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拉稀(肥胖的人经常拉肚子怎么办)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

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

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脾胃寒湿重,腹痛、腹泻还肥胖,中医只用四味药,排出腹部寒湿

大家好,我是刘医生。有的人浑身上下哪里都不胖,但就是肚子比较大,而且肚子上的肉还比较松软,不管怎么去运动、减肥,效果始终不如意,其实这不是因为你太胖了,有可能是因为寒湿积聚在脾胃了,今天我教你四味药排出腹部寒湿的绝招。

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不吃凉的,尤其是夏天,为了缓解身体燥热,避免不了吃寒凉、生冷的食物,脾胃喜温恶寒,这些寒凉的食物吃的多了,就会损伤脾胃的运化环境,而且现在大部分人都缺乏运动,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经常是已做一整天,寒湿积聚在脾胃里,平常又不运动,时间长了,寒湿就会越聚越多,平常非常容易肚子疼,排出的大便也不成型,而且肚子这附近的皮肤摸起来都是凉的,包括腰背处的这些皮肤、关节,尤其是天气温度低的时候,就是又冷又疼,中医上认为,湿性重浊,水是有重量的,又冷,说明这和寒湿离不开关系,所以要想缓解这些情况和症状,就要把体内的寒湿给驱散,我建议大家考虑一下肾着汤。

它由白术、炙甘草、干姜、茯苓这四味药配伍而成,首先是干姜,和干姜相比,生姜味道更辣,所以它散寒的效果就更好,而且可以很稳重的把药性释放在脾胃中,配合上炙甘草,可以把药性发挥的更温和更持久,寒邪驱散以后,白术和茯苓这两味药就开始祛湿,白术可以燥湿,茯苓利湿,从不同的角度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排出去,除了祛湿以外,这两味药都有健脾的作用,恢复脾胃的运化环境,和干姜、炙甘草互相配合,既把寒湿给驱散了,又补足了这其中的阳气,还能改善脾胃的运化环境,腹部冷痛。腹部肥胖的症状就能改善。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内容,涉及到具体用药的问题,建议大家先咨询医生,不要盲目用药,最后给身体带来其他的影响。

60岁老人过年吃剩菜致拉肚子身亡,这些习惯一定要改

3月1日上午,一位60多岁的男子突然晕倒,抢救将近40分钟后被宣布死亡。

据了解,男子几天前吃家里剩下的年菜后开始出现腹泻,每天拉稀便4-5次,后来进展到一天十几次,才到当地医院输液治疗。3月1日上午,他准备去输液治疗时突然晕倒。

主治医师表示:患者可能是因为吃年菜而导致的急性肠炎,频繁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最后检查证实患者是严重酸中毒、伴有高钾血症,高血钾确实会危及生命。

很多网友大吃一惊:吃剩饭剩菜竟然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一、这些饮食习惯需要改

首先讲讲剩饭剩菜的事儿。

逢年过节,都免不了大摆宴席,旧菜没吃完又上新菜,吃来吃去最后就会剩下许多。而勤俭节约又是传统美德,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热一热继续吃。

但这其实并不健康,而不健康的原因可不是传说中的“剩菜剩饭致癌”。

的确剩饭剩菜储存越久,饭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越多,但是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致癌的是跟血红蛋白结合所转化的“亚硝胺类物质”,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剩菜中的亚硝酸盐根本达不到这个程度。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一般人都没有按照科学方法来处理剩菜。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曾建议过:

1.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两小时以上,应该及时冷藏;

2.熟食不要在冰箱当中存放超过三天;

3.剩菜剩饭加热的次数不应该超过1次。

而且,大家也尽量不要剩下蔬菜和凉菜,因为蔬菜在存放过程中更会流失大量的营养;而凉菜一般都不经过加热,这样很容易滋生细菌等有害物质,非常容易诱发腹泻等食物中毒问题。

另外辟谣君还想说:除了剩菜剩饭不建议加热多次继续吃,以下几种习惯也该改改啦。

01.

「体现热情,互相夹菜」

该改改了!

在阖家团聚,亲友聚会之时,我们通常没有分餐的习惯,一大桌子菜一起吃图个团团圆圆热热闹闹,聊得尽兴推杯换盏之余,还会习惯互相夹菜。

殊不知,这种习惯无形中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在我们人体的构造中,咽喉与鼻腔、气道是相连的,咽部和口腔也是相连的。所以我们的唾液里会有很多呼吸道的分泌物,细菌、病毒等可能在吃饭的时候沾染到筷子上,当我们用筷子去夹取食物时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

如果不用公筷,不仅大家会把自身携带的细菌通过私筷传到菜品上,也可能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传染。

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想要夹菜,最好使用公筷;或者干脆改掉替别人夹菜这个习惯吧!

02.

「喝热水,趁热吃,啥都来个热乎的」

要有限度!

很多人在感冒、肚子疼的时候都曾听过一句话“多喝热水”!却很少有人知道多少度才是热水,甚至有的人喝的并不是热水,而是开水!

但这其实并不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经宣布:将饮用高温热饮的习惯列为“致癌可能性较高”因素,认为常喝温度在65摄氏度以上的咖啡、茶等热饮有可能引发食道癌。

食道黏膜正常耐受的温度是在40~50°C,即便就爱吃口热的,喝点热水,也最好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二、建议养成的饮食习惯

当代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都会每日三省吾身: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吃得饱喝得好之外,又多了一个需求,那就是怎么吃得健康。

辟谣君来给大家推荐几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01.

「适量主食」

几千年培养出来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中国人普遍爱吃米、面等主食,但这其实并不够健康。

当主食吃太多且单一时,就很容易因为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让脂肪堆积过多,从而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病。

在大家越吃菜谱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合理食用,做好营养的搭配,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02.

「少食多餐」

除了健康的饮食搭配,辟谣君还推荐大家少食多餐。

这样可以避免吃得过饱,还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有利于身体对营养的吸收。

而且很多疾病患者在饮食上,都要保持少食多餐,比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糖尿病等。

03.

「少吃油盐」

多放油盐的确可以让饭菜变得更加可口,尤其是有些口味重的朋友,更是会添加大量的油和盐用来保证口味,但这并不健康。

先说油,油脂吃太多除了会导致肥胖,还会大大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每天油的量,应该控制在25~30克。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食盐摄入不要超过 5 克。但目前的国人膳食中,平均日摄入食盐量却高达 12 克,大家都需要克制。

看完今天的科普,辟谣君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健康科普|关于“剩菜剩饭”,这些你有必要知道》,潇湘晨报.

[2]《吃了冰箱里的剩菜,男子拉了几天肚子后身亡》,现代快报.

[3] 《过年了!张文宏呼吁:别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健康时报.

[4] 《一日三餐怎么吃出健康?八大饮食建议来了》,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