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27.5(肥胖270收音机怎么样)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408斤美国胖男29岁去世!肥胖的坏处比你想象的更多

曾因参加真人秀节目《沉重人生》而广为人知的美国男子肖恩米利肯近日突然去世。他的父亲在社交媒体上证实,自己的儿子因感染进入得州一家医院治疗,于17日因并发症去世,年仅29岁。在他参加节目前,体重甚至一度飙升至900磅(约408公斤),无法站立超过30秒。值得一提的是,米利肯早前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如果自己体重始终降不下来,恐怕活不过30岁。

肥胖在临床上诊断以体重指数(BMI)为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亚洲人的BMI指数在18.5~24.9之间,25~27.4之间为超重,27.5以上即为肥胖。现代医学的多项研究都表明,肥胖给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多。

肥胖是“三高”最危险的信号

II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临床看,肥胖的II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特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表示,“在诱发糖尿病的各种复杂因素中,肥胖是最危险的信号,要防治糖尿病,就必须要控制体重。”

另一方面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值得注意的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

过度肥胖可增加患12种癌症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近期出炉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度肥胖与12种癌症存在密切关联,并且肥胖在全球呈现上升趋势。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这份名为《饮食、营养、运动和癌症》的报告以全球性视角对癌症与肥胖及生活方式的关联进行了为期十年的研究,此次也是研究期间发布的第三份报告。第一份和第二份报告分别发布于1997年和2007年。

最新的这份报告显示,肥胖恐会致人类患上12种癌症的风险,它们是:口腔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肝脏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和肾脏癌。该研究还发现,在18年的随访中,近1万名女性患上了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同时,肥胖与绝经后乳腺癌和肾癌的风险增加均有关。

肥胖女性更易患妇科病

很多女性朋友都被妇科病困扰,哈医大四院妇科主任韩世愈教授介绍,追溯妇科病的根源,一些妇科病可能是因为过于肥胖而导致的。

月经不调:肥胖的人体内脂肪较多,脂肪中有一种物质是可以转变为雌激素的,脂肪越多,转变的雌激素也就越多,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卵泡发育不好,反过来又影响卵泡合成雌激素,达不到高峰值,从而影响排卵,月经也就不正常了。

不孕不育:女性超重会影响其排卵期、受孕能力及胎儿早期发育,并且孕前女性如果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容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使卵泡不易成熟,影响正常排卵,造成不孕。

乳腺癌:研究发现,在绝经前,BMI与乳腺癌发病率之间并没有相关性,在绝经后,BMI与乳腺癌发病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绝经后的女性越是肥胖,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性越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异质性的内分泌紊乱疾病,而肥胖在这种疾病中起了重大作用,如果过于肥胖,往往增加了女性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性,因此控制体重极为关键。

重度肥胖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对于一般肥胖来说,“管住嘴、迈开腿”就可以控制体重了。而对于重度肥胖,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主任张忠涛教授介绍,目前较为有效的微创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腹腔镜胃旁路术,一种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其中,袖状胃切除术的原理是减少胃容量、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俗称“胃变小了”;而胃旁路术是通过改变胃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空间和小肠的长度来实现的,俗称“吸收少了”。这两种解决方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疤痕隐蔽、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对于不接受减重治疗的患者而言,减重治疗降低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83%。减重治疗后一年平均体重降低31千克,体重降低后可以有效缓解体重对于骨骼的压力,从而缓解骨关节炎。减重治疗还可以有效解决和改善心血管疾病,70%以上的患者高血脂得到了改善,78.5%以上的患者改善了高血压症状。

参考资料:

健康时报网《世界癌症基金会:过度肥胖可增加患12种癌症风险》

健康时报《肥胖也能导致妇科病》

健康时报《重度肥胖可手术治疗》

全球每年280万人“胖死”!胖是“传染病” 肥起来要命

网络配图

2017年《柳叶刀》发表的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占比超美国达到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如今减重作为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人们的诉求早已不仅来自于求美之心,同样伴随着许多因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肥胖是基础的慢性疾病。世卫组织发出警告: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验,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万。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减重刻不容缓。

10月11日是世界肥胖联盟确定的四届“世界肥胖日”,为提高国人对于肥胖问题的重视程度,帮助更多胖友找到合适有效减重方式,友谊医院举办了关于肥胖的科普教育活动。

胖就是病,肥起来真要命

关于胖瘦,有种说法非常流行:“瘦”字是病字头,“胖”字没有病字头,所以瘦是病,而胖不是病。专家指出,这种说法是错的,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旭对记者说,广义地说,“胖”不仅是“流行病”,也是“传染病”,理念可以感染,习惯行为是有记忆的,所以胖人往往愿意和胖人在一起。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和慢性病病发率持续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大大提高了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与肥胖相关联的疾病数不胜数,胖死绝非空穴来风,目前因肥胖所引起的疾病有五大类,其中三种都有致死的风险。

友谊医晥副院长张忠涛教授介绍:“肥胖引起的常见疾病第一类是二型糖尿病,对于肥胖者来说,二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非肥胖者的5倍,即使是轻度的肥胖者也可引起二型糖尿病。糖尿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会引起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会造成患者致死、致残;第二类是高血压,肥胖患者同时常伴有高血压,其发展可导致患者心脏病和肾脏衰竭,增加猝死发生率;第三类,多余体重和体内脂肪增加是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时间的呼吸暂停易引发猝死。”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肥胖是“富态”而非疾病,因此肥胖人群极少主动到医院就诊,而更倾向通过控制饮食、勤加锻炼和药物治疗来缓解肥胖,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症,张忠涛教授还表示:“肥胖在临床上诊断是以体重指数(BMI)为标准,即体重(千克)除身高(米)的平方。就亚洲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相关疾病的特点而言,正常人的BMI指数是在18.5~24.9之间,25~27.4之间为超重,27.5以上即为肥胖,目前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北京肥胖率为25.9%,居全国首位。”

传统减重方式复胖率高达90%以上

传统的减重方式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控制饮食、运动、减肥药和减肥产品,但这些传统手段的复胖率高达90%以上,不但容易越减越重,而且对于超重人群来说,盲目运动反而容易加重关节负担,带来其他健康问题。洪旭主任表示:“对于女性而言,肥胖病患者常受到月经失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困扰,多数表现为周期素乱、月经量、色、质异常,伴随腹痛等。同时,肥胖对承重关节等部位疼痛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轻中度的肥胖人群,饮食和运动结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是最佳的减重措施;但对于BMI大于27.5的肥胖病人而言,医疗手段才能带来减重希望,患者应及时到三甲医院就诊,洪旭呼吁:“目前许多肥胖病患未能得到医学治疗,希望能够大力推广和普及,让中重度肥胖患者能走进医院。”此外,他还指出,科学治疗肥胖应该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医院推进多学科合作,个性化解决肥胖患者的其他健康问题。

超重和肥胖者需要科学治疗手段

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而言,科学的治疗手段能够带来有效的治疗效果。张忠涛教授指出:“相比不接受减重治疗的患者,减重治疗降低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达83%。减重治疗后一年平均体重降低31公斤,体重降低后可以有效缓解体重对于骨骼的压力,从而缓解骨关节炎,减重治疗还可以有效解决和改善心血管疾病,70%以上的患者高血脂得到了改善,78.5%以上的患者改善了高血压症状,对于合并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而言,减重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此外,减重治疗还可迅速减少下尿路症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加强减重治疗可以有效减低肥胖病人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活动现场,有不少群众来测试BMI和血糖,也有术后的患者现场交流经验。“手术过程很顺利,也只是住几天院就回家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现在恢复也正常,体重逐渐往正常的趋势走,是挺神奇的。”一位患者兴奋地表示。

对于很多患者关注的安全问题,张忠涛教授表示:“这些都是成熟的微创解决方案,例如胃旁路术减重及控制血糖效果明显,是美国最常见和最成功的联合减重与糖尿病手段,而袖状胃切除术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及吸收,是目前欧洲被广泛采用的减肥术式。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优势更为明显。”

(来源:工人日报)

“胖”就是病,专家呼吁肥胖者及时就医

据2017年《柳叶刀》发表的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10月11日是“世界肥胖日”,为提高国人对于肥胖问题的重视程度,帮助更多胖友找到合适有效减重方式,由四川省人民医院主办、强生医疗协办的关于肥胖及糖尿病的科普教育活动近日举办。

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赵高平教授介绍,肥胖引起的常见疾病是糖尿病,即使是轻度的肥胖者也可引起二型糖尿病。肥胖还会引起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会造成患者致死、致残;第二类是心脏疾病,肥胖患者同时常伴有高血压,其发展可导致患者心脏病和肾脏衰竭,易增加了猝死发生率;第三类是其他慢性疾病。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肥胖是‘富态’而非疾病,因此肥胖人群极少主动到医院就诊,而更倾向通过控制饮食、勤加锻炼和药物治疗来缓解肥胖,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赵高平教授表示,肥胖在临床上诊断是以体重指数(BMI) 为标准。亚洲地区人群正常人的BMI指数是在18.5-24.9之间,25-27.4之间为超重,27.5以上即为肥胖。

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胡阳教授表示:“对于BMI大于27.5的肥胖病人而言,用科学的医疗手段才能带来减重希望,患者应及时到三甲医院就诊。如果合并两种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就可以考虑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了。”

据悉,目前较为普遍的微创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腹腔镜胃旁路术,一种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其中,袖状胃切除术的原理是减少胃容量、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俗称“胃变小了”;而胃旁路术是通过改变胃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空间和小肠的长度来实现的,俗称“吸收少了”。

对于手术安全问题,赵高平教授强调,”选择这些解决方案,承担的风险类似于、甚至更低于我们常见的一些外科手术。自2012年做减重手术起尚未有一例手术患者发生并发症。”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