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会肥胖(会肥胖分年龄段)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

科普【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的,父母肥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大。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遗传因素往往是和其他两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生活方式因素:现代人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少,也不再需要为食物短缺而苦恼,为了追求口感,饮食中精细加工食物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聚餐和朋友一起吃饭更容易吃多,所以经常聚餐也是容易肥胖的原因之一。心理因素:压力与进食、肥胖有密切关系。人体在应激情况下会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这些激素能帮助人应对压力,但慢性压力导致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内分泌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使人更容易饥饿,对食物的渴求增强。压力还可能导致瘦素分泌减少,促进脂肪堆积,进一步增加肥胖风险。(via 健康中国)

来源: 广东12320

多学科专家谈肥胖:为什么会胖?什么情况要吃药、做手术?

近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喊话减肥”,让体重管理引发广泛关注。若个人体重管不好,甚至因肥胖患上慢性病,则需要专业医生和医疗机构干预。那么,肥胖治疗怎么治?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减肥手术,如何选择?

肥胖治疗需多学科协作,涉及多种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MDT门诊3月12日对澎湃新闻记者作了系统介绍。该门诊由华东医院普外科主任顾岩主任医师、内分泌科主任鹿斌主任医师、营养科主任吴江主任医师、消化内科贾明磊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共同坐诊。

为什么会肥胖?

为什么会肥胖?影响肥胖的因素较多,简单来说,是长期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加上遗传、环境、疾病、睡眠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所以肥胖是“病”,因为肥胖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关节疾病、癌症、心理健康问题等,形成复杂的健康危机网络。

目前定义肥胖常用的指标是BMI,即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根据国家卫健委体重指导原则(2024),中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 18.5≤BMI

诊断肥胖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史和查体结果,如激素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精神病(如暴食症)、医源性肥胖(如药物治疗)和遗传疾病(如阿黑皮素原缺乏症)等,筛查是否为继发性肥胖。同时,评估体重相关的合并症情况,如非酒精性脂肪肝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对于后续患者的转诊和治疗非常重要。

肥胖的治疗通常采取阶梯式方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减肥手术。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全程治疗的基石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营养、运动、心理指导等方式,是肥胖全程治疗的基石,适用于所有超重及肥胖症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肥胖及其合并症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更是促使药物或手术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必要前提。

饮食上,建议采用低热量、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运动方面,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排解压力,改善情绪状态)、获得社会支持(积极与家人、朋友分享减肥经验,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

运动有助于维持体重和心脏代谢健康。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定义为最大心率的50%~70%)与内脏脂肪减少和适度的体重减轻(平均减重2~3 kg)有关。抗阻训练(肌肉强化)有助于减肥过程中保持瘦/无脂肪质量。肥胖症患者每周应采取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的剧烈体力活动,以及每周2~3次抗阻训练。鼓励不要久坐

什么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

近年来,减重药物发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不断问世,为减重管理提供了支持。什么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

①超重(BMI在24~27.9)且伴有至少一种肥胖相关合并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减重药物治疗。

②肥胖症(BMI≥28)患者:如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减重药物治疗。

③特殊情况患者:如肥胖程度较轻(如BMI24~27.9)且无明显合并症的患者,可在尝试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如3个月减重

需要注意的是,减重药物的选择,服用的剂量及疗程,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制定,切不可盲目用药。

减重手术有明确的适应证

减重手术是通过缩小胃容积和/或缩短小肠有效长度,从而减少食物摄入,降低营养吸收,调节激素分泌,达到减轻体重、改善/缓解肥胖相关疾病的目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手术,减重手术有明确的适应证。

基于《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进行减重手术:

①BMI≥32.5,强烈推荐减重代谢手术。

②27.5≤BMI

③25≤BM

需要注意的是,减肥是长期“事业”,关注随访很重要。减重手术的适应证需结合BMI、腰围、合并症情况及年龄、身体营养状况、手术耐受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对于符合条件的,手术治疗是有效且持久的选择。但需牢记,减重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术后需长期随访和管理。

同时,肥胖症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包括但不限于内分泌科、营养科、减重代谢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精神心理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多学科诊疗模式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为什么会越来越肥 帮你分析了这5个原因

肥胖是当下人们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问题,容易导致人们出现亚健康甚至疾病,比如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方式的便捷,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肥胖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其引发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明显。

那么肥胖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问题

肥胖遗传是一种先天性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或者两人均肥胖的情况下,那么其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是较大的,而且也可以认为其子女较常人更容易肥胖,所以如果有家族遗传肥胖的情况下,你的肥胖可能会比常人要更容易。

2、饮食问题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大家对于美食的标准不断上升,而且经过了饥荒年代后,很多长辈对于下一代的营养问题格外关注,在没有专业指导下,很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等问题,所以导致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引发肥胖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现在大家生活的压力很大,为了缓解不良情绪,很多人选择暴饮暴食来疏解烦恼。所以想要减肥的朋友,建议在情绪不好时,选择健身、爬山等方式来消除烦恼,而不是通过饮食,这不仅会使人肥胖,最可怕的是暴饮暴食背后的隐患。

4、运动问题

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便捷,需要消耗能量的运动越来越少,与过去相比,大部分人消耗热量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摄取的能量却日渐增多,从而引发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而肥胖的发生也会导致运动的懈怠,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增加减肥的难度。但是运动是减肥一个重要手段,只有消耗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时,人才会减肥成功,所以想要减肥的群体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增加运动量。

5、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抑郁症、肝功能异常等,这些疾病的存在是导致肥胖的间接因素,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从原发疾病下手,先治疗原发疾病,再解决肥胖问题,但如果肥胖程度严重的话,可能也会造成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

以上几点是引发肥胖的常见因素,随着目前肥胖人群的增加,及肥胖所引发的诸多健康问题,减肥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想有效、健康的减肥,最好了解一下肥胖的原因。

来源: 华商网