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肥胖(突然的肥胖)
- 1、135公斤男子突发“主动脉夹层”,医生说根本原因在于肥胖
- 2、260斤体重的年轻男子突发肺栓塞,命悬一线……医生提醒:久坐、肥胖者最易中招
- 3、长沙一28岁小伙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熬夜、抽烟和肥胖是诱因
135公斤男子突发“主动脉夹层”,医生说根本原因在于肥胖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汪利娟 秦璐)体重135公斤、体重指数BMI达37.4的年轻男子,近日突发“主动脉夹层”,辛亏及时被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外周血管介入科,并成功实施主动脉夹层手术,医生将这名壮汉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患者郭先生(化名),今年31岁。3月9日晚,郭先生因背部突发撕裂样剧痛,且头晕、呕吐,被120救护车紧急送至长沙市中心医院。在急诊科,经增强CT检查,确诊患者为主动脉夹层B型——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内膜已出现致命性破口,血液正不断冲击血管壁形成“假腔”,随时可能引发血管爆裂。
外周血管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赵扬程及团队,立即加入会诊和抢救。赵扬程查看患者病情,判断需立即采取手术干预。但由于患者的体型异常肥胖,体重达135公斤,给微创介入手术带来了多重挑战:超厚脂肪层导致影像模糊、药物剂量需精准加倍、特制手术器械匹配困难等。
然而,手术刻不容缓,赵扬程及手术团队积极应对困难。患者因超厚脂肪层导致影像模糊,精准加大造影剂的剂量,调试造影设备的适配,就像调亮探照灯一样,透过浓雾找到正确的通路,要看得清血管破口位置。同时,根据体重科学计算麻醉药量,既要保证效果又要避免过量。使用加长介入导管穿透脂肪层直达血管,完成支架定位。特制加长血压袖带分段测量,配合多组监护仪实时预警。最终,赵扬程及手术团队采用经胸主动脉分支覆膜支架置入术,历时2小时为患者成功拆解“血管炸弹”。术后造影显示,患者假腔血流完全隔绝,重要分支血管通畅,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赵扬程介绍,患者身高190厘米、体重135公斤,体重指数BMI达37.4(正常值18.5~24),其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根本原因,在于肥胖这一重要诱因。如果把人体的血管比作橡胶水管,那么当体重超标时,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增加,心脏就不得不加压泵血,这也是肥胖人群更易患上高血压的原因。长期的高压血流,如同不断冲击水管的湍急水流,会使血管内膜出现微小裂口。一旦血流渗入血管壁中间形成夹层,就如同水管内壁突然剥落并鼓起,随时可能爆裂,危及生命。临床上,约有七成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可见,控制体重成为预防这类急症的关键所在。
赵扬程提醒大家,生活中要科学管理体重,预防肥胖。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同时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加能量消耗,避免久坐不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其次注意,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的剧烈胸痛、背痛或腹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头晕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损害健康。
260斤体重的年轻男子突发肺栓塞,命悬一线……医生提醒:久坐、肥胖者最易中招
33岁的创业者张先生,体重超过260斤,长期久坐剪辑视频,还顿顿外卖,殊不知,他早已被“沉默杀手”盯上。一个月前,他轰然倒在路边,呼吸急促、四肢瘫软,眼前阵阵发黑,被紧急送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
“血压60!氧饱和度测不出!”
EICU里警报拉响
“快!上ECMO!”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内,监护仪刺耳的报警声撕破平静。张先生被送来时,血压60/40mmHg,氧饱和度检测不到,血气分析显示氧合指数断崖式下跌至75mmHg(正常400-500mmHg),D-二聚体“爆表”,心电图异常波形频现——所有箭头直指肺栓塞!
肺动脉CTA结果更令人心惊:左右肺动脉主干被血栓“堵死”,命悬一线!ECMO团队直面挑战——张先生如“米其林轮胎”般的脂肪层,让穿刺难上加难。凭借丰富的经验,不到20分钟,年轻医护硬生生杀出“血路”,成功上机!血管外科紧随其后,从血管中拽出一条条长达10厘米的致命血栓……
重症肺炎、高烧不退!
EICU上演“生死拉锯战”
刚闯过“血栓关”,重症肺炎又汹汹来袭!张先生持续高烧40℃,正在逐渐恢复的氧合指数又开始明显下降,肺部CT显示白肺。远在山东的家属无法赶来,生死关头,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兼急诊医学科主任韩芳带领团队昼夜鏖战:改变抗感染策略、加强气道管理,精准脏器支持、床边重症康复、针灸中药等祖国医学的加持……“绝不能放弃!”一次次调整方案,一次次俯身观察,医护人员用专业与信念筑起生命防线。
72小时后,奇迹降临——在张先生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后,成功撤离了ECMO,又一个72小时,白肺基本消失,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摘下呼吸机,踉跄着迈出“重生”第一步!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场大病让他“因祸得福”:暴瘦50斤,护士化身“托尼老师”,对他油腻的长发进行了洗剪吹。当家属跨越千里见到脱胎换骨的小张,泪水与笑声交织。
一周前,张先生出院时,一家充满感激地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送上锦旗。韩芳主任叮嘱他:“捡回一条命,更要珍惜健康!”
警惕!沉默杀手“肺栓塞”专盯这几类人
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死劫,揭开了肺栓塞这一致命疾病的狰狞面目。肺栓塞,被称为“藏在腿上的死神”,超90%血栓源自下肢深静脉。
“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可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心脏骤停,直接威胁生命。”韩芳主任提醒,“久坐、肥胖、长期卧床者最易中招!”
久坐不动:如长途飞行、长时间开车、久坐办公。
肥胖:体重超标增加下肢静脉压力,血流缓慢。
长期卧床:术后、瘫痪患者风险极高。
吸烟、饮酒: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风险。
疾病因素:如肿瘤、肾病综合征、心衰等。
药物影响: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等。
预防肺栓塞的“保命”法则
首先动起来。久坐1小时,活动5分钟,做做踝泵运动(脚尖上下勾动);长途旅行时,每隔2小时起身走动。
其次控体重、戒烟酒。肥胖是血栓的“帮凶”,健康饮食 适量运动是关键;吸烟损伤血管,应该主动戒掉它!
再次多喝水。每天饮水1500-2000ml,避免血液黏稠。
最后是高危人群注意事项。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者要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同时建议穿弹力袜、使用间歇性气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来源:橙柿互动
长沙一28岁小伙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熬夜、抽烟和肥胖是诱因
近日,湖南长沙,28岁的小杨前一天晚上打游戏时胸口突然很痛,过了20分钟左右差不多缓解了,就没有很在意。第二天早上他突然胸痛得很厉害,难以忍受后入院,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来源: 中青网青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