我怎么这么惨”,而是要告诉自己:“我这么好,我值得健康!”

四、总结:别再虐待你的脾脏了!

你看,升阳补脾其实没那么难:少吃冷的,动起来,早睡觉,心态阳光。这些事你每天坚持一点点,脾脏就能慢慢“满血复活”。

最后送你一句话:“身体可是你最忠实的室友,它从不搬走,但你对它好不好,它记得一清二楚。”别再作了,升阳散寒湿,给你的脾脏一点阳光,它会灿烂给你看!#头条深一度#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帝内经》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关于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肝肾不好入睡就困难?用好这5味药,健脾安神补肝肾,还能睡得香

文 | 外科医生Kris

编辑 |外科医生Kris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天天精神抖擞,熬夜如喝水?但一到晚上,怎么翻都是个“烙饼”?别怀疑,你的肝肾已经在偷偷“摆烂”了!

失眠这事儿,真不是单纯的“压力大”或者“想太多”,很多时候,肝肾亏虚才是幕后黑手。肝主疏泄,肾主藏精,二者一旦出问题,睡眠质量就直接“跳楼”——不是睡不着,就是睡一会儿就醒,半夜还要跟天花板“深情对望”!

别急,今天就教你5味中药,健脾安神、养肝补肾,让你不再靠“数羊”续命!

1. 酸枣仁:你的“天然安眠药”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能熬?熬夜就像刷信用卡,短期内很爽,长期下来,身体“利滚利”,迟早还不动!

酸枣仁,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叫的,它里面的皂苷类物质,能镇静安神、改善睡眠质量。简单说,它能让你的“大脑刹车片”不那么容易失灵,帮你减少夜间惊醒,睡得更踏实。

推荐吃法:酸枣仁炒香后磨粉,每晚睡前泡水喝,或者搭配桂圆、百合煮粥,效果翻倍!

适合人群:晚上睡不着,白天困得要死的“夜猫子”。

2. 茯苓:让你的脑子不再“宕机”

如果你的大脑是一台电脑,那茯苓就是它的“优化大师”!它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安神,专治那种“白天精神萎靡,晚上精神错乱”的睡眠障碍。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生湿,湿气一重,整个人就跟“泡水的海绵”一样,昏昏沉沉,连脑子都不转了。脾虚 失眠?茯苓直接来救场!

推荐吃法:茯苓粉 牛奶冲服,或者煮粥、炖汤,便宜又好用!

适合人群:白天迷糊、晚上清醒,像极了“白日梦游”的人。

3. 丹参:你的“血管疏通工”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但一到晚上,腿麻、心慌、翻来覆去睡不着?小心,是血瘀在搞事儿!

丹参,堪称“血管清道夫”,活血化瘀、清心安神,专治“心血管堵车”导致的失眠。它能改善微循环,让你的大脑和心脏都“供氧充足”,不再半夜突然清醒、心跳加速

推荐吃法:丹参泡茶,搭配玫瑰花,既能活血,又能解压,女生喝了皮肤还会变好哦!

适合人群:心烦气躁、半夜惊醒、胸闷心悸的“焦虑达人”。

4. 柏子仁:让你“睡得像个婴儿”

柏子仁,听着就有点“仙气飘飘”,但它其实是个催眠小能手。它富含脂肪油,能滋养心肾,润燥安神,让你的神经系统不再像“炸毛的猫”一样敏感。

简单说,柏子仁能让你从“神经兮兮”变得心平气和,睡觉也不再一惊一乍!

推荐吃法:柏子仁研磨成粉,搭配蜂蜜冲水喝,或者和莲子、百合一起煮粥,温补又解乏。

适合人群:容易被一点小动静吓醒、睡觉总感觉“浮在半空”的人。

5. 龙眼肉:补血又助眠,睡前一颗真香!

龙眼肉(桂圆干),这东西你肯定吃过,但你知道它还能补心脾、安神助眠吗?贫血、心悸、健忘、失眠的人,吃它真的闭眼入坑

很多人的失眠,归根到底是心血不足,大脑“供电不足”就容易胡思乱想,甚至半夜惊醒。龙眼肉温补心血,让你从“脑子嗡嗡响”变成“沾枕头就睡”!

推荐吃法:龙眼肉泡水、煮粥、炖汤,或者直接当零食吃,甜甜的还能让心情变好!

适合人群:熬夜掉发、记忆力下降、睡觉总是“魂不守舍”的人。

医生碎碎念:睡不好,真的会折寿!

失眠不是小事,长期睡不好,你的免疫力、记忆力、心血管健康都会“溃不成军”!研究表明,长期失眠的人,心血管病风险增加48%,抑郁焦虑风险翻倍,甚至寿命都会受影响。所以,别再熬夜折腾自己了!

想睡得香?记住这几点:

  1. 少熬夜——别玩手机到凌晨,蓝光会让你的褪黑素“集体辞职”。
  2. 少喝咖啡和酒——咖啡让你亢奋,酒精让你睡得更浅,别再自欺欺人了!
  3. 睡前泡脚 冥想——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冥想能让大脑“降噪”,助眠效果杠杠的!
  4. 坚持运动——白天动起来,晚上才能睡得踏实,别老赖床!

最后,送你一句话:
“你熬的不是夜,是命。”
好好睡觉,身体会偷偷奖励你一辈子的健康!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药典》,国家药监局

睡眠健康研究:《长期失眠对人体的影响》,《Nature Medicine》

寒流来袭,御寒姿势赶紧摆好

或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点击关注

最强寒潮来袭,多地开启“速冻”模式,长江以南大雪纷飞,呼伦贝尔达到-47.5°;上海、江西将现二三十年来最强冷空气过程。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月20日23时27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专家提示说,在气象记录中,大寒时节虽不像小寒期间那样冷,但仍处于“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数九寒天。大寒时节寒潮南下也比较频繁,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会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公众出行要注意防寒保暖。

多地逼近历史同期最冷

寒潮自西伯利亚启程“袭击”我国,首当其冲的是东北地区。这两天,内蒙古根河地区最低温度已经超过零下40摄氏度,堪称名副其实的“冰窖”。

从最低气温或日平均气温来看,北方多地虽然可能会出现今冬以来最低温,但远达不到各地历史低温极值。

除东北地区东部外的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来说,这股强冷空气的确带来今冬最冷天气,加之影响范围较广,因而可称作“今冬最强冷空气”。

在南方,1月20日至23日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将开启“速冻模式”。23日至24日,冷空气将进一步深入,多地降温可达10至14摄氏度。江浙一带最低气温可能跌破-10℃,逼近历史同期极值。

上海中心气象台19日发出最新预报,上海即将出现近30年同期当地最强的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温可能达到零下10摄氏度。

20-26日,江西将迎来明显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3日后局地将出现1992年以来最寒冷天气。

随着21日强冷空气“大举南下”,多地将出现雨转雪过程。

中央气象台预计,1月20日至23日,湖北、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雨转大到暴雪,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暴雪,主要雨雪时段在20日夜间至22日白天,积雪深度可达5至10厘米,部分地区15至20厘米。

大雪来临,车主们动起来保护

温馨提示各位有车的亲:如果明后天下雪,您应该这样做:

1.今天晚上把前风挡玻璃用块布盖起来,舍不得用布报纸也行(第二天早上你会很省事);

2.如果轮胎还是标准气压,那就狠心放点吧,如果是2.5MPa那就降到2吧,加大胎冠接触路的面积;

3.早晨一定热车到节温器打开,把空调热风对准前风挡吹;后窗玻璃的加热也请一并打开;

4.如果前风挡有积雪,一定除净,雨刮是没那么大力气的!用您宝贵的信用卡刮玻璃最合适,刷卡不花钱,还能除雪霜;

5.早晨无论是否有雪,起步一定慢,因为碟刹的摩擦片可能已经与刹车盘冻上了,硬来,摩擦片可能会脱落;

6.门窗的玻璃也可能是被冻住的,没被吹化前,最好别硬来;这种天气迟到一点,领导也不会太在意的;

7.音响最好不开,通过胎噪来判断你走在了什么路况上(这条仅供有经验者参考);

8.能不上桥就不上。一般桥面的温度都会比公路的路面温度要低。万不得已,一定不能空挡滑行,到桥顶就挂低速挡、松开油门,轻、轻、再轻的带刹车,结合发动机牵阻力,使车低速行驶;

9.跟车一定要拉开20米的有效刹车距离,尽量不一条线的前后跟车,尤其是上坡或是上桥;

10.两个后视镜,要比往常调的可视距离远一些,看见别的车快速跟上来,就踩刹车……

11.如果雪停了,立马冲洗车,你的车漆没盐厉害;

12.急着外出长途备好防滑链。

天气这么冷,吃什么能御寒?

冬天吃糯米的好处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另外,它还能够缓解气虚所导致的盗汗、妊娠后腰腹坠胀、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中医典籍《本草经疏》里对糯米的养生保健作用作了充分的说明,说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指人体胃部)自温,力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

糯米的家常吃法

1、糯米爆成米花30克,桑白皮30克,水煎服,一日两次,适用于糖尿病、烦渴不止、尿崩等症。

2、糯米粥,或加薏米30克,红枣10个同煮更佳,适用于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及各种慢性虚弱病患者。

3、糯米糍粑,用火烤软熟食,用温开水或温酒送服,适用于夜尿频数者。

4、糯米,莲子,红枣,淮山适量,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引起的泄泻症。

5、糯米,小麦麸各100克,同炒黄,研成细末,每次服10克,一日三次,可适用于盗汗不止者。

6、糯米500克,淮山药50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7、糯米酒适量,鸡肉200克,蒸熟食用。有补虚损、安心神作用,适用于产妇或病后体虚者作补益之用。

看完记得关注公众号,每日更新,精彩不断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