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肥胖
研究显示:澳居民肥胖主因是摄入过多垃圾食品
新华社悉尼7月5日电(徐姝彦)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日前公布研究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居民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过多垃圾食品。
据澳大利亚《时代报》5日报道,该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正在食用越来越多的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研究人员分析对比了1995年和2012年两次全澳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当地大量常见的垃圾食品热量出现上升。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澳大利亚成年人肥胖率为63%,儿童肥胖率为25%。对此,该研究院华人研究员郑淼冰博士表示,考虑到垃圾食品占据了澳大利亚人每日食物摄入量的约三分之一,这一研究数据令人担忧,“过去20年,我们发现那些没有营养的食品占比越来越大,在这些垃圾食品的影响下,澳居民越来越肥胖。”
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发言人贝丝·默滕斯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食物和肥胖之间的重要联系,“我们希望居民能意识到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在选择食品时慎重考虑。我们还要和食品行业合作,减少这些垃圾食品的占比,增加健康食品的比重。”
澳媒:澳大利亚成第5大肥胖国 癌症发病率较高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澳洲新快网于15日刊发编译文章称,根据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澳大利亚近65%民众体重超重或肥胖,导致其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肥胖率排名第五位,仅排在墨西哥、美国、新西兰和芬兰之后。而日本、韩国、瑞士和意大利是肥胖率最低的国家。
统计数据显示,澳大利亚肥胖人群比例达30%,远远高于2000年的19.8%。其中,在15岁以上的澳大利亚人当中,四分之一的人体重肥胖或超重。
《健康概览2017》(Health at a Glance 2017)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居民肥胖率远高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19.4%,因此澳政府应加紧处理这个问题,并将其视作公共卫生优先处理选项。经合组织发现不少解决肥胖的有效措施,包括改变个人及食品公司等行为。
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的癌症发病率排名经合组织第2位,但癌症存活率却高于平均水平。尽管白血病患病率第2高,但澳大利亚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白血病患者5年期存活率排名经合组织第1位。
报告称,“高存活率和高患病率意味着早期察觉率高和优质的癌症治疗。然而,更多癌症是可以通过减少不良嗜好和环境危险因素来预防的。”
目前,澳大利亚居民在医疗保健上的花费约为每人4700澳元,高于经合组织平均值4000澳元。总体来说,澳大利亚居民依然是最健康的人群之一,吸烟率极低,空气质量优良。
澳媒:澳新州出台新规 禁止医生形容患者过度肥胖
中新网12月19日电 澳洲新快网刊发编译文章称,近日,澳大利亚新州卫生厅宣布了一项新的规定,禁止医生对体重超标患者使用“过度肥胖(obese)”等字眼,要求医生在对患者谈论“体重”时,要“积极、体贴、不带任何评判”。此举遭到澳洲医学会(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批评,称这是在“糖衣化”肥胖问题,对问题解决毫无助益。
澳大利亚新州卫生厅的新政策还包括,建议医生在谈论患者体重时,“避免表露任何责备或不认可的情绪”。因为这些语言带有“潜在的冒犯性及污名性”,与此同时,“营养失调(Malnourished)”、“病态过度肥胖(morbidly obese)”、“瘦得皮包骨(skinny)”等词,也在医生“禁语”之列。新规定建议医生使用“患者及监护人可以接受的”词汇,例如使用“超出健康体重”来代替过度肥胖。
新州卫生厅人口卫生中心(Centre for Population Health)负责人米切尔(Jo Mitchell)表示,新政策的制定是基于临床医生及家长的意见,并称肥胖是“非常个人且敏感的话题”,“过度肥胖”一词容易让患者,尤其是儿童感觉“蒙羞”。
澳洲医学会新州负责人弗兰坤(Brad Frankum)则称,新规定“居高临下”,并指出,医患间的交流根本没有标准可循,医生才最有资格决定使用什么语言进行讨论。他说,医生无需避讳“过度肥胖”,因为该词属于医疗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