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肥胖(农村大胖子)
研究:农村儿童青少年面临的突出营养健康风险主要是肥胖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及农村的儿童青少年面临着尤为突出的营养健康风险,成为主要弱势群体,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更多聚焦于肥胖问题。”《柳叶刀 公共卫生》10月28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这项研究。
儿童肥胖的问题近几年愈发受到关注。国家卫健委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介绍,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该指南还纳入了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治疗原则。
另一个观察肥胖问题的视角,则是分析其与地域、经济条件等关系,此次发表的论文即与此有关。论文名为《中国儿童青少年消瘦与肥胖趋势及健康不平等研究》,研究通讯作者为宋逸和董彦会,均就职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该研究使用七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1985、1995、2000、2005、2010、2014、2019 年),分析中国城乡以及不同经济水平省份之间,儿童肥胖、消瘦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2014年,城市儿童的平均肥胖检出率一直高于农村儿童。除1985年和 1995 年外,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一直表现出更高的消瘦检出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肥胖和消瘦的城乡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
而在最新数据的2019年,研究显示,在全国水平上,城市女孩的肥胖检出率超过农村女孩;但在省份水平上,接近一半省份的农村女孩肥胖患病率更高,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省份。男孩则保持了此前的趋势,城市肥胖检出率更高、农村消瘦检出率更高。
由于肥胖、消瘦与经济情况有一定关系,研究者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做了分类讨论。研究者将各省分为三类,T1代表社会经济水平最低的地区,T2代表社会经济水平中等的地区,T3代表社会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值得关注的是,1985年到2019年间,经济水平最低和中等的地区,肥胖检出率都在上升,但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从2014年到2019年观察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下降。”
研究者预计,2025-2030年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检出率将继续上升。预测数据还显示,2025年和2030年,农村肥胖检出率都将高于城市,经济水平较弱地区的肥胖检出率也将高于发达地区。但消瘦率的差异趋近于零。“我们的预测表明,农村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地区的儿童肥胖流行增长将会引领未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大流行的到来,而消瘦检出率将会继续下降并在地区间均匀分布。”研究者写道。
论文强调,若没有强化的预防干预从措施,前述趋势将继续。事实上,自2016年前后,已经不断有研究证实和警告,农村儿童肥胖率的增长趋势。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曾详细分析儿童肥胖快速增加的原因:行为和环境因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包括导致肥胖的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食物供应和消费以及身体活动的改变。报告指,学龄儿童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偏高,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消费偏高等问题,比如经常吃油炸食品及奶油制品、糖果、含糖饮料,相应的蔬菜和水果摄入较少。与此同时,孩子们课业负担过重,用来进行户外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视屏时间(指花费在看电视、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电子屏幕上的时间)增加,久坐造成身体活动不足。这些因素加重了儿童超重或肥胖现象的发生。
与肥胖相并列,消瘦是另一类需要被关注到的营养不良现象。研究者表示,目前各省份仍存在不等的消瘦检出率,各级政府的营养计划有助于改善营养不平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省份同时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情况,“这意味着,这些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双重行动,以确保减少消瘦的工作,不会无意中导致超重和肥胖。
采写:南都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政协委员关注农村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建议建立肥胖监测体系
今年地方两会,青少年肥胖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1月10日,“宁波之声”视频号发布消息《两会声音|宁波市政协委员冯国铭:关注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从饮食到运动的综合防控》。
冯国铭介绍,“这次我提的一个提案是关注我们农村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他认为,“在农村里面健康意识比较薄弱,一些老年人觉得孩子能吃胖胖的,觉得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实际上肥胖对这些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冯国铭建议:“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农村的这些家庭的宣传引导,让他们合理饮食。同时在这些农村的学校,要加强孩子们的运动量,让他们多锻炼,减少这些农村里面的这些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
据“宁波民建”微信公众号消息,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胡勇对于防范和改善青少年肥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实施健康教育。建议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有关饮食营养、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家庭要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二,推动饮食均衡。学校和社区应推广健康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供应。同时,倡导青少年选择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尽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
第三,加强体育锻炼。建议学校优化体育课程的安排,鼓励青少年参与各类运动;建议社区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提供健身设施和活动场地;建议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四,提供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建立青少年肥胖监测体系,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青少年肥胖的防治工作。
据“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微信公众号2024年8月消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24年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佳佳等的文章《1985至2019年间7—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长期趋势及预测:农村地区正成为干预的重点》。文章提出,1985至2019年间,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到2027年,农村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将超过城市地区。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之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健康差异,并增强对于策略性政策措施的投入,特别是那些旨在满足农村儿童青少年健康需求的政策。除此之外,针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干预措施仍应作为核心关注点。必须不断深化肥胖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以有效应对这一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
2024年1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农村“小胖墩”现象也须引起重视》的评论。
文章指出,曾几何时,在人们印象中,农村是孩子自由奔跑、嬉戏玩耍的广阔天地,“变成小胖墩”似乎是城市孩子才有的困扰。然而随着物质资源的逐渐充裕,农村儿童肥胖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研究显示,从1985年至2014年,我国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但两者差距不断缩小,预计在2025年至2030年间,农村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超过城市地区。这意味着,如果不加重视和干预,我国农村将成为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儿童肥胖率因何出现“城乡反转”?首先便是饮食结构的转变。过去,农村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而如今,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在一些家庭中逐渐占据主导。高热量糕点和含糖饮料成为很多孩子日常零食的“主角”,“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饮食成为农村儿童肥胖的“帮凶”。
其次,“小孩胖点好”的传统观念也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在许多农村老人看来,把孩子养得胖乎乎才是“健康”,追食、诱食、逼食等错误喂养方式屡见不鲜,并且对孩子的饮食听之任之,这也使得“小胖墩”越来越多。
此外,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极大侵占了农村儿童的运动时间。曾经,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上树下河、追逐玩耍都很常见。可如今,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被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所束缚,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静态活动上,缺乏运动。
农村儿童肥胖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一方面,提升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素养是当务之急。可充分利用农村特色场景,如庙会、农村大集等,将儿童肥胖防治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搬上舞台。学校也应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家长会及学生营养餐等环节。另外,还需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农村孩子身边的假冒伪劣食品,让“垃圾食品”无可入口。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实习生 翟倩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农村『小胖墩』现象也须引起重视
来源:【濮阳日报】
近日,国际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一项研究:我国农村儿童肥胖问题正急剧恶化,未来几年农村儿童肥胖发生率将超越城市。这一趋势,让我们高度关注农村孩子的身体健康。
曾几何时,在人们印象中,农村是孩子自由奔跑、嬉戏玩耍的广阔天地,“变成小胖墩”似乎是城市孩子才有的困扰。然而随着物质资源的逐渐充裕,农村儿童肥胖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前述研究显示,1985年至2014年,我国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但两者差距不断缩小,预计在2025年至2030年间,农村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超过城市地区。这意味着,如果不加重视和干预,我国农村将成为儿童肥胖的“重灾区”。
业内专家指出,肥胖不仅会让儿童患上高尿酸、脂肪肝等疾病,还可能导致腺样体肥大,造成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睡眠障碍、性早熟等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留守儿童众多,肥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病痛,还可能有心理上的创伤,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解,极易影响孩子的一生。
儿童肥胖率因何出现“城乡反转”?首先便是饮食结构的转变。过去,农村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而如今,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在一些家庭中逐渐占据主导。高热量糕点和含糖饮料成为很多孩子日常零食的“主角”,“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饮食成为农村儿童肥胖的“帮凶”。
其次,“小孩胖点好”的传统观念也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在许多农村老人看来,把孩子养得胖乎乎才是“健康”,追食、诱食、逼食等错误喂养方式屡见不鲜,并且对孩子的饮食听之任之,这也使得“小胖墩”越来越多。
此外,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极大侵占了农村儿童的运动时间。曾经,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上树下河、追逐玩耍都很常见。可如今,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被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所束缚,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静态活动上,缺乏运动。
农村儿童肥胖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一方面,提升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素养是当务之急。可充分利用农村特色场景,如庙会、农村大集等,将儿童肥胖防治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搬上舞台。学校也应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家长会及学生营养餐等环节。另外,还需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农村孩子身边的假冒伪劣食品,让“垃圾食品”无可入口。
另一方面,增加劳动实践课程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各地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设计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课和课外实践作业,引导农村儿童多参与体力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各方应携起手来,不能让肥胖问题成为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拦路虎”。
鑫华欣
本文来自【濮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