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血糖(肥胖 血糖浓度变低 饥饿)

中医黄俊臣主任 0
文章目录:

中医:肥胖+高血糖 一碗中药汤拔根 !3个月瘦20斤 血糖也降下来了

一直以来,有部分人并不重视肥胖问题,殊不知肥胖不仅仅是美丑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比如让很多人痛苦的糖尿病,其实用土话来说,就是吃出来的病,也可以说是人胖了带来的病!简单来说,肥胖就像是高血糖的 “催化剂”,极大地增加了患高血糖的风险。

以 45 岁的赵先生为例,他体型肥胖,大肚子特别明显!日常体检时,不仅发现体重超标严重,空腹血糖值也达到了 7.8mmol/L,被确诊为糖尿病。

在此之前,赵先生并未将肥胖视为大问题,觉得胖点无所谓。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开始频繁发出警报:时常感到口渴,嘴干;小便次数明显增多,夜间起夜 3 - 4 次;身体还极易感到疲惫,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在发现高血糖后,他尝试通过节食减肥,可坚持了一段时间,体重下降不明显,血糖也依旧居高不下。前来就诊时,他的体重接近200斤!

我观察他的面色,略显晦暗,舌苔厚腻且偏白,脉象滑数从中医理论来看,这属于痰湿内盛、脾失健运之象。

中医认为,当人体过胖,脾胃功能负担加重,导致运化失常,化生为痰湿,阻滞于体内。痰湿内阻又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其中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输布津液,津液代谢紊乱,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针对赵先生的状况,中医的治疗思路是化痰祛湿、健脾益气,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调节血糖。

给出的方子如下:苍术、白术、茯苓、泽泻、陈皮、半夏、黄芪、山药、葛根、丹参等(一人一方,辨证施治,不可套用)

方中苍术、白术、茯苓、泽泻,能健脾燥湿,利水渗湿;

陈皮、半夏理气化痰,助于消除体内阻滞的痰湿;

黄芪大补元气,促进气血运行;山药健脾益胃,且能平补肺脾肾三脏,辅助脾胃运化;

葛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有助于改善因高血糖导致的口渴等症状;

丹参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循环,辅助调节血糖。

1个月后复诊,赵先生体重下降了 4斤左右,空腹血糖值降至 7.2mmol/L 。根据他的身体变化,在原方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后继续用药。经过 3个多月的持续治疗,赵先生体重减轻了 24斤,血糖值也逐渐趋于正常,空腹血糖稳定在 6.1 - 6.5mmol/L 之间。为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赵先生服用中药一段时间进行巩固。

最近有很多朋友说主任分享的一些方子没有标明剂量,不是诚心给的方子。其实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可盲目套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中医视角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联及应对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糖尿病与肥胖之间紧密的联系。

从中医理论来看,肥胖的根源往往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

脾胃作为人体运化水谷精微的关键脏腑,一旦失健,水谷难以正常代谢,痰湿、膏脂便会在体内逐渐堆积。而糖尿病在中医里归属于 “消渴” 范畴,其发病与阴虚燥热、气虚血瘀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人群体内大量的痰湿等病理产物,会严重阻碍气机的顺畅运行,进而影响气血的流通,加重阴虚燥热的状况,成为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助推因素。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中医在解决糖尿病合并肥胖问题上的效果,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患者的真实案例。

我的患者赵女士,今年 52 岁,患 2 型糖尿病已经有五年时间,体重高达 88 公斤,BMI 指数达到了 32,属于重度肥胖。她不仅血糖控制不稳定,还经常感到疲倦、气短,日常活动都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赵女士的情况,我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在中药调理方面,以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清热滋阴为原则,精心选用了党参、黄芪、薏苡仁、黄连等药材组方,以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清除体内的痰湿燥热。

同时,我还为她制定了详细的饮食计划,要求她严格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

运动上,建议她从简单的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尝试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

经过半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赵女士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她的体重成功降到了 75 公斤,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许多,疲倦、气短的症状基本消失。更令人欣喜的是,她的血糖水平趋于稳定,原本需要较大剂量药物控制的血糖,现在药量已经明显减少。

我相信,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一定能帮助更多被糖尿病与肥胖困扰的患者重获健康,拥抱美好的生活。

关于血糖高的知识...

大家平时饮食方面要多注意⚠️

一、养生方法

对于中年人来说,降低血糖的关键在于调节身体的气血平衡。中医认为,血糖异常与体内气血失调有关。因此,养生应以调和气血为主,辅以疏通经络、滋养肝肾的方法。

二、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养生运动,这些运动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有助于调和气血。此外,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糖。

三、饮食

饮食调整在降低血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建议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1. 多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2.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等,以保证身体营养需求。

3.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等。

4. 饮用茶水:绿茶、菊花茶等具有辅助降血糖的作用。

四、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降低血糖至关重要。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适当进行午休,有助于缓解疲劳,调节血糖。

五、预防措施与日常养生

1.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以免影响血糖稳定。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胰岛功能,维持血糖稳定。

4. 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避免肥胖对血糖的影响。

总之,中年人降低血糖需要从养生方法、运动、饮食、作息等多方面综合调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结合适当的运动和作息,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血糖异常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