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肉脯肥胖(肉脯热量高吗)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这8种食物是人体的衰老加速器,每吃一口都在催你变老

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不仅受到先天基因的影响,还与自身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饮食不当也会加速人的衰老。

所以,管不住嘴的人,老得更快!下面这些“催老”食物,一定要注意!

8种食物催人老

1、高糖食物:摧残皮肤

含糖的饮料、零食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高糖食物,还有些食物,虽然尝起来不甜,但是含糖量也不低,例如山楂、话梅、肉脯等零食。

经常摄入这些高糖的食物,会促使人体内的胶原细胞发生糖化反应,损害皮肤,导致皮肤中的弹性纤维变得僵硬,形成皱纹和斑点,从而促使皮肤过早老化,没有弹性、产生皱纹、脸色变黄。

另外,吃糖过多不仅会加速衰老,还会引发肥胖,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方面疾病的风险。

2、油炸食物:加速细胞氧化

油炸食物含脂高、热量高,经常吃油炸食物,除了容易引起肥胖外,还会导致体内脂肪囤积,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和内分泌,从而加快机体的衰老速度。

另外有些油炸食物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膨松剂、色素等物质,经过反复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易增加患癌风险,导致心血管疾病等。

3、高脂食物:导致氧化损伤

油炸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奶油制品等含油量高的食物都属于高脂食物。

高脂食物容易氧化酸败,同时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并在体内促发自由基链反应,导致机体氧化损伤,进而催人衰老。

4、酒精饮料:损伤肝脏

酒精等饮料不仅会损伤肝脏的健康,而且,也会导致酒精在体内滞留,而肝脏在清理酒精中的毒素时,产生的自由基要比人体摄入的抗氧化剂还要多,从而加速衰老到来。

5、加工肉制品:加重肾脏负担

加工肉制品指使用烟熏、腌渍、添加化学物等方式处理过的食物,除火腿和培根,还包括一些熏肉和香肠。

一方面,加工肉类含盐很高,高盐会损害胃黏膜,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还会升高血压,使身体各方面受损,加快衰老。另一方面,加工肉类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长期吃会增加胃癌、结直肠癌的风险。

6、霉变食物:含大量毒素

食物发霉后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会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

不要以为高温加热可以去除霉菌。加热可以杀死霉菌,但还有很多顽强的毒素能扛住高温的考验,比如展青霉素,它可以存在于苹果、桃、梨、香蕉、葡萄、草莓、菠萝、西红柿等各种水果和果汁中。

如果苹果发了霉,这种毒素会进入苹果汁,经过杀菌处理毒素含量会降低,但无法完全消除。

7、含铅食物:损伤多种器官

有些食品制作过程中本来就要加入铅,例如皮蛋,腌制时要加些氧化铅或铜等重金属,为的是促使蛋白质凝固。

铅进入人体会对造血、肝脏以及神经组织造成损害,并引起神经障碍、记忆力衰退,还会使人面色灰暗、过早衰老。

注意这三类食物有含铅超标的可能:膨化食品,腌制食品以及罐装食品(罐头、饮料等)。

8、含铝食物:损害大脑

铝在人体内与多种蛋白质、酶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铝侵入人体后,会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减退,甚至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加速衰老。

主要含铝食物有:油条、威化饼干、膨化食品、虾片、油炸小食品等。

大家都知道饮食保健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有保健作用,也有很多食品吃多会伤身体的,以上这些食品大家不要过量食用。良好的饮食,才是健康的最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

可以说衰老的最大表现特征就是皱纹的出现,如果能及早预防衰老,那你就会看着比别人年轻。

6招减少皱纹

要想延迟皱纹的产生,要做到:

1、多喝水

可以每天喝一些水和鲜榨果蔬汁,少喝咖啡等饮料。

2、防晒

紫外线会促进皮肤光老化,所以出门前要涂防晒,戴好遮阳帽。

3、温水洗脸

建议用35℃左右的温水洗脸,有利于保持皮肤水分。

4、补水保湿

皮肤薄、容易干燥的眼周较易出现皱纹,在真正的深层皱纹形成前,要注意补水保湿,可选择高保湿的护肤品,滋润角质层,有效预防皱纹产生,还可以配合皮肤按摩,促进肌肤新陈代谢,消除浮肿,让皮肤更加紧绷。

5、减少不当表情

如少皱眉,防止形成川字纹;少眯眼看东西,以防加重鱼尾纹;双侧牙齿咀嚼食物、不托腮,减少法令纹。

6、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熬夜、不吸烟酗酒,注意饮食均衡,保持乐观的心态。

资料:高质量生活家

编辑:沈莉娜

测试了11款猪肉脯,找到了2款有营养,揪出了1款不达标!

坊间流传“1kg鲜猪肉才得0.4kg肉脯”,因此猪肉脯被认为是“瘦肉的精华”。有的厂家更宣称其产品为“精选猪后腿纯瘦肉”。

到底,一片小小的猪肉脯,它的“含肉量”是否货真价实?你真的是吃下去一片“纯肉”吗?

带着这份好奇,《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来伊份、洽洽、黄胜记、美珍香、双鱼、澳氹、广州酒家、自鱿人等11款猪肉脯。这一轮测试选择了蛋白质、脂肪、总糖三个营养指标。

结果,我们找到了3款“特级”猪肉脯(蛋白质含量),也揪出了1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澳氹蛋白质含量最低

猪肉脯是以鲜猪肉为原料,经过“浓缩”“脱水”等工艺制作而成,营养物质反而较鲜猪肉更为丰富。这是为什么呢?

以蛋白质为例,瘦鲜猪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3g/100g,而经过烤制后的猪肉脯,其蛋白质含量会大大提升。

根据GB/T 31406-2015《肉脯》的规定,猪肉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去除筋腱和肥膘的猪瘦肉为原料的猪肉脯,另一种是以去除筋腱的猪肉为主要原料的猪肉糜脯(本次送检的11款猪肉脯,仅澳氹一款标示肉糜脯,其余10款为肉脯)。

标准对于猪肉脯蛋白质的最低要求分别为:(特级)≥35g/100g、(优级)≥30g/100g、(普通级)≥28g/100g;而猪肉糜脯则要求≥25g/100g。

说了一大串,来,直接看看测试结果!

先说说好的,双鱼、自鱿人、黄胜记等3款猪肉脯的蛋白质达到了“特级”要求,品质更佳,而且自鱿人和黄胜记都没有在自己产品包装上标示“特级”字样,可以说是比较低调了。

再说说排名靠后的,美珍香、澳氹的蛋白质含量在30g/100g以下。

作为肉糜脯的澳氹,蛋白质含量几乎与生鲜猪瘦肉持平,说明其原料中瘦肉含量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厂家会在猪肉脯中加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等植物蛋白成分,去提升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以此来降低猪肉的使用量。

本次送检的11款猪肉脯的产品标识显示其均未添加相应的植物蛋白,但有些猪肉脯口味(如蜜汁味,炭烧味)会添加较多的其他物质来提升蛋白质含量。这种猪肉脯吃起来比较“松软”,且营养价值也不及“纯肉脯”。

所以,精明的消费者一定要看清楚配料表,看看有没有“蒙混过关”的生产企业。

美珍香最“肥腻” 低脂肪不存在

除了蛋白质,脂肪也是猪肉脯评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消费者来说,脂肪摄入多了,是要变胖子的!而在加工时,猪肉脯中的脂肪易氧化,是导致产品品质劣变的“罪魁祸首”。

根据《肉脯》标准规定,脂肪的最低要求分别为:(特级)≤12g/100g、(优级)≤14g/100g、(普通级)≤16g/100g;而猪肉糜脯则要求≤18g/100g。换言之,等级越高,脂肪越小,所用原料越“瘦”。

“低脂肪”的猪肉脯,真的存在吗?哪款猪肉脯更油腻?

检测结果显示,11款猪肉脯与标准相比,整体水平较优。

其中,黄胜记脂肪含量最少,说明其所用原料较瘦。相反,最“肥腻”的是美珍香,其脂肪含量与黄胜记相比,足足相差2.6倍。

国家标准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指出,当食品中的脂肪≤3g/100g可称为“低脂肪”。11款猪肉脯显然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此,高脂血症者或超重人士应谨慎食用。

当然,也并非“零脂肪”就是最好。合适比例的脂肪对肉脯“利大于弊”。肌肉中的脂肪不仅赋予了肉脯的多汁性和嫩度,也和肉脯的风味有很大关系。

黄胜记总糖不符合国家标准

咸中微甜,这是大家对猪肉脯味道的一大印象。

猪肉脯之所以味美,是其在加工时会额外添加糖、调味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尤其是糖,其添加量仅次于原料肉,占据着配料表上的第二位。

糖的作用极为重要。一方面,它可以赋予肉脯醇厚、悠长的甜味感,可掩盖肉腥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肉脯的香气。

不过,如果糖太多,会导致产品变得很硬。且消费者吃太多的糖,可能会增加龋齿、肥胖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根据《肉脯》标准规定,总糖的最低要求分别为:(特级)≤30g/100g、(优级、普通级)≤35g/100g;肉糜脯≤38g/100g。

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猪肉脯的糖含量都在30%左右。即使是特级的双鱼,其总糖含量也达到29.6g/100g,几乎接近对应等级的最高限量值。

值得注意的是,一款有“厦门鼓浪屿特产”之称的黄胜记,总糖含量达到41.3g/100g,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属于不达标产品。

为了给各位害怕胖胖的吃货做参考,我们换算了一下一天到底能吃多少猪肉脯~

国家推荐消费者的糖每日摄入量在25g以内,不超过50g。以11款猪肉脯的平均总糖含量34.2g/100g计,只是简单地食用半包就已经超出了推荐值。换言之,如果你要吃一小包猪肉脯的话,至少要拉上两个小伙伴分享哦(这么麻烦)!

最后,《消费者报道》给大家总结一下,在三个单项里面都排在前3名的只有自鱿人原味猪肉脯,而在三个单项里面都符合国标“特级”要求的只有双鱼猪肉脯。这两款产品都是营养项目的“佼佼者”。

测评预告

猪肉脯经过十余道工艺制成,加工过程卫不卫生?高温熟化后,它是否产生了致癌物?原料肉会否含有重金属?

莫慌,一起期待本周二推送的测评报告二吧!

想要查看这次报告的综合排名请戳:《11款猪肉脯对比测试:推荐自鱿人,黄胜记不符合国标!》

世界肥胖地图发布,找到了发胖首要外因,竟与糖摄入过多有关!

俗话说“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最新发布的肥胖地图就给了我们沉“重”一击。

值得深思的是,在众多与肥胖息息相关的因素中,“糖”这一普遍且诱人的调味品,已然成为导致肥胖的主要外因,其过量摄入添加糖已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添加糖过量摄入是肥胖首要外因

2024年3月,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了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其中显示我国成人肥胖上升率为2.8%/年,儿童肥胖上升率为2.0%/年。

肥胖的趋势在向年轻一代蔓延。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2020年,我国5至19岁的人群中有37%属于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人群,共有超过9704万人;到2035年,我国5至19岁人群的高BMI人群占比可能会达到72%,总人数将高达1.3亿。

肥胖趋势预测。图自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

导致肥胖的因素多是多方面的,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食品添加糖/甜味剂摄入是影响我国肥胖人群的首位环境相关因素。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主任医师王存川教授3月14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喝甜味饮料、吃可口的零食,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各种美味食品变得越来越易得。此外,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往往更容易选择高糖、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的便宜食品,这些食品的摄入则更容易导致肥胖。

吃“糖”太多引起45种疾病风险上升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研究人员指出,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作为一种行为危险因素,与超重肥胖、高血压、红肉摄入、饮酒和吸烟一样,都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2023年4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柳良仁团队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截图

其中:

18种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痛风、肥胖等。

10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卒中等。

7种癌症:如列腺癌、胰腺癌等。

10种其他疾病:涉及神经、牙齿、肝、骨和过敏等。

比如,每天每多喝355毫升含糖饮料,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1%。

远离藏在食物中的6类“隐形糖”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韩婷2024年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刊文提醒,相较于蛋糕、巧克力、糖果这些容易识别的糖分大户之外,更多的糖实际上以一种“隐形”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虽然吃起来不是甜味的,甚至打着“低糖”或“无糖”的招牌,但其实富含糖。

“隐形糖”指在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糖,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物;而不包括新鲜完整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类中的乳糖以及粮食谷物和薯类中的淀粉。

她提示,“隐形糖”往往多习惯藏在6类食物中:

(1)饮料、果汁、风味酸奶

(2)烘焙类食物

(3)果干、肉脯类零食、膨化食品

(4)各种酱料和菜肴

(5)冰饮

(6)“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

健康时报图

健康减糖,做好这4点

当一个人习惯频繁地摄入高糖食物后,每次总是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才能获得跟之前一样的满足感。糖瘾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紊乱。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刘少伟2024年在健康中国刊文介绍,生活中可以这样减糖:

1.重建大脑奖励系统

可以试着重新激活自己想要的大脑奖励系统,比如重复地获取新鲜食材,仔细品味;重复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喜欢的运动,而不是喝含糖饮料。重复做这些,会让你记住这个循环,逐步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助你慢慢脱离糖瘾。

2.选择递进式减糖法

可以选择不同含糖量的食物,逐渐从高糖食物慢慢转化到低糖食物。

3.避免情绪化进食

人有某些情绪时,会特别想吃某些食物,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正在靠吃东西来发泄情绪,那就不妨先尝试一些正确的情绪疏解办法,比如看书、跑步。

4.减少精加工食品

选择低脂高纤维、低血糖负荷、饱腹感强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粗粮、全麦面包、玉米、紫薯等。合理搭配一餐,吃够蛋白质,减少饥饿感,提高基础代谢。学会看配料表,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尽量选择新鲜、低糖水果或是含有天然甜味剂的甜味产品来满足对“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