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日预防和控制肥胖(肥胖的预防包括哪些)
世界肥胖日丨科学预防肥胖 轻松享“瘦”健康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科学饮食,才能边吃边瘦
每年的5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年5.11世界防治肥胖日的主题是“防治肥胖及其肿瘤并发症”,口号是“防治肥胖,你我同行”。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突出营养问题之一,平均每两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肥胖,需要减重。
我们都知道肥胖不利于健康,肥胖持续的时间越长,患癌风险越大。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40岁前超重,患与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会升高(男性升高16%,女性升高15%);还有研究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体重增加有关联,特别是那些进入更年期后仍然处在肥胖状态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较正常体重女性高出30%。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的体重吗?体重多少才算正常呢?
这里需要了解几件事:标准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体脂和腰围。
1.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比如身高160cm的女性,160-105=55kg,这就是她的标准体重。
2.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建议将BMI保持在18.5-23.9之间就好,还是身高160cm的女性,如果她的体重是70kg,那么BMI=70/(1.6的平方)=27.3,对比下图的数据,属于超重范围,需要减肥。
3.体脂,仅凭体重判断肥胖与否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肥胖,要看体内的脂肪组织是不是超标,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标准”——身体脂肪,简称体脂。成年男性身体里的脂肪比例不能超过总体重的25%,女性不要超过30%。
4.腰围,腰围也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成人男性腰围≤ 90 厘米
女性腰围 ≤85 厘米
超过了这个数值属于腹型肥胖,同样需要减肥。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我们——预防发胖要趁早!趁着年轻,一定要及时预防肥胖。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好身材,以下知识点,大家不妨认真学起来:
科学饮食
才能边吃边瘦!
学起来!
转自中国营养学会
来源: 陕视新闻
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预防肥胖听听医生怎么说
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也是“世界减脂日”。如何通过自我管理预防肥胖?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运动健康门诊副主任医师林建珍。
“肥胖不仅影响颜值,其本身也是一种疾病。”林建珍介绍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超重或肥胖的问题持续凸显。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另一项研究表明,有超过2000种疾病的发生与肥胖相关,常见的如“三高”、肿瘤、哮喘、脂肪肝、胆结石、关节炎、月经不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限制热量的摄入以及增加热量的消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是预防和治疗超重与肥胖的首选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林建珍建议,每日饮食要保证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并做到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含复杂糖类(如谷类)。减肥人士特别要重视新鲜瓜果蔬菜摄入的比重,避开油炸食物、含糖饮料。但不要断食成瘾,以免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或因饥饿引起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因为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降低。此外,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5克以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运动方面,建议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每周做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5次以上、抗阻力运动隔天一次。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耐力,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球类等。抗组运动可提高全身肌肉力量,如弹力带、哑铃、平板支撑等。每周总运动时间保持在150分钟以上,可选择每天30~60分钟,或分次累计,每次大于10分钟。运动疲劳程度达到“有点用力,稍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急促”。
成年人鉴定自己是否肥胖,实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计算体重指数(BMI),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结果低于18.4,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二是计算腰围和腰臀比(WHR),公式为WHR=腰围÷臀围,若WHR>1就属于肥胖。另外,若男性的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的腰围大于80厘米,属于腹型肥胖,也需要体重管理。(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陈宇娟)
(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