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痈肥胖

中国之声 0
文章目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减肥那些事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胖瘦似乎只关乎美不美,但其实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胖瘦更关乎健康。迫于不了解减肥的门道,很多人的减肥之路非常的辛苦,有人靠痛苦节食、疯狂运动,还有买减肥药,做手术减肥的人也不计其数。无数的人在减肥的路上,减了又胖,胖了又减,反反复复,很是辛苦。

目前,中国已经跃升至世界上肥胖绝对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肥胖人口的比例不及美国等国家高,但近些年我国肥胖人口迅猛增加的态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能不引起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养生大讲堂》特别推出系列节目《减肥那些事》,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以及最新的营养理念,并在实操层面带给大家一些切实的减肥方法借鉴。

第一集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专家档案

张召锋

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

北京市营养学会秘书长

国家首批注册营养师

长期从事营养与慢性病,肠道与健康,精准营养等专业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荣获省部级科技奖级七项,成功指导一千多人减肥,主编《食品健康家庭自助图解一本通》、《糖尿病人的营养保健与药膳调养》,并担任《终结糖尿病十二周饮食方案——远离与逆转糖尿病》一书的主译。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生活中,随处可见减肥焦虑的人,比如有人一边喊饿,一边节食;有人吃饱喝足之后,经常会念叨上一句:今天又吃多了。有数据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成人中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肥胖这件事,以前人们会认为是营养好、富态,但是现代医学却认为肥胖是种病,它是人体的慢性炎症,是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世界有四百万人的死因与肥胖指数BMI直接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每年有四百万人死于因肥胖导致的各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肥胖是一种病,它是身体的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怎么理解?肥胖是哪儿发炎了?

张召锋:其实是这样的,肥胖是一种病,是一种炎性疾病。一般老百姓所认为的发炎,例如常说的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体温增高,或是皮肤上长个疖子或者一个痈,这是一般大众所认为的急性的发炎。正如上面所提及的,肥胖是一种炎性反应,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慢性的发炎。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种炎症是慢性的炎症,不像细菌或者是病毒引起的急性的炎症,不需要有细菌或病毒的叫做非细菌性炎症,这种炎症更多是由饮食不合理、睡眠减少、压力过大等等原因引起的。例如很多人早晨起来容易嘴巴泛苦,这也是一种慢性炎症的表现,主要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增加所引起。再例如中医所说的发物,它也能增加身体的炎症,加剧慢性疾病,大众所说的上火也可理解成是一种慢性炎症,肥胖跟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

为什么说肥胖也是一种病?

张召锋:肥胖是种病,越来越得到医学界或营养学界的公认。肥胖是一个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或不良的生活方式积累起来的一个结果。肥胖的人不仅是体型胖,同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容易便秘等肠道问题,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等疾病。肥胖也被称之为慢性疾病的温床,是很多疾病的前期,或者它跟疾病是并列的,是身体各个系统功能下降的一个结果,所以有人就把肥胖叫做一种疾病,健康的肥胖是不存在的。

中国是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这个数字是多少?

张召锋:在2016年英国最顶尖的一个杂志《柳叶刀》的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们男性的肥胖人数有四千三百多万,女性肥胖人数有四千六百多万,总共达到了九千多万,小一个亿了,这个数字非常高,这仅仅是肥胖,但还有很多人仅仅只是体重的超重,还没有达到肥胖的诊断标准,超重人群可能比肥胖人群更多。在2015年中国肥胖人群的绝对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同时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也是排第一位。

肥胖VS健康

人的体重跟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又和营养、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到底相关到什么程度,前面提到的肥胖焦虑,吃多了也自责,为了好身材要节食,例如有人在朋友圈就会说:你想穿衣服好看吗?要瘦,要瘦,要瘦!难道真的瘦了就健康吗?

肥胖和健康是一种什么关系?

张召锋:首先来看一下肥胖跟健康的关系,再来看脂肪跟肥胖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如果是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会是比较协调一致。体质指数过高,得慢性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甚至是由肥胖所导致的全因死亡率也会越来越高。对于体重过瘦其实也是跟死亡率成正比的,因为体重越轻,到了老年之后,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是增加的,例如老年肌肉衰减综合症,肌肉越来越少,体重越来越轻,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所以体重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个范围可以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中国人的BMI在18.5-23.9为正常。小于18.5称为体重过轻,24-27.9之间称为超重,28以上称为肥胖。随着BMI指数越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风险都会增加。

BMI能多大程度反映肥胖状况?依据在哪儿?

张召锋: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不同国家的人的身高体重得出来的一个广泛适用于全球各个国家的值,但是每个国家正常值范围有些差异,中国是在18.5-23.9之间,它反映的是肥胖度,而不能反映体型,这个值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随着身高在一定的情况下,体重其实是比较固定的。蛋白质、脂肪、水分是身体最主要的三种成分,蛋白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量是比较固定的,但是脂肪和水的量是可以无限增加的,所以身体变化最大的就是水分和脂肪,因为蛋白质是不太会变化的。BMI可以反映身体脂肪的含量,但对于有些运动员来说,经常健身或健美的人,由于他们的肌肉会更多,BMI18.5-23.9这个正常值范围就不太适合他们,所以不能用BMI来简单的判断运动员。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体中发挥什么作用?

张召锋: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比较胖,所以在减肥的时候会认为饮食中不能有脂肪,脂肪此时对他来说是一个负担。其实不能这样认为,脂肪也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体重如果是六十公斤,脂肪含量可以达到十公斤,是六分之一左右,这是对一个男性来说的,对于脂肪的含量,我们称之为体脂比,男性的理想体脂比是在15-20之间,女性的体脂比在20-25之间,当这个值男性超过20时,就属于肥胖,女性超过30,属于肥胖,所以体脂含量也说明肥胖的程度。脂肪是身体重要的功能物质,在以前,人类最开始是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逐渐进化来的,以前是吃完这顿没有下顿,吃完今天没有明天,为了应对这样的生活,所以脂肪一定要储存起来才能应对,否则生命就会面临威胁,所以脂肪是身体最重要也是最佳的能量储存的方式。

第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腹腔里面有胃、肝脏、胰腺等,如果没有脂肪,这些脏器就会在腹腔里面晃荡,所以脂肪是可以用来保护这些脏器。但过量不行,如果腹腔里面的脂肪太多,则会挤压重要的脏器,导致重要脏器的功能下降,甚至引起慢性疾病。

第三,脂肪也是身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寒冷的冬天,脂肪含量较多的人是不太怕冷的。脂肪也跟内分泌有关,如果脂肪少了,则又会影响怀孕,抗压能力也会下降等等。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体脂率在20-25%之间,最佳体脂率是22%,这个数值是最有利于女性怀孕,所以脂肪是身体很重要的一个物质。

肥胖VS疾病

虽然胖不好,但一味的减脂肪也不行,全世界有四百多万的人死于由肥胖导致的各种疾病。

肥胖具体和哪些疾病相关呢?

张召锋:肥胖是疾病的温床,肥胖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尿酸增高等代谢综合征。很多女性在短时间内肥胖起来会导致不孕不育,男性也会导致不孕不育,因为肥胖也会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导致雄激素下降,雌激素增加,肥胖还会导致癌症、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导致痴呆等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出现,所以肥胖可以从头到脚都引起问题。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对健康的危害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健身房、美容院等也在催生着对减肥的焦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

下期节目将为您解答

审稿:阮虹

编辑、主持人:庄丽

配音:姚科

新媒体编辑:徐啸

录音制作:张宝生、石良红

哈尔滨男子长小红包没在意,竟烂出大洞“直达”脊柱……这个习惯害了他!

来源:生活报

后背长了一个痈没在意

没想到痈渐渐长大

竟导致患处皮肤感染坏死

烂出了一个深洞

近日,哈尔滨市一院普外一科徐东升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一名患者。50岁的张先生(化名)身高1.7米,最胖时体重有240多斤,肥胖不仅给他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而且还导致他患上了糖尿病。虽然医生多次叮嘱张先生要"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好血糖,但是张先生在饮食上并没有节制,还是该吃啥吃啥,运动也是凭心情,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理想。

不久前,张先生洗澡时发现自己的后背长了一个红色的小包,不疼不痒的并没有在意,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包越长越大,后来竟然开始破溃、流脓,而且疼痛难忍。

男子后背的痈

近日,张先生来到哈市一院普外一科就诊,医生为其检查发现,张先生后背长的是一个痈,皮肤皮下组织感染坏死,已经烂成了一个洞,面积有8×10cm,深4cm,几乎到达了脊柱,如果再不及时处置,一旦发展成败血症,后果不堪设想。

医生通过清创等一系列操作终于将感染的情况控制住了,但患处要想彻底愈合至少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医生告诉记者,其实,张先生此前就因为肩背部长痈来此就医,这次已经是第二次为他治疗了。

手术切除的腐烂组织

为何这么严重

张先生的病情为什么会由最初的一个小红肿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呢?对此,医生表示,张先生由于长期肥胖导致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人本身的免疫力就较正常人低,在加上血糖控制不好,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研究显示,有1/3的糖尿病病人常发生疮、痈等皮肤脓性感染。

医生提示

据了解,痈常发生于抵抗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肥胖、不良卫生习惯以及免疫缺陷状态等,好发颈部、背部、肩部,临床表现为大片浸润性紫红斑,可见化脓、组织坏死,严重者可继发毒血症、败血症导致死亡。

糖尿病与疖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但只有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时才引起感染。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经常受到摩擦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和小腿。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低蛋白血症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毛囊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是由于环境及遗传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常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即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脂肪组织的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的代谢出现紊乱,产生更多的游离脂肪酸,形成“脂毒性”,从而使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葡萄糖代谢出现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另外,脂肪组织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较活跃,其分泌成份主要为某些生物肽类以及慢性炎性因子,这些因子间的作用失衡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疖肿,由于其补体和抗体产生减少,导致白细胞移动性、趋化性、吞噬性、黏附性和杀菌能力均下降,容易造成感染。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感染约占20%,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导致疮、疖、痈的发生几率比非糖尿病的患者大致高约2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临床表现

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失而愈。

若全身抵抗力减弱时,且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可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症状。当出现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抓破或挑刺等不当处理,可致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并诱发感染扩散,一般在1~2日即可蔓延至对侧。如感染不能有效控制,窦内炎症可局部扩散或逆行进入与之联系的其它静脉窦(如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及大脑静脉,发生其它静脉窦栓塞;在脓毒败血症期,脓栓播散可形成转移性栓塞或脓肿,引起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述情况在入院时会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和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意识改变或昏迷,体温在39℃以上,呈败血症热型,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疼痛、压痛。查体可见视力障碍、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和运动受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水肿、角膜反射迟钝和瞳孔扩大等。血培养可检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虽然鼻疖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少见。但其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病残率和病死率很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治疗

1、对早期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理疗(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膏药或金黄膏。

2、以75%酒精棉签常规消毒,再用盐酸654-2注射液浸润纱条外敷于患处,2次/d,不易固定部位则用无菌纱布覆盖,然后用胶布固定或用浸润棉签外涂患处4~6次/d;新洁尔灭可作为常用消毒杀菌药;甘草提取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但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故采用联合用药:新洁尔灭0.1g、山莨菪碱0.1g、甘草(水煎提纯后精制)100mg,用75%酒精加至100ml,棉签涂擦局部疖肿,1次/h,并湿敷10分钟,每天不少于3小时,若化脓应立即停用。

3、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任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疖的预防

1、仔细清洗感染疖或痈的家庭成员的衣物、被褥、毛巾等用品

2、清洁并消毒轻微的皮肤伤口

3、不要用手抠、挤、抓那些可能感染的部位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尽可能的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定要注意皮肤清洁,要注意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糖尿病患者应该尤其注意。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