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诊断(肥胖诊断证明去哪个科室开)
柳叶刀发布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 中国肥胖联盟中国专家开展深入讨论
来源:环球网
1月17日上午,由中国肥胖联盟和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关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重大报告“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中国专家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京召开。重大报告中提出了新的肥胖症诊断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临床肥胖症”、“临床肥胖前期”两种肥胖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此次研讨会则对这一定义及诊断标准进行深入探讨,邀请来自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代表及媒体代表共同参与,对”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给临床和政策完善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行研判,对中国肥胖症防治开展深度讨论和思考。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重大报告“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于1月16日在全球范围内发布,该报告由临床肥胖诊断标准委员会主席、伦敦国王学院Francesco Rubino教授牵头,汇集58位国际顶尖专家共同制定和审议。报告明确指出,目前使用的肥胖症测量指标无法实现准确的疾病诊断,因而妨碍了该疾病的治疗和防控政策的实施;并提出了全新的基于证据的临床肥胖症定义,将其视为一种由过度脂肪直接引起的慢性疾病,解决了肥胖是否是一种疾病的持续争议,该定义和诊断标准得到了全球75个医学组织的支持。同时,报告呼吁,所有肥胖人士都应在不受污名化和指责的情况下,依据临床肥胖症和临床肥胖前期的分类,获得所需的干预及治疗建议和健康照护。
中国肥胖联盟作为肥胖症防治工作的重要学术平台,发布关于支持《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的立场声明,对这一国际重大报告表示支持,并呼吁医学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指出:“该报告基于肥胖以过度脂肪累积为主要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证据的临床肥胖症以及临床肥胖前期的定义、诊断路径和治疗原则,明确了临床肥胖症是一种独立的慢性疾病,临床肥胖前期是一种肥胖状态的概念。基于此,二者有着不同的干预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明确的治疗决策依据,为政策制定与完善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新理念的提出,促使我们去审视和思考更多问题。希望中国肥胖联盟的专家们能基于国际前沿视角,引领肥胖领域深度思考,传递中国学术声音。”
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2024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肥胖症防控已刻不容缓。
报告指出,目前在诊断肥胖症时,主要依赖体质指数(BMI)这一单一的身体测量学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报告提出了基于证据的临床肥胖症定义,并建立了专家共识一致的疾病诊断框架,并首次将肥胖分为“临床肥胖症(clinical obesity)”和“临床肥胖前期(pre-clinical obesity)”两种状态。报告建议采用一种更精细、更全面的诊断方法,列出了18条成年人临床肥胖症诊断标准和13条儿童青少年临床肥胖症诊断标准,以更准确地诊断肥胖症并降低误分类的风险。该研究成果的发布,为中国肥胖症防治带来了新思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指出,以往以体重下降为终点的临床试验多在内分泌科开展,但未来,这种研究将拓展至与“临床肥胖症”相关的各个专业科室,如呼吸、心血管、骨科、神经内科等。这一转变意味着肥胖症的临床试验和治疗将不再局限于内分泌科,而是将更广泛地融入整个医疗体系。内分泌科和营养科在肥胖症治疗中的定位,将不仅关注肥胖症的治疗,还将致力于预防“临床肥胖前期”进展为“临床肥胖症”。这一转变有望推动肥胖症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与会专家们表示: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标准,并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土的诊断标准。针对亚洲地区的人群,专家也在积极讨论是否应制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诊断标准,并期待更多临床证据来支持这一决策。
此外,研讨会提出,应联合多方力量,共同促进中国肥胖症防治事业的规范发展。此外,还需要关注肥胖症研究的多学科融合趋势,鼓励多学科共同参与肥胖症的研究和治疗,以提高整体防治效果。针对亚洲地区的人群,也应考虑制定符合本土实际情况的诊断标准,以更好地满足我国肥胖症防治工作的需求。
你是否肥胖?一招教你自测
(视频为AI数字人播报)
你是否肥胖?
简单一招教你自测!
“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来了
国家提醒你要减肥哦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关注自己是否超重,可以从最简单的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开始。BMI怎么算?
体重÷身高的平方就可以得出BMI数值,如果这个数值处于18.5—24,那就在正常范围内,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较低;如果大于24,就要注意,这是超重了。如果大于等于28,就可以诊断肥胖了。
随着BMI的升高,个体患上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某些类型的癌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
你的BMI是多少? 偏瘦:小于18.5 正常:18.5—24 超重:24—27.9 肥胖:大于等于28 提交
为什么个人的体重,国家也要“管”呢?事实上,人的体重水平跟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动动小手,计算BMI,对自己体重心里有“数”,管住嘴、迈开腿,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情,跟“超重”说byebye!
AI视频/文案:南方 记者 杨立轩 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杨立轩;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临床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2025年1月15日发表关于临床肥胖定义和诊断标准的文章。
- 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指过多的脂肪堆积,这可能伴随或不伴随脂肪组织或器官功能的异常。
临床肥胖被定义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由于过多脂肪对组织和器官功能的影响而引起,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病发作、中风、肾功能衰竭)。
临床前肥胖是指过多脂肪堆积但器官功能尚未受损,但增加了发展为临床肥胖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 诊断标准:
BMI(身体质量指数)仅适用于人群层面的测量或筛查工具,而不应作为个人健康的指标。
应通过直接测量体脂或其他人体测量学标准(如腰围、腰臀比)来确认过多脂肪堆积。
临床肥胖的诊断需要证明因肥胖导致的器官功能受损或日常活动能力显著受限。
- 管理和建议:
临床肥胖患者应及时接受基于证据的治疗,以改善或逆转肥胖的临床表现。
临床前肥胖个体应进行健康咨询、健康监测以及降低风险的干预措施。
制定有利于减少肥胖的公共卫生策略,应基于科学证据,并注重公平的治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